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NSAC算法进行误匹配对剔除原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寻找峰值算法的方法总结 RANSAC算法进行误匹配对剔除原理

RANSAC算法进行误匹配对剔除原理

2023-07-10 09: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RANSAC基本思想

        在一组含有”外点”的数据中,不断迭代,最终正确估计出最优参数模型的算法。其中内点是符合最优参数模型的点,反之为外点。外点是一般指的数据中的噪声或无效点,比如说匹配中的误匹配和估计曲线中的离群点。所以也属于一种外点检测算法。

目的:为提高(点)特征的匹配率,提出剔除误匹配对,在特征匹配中,是为了寻找最佳的匹配模型。

1.1 算法步骤  在样本N中随机采样K个点;对这K个点进行模型拟合(这里的模型是什么模型?);计算其他点到该拟合模型的距离,并设置阈值,若大于阈值,为外点,则对该点进行舍弃,小于阈值,为内点,统计内点个数。阈值的设置为经验值,由具体应用和数据集决定;然后以新的内点为基础,再次进行步骤2,得到新的拟合模型,迭代M次,选择内点数最多的模型,此时的模型为最优模型;除此之外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内点数最多的模型,然后对它进行重新估计,估计的时候可以采用最小二乘法来拟合。 1.2 迭代次数的公式

RANSAC算法中需要进行M次的迭代过程,且迭代的次数也是可以进行估算的。

        n数据中内点所占的比例(内点的概率p):

p=\frac{n_{inliers}}{n_{inliers}+n_{outliers}}

        p^K是K个点都是内点的概率,选取的K个点至少有一个是外点的概率:

1-p^K

        因此就能得到迭代M次的情况下,选取点都是外点的概率,进而得到迭代M次中,至少有一次选取点k个点都是内点的概率,也就是正确模型的概率:z一般要求满足大于95%即可。

z=1-(1-p^K)^M

        最终得到迭代次数M

M = log(1-z)/log(1-p^{\Lambda}k)

2.举例(拟合最佳单应性矩阵)

"单应性矩阵"这个概念通常出现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尤其是在处理图像投影变换时。在数学中,这个概念通常被称为"射影矩阵"或"射影变换"。

单应性矩阵是一个3x3的矩阵,用于描述二维投影变换,如旋转、缩放、剪切和透视等。它可以描述一个二维图像平面如何映射到另一个二维图像平面。这种映射保持了直线的直线性(也就是说,任何在原始图像中的直线在变换后的图像中仍然是直线),但不一定保持角度和长度。换句话说,图像中的线段可能在投影后的图像中扭曲或伸缩。

单应性矩阵H的一般形式如下:

H = [[h11, h12, h13], [h21, h22, h23], [h31, h32, 1]]

这里的hij代表矩阵中的元素,最后一个元素固定为1。矩阵中的其他元素定义了如何将一个二维坐标(x,y)映射到另一个二维坐标(x',y'):

[x', y', 1] = H * [x, y, 1]

其中x'和y'是变换后的坐标,*代表矩阵乘法。

在计算机视觉中,单应性矩阵通常用于矫正图像,使得从一个视角拍摄的图像可以被转换为从另一个视角拍摄的图像。例如,可以用单应性矩阵将一个倾斜的平面(如路面)的图像转换为从正上方观察的图像,这种技术通常用于车辆导航和无人驾驶等领域。

2.1 用RANSAC算法来寻找最佳单应性矩阵H

        在特征匹配中,我们最终要得到一个3*3的单应性矩阵。通常令h33=1来归一化矩阵,因此单应性矩阵有8个自由度h11-h32,求这八个未知数,至少要包含四个匹配点对。

s\left[\begin{array}{c}x'\\y'\\1\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cc}h_{11}&h_{12}&h_{13}\\h_{21}&h_{22}&h_{23}\\h_{31}&h_{32}&h_{33}\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c}x\\y\\1\end{array}\right]

        其中(x,y)表示目标图像角点位置,(x’,y’)为场景图像角点位置,s为尺度参数。

h33=1来归一化矩阵?         H单应性矩阵,描述两个平面的映射关系,平面中点的坐标是二维的,第三维取1,为了简单化,将h33=1,为最简单的非零值,来归一化矩阵。

步骤:

通过SIFT算法已经进行了粗匹配,然后利用RANSAC算法来进精匹配;首先在得到的匹配点中,随机选择4个匹配点对(不共线),其他匹配点为外点;根据4对内点计算单应性矩阵;根据此矩阵来测试其他匹配点(计算的是其他匹配点与该模型的投影误差),并设置阈值,若小于为新内点,若大于则为外点,也就是误匹配对,因此通过计算出的单应性矩阵,就能实现一次误匹配点的剔除;将所有的内点统计进行内点更新,在此基础上再次进行步骤3,迭代M次,最终得到含有内点最多的模型,此时模型为最优模型,也就是我们最终所需要的单应性矩阵。  

大体步骤确定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两个参数的确定,阈值和迭代次数。阈值一般是经验值,迭代次数根据上述迭代次数M公式计算得到。

如何用寻找到的单应性矩阵H来测试该模型下的其他匹配点?根据代价函数计算,代价函数最小的模型为最优模型。根据统计的内点数目,数目最多的为最优模型。

2.2 RANSAC 代码

3. 最小二乘法与RANSAC算法区别:

RANSAC算法:适用于含有较大的噪声或无效点的情况;

最小二乘法:适用于误差比较小的情况;

引入特征点对的误差能量来改进RANSAC,提升了算法运行效率和识别准确率。

优缺点:

        优点:当数据中有着大量的异常数据时,也能高精度的进行估计拟合

        缺点:对于异常数据超过50%的时候,拟合效果不佳。需要设置特定于问题的闽值。迭代次数若受到限制,那么达到迭代次数时拟合出来的模型可能并不是最佳模型。特定数据只能拟合出一个模型,一般多模型拟合采用霍夫变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