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凉茶、针灸……105项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的有哪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富阳的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凉茶、针灸……105项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的有哪些?

粤剧、凉茶、针灸……105项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的有哪些?

2023-07-19 07: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5批共155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大湾区共有105项子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为:12项、11项。“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按:你知道大湾区有哪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吗?

何为文化?

很难有人用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回答。但文化每时每刻都与我们产生关联,既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也深植于我们的思想中。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的代表。

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5批共1557项(含3610个子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证。大湾区共有105项子项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为:12项、11项。

独特的语言类艺术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环抱南海的大湾区,曾经拥有众多渔村,智慧的古代先祖们在这里以海为生。

在气象预测和捕捞技术都不发达的过去,出海的人们常常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够生存下来,在极度艰难的环境中生活的渔民们,只能唱歌聊以慰藉。流传在广东省惠东县沿海地区的惠东渔歌便是其中一种,歌词深入浅出,语言质朴,真实反映了渔民们的生活。惠东渔歌与其他民歌之间存在着很大区别,只能由渔民在船上演唱。

如今的岭南人,其实是自秦代以来南下移民和岭南原住民融合而成。不同地区、不同朝代迁居而来的人们为这里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在融合、发展中也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语言体系,从而也造就了本土独特的传统音乐形式,比如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演奏时,不同的丝竹乐器相得益彰,完美展现了岭南丝竹音乐的精美,轻、柔、华、细、浓的特点和悠扬动听的风格备受欢迎。“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耳熟能详的欢快歌曲《步步高》便是广东音乐的代表性曲目,此外还有《雨打芭蕉》《平湖秋月》《赛龙夺锦》等。广东音乐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已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

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粤剧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弋阳腔、昆腔传入广东地区,清代广东本地班在演出中以“戏棚官话”为基本语言,掺杂着当地方言,以“梆簧”为基本曲调,兼收高腔、昆腔及广东民间乐曲和时调。直到20世纪10年代初,粤剧演出才基本上改为广州方言。粤剧表演广泛吸收了广东音乐、陶瓷、灰塑等当地艺术形式,服装则多采用广绣,富有浓厚的岭南特色。

图片来源:粤剧艺术博物馆官网

粤剧与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并列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此外中山咸水歌、十番音乐等独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以及广东汉剧、土生土语剧等传统戏剧,龙舟说唱、木鱼歌、南音说唱等曲艺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还走出了众多知名的音乐家,如《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词者冼星海;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家拥有整套国际先进水平、全新录音录像设备和音像制品生产线的音像企业——太平洋影音公司,它还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张激光唱片、第一盒录像带、第一盒立体声盒式录音带……创造了多个业界第一,充分体现了岭南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

图片来源:粤剧艺术博物馆官网

历史悠久、发达先进的岭南医学

当从北而来的寒流,被五岭阻挡无法南下,亚热带海洋气候便在岭南地区尽显威力,形成了潮湿而又闷热的气候。为了克服瘴气,人们结合自身经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下,创造了岭南医学。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旁的“岭南名医壁”列出的医药学家是这里杰出中医学者的代表,也是历史悠久的岭南医学缩影。

东晋名医葛洪编写的《肘后救卒方》3卷,堪称中医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书中还最早记载了天花、恙虫病等传染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葛洪还总结了治疗一些疾病的简单药方,如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雄黄、艾叶可消毒。他的妻子——鲍姑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针灸学家。他们一起研究医学,并到广州一带采集药物,足迹遍及广州许多区域,南海西樵山附近的仙岗还存有他们当时炼丹的遗址。

古代早期儿科著作《幼幼新书》的作者刘昉,撰写《医碥》《伤寒论近言》的何梦瑶......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古代医者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独特而又颇具价值的岭南医学。如今,许多传统的中医技艺以及诊疗方法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弘扬中医文化,陈李济还自建了岭南中医行业第一家中药博物馆。

聪慧的岭南人们结合中医理论和生活经验,将草药煮成清热解毒的凉茶。如今,在大湾区的街头小巷,随处可见不同品牌的凉茶店铺,当地人家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凉茶配方。

对于他们来说,药材不但可煮凉茶,还可以煲汤,中药材入膳是岭南人们的首创。这种独特的饮食习惯,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中药材市场,资料显示仅清平药材市场年营收便可达到20亿元。

提起医学家,不得不提著名的武术学家黄飞鸿。他曾开设“宝芝林”医馆,并在父亲医术的基础上,完善跌打之术,形成了一套防治跌打的医术体系,对骨伤的治疗非常有效,为后来的骨伤科学提供了基础。

其实,古代武林和杏林有许多相互融合的地方,不止是黄飞鸿,很多武术学家也是医学家。比如,蔡李佛拳的始祖陈享学一边开医馆“永胜堂”救死扶伤,一边钻研武术。如今,归属于传统体育类的武术蔡李佛拳、咏春拳、莫家拳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巧夺天工的传统手工艺

务实的岭南人连食物都是精致的。

喝早茶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习惯,但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茶,而是那些各式各样、色香味俱全的点心。大湾区的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米粉制作技艺(沙河粉传统制作技艺)也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技艺的高超不仅体现在食物上,很多精美手工艺品的制作方式也十分讲究,比如石湾陶塑技艺、广彩瓷烧制技艺、被誉为众砚之首的端砚制作技艺、粤绣、玉雕、佛山木版年画等。

“石湾瓦,甲天下”,早在明代《明诗综》中便记载了石湾陶塑技艺(又称石湾公仔)的地位。明清时,石湾陶瓷的生产达到鼎盛,从业人数达6万多人。石湾公仔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畅销多个国外。在技法上,石湾公仔塑造人物以不施釉的陶泥“胎骨”表现肌肤,取得了“比瓷雕更有温情和人性”的效果,整体生动传神。

图片来源: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官网

因国外商人的需求而大量出口的,还有广彩瓷器。广彩瓷烧制技艺约始于清代康熙年间,其烧制技艺主要包括彩绘颜料制作、彩绘工具运用、封金“斗彩”技艺等。广彩瓷器充分体现了中西彩瓷技艺融合、颜料制作独特、岭南文化特色浓厚、彩绘手法和题材内容丰富四大特征。

广彩山水风景图盘(广东省博物馆藏)

色彩丰富的粤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粤绣技艺注意结合材料形质,分为金银线绣、真丝绒绣、线绣、珠绣四大类,注重光、影的和谐运用,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效果。粤绣从艺术风格到创作思维也都兼具岭南特色。相传,曾经有一外国商人将广绣碎片带回欧洲,欧洲人看到以后,十分惊叹。

在大湾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消道长发现,许多相同的文化遗产可以由不同地区或者单位申报,比如龙舞、狮舞、麒麟舞等。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相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形式和内涵在两个以上地区均保持完整的,可以同时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为习惯也造就了许多独特的民俗,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装泥鱼习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寮步香市,妈祖祭典(香港天后诞),下沙祭祖,澳门土地信俗等,这些民俗或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表达人们对健康平安的愿望。

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有42项非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大湾区的粤剧入选。

那些独特的岭南音乐形式,五彩斑斓的粤绣,香气四溢的点心,做工精巧的端砚,栩栩如生的玉雕………无一不是岭南地区的瑰宝,向全国以及世界人民传递着大湾区乃至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