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家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甘肃日报

甘肃日报

2024-06-28 2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氏族谱》

一篇序折射出王氏显赫的宗族历史

《王氏族谱》总谱前有南宋理学大家朱熹所做序文——《题王氏族谱序》,序文209字,落款为“龙图阁待制新安朱熹拜书”。“龙图阁待制”为宋朝官名,从四品。朱熹十八岁考中进士,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集大成者。朱熹在《题王氏族谱序》中写道:“无将之戒莫大于不忠,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今阅王氏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象赞以尚思也”,这充分体现了朱熹的儒学思想。有朱熹这样的儒学大师作序,充分说明了王氏家族的显赫。王氏宗族,起始于周朝,兴盛于晋代,衰败于明代。在《总谱》朱熹序言之后有《王氏总说》,其中交代了江西德安锹溪王氏的溯源及流徙情况,锹溪王氏是姬姓之王,始祖出自周灵王太子姬晋,自晋公传至十八代孙,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为秦国大将军,王离于公元前208年巨鹿之战中兵败被俘,其子携家人逃至山东临沂,待天下平定后,王离次子威公返回山西太原晋阳定居,威公即为太原王氏始祖。王离长子元公定居山东琅琊临沂,元公即为琅琊王氏始祖,琅琊临沂即王羲之的出生地。由此可知,“德安锹溪王庄”是琅琊王氏发源之地。琅琊王氏的崛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中央朝廷受到威胁,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衣冠南渡”。晋元帝南迁渡江后,王敦、王导兄弟依赖南渡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并定都建康(今南京)。东晋建立之时,朝堂上超过七成的官员都是王氏的族人和盟友,王氏权倾天下,一时无二。当时的民谣唱道:“王与马,共天下”。《二十四史》记载,从晋代至明代,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官至西晋太保、名列二十四孝的王祥,东晋重臣、南迁士族首领王敦、王导兄弟,古代书法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物,其中宰相35位、皇后36位、驸马36位、文人名士186位。像琅琊王氏这样族系庞大、显贵荣达、绵远久长的家族盛况,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琅琊王氏书法艺术传承不辍,人才辈出,极尽文采风流,成为蔚然壮观的文化现象。

朱熹《题王氏族谱序》

一封信表露出修谱送谱的深远意义

随《王氏族谱》发现的还有一封重要书信,是送谱人王福利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写给其侄王德任、王德修以及侄媳焦氏的送谱书信,全文356字。该信着重表述了修谱经费问题以及修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言道‘凡木有本,凡水有源’,人生斯世,敢忘其本源之所自出乎?况谱乃祖宗儿孙万代之事,银钱此处不用,要他何用!”“如果不要祖宗根本,不顾子孙,我亦无如之何矣。恐后失悔,难以入谱矣。余不及叙,草达。”这封信的落款为“二十四年四月初一第岐山、愚兄福利寄”。由此可知,送谱时间应为1819年前后,当时接谱人为王福朋,王德任、王德修及侄媳焦氏应为王福朋晚辈及家庭成员。王福利居湖北通山,通山距离两当县今日也有一千多公里路途,况且古代交通不便,试想送谱人怀着怎样虔诚的心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不避山高路险,不惧猛兽侵扰,克服多少艰辛,才把族谱安全完整地送达到在两当生活的王氏后裔手中。

《王氏族谱》发现地——太阳乡任湾村店村组王福朋住宅旧址

一块碑文提供了王氏一脉流徙变迁的重要考据

《王氏族谱》的发现说明两当县生活着德安锹溪王氏的后裔,为此,两当县档案局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对两当北乡(包括今太阳工作站区域)广泛而深入的考察考证工作,逐步建立起了两当历史名人王正福的档案资料。王正福是王氏宗族后裔的一个突出代表,曾经是两当历史上富甲一方的传奇人物,人称“王百万”。“王百万”原居两当太阳乡,后迁徙天水麦积区花庙乡居住,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据《王正福墓志铭》得知:王正福,字德万,祖籍湖北武昌,生于清乾隆末年或清嘉庆初年,卒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王正福自幼随父母由湖广武昌府通山县迁徙到汉中洋县花园坝务农,后又迁移到甘肃两当县太阳寺小沟一带创业,家道日渐兴隆。到了清道光八年(1828年),王正福又搬迁到了两当与天水交界处以北的天水花庙渭儿沟口建房居住。从王正福置业发家的轨迹来看,其在开采银矿之外,又经营党参,兴办水磨,广辟财源。王正福去世后,家道渐衰。他是一位在两当历史上富有影响力的传奇人物,是王氏诸多家族后裔不懈奋斗的缩影,随着时光的流转淹没在浩渺的时空里,而一个在二百年前兴盛的王氏望族也沉寂在了岁月的回响里。

两当发现《王氏族谱》的意义重大,作为全国诸多“王氏族谱”版本中记述最完整的一部,这套族谱对研究王氏一族的流徙变迁史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探寻王氏一脉西迁两当的缘由,对研究两邑北乡区域史乃至两当在清代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也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

作者:李玮 系陇南市两当县委编办主任

来源:甘肃日报

声明:传播为宗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