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咏大熊猫 苏东坡或是第一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对大熊猫的描写句子摘抄 诗咏大熊猫 苏东坡或是第一人

诗咏大熊猫 苏东坡或是第一人

2024-07-16 20: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俗话说“天上的斑鸠,地下的竹公式”。早在2000年前,竹鼠是朝廷高官才有资格享用的珍贵食材。《清稗类钞》说:“竹鼠,一名竹公式,似家鼠而大,毛苍色,尾极短,目细而长,前足不分趾爪,行极迟钝。”据《本草纲目》记载,竹鼠肉可解毒,补中益气。竹公式已经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在苏轼看来,眼前这个动物“腰腹大如盎”,模样可爱,自然不愿意杀而烹吃,他更着意“南山有孤熊,择兽行舐掌”的味蕾,“盖欲食熊掌”(孔凡礼撰《三苏年谱》第一卷,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424页)。苏轼笔下多次提到“熊白”,乃是熊背上堆积起来的脂肪,寒冬腊月肥膘长够的熊才有。

对于这一“竹公式”事件,当时同在凤翔的其弟苏辙也用次韵作诗一首《次韵子瞻竹公式》:

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公式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

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仿。

王孙处深谷,小若儿在襁。

超腾避弹射,将中还复往。

一朝受羁绁,冠带相宾飨。

愚死智亦擒,临食抵吾掌。

苏辙为这一只被兄长嫌弃不食的动物感到可怜,继而延展出“愚死智亦擒”,并引申为“百物”而感伤的情怀。由此也能看出宋朝人文知识分子对大自然、对野味的一种思考。但苏辙过于蹈虚,没有像哥哥那样“状物”。

苏学专家:

苏轼可能见到了大熊猫

2020年12月某天,我采访83岁的张志烈教授,他是著名的杜甫、苏学专家。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苏轼诗歌的情态描述,这一动物不是寻常的竹公式,而应该是大熊猫。就是说,由于罕见,估计苏轼混用了动物的名字。”

竹公式毕竟太小,一般只有一斤左右,个别肥大的至多二斤。无论如何不会达到“腰腹大如盎”的庞大程度啊。从大熊猫的习性可以得知,它们比较容易受惊,在于大熊猫往往是近视眼,很多场景都看不见,等到了眼皮子底下才看到,自然就吓了一大跳。

中国古籍中主要把大熊猫称为“貘”,2000多年前,汉朝初年成书的《尔雅》中,便有“貘体色黑驳,食竹”的记载。出生于蜀地的文学大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珍奇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汉武帝刘彻把大熊猫放养于纵横超过200里面积的上林苑,以成功猎杀它为荣。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毫无疑问,上林苑是世界上最早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动物园。1975年,在西安市灞桥区白鹿原上汉文帝母后汉薄太后南陵附近,狄寨公社张李大队(今西安市灞桥区狄寨社区鲍旗寨)修水库的时候,发现了南陵的从葬坑,有马、羊、狗以及一些动物的骨头,其中就首次发现了大熊猫头骨。这足以证明,司马相如所言上林苑的动物分布情况完全不虚。

同为吃竹的动物,大熊猫对付竹鼠有一套巧妙之法:一旦闻到竹鼠的气味,或发现其踪迹,大熊猫很快就能找到它们的洞穴,然后会向洞里猛烈喷气,用前爪使劲拍打,让竹鼠惊吓而出门……如果竹鼠不为所动,大熊猫就会深挖洞直捣老巢。这就颇有点“相煎何太急”的意思了。

张志烈教授的意见是,苏轼在凤翔县见到的,应该是一只幼年的大熊猫。而秦岭中段南坡以及北坡一线,历来也是大熊猫的分布之地。在唐宋时代,凤翔县出现大熊猫并不奇怪。如果这一判断可以成立的话,苏轼是第一个歌咏大熊猫的古代诗人。

蒋蓝/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