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秦汉时期汉族的发髻 是什么样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宫女的发髻有哪些 中国秦汉时期汉族的发髻 是什么样的?

中国秦汉时期汉族的发髻 是什么样的?

2024-04-14 13: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咳咳,还是那句话欢迎汉服同袍,但是不欢迎什么满清孝子和诋毁汉服的人。这次不说汉服来说说满清以前汉族男女的发髻(ji),要知道我国在满清以前无论贫富男女是绝对不可披头散发的。现在一些电视剧男女动不动披头散发是真的看吐了,满清以前汉族男女子那必须束发的。披头散发不光是没有教养礼仪的样子,更是蛮夷的象征。

这次就来说说秦汉时期汉族男女的发髻是什么样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帝国以后,要求宫中的妇女着桃花妆,梳神仙髻。神仙髻即是当时流行的回心髻,是椎髻之外的一种新髻式。于是,双鬟望仙髻出现了,后 来演变成十二环髻。

然而,此时的民间仍以椎髻和后髻为主流。后来双环髻成了未婚少女的主要髻式。此外,秦代的发髻还有凌云髻、望仙九鬟髻、参鸾髻等。

到了汉代以后,妇女的发型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一是官服方面,汉代依据周礼制定了发型与发饰。比如皇太后仍以假髻来承载多种沉重而复杂的头饰,后来演变成沉重 的凤冠。其二,富贵人家妇女的发髻形式逐渐由后倾向上推移成为高髻,并搭配上奢华的装饰品。如东汉明帝马皇后头发长而秀美,梳上四个大髻之后尚有余发,还 可以绕髻三匝,成为一种新的高髻。又如外戚梁冀的妻子创制了偏在一边的垂髻叫堕马髻,成为当时的新时尚。其三,普通人家的妇女仍然喜欢朴素的裸髻。 汉代妇女发髻的式样丰富多彩,有推至顶端的,有分至两边的,亦有垂至脑后的。发髻的编梳方法不同,使得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发髻。

下面便分别介绍几种汉代的发髻式样。 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宋玉的《风赋》,其辞曰:“主人之女,垂珠步摇。”汉代的妇女开始比较多地使用步摇作为发饰。《释名》解释 步摇曰:“其上有垂珠,步则摇,故称步摇。” 《后汉书 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 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步摇的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

还有堕马髻为梁冀之妻孙寿发明的一种发式,是汉代最流行的发式之一。《梁冀传》李贤注引《风俗通》曰:“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 然,皆效之。”据说梳这种发髻,再加之愁眉、啼妆等装饰,能增加妇女的妩媚之态。为配合此种发髻形式,梳堕马髻的妇女走路也有特殊的姿势,名为“折腰步 ”。汉乐府《陌上桑》叙述了一个官员调戏采桑女子而严遭拒绝的故事。诗形容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为“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倭堕髻即为当时妇女的流行发 式。倭堕髻是由堕马髻演变而成的,髻歪在头部的一侧,似堕非堕。湖南长沙、陕西西安、山东菏泽等地出土的泥、陶、木俑中,就常见堕马髻或倭堕髻。 缕鹿髻。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载:“汉妇人发髻有缕鹿之式。”薛琮解释缕鹿髻为“有上下轮,谓逐层如轮,下轮大,上轮小,其梳饰此髻时必有柱。”从描述上看,缕鹿髻不可谓不复杂而华丽。 汉代妇女的发型丰富而精美。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之外,汉代妇女流行的发式还有瑶台髻、迎春髻、垂云髻、盘桓髻、同心髻、三角髻、三鬟髻、双鬟髻等。

如果要说男子的发髻就没有女子那么多花样,就简单说说;“总角”是古代用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汉人男子到了20岁就结发和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束发——纚,亦作縰:束发用的帛。宽二尺二寸,长六尺。(古尺一尺约合今二十三公分)。诗曰:岌岌冠縰,累累辫发。总:以缯为之。以束发之本,而垂余于发后,以为饰。儿童有一种发型称为——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xi),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味爽而朝。”这是说未成年的孩子要在鸡叫,即天刚有些亮时就起来盥洗,栉作梳发,縰是束发的黑帛。拂去发上的尘土,将头发梳成两个向上分开的发髻,其余头发分垂两边,下及眉际。腰间系上彩色丝带(衿缨),配戴以布帛制成的装香料的香囊(容臭)。

最后来说说兵马俑里的发髻,兵马俑发髻比较多就挑几个来说说

圆髻

这叫圆髻。有单台、双台和三台之分。 

秦俑发辫的盘结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三条发辫盘结呈十字交叉形的,有的呈丁字形、卜字形、大字形、一字形、枝桠形、倒丁字形等等,其中以十字交叉形和枝桠形的数量最多,其余所占比例较小。此图的发辫在脑后盘结,既整齐美观,又起着束发的作用。盘结后的小辫合拢于头顶右侧,用发带从根部束扎,再将其折叠成圆丘形并用发绳扎结。单台、双台和三台的差别在于发髻底部台阶的数量不同。

扁髻

扁髻的称呼是因其形状、相对于圆髻而言的。扁髻的形状和盘结方法有两种:一是六股宽辫形扃髻;二是不编成宽辫形的扁髻。梳六股宽辫形扁髻的陶俑一般都戴冠饰,把扁髻顶端圆锥形小髻置于冠室中。头戴鹗冠的高级军吏俑的扁髻是不梳成六股宽辫形的,而是将头发全部拢于脑后上折,再把多出的余发盘成圆锥形小髻,用笄固定。 

该发式头上扎有发带、发绳和发卡,它们都是用来束发的。发带的质地轻软,像是丝织品;颜色大都是橘红色或朱红色。发带束发后两端的带头飘洒于头顶的前侧,颇有动感。发绳似用三股线拧成,颜色有朱红色和粉紫色,其中朱红色较多。发卡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似为白色的骨制品。

以上就是关于秦汉时期男女的发髻科普。如果有错误欢迎指出,不欢迎骂人。谢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