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首辆新能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宝骏新能源kiwiev怎么播放优盘歌曲 人生首辆新能源

人生首辆新能源

2023-06-21 07: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生首辆新能源-宝骏KIWI EV提车记 2021-08-31 14:16:12 15点赞 5收藏 73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为实际购车用车体验,仅作各位值友参考,不喜请绕道。

坐标中部18线城市下的小县城,8.28订车,8.29家门口验车,以下为真实提车背景+使用感受,望各位值友参考轻喷:

购买理由

家里有一台燃油车,买了6年有余,一直本着不情愿没办法的原则在我和媳妇儿之间辗转腾挪。终于在家里添了第二个宝贝的时候,第二台车的必要性日益显现。特别是我俩的每日通勤距离都在20公里以上,路线又只有部分重合,一台车确实捉襟见肘了。

在提KIWI之前,先去县城4S试驾了MINI EV,整体感受一般,你要说它差劲吧,基本功能它都有;你要说下决心买吧,马卡龙4.36裸车总感觉差点意思。

随着媳妇开学的日子临近,我一直在网上搜索对比10W以下的新能源车(老头乐除外,拒绝做马路爬行动物),前后看的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小蚂蚁、俩猫、奔奔等、、、说实话看了一圈就觉得宝骏KIWI EV对眼,没办法嘛,有人说它丑,我真看着好。网上巴拉一堆,图片视频大都是静态体验,看完都没有概念,除了配置是死的,其他全是车评人的主观描述(当然,我这句话意思是,网上看到的信息对我个人参考价值有限,包括我的这篇文章对大家的参考价值也一样有限)。

偶然发现了某平台有99块预售享几重好礼的活动,跟客服打听了当地4S店电话,直接电话预约8.28试驾。8.27销售电话告知现车已到,可随提。8.28一早就赶赴4S店试驾,试驾感觉不错,随后离开4S店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家庭矛盾调和后,回到4S店谈了费用:

艺术家7.88W无优惠

保险3302(全险含100W三者)

服务费3000(24期免息,但贷款金额要不低于4.1W)

GPS1000(后经协商免掉)

上牌500

赠品:家用手持有线吸尘器一个+收纳箱一个(目测40L以上)

脚垫贴膜:厂家寄给4S店,到店安装,目前还没收到

除了贷款4.1W外,其余全部现场付清,批贷款-办保险-办临牌-拍照(展车为耀夜黑)-回家

人生首辆新能源-宝骏KIWI EV提车记

媳妇儿看中的是祖母绿,因为4S店没这个配置+颜色,倒是有一台车运往其他分店作展车了,因此销售承诺第二天板车给拉到家门口。

外观展示

人生首辆新能源-宝骏KIWI EV提车记

使用感受

外观:造型别致、车型小巧 、停车方便、回头率不低(当晚去超市买菜就碰到一大姐咨询)

驾驶乘坐:1. 特别稳重,有欧美系车的厚重感,可能得益于扎实的地盘和四轮独立悬架?

刹车感觉心里有底,不像mini ev一脚点下去生怕踩折了

2. 俩娃放后排,因为没有门窗,完全不用担心除了内部矛盾外的其他潜在风险

3. 副驾驶入后排很方便,本人170,后排仅仅够坐,膝盖顶前座

4. 前排腿部空间富裕,主副驾驶位可自由通过,地板仅有很小的凸起

5. 续航305km,这里程焦虑肯定比mini来的慢

总结

总结这里,我就放主观感受的槽点吧。毕竟kiwi的优势官方宣传都到位了,大家更关❤的是这些:

1. 女性驾驶员座椅靠前,安全带抽取不方便(小case)

2. 喇叭声小且单薄,闭眼听有老头乐的错觉(中case)

3. 厂家赠送的地垫和贴膜没到,但车我也得开啊,没办法只有拿其他的塑料膜凑合防水防尘了(小case)

4. 车顶容易积水流入车内,提车当天雨一直下,从小区开车出去买菜,因为挂临牌小区门禁系统需要喊保安手动开启。就在通过减速带的时候,我降下车窗,车身左右一晃车顶的积水顺着车身流下,完美进入车内。建议车内常备干毛巾(大case)

5. 多功能方向盘是触控按键,在驾驶过程中打方向或手指移动,特别容易误碰。开着车我正专心看路看车呢,手碰到按键,听见滴滴滴的声音也不敢看错摁了啥(大case)

6. 后排与后尾门之间的空间,真的只有一个快递文件袋那么薄。哦对不起,如果我说错了,那就是两个或三个快递文件袋吧。所以载物或载人,需要取舍(中case,目前三脚架还没想好放哪儿,哈哈哈)但是后排两边的车体上设计了收纳空间,大小还可以

7. 视频宣传的手机遥控、自动泊车功能,需要另外购买智能驾驶包才可以用。感觉鸡肋所以没买,但是心想花了8万多还没这功能心里不爽,那就也当个case吐槽下

8. 空调无温度显示,或者是我out了没学会用?有两个单独按键控制风速和温度,只有档位驾驶显示屏没有显示温度的;

9. 还没首充,所以不清楚充电速度和整体续航,上个图权当参考

人生首辆新能源-宝骏KIWI EV提车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