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不易,警惕经营贷等套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贷网下载 “提前还贷”不易,警惕经营贷等套路

“提前还贷”不易,警惕经营贷等套路

2023-02-21 02: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满足这些条件可以提前还贷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银保监会就发布过相关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警惕部分不法中介推介的“房贷转经营贷”背后存在的风险隐患,包括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

银保监会还提醒,消费者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行业人士看来,提前还贷之所以盛行,完全是楼市下行周期下的市场行为,手中握有现金又缺乏稳定投资渠道的金融消费者,完全可以提前还贷,银行方面也不应设置障碍。

举例而言,A银行账户有50万元存款,银行利息可以忽略不计;同时,A又背负了100万元房屋贷款,每月都需要按时向银行支付高额利息,妥妥的“大冤种”。

特别是贷款的前几年,假设每月需要向银行支付1万元等额本息,其中近9成均为利息,只有1成本金,因此提前归还50万元贷款就可以少支付一半利息,且越早还贷越好。

但假如贷款已经还了10年,每月在向银行支付的1万元等额本息中,就有绝大部分为本金,利息占比很少,提前还贷意义不大。

有投资者告诉观察者网,过去几年由于各种理财渠道盛行,收益高于房贷利率且较为稳定;或者房价上涨,准备将手中现金加杠杆继续投资房地产,收益更是远超房贷利息,自然没人选择提前还贷。

现在则不然,在缺乏可靠收益投资渠道的前提下,用手中现金提前归还房贷被认为是“及时止损”的最优选择。

而近期之所以“过桥贷”等违规操作盛行,也与过往房屋商业贷款利率与近期落差较大有关。

以一线城市为例,2019-2020年期间,主流银行商业贷款利率普遍在6%左右,最高甚至超过7%;而2022年底已经下降到3.7%,部分地区甚至更低,相差近一倍,购房者自然心理不平衡。

另一方面,在央行政策支持下,经营贷与信用贷利率不断下降、房贷条件随之下降,这就为手中余额不足,但又想减少利息支出的购房者提供了“过桥贷”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即购房者办理经营贷,再把所得提前归还房屋贷款,将原本按月支付的房贷用来归还经营贷。

由于房贷数额动辄上百万元,其间利益牵扯巨大,于是一些违规从事代办服务的中介人员“应运而生”。

银行也要节衣缩食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违规办理“转贷”之所以能够形成一种“中介服务”,与部分银行有意无意地纵容不无关联。

在行业人士看来,去年下半年起,从央行到地方楼市政策频发,从供给端到需求端都在不断刺激楼市回暖,但从结果来看事与愿违,非但楼市不见好转,反而将银行“拖下水”。

央行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个百分点。

要知道,自1998年从福利化到商品化的住房改革正式开启,一直到2020年,个人房贷一直保持着中高速增长态势;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为10.3%之外,其他各年度同比增速均在12.9%以上,而且其中8个年度增速超过30%(最近的较大值为2016年的37.4%)。

至2020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至34.44万亿元,在全部人民币贷款中占比提高到19.9%,成为各项贷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1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11.4%,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但到了2022年,这一增速直接呈现出断崖式下降,连个零头都没能保住,几乎难以保持正增长。

相比之下,2022年尽管全国商品房销售数据同样急速下降,但也至少保持了上年50%以上的销售额。

因此在行业人士看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几乎不变的原因,只能是购房者大面积提前还贷导致的。

一位上海工商银行信贷部门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分析称,站在银行角度来看,去年下半年开始,放给房企的贷款收不回来,小微企业经营贷与信用贷利息低、风险高,而最为稳定的个人住房贷款又放不出去,银行的日子已经很难过。

这时候,银行大幅缩表,资金要么贷不出去,要么有去无回,大面积提前还贷潮的出现无异于雪上加霜。

“事实上,早在2021年开始,已经有不少银行开始主动增加还贷门槛,减少网络端入口,增加线下排队时间。只不过过去提前还贷人数并未形成规模,因此并未引发全网关注罢了。”上述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提前还贷势不可挡,与其将资金贷给小微企业,不如睁只眼闭只眼,贷给用来还房贷的普通居民风险更低。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