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发现超致密小行星,密度令人吃惊,那里或存在未知元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密度最大的金属元素 太阳系中发现超致密小行星,密度令人吃惊,那里或存在未知元素

太阳系中发现超致密小行星,密度令人吃惊,那里或存在未知元素

2023-11-05 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显而易见的是,像“33 Polyhymnia”这样的小行星,其自身的重力是不可能将其压缩至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75.28克的超致密状态。

另一方面来讲,在已知的118种元素中,即使是密度最大的金属锇,其密度也才每立方厘米22.59克,而这也就意味着,在所有已知的元素中,任何元素都不可能在没有重力压缩的情况下形成如此致密的小行星。

也就是说,从理论上来讲,“33 Polyhymnia”应该是不可能具备如此高的密度的,所以这就成了一个谜团,甚至有不少人都认为,这个计算结果是错误的。

不过根据近日发表在《欧洲物理杂志Plus》 上的一项新研究,一个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团队,对“33 Polyhymnia”的超致密状态给出了理论上的支持,该团队的科学家认为,这颗小行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密度,或许是因为那里存在着未知元素。

此次研究是以“稳定岛理论”作为基础的,简单来讲,该理论认为,当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或中子数等于一些特定的数字时,就会具备很高的稳定性,即使它会衰变,其“半衰期”也会特别漫长,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很长的时间。

这些“特定的数字”也被称为“幻数”,它们分别是2、8、20、28、50、82、126、138、154和164,在已知的元素中,氦、氧、钙、镍、锡、铅等稳定元素的质子数或中子数分别与前6个“幻数”相对应。

(↑已知元素的半衰期图)

可以看到,根据“稳定岛理论”,一些比已知的118号元素更重的超重元素是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的,其中最重的元素,其原子序数可以达到164,也就是其原子核内的质子可以达到164个,为方便描述,我们不妨将这种未知的元素称为“164号元素”。

在此研究中,该团队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托马斯-费米模型”的原子模型,研究了假设中的超重元素的原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由“164号元素”构成的固体结构,其密度范围在每立方厘米36-68.4克。

研究人员认为,由于“托马斯-费米模型”是一种基本近似的粗略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加上实际测量的误差,因此可以认为,这个密度范围其实已经与“33 Polyhymnia”的超致密状态很接近了,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这颗超致密小行星,应该是主要由“164号元素”构成。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此次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可以想象的是,假如后续的研究表明“33 Polyhymnia”真的是由未知元素构成,那么又会出现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这些未知元素又是怎么来的?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够解开这个谜团。

(相关论文:LaForge, E., Price, W. & Rafelski, J. Superheavy, elements and ultradense matter. Eur. Phys. J. Plus 138, 81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