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8年不上前线,为何仍授衔上将?捍卫领空,临终遗言为空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将军上前线打鬼子视频 刘亚楼8年不上前线,为何仍授衔上将?捍卫领空,临终遗言为空军

刘亚楼8年不上前线,为何仍授衔上将?捍卫领空,临终遗言为空军

2024-07-17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岁的少年从此踏上了随红军作战的征途。

刘亚楼长征开路

1934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革命有生力量,决定实行战略性转移,踏上了万里征途。

长征时,刘亚楼被任命为红一军团红二师政委,率领战士们为中央红军开先锋,一路艰辛,突破重重阻碍。

蒋介石得知中央红军转移的目的,调遣大量兵力在中央红军前往湘西的路上,组成四道封锁线。

刘亚楼率部走在前方,首先面对的就是国民党的四条拦路虎。他率领战士在自己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灵活应战,连续突破四道封锁,为中央红军开前路。

为了让红军有足够休整的时间,1935年,刘亚楼率部在乌江边界河发起猛烈攻击,击溃敌军两个团,强渡乌江,占领遵义。

5月25日,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后,需要将几万的红军战士顺利送过河。但是船仅有几只,而后面的国民党追兵又快速赶来,在这危急的情况下,中央领导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刘亚楼听令,率领战士们,翻山越岭,忘记饥饿与疲劳,在黑夜与大雨中,不停前行。

来到泸定桥西岸,前方就是构筑好防御工事的敌军。虽敌军有天险,有防御工事,但是我军不顾生死,奋勇作战,冒着枪林弹雨向前冲,最后成功夺取泸定桥。

刘亚楼率领部队,一路披荆斩棘,冒雨踏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翻越六盘山,重重战火,用鲜血为中央红军开出一条大路。

抗日战争8年不在前线

1938年,刘亚楼担任抗大教育长,组织教学工作,为我军培养人才。

4月份,毛泽东把刘亚楼叫来办公室,说要派他出去工作。

刘亚楼一听,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去前线打鬼子,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了,结果毛泽东是要他去苏联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刘亚楼刚开始不太理解,自己应该去前线战斗,而不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去往他国。但是毛泽东很认真地告诉他,我军需要他去苏联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需要更多的军事人才。

在战争中,将领的军事素质非常重要,尤其我军武器装备都处于弱势,更需要人才。

1939年,刘亚楼来到苏联。

当时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对学生的水平要求很高,必须是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那个战争年代,读了中学的刘亚楼在红军中,已经算得上是高学历了,还需要继续读书。

他不通俄语,来到这陌生的国度,,更是拼命学起了俄语。想到国家破碎山河,祖国危难,他废寝忘食,以惊人的毅力疯狂学习一切知识。

1942年,刘亚楼毕业后,到了苏联红军中实习,在苏联境内参加战争。战争中的他料事如神,作战灵巧,被授予少校军衔。

1945年8月,刘亚楼学成归国,随苏联红军到东北攻打日军。

抗日战争,他整整有8年不在前线战斗,被派去苏联深造学习。有人疑问他为什么还能在1955年授衔上将,质疑他在战斗中的贡献,那么看看他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功绩就明白了。

这8年的拼搏努力,8年的废寝忘食,他没有白费。

刘亚楼攻打天津

1945年,日军投降,蒋介石没有选择和平,发起了内战。

刘亚楼在解放战争时期,最出色的战绩就是平津战役。

这场战役历时64天,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战。

中央军委原本对这场战役制定的计划,是“先打两头,后打中间”。刘亚楼亲自去塘沽进行实地考察,与前线的指导员开展了一番谈话,最后认为应该改变作战计划。

跟林彪谈论后,他得到肯定,于是当夜迅速起草了一份电报,发到中央军委。在电报中,他建议,先不打东头的塘沽,而是先打中间的天津。

攻打天津,一来可以争取时间,二来可以切断北平敌人东逃的路线,震慑守在北平的敌军。

经过一番探讨后,中央军委放弃了原先的作战计划,同意刘亚楼集中五个纵队夺取天津的计划。

东北野战军调集34万解放军战士,来到天津周围,立即扫清敌军在城市周围的据点,并进行攻城的最后准备。

1949年1月14日,刘亚楼率领34万战士,兵临城下。反复劝降,城市内的守军仍然拒绝投降。一声炮响,我军对城市发起了总攻。

刘亚楼率大军压境,采取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法,29小时激战后,天津解放。

炮火轰轰,山石碎裂,仅29小时,我军歼敌13万,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创下了解放军作战史上最重要、规模最大,并且打得最漂亮的城市攻坚战。

刘亚楼组建空军

1949年10月,曾经在陆地上战斗半生的刘亚楼接到了一个任务,担任空军司令员,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虽然他半生都是大地上杀敌,从未上空对战。

但是,当时中苏为友军,中国组建空军需要苏联的帮助。刘亚楼曾在苏联学习,懂俄语,且办过航空教育,有经验。让他来负责中国的空军,再合适不过了。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19日,朝鲜节节败退,美军直逼中朝边界。

唇寒齿亡,为了守卫祖国山河,中国人民志愿军踏上了入朝作战的征程。

对于抗美援朝战争,刘亚楼一针见血,提出了关键性问题:“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是步兵,而美军有海陆空三军,掌握了制空权。这对我们极其不利,我军后方物资运输和行动随时会被美空军破坏,因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必须组建空军。”

刘亚楼在苏联经历过系统的军事学习,对于作战方法有自己独到的思考。

并且,在分析了敌人军事势力后,他提出,我军的空军一定不能分散,敌强我弱,必须训练到至少有100架飞机以上才能与美军众多轰炸机进行对抗。

1951年1月21日,空四师二十八大队,首次入朝作战,初生牛犊不怕虎,奋勇出击,成功击伤美军一架战斗机。

之后几天,二十八大队成功击落美军战斗机两架。

我军空中较量成绩传来,祖国各地无不欢呼兴奋。这代表我军没有走错路,空军有这个实力与美军对战。

而这一切,离不开刘亚楼的努力。

刘亚楼从零开始组建空军,指挥空军成功击落美军一架“王牌”战斗机,这是一场难以想象的奇迹。

空军的组建,为这场朝鲜战争,带来了极大的帮助,破解了敌军空中轰炸我军后方的难题。

刘亚楼在实战中学习记录,并让这一批空军战士教导后来者。他努力学习,从一无所有,开启了中国空军的新篇章。

从此,中国空军,捍卫领空,打出了赫赫威名。

刘亚楼病重挂念

1959年9月,刘亚楼任国防部副部长兼空军司令员。

他这后半生,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只为了中国的空军事业。

当初新中国成立,空军一穷二白,一无所有,却马上要面对抗美援朝。

是刘亚楼夜以继日,不眠不休,才以最短的时间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奇迹。

繁重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可他却从不曾声张,强忍着病痛折磨继续工作,只因为中国没有时间慢慢发展。

多少次,他疼痛难忍,汗珠滚滚地往下流,几乎要倒下。可他依旧坚持着,咬紧牙关,研究无人机的性能问题。

经过不断的努力,1965年,刘亚楼领导的空军在中南上空击落一架美机,他高兴极了。

后来他的病情被发现,周恩来督促他去医院治疗,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工作岗位。

他住进上海华东医院,可心心念念的依旧是空军工作。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在惨白的病床上,强睁开眼睛,奄奄一息地说:“条令......要编出来,我的......话说对了,往......八宝山......送一本。”说完,他就闭上了双眼,再也没能睁开。

他捍卫了中国的浩瀚天空,捍卫了祖国的锦绣山河。

致敬英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