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近10万的金鱼!到底贵在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宾金鱼街在哪儿 身价近10万的金鱼!到底贵在哪?

身价近10万的金鱼!到底贵在哪?

2024-05-24 23: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而名贵金鱼品种自身的原因也会对市场产生明显影响:

1、 新出变异

就如同新发现野生下山兰花,一旦发现有特殊的变异,就会身价倍增。通过杂交会出现新的变异品种,引发新的关注点。初始阶段,这种杂交变异的规律不为众人所掌握,在一段时期内,新品种的供给量有限,此时往往产生身价不菲的金鱼品种。

2、 良品率低

金鱼一次产卵量多达数千,但长成成鱼以后,能够达到亲鱼水平的寥寥,不会超过1/10。而进行杂交繁殖繁育的良品率就更低了,一些名贵品种一代的正品率仅有0.5%,称为千里挑一也不为过,而作为基数的大量“废品”的饲养成本自然也要转嫁到正品上来。

3、 饲养难度

有些品种对于饲养环境要求很高,环境会直接影响成鱼的品质。如皮球珍珠,丹凤。需要小池稀养,并喂以活食。而一些最佳观赏期的品种,需要饲养时间超过18个月,造成饲养成本、风险剧增,甚至是饲养一般品种成本的数十倍。

由于以上的这些因素,名贵金鱼品种在市场上被标到很高的价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小编认为,抛开上面这些客观原因,还有个主要因素就是:卖的是金鱼,更是文化。

观赏鱼文化起源自中国,金鱼是世界观赏鱼史上最早的品种。最初,中国人挑选鲫鱼中那些花纹好看的,颜色有异的单另来养以做观赏。在屈原的诗句中有“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文”通“纹”,意思就是有颜色花纹的鱼。所以文鱼就是原始的金鱼,一般以红色、黄色较多,后逐渐选育出其他颜色,又被称为“五色文鱼”。

到了唐宋,在有权的帝王、皇族,有钱的公卿贵族和有影响力的寺庙、文人墨客等的音量下,金鱼文化逐渐形成潮流。不过,正式的金鱼养殖始于南宋,因为宋高宗赵构喜欢饲养金鱼。上有所好,下必应之,当时的杭州与嘉兴就兴起了饲养金鱼的风潮,杭州与嘉兴也成为了金鱼的故乡。

而苏东坡在游览西湖,观赏该处金鱼后,欣然提笔写下了《访南屏臻师》赞叹金鱼:“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附槛散斋余。还从旧社得心印,似省前生觅手书。”清风拂去疑花影,水痕淡处弄双蝶。

至明代,明神宗朱翊钧更是个金鱼鉴赏家,对饲养金鱼很有研究,同时养了很多金鱼。在皇帝的带头作用下,观赏鱼市场逐渐形成。养金鱼不仅是爱好,更是个雅好。到了明孝宗时期的1502年,金鱼传到了日本,后逐步扩散到欧洲、美洲大陆,在世界范围内掀起金鱼风潮。

金鱼谐音“金玉”、“金余”,金玉满堂、连年有余,实在是再美好不过的寓意,不止上流社会喜欢,草根阶层的老百姓们也喜欢,养不起不要紧,在各种雕刻、刺绣、年画中,金鱼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一些民间场所也很聪明地饲养金鱼对外开放,供老百姓观赏,比如杭州的六和寺、玉泉寺的鱼池就很有名,诗人们还为此写诗以留念。像明代的王世贞就为玉泉池里的金鱼写下了“金鳞惯爱初斜日,玉乳长涵太古天”的诗句。

到了清代,这种赏鱼活动就更深入民间了,而且金鱼的颜色和品种业在进一步多样化。徐珂所著的《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康熙年间,杭州的玉泉寺内养了上千头的金鱼,其中有种翠蓝色金鱼,尤为号称是“南朱北王”中的南朱——著名词人、学者朱彝尊所喜爱。朱彝尊专门作了一首《玉人歌》来赞美这种金鱼,说“爱一种娵(ju)隅(yu),晕蓝拖碧”,“又争如雨过天晴,者般颜色。”

画家笔下的金鱼也是多彩多姿,在传世画作中,可见的有清代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描绘着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的美好意境。虚谷上人的《梅花金鱼图轴》、《紫绶金章》等画作中的金鱼古拙可爱。近现代的绘画大师齐白石,吴作人,刘奎龄,汪亚尘,赵少昂,杨善深,现代画家潘馑贵,凌虚均是画金鱼的高手。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经无限深情的说道:“中国金鱼至美,为和平、友好、团结之象征,画家宜多画。”1954年,周恩来总理赠送金鱼给亚非国家,中国金鱼乘飞机“出使”各国,成为和平的使者,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因此金鱼是咱中国的“国鱼”,素有东方圣鱼之美称。近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使得这个美丽的精灵深深地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对我国金鱼文化以及金鱼养殖事业的推动与发展的根本措施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恢复与重视,金鱼文化产生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而至相互促进自身的发展,改变当今金鱼文化以及金鱼的现状要从国家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弘扬做起,加大对金鱼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它,才能更好的保护它的发展!

推荐一家韩氏金鱼锦鲤养殖场,部分鱼友在那边买过金鱼,听说还不错。

另外出售各种品种金鱼、锦鲤鱼苗哦~

小编:金鱼妹 图片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