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学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审计署上海特派办于新生 中国审计学会

中国审计学会

2024-06-26 12: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审计学会,审计署各特派办理论研究会:

根据2024年工作计划,中国审计学会将与部分省级审计学会和特派办理论研究会合作开展“国家规划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国家审计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国家审计推动完善金融调控体系的定位与路径”“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与审计”“粮食安全及其审计”五个方向的课题研究。

综合考虑课题申报情况及申报单位以往年度的合作课题研究情况,学会秘书处经研究,确定了27个省级审计学会和13个特派办理论研究会作为上述课题研究的合作单位,具体为:

1.国家规划贯彻落实情况审计研究课题的合作单位共3个,包括:北京审计学会、审计署沈阳特派办理论研究会、审计署广州特派办理论研究会。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家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专项规划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三类规划的编制、实施、后评估情况,相应的配套政策、项目、资金安排,以及组织实施机制建立健全情况等;各类规划编制、实施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审计应关注的重点事项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审计策略。

2.国家审计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研究课题的合作单位共10个,包括:河北、山西、辽宁、浙江、重庆、宁波等6个省级审计学会;南京、郑州、成都、西安等4个审计署特派办理论研究会。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和重大决策部署,包括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等;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家审计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路径,包括审计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

3.国家审计推动完善金融调控体系的定位与路径研究课题的合作单位共4个,包括:安徽省审计学会、甘肃省审计学会、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理论研究会、审计署武汉特派办理论研究会。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调控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阐述国家审计在推动完善金融调控体系中的定位与目标;基于审计项目、揭示问题等,剖析国家审计在推动金融调控体系完善中的作用和不足;按照“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逻辑思路提出国家审计更好发挥独特监督作用的路径,包括审计重点内容、方式方法等。

4.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与审计研究课题的合作单位共7个,包括:上海、河南、湖南、宁夏、青岛等5个省级审计学会;上海、济南等2个审计署特派办理论研究会。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有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必要性、监管重点;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风险隐患;审计机关如何对国有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审计。

5.粮食安全及其审计研究课题的合作单位共16个,包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云南、新疆、大连、深圳等13个省级审计学会;太原、长沙、昆明等3个审计署特派办理论研究会。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粮食安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落实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的思路方法和工作举措;粮食安全相关政策资金审计的目标、重点和方法。

各单位在课题研究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查研究,确保课题成果对审计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要切实贯彻落实研究型审计要求,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研究;要结合本地区审计实践,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针对主要研究内容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开展研究;要深入研究分析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要严格遵循课题报告撰写规范,坚持理论原创,严守学术道德;课题组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质量负责。

中国审计学会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将保持与各合作单位的联系,对研究过程进行管理,组织开展中期研讨和成果汇报交流研讨,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其他省级审计学会和单位会员如有意愿,可参照上述合作课题研究内容自行组织研究,年底亦可提交研究成果参加合作课题成果交流研讨。

请上述40个合作单位尽快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见附件1),并填写合作单位账户信息表(见附件2),于4月9日前报送至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联系人:曾小林、郭旭,电话:010—82199816、010—8219982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课题研究方案和单位账户信息表.doc

 

中国审计学会秘书处

2024年3月25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