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实弹射击考核来了看新兵们的表现吗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2-06 15:40

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见闻,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1

在这里,青春与梦想相约

——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见闻

图①:参训学生走进陆军某陆航旅参观。张欢朋摄

图②:参训学生匍匐前进。顾宇明摄

图③:参训学生进行轻武器射击训练。李勋埔摄

图④:参训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杨国伟摄

图⑤:参训学生通过“染毒地带”。王闰泽摄

图⑥:参训学生共同撞响和平大钟。韩家琛摄

8月9日,由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主办、陆军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在南京闭营。本次训练营以“逐梦陆军·奋斗青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余名学生,在陆军工程大学展开为期10天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观摩见学、装备操作等活动。

在酷暑中的南京城,学生们零距离体验军营生活,放飞青春梦想,厚植家国情怀。

趣味性·参与度

离学子更近

判明方位、确定坐标,随着一声令下,参赛选手飞速奔向打卡点……8月3日,一场识图用图比赛在陆军工程大学海福巷校区如火如荼展开。

“有点像寻宝,既要完成打卡,还要速度快。”参赛的辽宁大学学生林爱慈兴致勃勃。比赛由每个代表队派出男、女生各3名组成团队,借助标有比例尺和等高距的地形图以及指北针找到预先设置好的5个打卡点,用指卡在点签器上完成签到。由于打卡点之间距离较远,且设置了多个假目标点,在考验参赛者体能、识图用图能力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和难度。

“除了必训课目,我们在选训课目上设计了一些模拟化训练和互动活动,让学生参与兴趣更浓。”陆军工程大学教务处参谋冉东岳介绍,训练营成员以高二、大二的“00后”学生为主,他们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而且多数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接受过军训,所以他们在制订计划之初,就着力将课目安排得尽量“有意思”一些,以调动学生的参训积极性。

参观陆军先进装备,体验直升机模拟飞行,是让参训学生最兴奋的项目。“没想到直升机这么大。”在陆军某陆航旅机库,记者和学生们一起见到“20时代”的大国重器——直-20,巨大的机翼吸引所有人的目光。

“体验直升机模拟飞行,感觉棒极了!”陕西师范大学大二学生王旭彤是一名军迷,她没想到影视大片、新闻报道里的先进装备触手可及,还能零距离体验。“从小就想穿军装,这次参训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的非凡发展成就,也想投身这激动人心的奋进征程。”据介绍,本届训练营通过展示陆军新型作战力量,让青年学子充分了解新型陆军建设风貌。

“没想到,见识了最先进的,还要体验最‘原始’的。”8月5日的野外生存课目训练,参训学生抵达训练场后接到命令,利用凸透镜聚焦取火做饭。仅生火环节,就难倒了不少人。

准备好火绒和细柴,置于干燥地方,把凸透镜对准太阳,调整好焦距……按照教员的指导,湖南省参训学生罗纪卫成功取火。没多久,四川省参训学生甘凤英兴奋地将烹饪好的“工兵铲煎鸡蛋”端上泥垒的“餐桌”。

当学生们吃上来之不易的野战“特色菜”时,训练营“小教员”、陆军工程大学学员倪鑫磊说,参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军事技能,还有对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更深的理解。

为更好地贴近青年学生,训练营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小教员”,遴选自陆军工程大学的优秀学员骨干。

“小教员”经过严格、系统的岗前培训,配合教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他们与参训学生年龄相仿、沟通顺畅,成为帮助参训学生完成训练任务的“催化剂”和融入训练营的“粘合剂”。

硝烟味·精气神

离军营更近

“前方200米,发现心脏骤停的‘伤员’一名,请立即实施救援。”7月31日,一场紧张有序的战场医疗救护课目教学正在展开。

在教员的指导下,参训学生依次上前,对“伤员”进行急救。

两手重叠,十指相扣,翘起左手五指,伸直双手关节,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按压30次……连续完成一系列操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郭肖然有些气喘吁吁,但她为掌握了急救技能、体验了置身战场的紧迫感而成就感满满。

“硝烟味”更浓的是同一天进行的战术基础与防护训练——红蓝对抗。扮演“蓝军”的浙江省代表队,穿上装有激光模拟对抗系统的携行具和头盔,在起点蓄势待发。随着“进攻”口令的下达,“蓝军”3名学员迅速前出抵达隐蔽地带卧倒,侦察“敌情”。扮演“红军”的安徽省代表队学员隐蔽在三角锥后方组织射击……随着时间推移,双方的攻防态势不断变化,最终“蓝军”因战术运用更加灵活取胜。

“战术基础与防护、手榴弹投掷和格斗基础等12个紧贴实战的课目连续展开,让学生学到技能的同时,增强国防意识,为他们了解真实的军营打开了一扇窗。”宁夏代表队带队老师赵英杰说。

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军事技能,此次训练营运用科技手段辅助军事技能课目教学和考核。在轻武器射击课目教学中,学生通过电子瞄靶装置进行辅助据枪瞄准训练。该装置可以精确反馈射击数据,帮助射击者纠正姿势,提高射击水平。

江西省新钢中学高二学生罗成倬此前从未参加过射击训练,这次在技术手段帮助下获得优秀的成绩。他自信地说:“我感觉自己很适合当兵。”

一向自信的内蒙古代表队学生杜志发这次却有些受挫。在某陆航旅体验穿戴飞行员飞行装备时,没几分钟工夫,杜志发就被沉重的装备压得疲惫不堪。他十分感慨:“之前觉得开飞机很酷,飞行员个个英姿飒爽,没想到他们需要经历这么多磨砺。看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必须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训练营,是了解军队和军人的窗口,更是体味军人作风的“接口”。今年训练营首次将作风养成纳入比武考核项目,进行打分评定,引导学生培养优良作风。

从自由散漫,到队列整齐,从拖拖拉拉到令行禁止,参训学生的变化,教员韩满朝都看在眼里:“现在他们身上有了些‘兵味’。”

英雄心·报国志

离榜样更近

“只有把个人的志向和祖国、民族、人民的命运结合起来,才是远大的理想!”8月4日下午,陆军工程大学礼堂座无虚席。刚获得“八一勋章”的钱七虎院士为参训学生授课,勉励大家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为强军事业作贡献。

江苏省淮阴中学高二学生何睿冉告诉记者,几天前刚看到钱院士“为国铸盾”的新闻,今天就见到了本人,“感觉榜样来到了身边,很惊喜也很亲切。”得知85岁高龄的钱老讲座结束后还要接着赶飞机出差,何睿冉深受激励:“在一个小时面对面的讲述中,我感受到一位专注为国奉献的老兵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那种强烈的使命感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

理想,赋予行动意义与力量。本届训练营围绕理想信念、战斗精神等内容安排3个专题6次授课,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的目标贯穿始终。训练营还组织参训学生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馆等场馆,引导学生认识国防的意义,追寻英雄的足迹,立下报国的志向。

“从前听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但没想到和自己联系起来。”山西省太原市实验中学高二学生罗兰朵朵身体柔弱,在格斗术训练中,频繁的击打、摔倒等高强度训练让她有些吃力,但她没有退缩。“想要放弃时,我想到‘王杰班’班长说过的话,对一名战士来说没什么是可怕的。于是,我鼓起勇气,拼尽全力。”

就在前一天,“王杰班”第31任班长王大毛向参训学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转岗装甲步兵专业时是个“门外汉”,但他像王杰当年“专挑坚硬的坦克道挖雷坑”一样苦练硬功,很快能熟练操作10种轻武器。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冉岳东介绍,由陆军的先进代表分享人生经历,对参训学生而言,既有吸引力,也有感召力。

一场分享会,让杨建松成为很多学生的偶像。“穿好军装,把保家卫国作为毕生的事业追求。”陆军某特战旅参谋长杨建松先后6次为国出征,扬威国际特种兵比武赛场。会上,杨建松讲述了自己参赛前为了弥补体能短板,坚持每天1次1公里武装泅渡、两天1次负重16公里越野的经历。

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刘子祥将杨建松视为榜样。刘子祥说,不是因为他获得的荣誉,而是他同普通人一样,遇到困难时也会迷茫无助,但他通过一次次挑战自我找到了人生答案,“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追随着他的足迹,投身火热军营!”

火热军营里,有嘹亮的强军战歌,有赤诚报国的热血,更有青年人最应追的“星”。训练营虽已结束,但爱党爱国爱军的种子,已经在青年学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本报记者 梁金凤 通讯员 易思睿 制图:扈 硕)

播撒崇军尚武种子

■王少亭

8月上旬,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南京,参加第七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2014年至今,这项活动已成功举办7届,参训学生走进陆、海、空、火箭军等军兵种,体验军营生活、砥砺意志品质、收获成长喜悦。开办以来,训练营紧紧围绕学生军训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探索开展学生军训的新形式、新路径,成为广大青年学子历练成长、追求梦想的优质课堂,为全国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示范。

组织学生军训是青年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方式,也是学校实现教学育人目标、培养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举措。

2019年,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保留了实弹射击与单兵战术等课目,增设了格斗基础、战场医疗救护、核生化防护等内容,拓展了识图用图、电磁频谱监测等课目,为全国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提供了基本遵循。

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军事变革、迫切广泛的后备人才需求,学生军训工作既要落实大纲明确要求,也要结合实际拓展丰富方法途径,推动学生军训契合形势任务、顺应时代发展,让学生军训充满趣味、突出军味、强化战味。

在实践中,学生军训工作可充分运用当地红色资源、依托辖区驻军部队,组织学生进军营、上海岛、走边关、访英雄,参观红色场馆、触摸大国重器、聆听强军足音,在青年学子心中播撒崇军尚武的种子。

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的一些成功做法,为学生军训工作提供了借鉴。针对青年学子个性特点,将释放天性与作风培塑紧密结合,创新设计带战术背景的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互动性、沉浸式训练课目,强化参训学生心理体验,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在解决军训教官缺乏的问题上,有的学校在退役复学大学生群体中公开竞选军训教官、带教学长,实行自我管理、自主组训,让军训更加贴近参训学生、贴近学校实际。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军训应拥抱未来、找准定位、前瞻设计,突出立德树人任务,通过科学规范的措施,让学生了解军事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坚定报国志向,为建设和储备高质量国防后备力量奠定思想基础、提供人才支撑。

圆梦之旅 报国之心

■贵州大学学生 王朝璐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感到格外亲切。

满怀对军营的向往,高二时我报名参加了2019年的第六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高考时,我没有考上梦想的军校,现在短期内还达不到征兵体检标准。我知道,在训练营里学员们将穿上迷彩服,学习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体验热血沸腾的军营生活。所以,这一次报名是我为自己争取的一次圆梦之旅。

再次参加训练营,感觉授课更加精细化。以轻武器射击理论授课为例,以前是两个连以上集中学,教员在场地中间讲解。这次采取分批次上课的形式,课堂变小、学生变少,教员们细致地进行知识讲解,学员们能够更近距离、更高效地学习。

回首训练营,有两件事令我感触颇深。一是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满墙的遇难者姓名如同累累血痕,一踏进纪念馆我的眼泪就涌了上来。但我很快就把眼泪收回,我明白战争是残酷的,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守卫秀美的山河、人民的安宁,我们必须自立自强。

另一件非常激励我的事是聆听钱七虎院士为我们讲述如何成才这一人生大课。耄耋之年的他仍坚守在岗位上为国铸盾,我们作为青年学子怎能不努力奋斗?

这10天,在与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相处中,我体会到大家炽热的报国之心,感受到为梦想拼搏奋斗的青春力量。我也在挫折中汲取教训,在挑战中收获成长。还记得在第一轮实弹射击体验时,我因为太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全部脱靶。在队友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快速调整心态,考核时成绩有了较大提升。

这是一次充实而意义非凡的军旅体验。哨声和呼号声很大程度上治好了我的拖延症,纠正了我的一些不良习惯。在训练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听到的故事,见到的风采,都将化作激励我努力学习和不断前行的力量。我也会化作一簇星火,把训练营的精神带回学校,传递给更多的同学,和更多优秀青年一起加入国防建设的大军。

来源: 解放军报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2

士气高昂的“红八连”。曹鹏/摄

红色是第80集团军某旅“红八连”荣誉室里最常见的颜色。那些深红、暗红、亮红的锦旗与奖牌,记录着这个诞生于南昌起义的红军连队95年来南征北战的辉煌历史。

“红八连”的前身是朱德军官教育团警卫连,连队先后经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被授予“团结模范连”“铁的堡垒”“战斗英雄连”等43面荣誉锦旗。

在抗美援朝突破临津江战役中,连队官兵喊出“冻死也不让敌人发现”的口号,伏卧冰雪17个小时,在极寒条件下涉水过江发起进攻,歼、俘敌100余人。64年后的2014年,“红八连”“突破临津江英雄班”战士朱海超,参加了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任务,将首批437位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了祖国。

“八连官兵身上流淌着英雄血脉、传承着红色基因。”连队指导员于鹏说,“能打胜仗是八连每名官兵的终极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八连”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兴连,先后17次参加上级比武,夺得79个第一,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还被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信仰

在“红八连”,官兵们人人都熟知这段历史:1934年的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八连官兵牺牲过半。紧要关头,党代表韩光荣的一句“党的声音就是母亲话语,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就错不了”的动员,引导全连官兵走出迷雾、迈向胜利。这些年来,连队党支部始终把坚信“母亲话语”、坚决听党指挥作为连队建设的法宝代代相传。

“在‘红八连’,学理论是风尚、是刚需,是立身之本和成才之基。” 八连所在旅政委王涛说。

“我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是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了我,是强军思想为我照亮了成长之路。”去年,该旅“强军思想引领我成长”主题演讲现场,曾任“红八连”副连长、现任装步三连连长的梁浩眼含热泪,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梁浩从小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参军入伍来到“红八连”后,梁浩在学理论的过程中慢慢尝到甜头,越学心里越亮堂,越学思想越成熟,很快被评为“理论学习之星”。

因为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他后来荣立三等功、二等功,被保送入学成长为军官。前不久,“红八连”隆重举行第96届新兵下连仪式,梁浩受邀回到老连队,与新战友们做了一次《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价值追求,用真理之光照亮强军之路》的体会交流。

一大会址、南湖红船、南昌起义……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红八连”门口的板报格外吸引人,官兵们都说“红八连”的板报有独特的魅力。

这些板报的主要创作者是该连文体骨干、下士张元昊,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红八连”理论骨干,每次创作完成,他都会结合“新鲜出炉”的板报作品给官兵们进行理论宣讲。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他带领板报小组精心制作了样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板报,为全连官兵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提供了新角度、新视野。

一时间,连队门口的方寸之地成了官兵们讲理论、学理论的“大阵地”,官兵们都说这些鲜活的板报让理论学习有了“艺术范”。

“理论学不通,不是八连兵。”2019年,于鹏从连长岗位调整到指导员岗位,一次思想理论课上,于鹏以近期热点新闻为案例,为官兵讲解新时代强军理论要点。讲台下一名大学生士兵突然发问:“指导员,国产航母下水、‘北斗组网成功’是数理化的研究成果,政治理论也解释不通呀?”

这个问题问得于鹏有些措手不及。“学精理论不仅关乎个人前途、更关乎连队发展。”夜里,于鹏辗转反侧,反复琢磨着这个道理。此后,为了学透、讲透强军思想,于鹏抓紧一切机会,主动向专家教授请教、跟政工同行交流、与理论骨干探讨。

慢慢地,于鹏摸到了做思想政治教育的门道。他发现日常教育的效果要远大于每周一次的集中授课。晚点名时,他会利用几分钟时间总结梳理一下习主席的最新讲话精神和新闻大事件。饭前小广播,让战士们上去自己讲,一是交流思想,二是锻炼大家的口头表达能力。

去年2月,于鹏还把原本封闭式的图书室搬了出来,打破门的阻隔,利用走廊空地建了一个开放式图书室,和战士们的生活区融在了一起。“想看书,不用再找管理员借钥匙,走过去拿本书,坐下来就能看”。

于鹏摒弃了“一个礼堂上大课、一篇稿子念到底”的老套路,在紧贴实践中学理论、在官兵需求中教理论,坚持将理论融入官兵的军旅路、人生路。他发现,理论课堂上的氛围明显活跃了很多。

“做指导员这3年来,我觉得自己更成熟了。”于鹏说。2021年12月,于鹏被陆军表彰为“优秀指挥军官标兵”。

治训

“红八连”荣誉室正中央的位置,摆放着一个厚厚的本子,封面上工整地书写着“党员荣耻录”5个字。翻开《党员荣耻录》,从1989年至今,连队党支部和官兵个人获得的荣誉和过失历历在目,先后有184人次被记载在“光荣篇”和“耻辱篇”里。

“光荣篇”里共记录着不同时期174名先进典型的事例,榜样感召“八连人”不断进步,而随着这些事例的不断增加,连队党员投身训练工作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大家都希望成为连队光荣历史中的一员。

2019年11月2日,对二级上士张真强来说记忆尤为深刻,经过党支部研究决定:党员张真强连续3年夺得集团军400米障碍课目比武第一名的事迹被郑重地写进了“光荣篇”。

《党员荣耻录》从背面翻开,就是“耻辱篇”。这个部分的记录并不多,但每一条都让人印象深刻。有人用蓝黑色的钢笔在纸页上记下了一名连队干部小小的过失:“1996年5月,连队三排长高伟光因请假外出不按时归队,超假半小时,这种行为是与一个干部党员的身份不相符的,给连队的建设抹了黑。”

“眼睛里始终‘有问题’,连队建设才能没问题。”连长时迎新说。

最新的一则耻辱记录写于2021年4月:“连队党支部因抓训不力导致连队在战区陆军抽考时成绩不理想。”在支委会上,连长时迎新主动承担责任,但大家认为考核失误人人都有责任,于是一致决定将支委集体记入“耻辱篇”。3个月后,全旅连战术考核,红八连重新夺回第一名。

今年“八一”前夕,八连几项工作“扎堆”:备战连战术考核、组织装备换代试点攻关、迎接友邻单位参观见学、筹备建连95周年庆典仪式……

出乎意料的是,连队没有“打乱仗”,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前来检查的集团军领导不禁感慨:八连有无检查一个样,官兵有无监督一个样,工作有无评比一个样。

“八连工作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厉行法治。”政治指导员于鹏说,他们深入贯彻习主席依法治军战略,不管工作千头万绪,都老老实实按照规章制度抓落实。

比武竞赛从不凑尖子、检查考核从不搞突击、工作运转从不打乱仗……无论形势任务怎么变,八连始终坚持“人按职责干,事照法规办”,确保各项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多次被上级表彰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

制胜

盛夏时节,渤海湾畔热浪翻滚,该旅连战术考核激战正酣。

小股“敌特”袭扰、“敌”机枪群火力覆盖……面对接踵而至的“敌情”,“红八连”连长时迎新带领官兵见招拆招、不断变换战术战法,最终以抢占目标点用时最少、“伤亡”最小,斩获全旅连战术考核桂冠。

时迎新说,这些年,连队坚决贯彻习主席“把备战打仗指挥棒在基层牢固立起来”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连队战斗力建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2017年,八连转隶移防部署刚到位,便接到备战军体运动会和换装攻关双重任务。一些官兵认为,来到新单位,需要借助军体运动会赢得“面子”、打响“名号”。

“金牌银牌,不是打仗的底牌。”支部议训会上,一班人一致认为,战场制胜比赛场夺金分量更重,新装备要加紧形成战斗力。

最终,连队把主要精力投向新装备研究攻关,在3个月后的实弹检验中打出了“满堂彩”。

2019年冬,科尔沁草原一场实兵演习悄然打响,防御战斗阶段,八连担任坚守某高地任务,19岁的上等兵杜洋负责小石桥地段的警戒侦察任务。

他隐蔽潜伏在冰面上,用干枯的水草覆盖自己的身体,耐心地等待“敌人”的装甲车过桥,直到“敌人”下车检查自己事先设好的路障时,一举歼“敌”8人。等站起身来,他全身都冻麻了,但杜洋却兴奋极了:“我头一次在演习中‘击毙’蓝军!”

有一次,八连组织实弹射击训练,突然下起了大雨,战士们没有雨衣,淋得全身湿透。时迎新正犹豫要不要带回,队伍里突然有战士喊出一句话,“连长,我觉得雨天打射击,才更有战味儿!”官兵们的训练热情被激发了出来,大雨倾盆的靶场上,雨声与枪声混成了一片。

在新一轮调整改革中,八连所在营转型为合成营,面对无人机、导弹、卫星等新专业,尤其是得知连队即将全面换装,许多人面临转岗换岗,官兵顿感“压力山大”。

“体制编制调整就是倒逼大家换脑筋、变观念,自觉转职能、转作风、转方式……不转型不行,转慢了也不行!”改革后的第一堂课,连队干部就动员大家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担当作为。连队广泛开展“学习近平强军思想,当改革转型尖兵”大讨论,引导官兵紧跟时代节拍、实现换羽腾飞。

八连党支部一班人带头破除重体能轻技能、重基础轻战术、重单元轻协同等老旧观念,积极探索“战技一体、人装一体、训战一体”的转型新理念,利用野外驻训时机,主动向炮兵、通信等专业分队学习,在全旅率先推开网络化、模拟化训练新模式。

某型榴弹发射器缺少校靶器,影响了效能发挥。“备战紧缺什么就钻研什么,转型需要什么就琢磨什么。”大学时就读机电专业的下士郭峰见状,一头扎进学习室,研发新型校靶器。当年年底,连队组织榴弹发射器实弹射击,全连优秀率达100%。

这些年来,八连始终强化“发现问题是本事,解决问题是能力”的观念,每周组织一次“挑刺会”,每月召开一次“诸葛会”,连队还成立“军情观察室”“外军研究组”“革新研发组”,群众性战训法研究、战技术革新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有一年9月,一场实兵演习在洮南山麓打响。作为单位的“尖刀连”,“红八连”的战车顶风冒雨驰骋在梯队最前沿。

按时到达集结地域后,一天凌晨时分,八连接到上级“敌情”通报:“‘敌’准备在我后方地域实施机降。”担负重要目标守卫任务的八连能否处理得当,事关整个战局。

连队党支部立即定下决心,官兵携带武器装备,抄小路迅速向某高地开进。到达附近地域后,指导员于鹏率载员下车奔袭设伏。

“18分25秒!”连队如同神兵天降,蓝军还没机降完毕,八连官兵已悄无声息抵达预定地域,迅速全歼“敌军”,打出一个漂亮的伏击战。

在这次演习中,面对连续“敌情”侵袭、恶劣天气考验等诸多困难,八连官兵秉持“每个人都是一颗制胜子弹”的优良战斗传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赢得各级首长一致好评,并被评为“演习先进连”。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杜佳冰 通讯员 付君臣 崔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学体能战术课心得体会3

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新一批跨代飞行学员,驾驶战机展开训练。

“跨代雏鹰”振翅高飞

——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探索新型飞行人才培养模式纪实

“起飞!”

阳光冲破雾霭,晨风吹散云层。飞行学员张烜铭熟练地完成加油门、拉杆等一系列动作,驾驶战鹰呼啸升空。

迎着朝阳,又一批跨代培养的飞行学员们,拉开了新一天飞行训练的序幕。

为缩短飞行人才培养周期,推动战斗力加速生成,空军首先在石家庄飞行学院组织初教-6直上教-10的新链路飞行学员培养试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建强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管理。近年来,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不断优化这条直通战场的飞行学员培养新链路,学员们刻苦训练、加快提升飞行能力,决心把自己锻造成制胜空天的钢刀利刃。

如今,新一批“雏鹰”接过使命接力棒,一场励志空天、追求卓越的青春接力赛正激情上演。

从“向内看”到“向外看”,不仅是驾驶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的跨越

开学第一课,飞行教官黄俊没讲飞行,而是给学员们上了一堂历史课。

“从初教-6直上教-10,你认为自己行吗?”听到这个问题,学员们顿感兴奋,窃窃私语起来。

生性内敛的学员黄佳辰沉默不语,像是在思考着什么。注意到大家的不同反应,黄俊开始直奔自己这堂课的目的——帮助学员解开“心结”。

“1946年7月21日,东北老航校,吴元任同志在缺少中级教练机的情况下,直接驾驶高教机开始训练飞行……”黄俊看似平静的讲述,传递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对于从初教机直上高教机的跨代学员来说,他们不仅要面临机型转换、平台跨越带来的技术挑战,身心素质也必须经受严峻考验。历史上,革命前辈在直上高教机的考验面前,以迎难而上、敢打敢拼的精神和实际行动,拉直了“行不行”这个当年的问号。

“如今,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中,我们也一定能做好!”听完这堂历史课,自信的种子开始在黄佳辰的心中萌芽。

最初,驾驶教-10飞机进行高空高速高机动飞行时,黄佳辰操作上有些缩手缩脚。

“教-10更机动灵敏,风险性也相应增大。”黄佳辰说,“我紧握操纵杆尽力改出时,手心里全是汗,但我知道,只要前期有扎实的地面准备,把预案动作准确操作下来,就没问题。”

培养周期缩短,意味着跨代学员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他们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尽快完成心理和思维上的转换。

然而,第一次实装飞行,黄佳辰就碰了壁。

上一阶段的学习中,黄佳辰是驾驶初教-6飞机的“优等生”。依靠蹬舵和机械操作来控制飞机,他在飞行时如鱼得水。到了高教机阶段,坐在拥有先进电传系统的教-10座舱里,平显上密密麻麻的按钮令他感到不适应。

从机械控制到电传控制,一开始,黄佳辰总喜欢盯着平显数据看。这一习惯,遭到飞行教官黄俊的批评:“教-10飞行,不仅要时刻注意数据变化,还要学会向外看,凭感觉操作飞机。”

从“向内看”到“向外看”,不仅是驾驶方式的改变,更是思维的跨越。

为了尽快把教-10飞机摸熟摸透,从钻研机理到座舱实习,再到模拟器训练,黄佳辰一有时间便向黄俊请教。只要有疑惑的地方,不论多小多细他都要弄懂,绝不把问题带上天。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黄俊的话一直激励着黄佳辰。他不再局限于对数据的关注,而是着重提高自己的空中态势感知能力。空中遇到任何情况,他一定会先冷静下来,按照标准操纵程序操作;面对高难度训练内容,他勇敢地跨过心理关口,不断尝试着突破极限。

黄佳辰的转变,也在战友的身上发生。

初教-6飞行时,学员金宗赞遇到困难,往往会依靠后舱的飞行教官。改装教-10后,他自主飞行、自主判断的次数越来越多。

学员郭静远驾驶初教机时,习惯等到三转弯过后才开始修正航线。面对教-10高速高机动的性能,他果断改变老习惯,打好提前量顺利着陆,熟练掌握战机特点。

之前,学员甘浩宇只满足于规定动作,战术意识相对较弱。经过教-10飞行训练适应后,他在编队飞行时表现优异,打出完美“助攻”……

没有一只鹰不渴望翱翔天空。不懈努力下,“雏鹰”们换羽新生。

一个深秋的上午,黄佳辰迎来了自己飞行生涯的“成人礼”。

极速爬升、桶滚斤斗……天幕之上,教-10飞机在空中完成多个标准的规定动作。

顺利完成首次单飞,黄佳辰走下舷梯、接过鲜花,同等候多时的飞行教官黄俊紧紧相拥。此时,单飞的压力、身心的紧张,都烟消云散。

1%的差距,有时需要99%的汗水来弥补

正午时分,华北的天空像是被划破了一个口子,阳光倾泻而下。湛蓝的天空上,2架教-10战机编成梯队队形,相继作出爬升、下降等训练动作。

然而,与窗外阳光倾洒的暖意不同,机舱内的“气温”则降到了冰点。

“这是什么操作!”平面飞行距离上,学员肖庭峰为了跟上长机动作,下意识地按照初教机学习时的方式,大力蹬舵控制方向。飞行教官宋强立即制止。

回到地面,宋强严肃批评:“教-10飞机速度高、编队队形变化快,修正偏差时要相应加大提前量,修正量则要适当变小……”

午饭时间,没在食堂看到肖庭峰,宋强打包好一份饭,敲开了他的房门。

“师傅,我是不是飞不出来了啊……”肖庭峰垂头丧气地说。

自从进入编队课目飞行训练,与初教机要求较远的间隔不同,他总因为控制不好与长机的距离而受到批评。慢慢地,肖庭峰的情绪变得低落。

“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不是你的偶像吗?他在飞行时遇到困难会怎么做呢?”宋强反问道。

2019年10月,歼-20首飞试飞员李刚站上央视《开讲啦》舞台。当时,成为飞行学员不久的肖庭峰就在现场。“巨大成功的背后,是近百架次的飞行试验。”灼热的话语,打在肖庭峰心坎上。

“不抛弃,不放弃。”回想起那一幕,肖庭峰的眼神变得坚毅起来。

“要想用一年时间走完别人两年的路,必须付出成倍的努力。”看着振作起来的肖庭峰,宋强说,“你在编队飞行时的问题,很大原因就是地面准备不细致。”

1%的差距,有时需要99%的汗水来弥补。

每次飞行训练前,肖庭峰总要拉上“僚机”战友,手拿“小飞机”模型反复演练第二天的新课目;编队飞行体力消耗大,为了增强体能,他不知疲倦地在操场上奔跑,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一进入模拟机房,他在里面几个小时都不出来,以至于晚上睡梦中有时都是编队飞行的动作和口令……

就这样,跨代飞行的梦想,在一滴滴汗水中变得不再遥远。终于,肖庭峰迎来了编队飞行考核。

松刹车,推油门,加力起飞!天空辽阔,年轻的“雏鹰”感受着内心的畅快。

“飞行过程中,我和‘猎鹰’似乎融为一体了。”肖庭峰由衷说道。

鹰击长空,必经崖边练翅之苦。和肖庭峰一样,跨代飞行的这条路上,战友们都在加速奔跑。

学员蒋学航理知识掌握不牢固,他将薄弱知识点凝炼成一张张卡片随身携带,为随时学习相关知识提供方便。

每到休息日,学员杨雨晨就在模拟器上自主设置特情课目进行演练,“应急处突”本领越来越强。

学员吴浪宇飞机着陆时总会偏离中线,他通过一遍遍观看着陆视频找出原因,琢磨对策,成绩不断提高……

拥有逆风飞翔的力量,在可预见的未来,“雏鹰”们一定会飞向更高、更远的蔚蓝天空。

空军石家庄飞行学院新一批跨代飞行学员,驾驶战机展开训练。

从飞行员到战斗员,在成长中迎来蜕变

“起飞就是迎敌,升空就是作战。”起初,对于外场机棚南墙上的这句标语,飞行学员韩东辰并没有多深的理解和体会。

11月初的一天,像往常一样,韩东辰和飞行教官杨冠军穿戴好装具,坐上往返机棚与塔台的摆渡车,开启新一组的飞行训练。

这次飞行课目是韩东辰熟悉的战斗机基本操作。他驾驶战机急剧爬升,深秋的城市全貌尽收眼底——红、黄、棕、绿各色树叶,在暖阳的照耀下,映衬着蜿蜒道路。红霞缭绕似火,枫林蔓延生长,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日水墨画缓缓铺开。

当韩东辰还沉浸在美景中,前方突然出现一方硕大的椭圆形“盖子”。来不及调整航向,他一头钻进了云层。

云厚3000米,能见度极低……一旦出现飞行错觉,失去位置参考,将十分危险。“如何穿出厚厚的云层?”韩东辰一下子慌了。

紧急时刻,后舱的杨冠军迅速拿过飞机控制权,利用仪表平显数据保持飞行状态顺利穿云。

飞行训练完成了,韩东辰的“蜕变”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的“复盘”,韩东辰仍然心有余悸,等待着飞行教官“疾风暴雨”般的讲评。

“只会飞,满足于各项基础操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善于在复杂气象条件中飞行,锤炼实战本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飞行战斗员!”出乎韩东辰意料,教官并没有严厉批评,而是意味深长地教导。

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韩东辰重新拿起新大纲,仔细研究起各类复杂气象和特情的处置要点。他一遍遍背记、一次次演练,将只有20平方米的学习室演变成空天战场。

倒飞、旋转反旋转、俯仰、倾斜……翻开韩东辰的飞行准备本,一个个贴近实战的“高难动作”位列其中。从会飞到能战,在征服一座又一座高峰的过程中,他的能力不断跃升。

不久,一场实战背景下的模拟空战对抗演练,被搬上了“云端课堂”。

“准备好了吗?”听到教官的问话,韩东辰没有犹豫,驾驶战机直冲云霄。

高空之中,只见“敌机”率先抢占高位,实施大过载机动,形成进攻条件。韩东辰立即作出反转机动。通过仔细观察,他找准机会,果断摁下发射按钮。

“攻击有效!”无线电传来指挥员熟悉的声音。温暖的阳光透过舷窗迎面洒来,那一瞬间,韩东辰感觉自己正在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斗员。

夜晚,从战机上俯瞰城市,不同于四周的寂静幽暗,大地上万家灯火温暖而明亮。这一切,让韩东辰心怀感动:“眼前的一切美好而安宁,我愿意一直守护着它。”

巡航时,耳边常常会响起一段熟悉的旋律。那是他在清华大学学习时和同学一起创作的歌曲:

“我将成为天际的白鸽/当你想念的时候/就遥望星河/亲爱的不要再彷徨/这是驰骋天际的力量……”

学员合影。李 敏、杨冠军、赵彦军摄

来源: 解放军报

上一篇: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心得体会

下一篇:工程进度管理心得体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