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网友都疯了,口字旁的当为什么没有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小叮口字旁的当怎么没有了 抖音网友都疯了,口字旁的当为什么没有了?

抖音网友都疯了,口字旁的当为什么没有了?

2024-06-08 19: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几天刷抖音,发现不少热门视频和评论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

就是:口字旁的当为什么没有了?

相信不少人都和我一样,明确的记得小时候的的确确有看过这个字。

然而现在在输入法打上“dang”,如何寻找也找不到这个字。

咦?奇了怪了。

难道人类出现了新的曼德拉效应?

何为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指的是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超能力研究者”——菲安娜·布梅(FIONA BROOME)。

她发现自己跟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死亡”。

但现实是曼德拉不但没事,还当上南非总统,2013年才逝世。

目前,尚没有科学研究证明曼德拉效应的真实性,你可以说它是一个谬论。

但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翻。

反而曼德拉效应一经提出,在全球开启了大范围的涌现。

例如,美国米老鼠穿什么衣服。

很多人回忆是背带裤,但其实是上半裸的短裤,根本没有背带。

法国世界著名雕像沉思者,很多人记得明明是用手握拳扶住额头。

但实际上却是用手,托住下巴。

另外还国内的《西游记》当中下油锅桥段,很多人都有印象。

表示自己的确看过真人版下油锅的片段。

然而人家《西游记》导演都出面解释过。

根本连拍都没拍过,更没有什么删减版。

So,口字旁的当,是否与上面这些例子一样。

压根就没有,只是我们出现了曼德拉效应呢?

不不不。

事实上,口字旁的当的的确确存在过。

无论是字典中:

1983年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书中:

还是多啦A梦书中:

都印证了它真实存在过,这就不属于曼德拉效应的范畴。

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搞清楚它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口当这个字的出现,最有利的说法是源自繁体字“噹”。

当时多数的外国东西,都是由我国的台湾引进翻译的。

根据当地人民的习惯,文字版自然会翻译成繁体字。

而当时多的大陆还没有明确的文字库可以参照,印刷厂都是自己搞自己的。

就直接把“噹”印成了“口当”。

另外,我们小时候看的不少动画片都是盗版的。

配的是繁体字,所以我们自然而然的会脑补有“口当”这个简化字。

但实际上,在国家发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就有明确规定:

“当”是“當”、“噹”二字的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字库逐渐规范,这才导致我们在网络上打不出这个字。

但要是换做本机的Word文档,却可以用“ukoudang”的拼音打出来。

另外在计算机领域的统一码,Unicode中也有收录“口当”这个字。

只要你想要,完全可以应用在任何程序中。

总之,口字旁的当真的存在过。

包括我们的童年记忆,目前的计算机领域。

只是我们的互联网文字规范,让它不可以存在网络当中,随即很多软件程序也就默认不使用这个字。

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的不止有“口当”这个字。

将来会被替代取消掉文字还会有更多。

不得不说,我们也算是是见证过历史的人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