解析《小妇人》的女性主义(2)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妇人英语课文解析 解析《小妇人》的女性主义(2)

解析《小妇人》的女性主义(2)

2024-06-26 15: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清教美国的诞生和清教徒生活典范——《小妇人》的清教情怀》(刘璐,2012:27-28)一文中,作者指出“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可以当作一个家庭的传记来读。而它的迷人之处正在于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普通的清教徒之家的生活,平淡、辛劳、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爱。小说并没有值得炫耀的技巧和华丽的结构,然而正是这种朴实真挚才突显出平凡生活的真谛和清教徒的生活理念、生命信仰。”从中可知美国传统文化中的清教主义,是解读《小妇人》必不可少的成分。

李燕(2008:516)在《真实生活的艺术再现——奥尔科特和马奇家的女孩们》中指出:“《小妇人》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对家庭生活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奥尔科特曾说过,“如果它(《小妇人》)成功的话,我们的生活将是它成功的原因,因为我们确实就像书中写的那样生活。”作品中马奇一家的家庭成员及其生活经历几乎可以说是作者路易沙·梅·奥尔科特现实家庭生活的艺术再现; 马奇家四个姐妹性格的塑造及其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精神也同样可以在奥尔科特的家庭教育中发现与其对应之处。”《小妇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巧妙地将孩提时的童年生活再现,抓住了真实生活的艺术美。

李迎新(2011:49)在《折射《小妇人》的两面镜子:女性情感与女性主义危机》提出:“尽管 《小妇人》 是一本行为主义小说,着力描写了四个女孩子成长和性格完善的过程,但从具体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等细节上,也可以看到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因饱受压抑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反映了当时女性内心的危机感,进而深刻影响了她们的情感生活和人生。”该论文则是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阐述《小妇人》这一小说的。

王春侠,范立彬(2012:49)在《从父亲形象缺失的视角解读《小妇人》中的女性意识》指出:“奥尔科特的《小妇人》这部作品所呈现出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对于男性权威俯首帖耳、唯唯诺诺,她们具有自己的思想、具有自己的追求、具有自己的性格、具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她们不再把家庭视为禁锢女性个性和才艺的樊笼,而是集聚女性意识和女性力量的处女地,女性已经不再把家务劳动看做是自己生命价值的所在。”

蒋永红(2009:79)在《女性的赞礼——浅议《小妇人》》中指出:“《小妇人》是一本小说化的家庭日记,一本道德家世小说。它是所有描写美国家庭女性成熟经历作品中的典范。它抛开了那种宗教式的说教, 对生活真实而又直接的描述使它在道德小说中独树一帜、别具风格。《小妇人》用朴实无华的写实手法把马奇家四姐妹的命运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不断地提醒人们:我们要过的生活其实十分简单,简单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綦连胜(2014:40)认为:“ 《小妇人》中的女性角色,都是带有多重性的,但是却又往往能代表当时社会的现象。对于这样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说,它给予我们的教育意义影响深远,从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关女性主义乃至当时社会的一些知识。”

阳萱(2009:512)认为:“作者在塑造和体现人物女性自由主义一面的同时,并没有完全跳开女性传统性意识的烙印。19 世纪的美国还处于夫权社会统治,虽然这时有许多小说都一反十八世纪女性受害者形象,以一种争取独立、寻求不再成为男性附庸道路的姿态出现,但是由于时代本身的局限性,还是在小说人物中体现了一种人物双重面的矛盾性。这一点在《小妇人》 也没能完全逃脱。

黄艳(2011:105)认为:“马奇太太不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却是真正的教育艺术的践行者。 可以从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做孩子的知心人、让孩子从实践中接受教育等三个方面了解马奇太太的教育方式,这只是马奇太太教育艺术的一部分,从马奇太太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和学习的家庭教育方式还有很多,如言传身教、循循善诱、立身为范等等。”《小妇人》中所包含的教育因素,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仍存在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

首先,观看由《小妇人》改编而来的电影,然后查阅相应的文献资料,阅读《小妇人》中英文版本,对小说有整体的框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点进行剖析,由此定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归纳和总结符合选题的文献,用定性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主义。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