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谷雨杯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宪法手抄报一等奖或或特等奖 2021谷雨杯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2021谷雨杯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展

2024-04-17 2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第十五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大赛主题︱“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主题立足于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生活现状解读与应对策略,为维系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系统,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重构和配置提出设计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提出有助于城市生活向“新常态”过渡的解决方案。︱大赛背景︱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在武汉被发现,这场全人类的疫情给所有人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并有可能产生持续的影响。“隔离”、“封城”等措施虽然有效地阻隔了疫情的疯狂蔓延,但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疫情使被限定的日常生活因缺少工作、娱乐等因素的持续调剂而出现内卷化,与原本多彩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冗长更加冗长,单调愈显单调。同时绝大多数公共性的经济活动陷入停滞,公共空间资源被荒置。︱大赛目的︱本次竞赛以“空间折叠:疫情下的城市生活空间”为题,旨在探讨未来类似疫情可能会常态化的情景下,结合数字技术,如何重构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逻辑体系,如何营造在隔离时能够维系人们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系统。空间折叠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场地或建筑,也可以是多点构成的空间系统。通过对空间边界或无边界、序列或非序列的深入思考,利用其产生的连续的或离散的多样性空间,在尺度感与空间感上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需求自由地使用此类空间,空间是动态的、生成的,空间的使用方式和空间感知也因此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2021谷雨杯获奖作品

︱特等奖︱作品《涌现——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宿舍重塑》团队成员:陈雨婷、邹佳函、谢潇、蒋芷涵所属院校:武汉大学指导老师: 宋靖华、阮宇翔

︱一等奖︱作品《GrowingUtopia生长式乌托邦——应对后疫情时代三种状态下青年创客社区的配置再定义》团队成员:杨晓文所属院校:华侨大学指导老师:李健红

作品《城市T细胞》团队成员:刘绮诺、徐洁颖、赖非云、倪楚越所属院校:武汉大学指导老师:宋靖华、郭诗怡

作品《LEC城市起搏器—物流应急综合体》团队成员:章浩楠、唐穗希、李文康、袁梓杰所属院校:广州大学指导老师:万丰登

︱二等奖︱作品《TRANSFOMER》团队成员:杨靖颖、幸周澜屹、罗思蜀、王泊寒所属院校: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指导老师:黄海静、曾旭东

作品《城中村蚁巢》

团队成员:张乘轩、肖海蕴、林兴明、黄凯所属院校:武汉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指导老师:李欣、黄凌江

作品《万巷更新》

团队成员:刘思成、唐晨旭、王晓倩、金雯歆所属院校:东北大学指导老师:陈雷

作品《叠隐 · 红钢城》

团队成员:王澜、谢澳林、黄欣紫所属院校:武汉大学指导老师:宋靖华、杨雪松

作品《插件城墙(Plug-inCityWall)——后疫情时代下古卫城记忆的重塑》

团队成员:郭舒涵所属院校:华侨大学指导老师:陈晓向

作品《“带”代相连

团队成员:苏乔雪、马乔璐、曹慧珍、周弘蕾所属院校:长安大学指导老师:张磊、傅东雪

作品《“城中之城”——未来平疫常态下可持续的自循环建筑

团队成员:袁犇、赵沁怡、李人杰、曾俞凯所属院校:湖北工业大学指导老师:徐杨、邹贻权

作品《居无定所 漂泊有“医”》团队成员:阿卜杜热合曼·阿卜杜瓦依提、吕鸿、田胡冰格、李飞扬所属院校:武汉大学指导老师:宋靖华、黄凌江

作品《永动的江城》团队成员:马诚遥、黄锶仪、杨蓝翔、陈昊阳所属院校:长安大学指导老师:张磊、夏博

作品《移动模块·重构》团队成员:郑婕、孔轶颖、钟小敏、叶家宏所属院校:长安大学指导老师:于汉学、王嘉伟

作品《管道生活圈》团队成员:黄泽辉、王双龙、张伟所属院校:安徽工业大学指导老师:程车智、王瑾娴

作品《生命舱》团队成员:罗宇辑、姚泰宇、张静洁、张丙南所属院校:长安大学指导老师:张磊、马轩

2011-2021年谷雨杯竞赛获奖作品合集获取方式关注我们,回复关键字“ 谷雨杯 ”即可获取版权归原作者,仅供学习交流。

2022年第十六届谷雨杯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24节气——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新型集市”

︱大赛主题︱24节气——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新型集市”,主题立足于基于网络的虚拟经济正在侵蚀传统的面对面交往的集市,怎么让浓郁人情味的空间场所在新时代延续其生命活力,我们通过建筑的方式提供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态继续让我们有价值的文化传统得以不断更新。︱大赛背景︱时代在变,集市也在改变,商品经济的载体发生了转变。随着大型综合超市、电视购物、网络购物问世,迈进现代化和国际化社会,加着网络商城的崛起,导致传统型的集市贸易和商店街生意也遭受一定的冲击。集市贸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集市最初是一种周期市场,即农村或小城市中定期买卖货物的市场。古代也叫“墟市”、“集墟”。“集”含“人与物相聚会”之意。到集市买卖称“上集”、“赶集”,到集上随便看看称“逛集”、“赶闲集”。陕南称赶集为“赶场”。此外,还有特殊形式的集市,像流行在各地的一年一度的庙市(也叫庙会)、春季举行的香市等。集市的多种发展形式:1. 传统市场(集市)∶最常见的集市型式,商家和摊贩集结在特定地点做生意,“赶大集”是一直持续至今天的例行商业活动。2. 专卖市场:专门贩卖指定领域类别的商品市集,例如:农作物/肉类/渔货集市、花市、香料集市、古董和珠宝艺品集市、家俱集市、书籍集市等。3. 时间或期间限定集市:采取时间或期间限定的营业制集市,例如「黄昏集市」、「夜市」、「假日集市」等。4. 商店街:为各种商户集结的商业区域兼社区,充斥着浓厚的人情味。5. 水上市集:泰国和越南特有的市集形式,摊商将货物和摊位架设船只上,于特定水域行船营业。6. 二手市集/跳蚤市场:人们将闲置物件摆放在特定场地贩卖或交换其他物品,消费者有机会寻获物美价廉的商品。“日中为市,至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集市”的概念发端于远古,商业因市集而灵动。而如今,从城市中心到废旧工厂,从商业体到海滨沙滩,创意市集的摊位摆起来,古老的形式被文化创意赋予了新的内涵,“集市”这个原始和传统的概念重新回到商业视野,城市“集市”的复兴,既是传统的回归,亦是创新的延伸,“时尚感”和“烟火气”并存,为城市发展探寻出内生动力。万物皆可市集。各种丰富多彩集市,无疑成为的最具文化性、民俗性、朴素性、地域差异性的百姓生活大舞台和游客网红打卡地。︱大赛目的︱本次竞赛以“24节气——连接传统与未来的新型集市”为题。旨在探讨随着未来新型现代集市可能会常态化的情景下,集市的包容性变得越来越大。现如今的集市,己成为了包含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新商业综合体。无论它是落地老城还是生长于城市核心商圈,兼具“烟火气”和时尚双重魅力。我们希望现代集市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是“多元文化的集聚、交汇、融合,创新思想的策源地”。“24节气”的原意是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的,这里用“24节气”指代按时间(季节、天气和早晚等)变更,集市里人们的行为活动也在变化,我们希望大家提出有时空对应的设计对策,体现出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可适应性。本竞赛旨在引导广大建筑学子,关注集市发展的这一传统形态及未来发展,应用全方面的专业知识,促进以人为本的“新型集市”的建设,探讨数字技术下适应未来市场经济的建筑与空间形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节能技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