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文学却是他最倾心的“行当”|艺术家黄永玉逝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将进酒主人公对这个人物所评价 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文学却是他最倾心的“行当”|艺术家黄永玉逝世

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文学却是他最倾心的“行当”|艺术家黄永玉逝世

2023-06-16 10: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人们往往在失去之时,更能意识到这世界曾拥有过如此璀璨的一颗星。

6月14日下午,传来一则消息,引发众人缅怀:黄永玉先生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携孙黄香、黄田今日敬告:“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二O二三年六月十三日三时四十三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黄永玉先生在遗嘱中强调,“我希望我的骨灰作为肥料,回到大自然去。请所有人尊重我的这个愿望。”

黄永玉(比目鱼 摄 )

黄永玉这个名字,很多热爱美术、艺术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湘西凤凰人,与著名作家沈从文是亲戚,沈从文是他的姑表叔叔。黄永玉从20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自学木刻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相对较少人知道,黄永玉还是文学上的一把好手。按照黄永玉对自己的评价,文学第一,雕塑第二,木刻第三,绘画第四。他用排在最后的绘画,养活了前面3个行当。

“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

85岁动笔写自传体小说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黄永玉曾说。出生于1924年的黄永玉,他的人生跟时代和历史紧紧地缠绕。晚年黄永玉开始创作自传体“长河式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2008年,八十五岁的黄永玉正式开笔,2013年8月,黄永玉90岁生日时,《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朱雀城》(84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又写出第二部《八年》(130万字),第三部《走读》(48万字)是2021年8月出版,此时黄永玉已经98岁。他为此还获得了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年度致敬作家”奖。《朱雀城》出版时,他给读者的献词是:爱,怜悯,感恩。人民文学出版社资深编辑琼花在一篇文章中分析说,“这是他写作《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题旨。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巨大声誉,黄永玉却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他第一次在报纸上发表诗歌作品还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后来他在回忆沈从文的文章里说:‘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河式的历史吧?”他的这个见解,或许就是我们理解《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洋洋数百万言的匙钥。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十二岁的黄永玉离开家乡去厦门集美学校求学。抗战全面爆发后,黄永玉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之旅。这样的人生经验也被他写进自己的小说里。《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从张序子两岁开始,写他的太婆、爷爷、父亲母亲、姑姑和表叔们一个大家族,和他们生活的朱雀古城的四季时光、风俗民情、各色人物……读者可以跟着主人公张序子,跟着他的脚走,贴着他的心跳呼吸,用他的眼睛看世界。洋洋数百万言,摹写了时代的变幻和文明的遗存,记录了无数风流人物。这一系列历经十几年的写作,从容、沉稳、诙谐、活泼的风格保持着惊人的连贯与完整。小说沿途景致异彩纷呈,境界开阔,气象雄浑。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三部《走读》,被琼花认为是一部“流浪艺术家之歌”,“捉襟见肘的困窘、难堪中的失望,张序子的日常生活行止细细写将出来,没有哀怜、沮丧,倒有诙谐和幽默的勇气,既是歌咏也是感喟。艺术上的孜孜以求、朋友们的善行相助,令张序子毫不马虎地一日一日用心用力地见识生活这所大学堂。”

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

“写作,也是唤回表叔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沈从文(左)与黄永玉

黄永玉特别看重他的表叔沈从文。他曾经在自己的作品《沈从文与我》(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的新书发布会上说,要是他的文章让表叔看了,会如何。“我不晓得他会怎么样说我,如果他说我好我会很开心。我的婶婶讲过我一句好,她说:你的文章撒开了,我不知道怎么把它收回来,结果你把它收回来了。这是婶婶说的话;他的就不知道怎么样了,一个字都没有看到,真是遗憾!”

复旦大学教授、沈从文研究专家张新颖在2021年曾出版过一本书叫《要是沈从文看到黄永玉的文章》(上海文艺出版社)专门分析黄永玉这种遗憾的心情。“他一次又一次无限遗憾地表示,要是表叔能看到,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他想象表叔会加批注,会改,批注和改写会很长很长,长过他自己的文字。写作,也是唤回表叔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张新颖写道,“布罗茨基曾经斩截地说:一个人写作时,“他最直接的对象并非他的同辈,更不是其后代,而是其先驱。是那些给了他语言的人,是那些给了他形式的人。”(《致贺拉斯书》)黄永玉与他的表叔之间的关联,当然更超出了语言和形式。”

流浪小伙与将军之女

传奇爱情风雨相伴

黄永玉与妻子张梅溪

黄永玉有着传奇的爱情故事。张梅溪是将军之女,相貌出众、气质不凡,从小在家庭熏陶下,她受到良好教育,酷爱文学艺术。相比之下,当时十八九岁的黄永玉是刻木刻的流浪小伙。在全家人的反对下,张梅溪毅然与黄永玉结婚,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相伴了一生。

黄永玉是大才子,张梅溪的艺术才华也不低。她本人是画家、儿童文学作家。著有《在森林中》《好猎人》《绿色的回忆》等作品。

张梅溪1942年逃难至江西信丰民众教育馆工作,认识黄永玉并结婚,1947年居中国香港,任教于中学,1953年全家迁居至北京,开始儿童文学写作,著有《在森林中》《好猎人》《林中小屋》《绿色的回忆》等作品。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创作水墨和油画作品,在国内外各地写生作画。

黄永玉手书

张梅溪于2020年5月8日逝世,享年98岁。黄永玉当时曾手书讣告,携子女向亲朋转达了这一消息。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