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千年陶都美得让人陶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宜兴紫砂文化史 宜兴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千年陶都美得让人陶醉

宜兴深挖历史文化资源 千年陶都美得让人陶醉

2023-08-22 17: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宜兴紫砂壶已有数百年生产历史。钱多多 摄

“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在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看来,在数百年的薪火相传中,紫砂壶艺“冠绝一世,独步千秋”,成为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据徐建荣介绍,2006年10月,国际陶瓷艺术学会授予宜兴“世界制壶中心”和“茶壶之都”的称号。“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紫砂工作室的墙上,安静地悬挂着清代文人汪文柏的这句名言。这是当今紫砂行业的真实写照。据介绍,宜兴紫砂极具收藏价值,明清时代的紫砂精品价格都在两三千万元,现当代的名家大师作品也是一壶难求。近年来,顾景舟大师的紫砂作品被拍到千万元以上的天价,更是引起收藏界的广泛关注。

李守才大师正在用堆花工艺制作均陶产品。钱多多 摄

“宜兴均陶堆花技艺”已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来到宜兴均陶工艺厂时,李守才大师正在运用堆花技艺制作一个均陶大缸,他的4名徒弟也在各自忙着制作均陶工艺品。

“我今年62岁,从事均陶生产44年了。” 李守才说,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并不觉得累,而觉得是种享受。只见大师一边说话,大拇指在不停地工作,丝毫不受影响。堆花技艺主要是指上功夫,40多年的磨练,已使得李大师的双手皮肤比较粗糙,十个手指比一般人的手指长约三分之一,而且更加有力。正说着,李大师忽然顽皮地与一位男记者比较起手指的长度来,引起现场一片欢笑。

在宜兴陶瓷产业长期的发展中,造就和培养了一批高等级的技术精英人才,宜兴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0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52名、工艺美术师数百位,他们传承和发展了陶瓷产业,稳固了“中国陶都”的地位。

为进一步发掘与保护陶瓷文化,宜兴市境内仍完整保留着矿山、矿井、龙窑(窑址)、作坊和销售贸易的街巷、货场、码头等众多历史遗迹。同时,全市对数百处古窑址加以保护,其中明代的前墅龙窑至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山水文化:一次灵秀江南的美丽邂逅

自古以来,宜兴的山水吸引着一批批文人雅士来到这里,他们或是寻访洞天福地,或是寻迹竹海茶洲。在历史的变迁、季节的轮回中,宜兴的山水沉淀了更多的人文气息,也孕育了更多的灵山和秀水。

宜兴自古就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钱多多 摄

宜兴市张渚镇境内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是江苏省第一个自行车主题公园,以“绿色低碳、慢节奏生活”为主题,让游客享受骑着自行车漫游山间的愉悦感。

坐在观光电瓶车上,张渚镇宣传委员杨建彪显得很兴奋,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公园东北起宜兴林场大门,西南至龙池山澄光寺,总区域面积约6.33平方公里。公园景观包括“一线、二区和十八个景点”。其中“一线”指绿道(自行车专业道路),总长度约12公里,宽度为3至5米。“二区”是指林场和龙池山两个服务区,区内设施完善,提供包括自行车租赁、停车、淋浴和运动装备及纪念品销售等服务项目。

龙池山还有个龙池泉,明代邓秉贞游龙池时曾写下《咏龙池》一诗:“山气与云平,松风杖底鸣。岩深飞犹影,池小得龙名。破竹通泉冷,悬崖结宇清。最宜秋夜月,诸界人空明。”其中“破竹通泉冷”一句,写的也是深藏名山的龙池甘泉。

重建的大觉寺占地2000亩,依山傍水,翠竹环绕。钱多多 摄

宜兴山水与城市相依,人文与景观辉映,意趣无穷的“吴中山水”旖旎风光,使宜兴成一幅活脱脱的泼墨诗意山水画,赢得了“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

宜兴还有以善卷洞风景区、竹海风景区等8个国家4A级景区为核心、近20个独立景点为补充的山水版图。“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环境,让每一个到过宜兴的人都流连忘返。

禅茶文化:一杯阳羡茶里的禅意时光

宜兴素有“茶的绿洲”之美誉,现有茶园面积7.5万亩,年产干茶6100多吨,年产值3亿元左右。阳羡茶产业园位于张渚镇,既是江苏省优质茶叶基地,也是“阳羡茶”核心产区。9月15日,张渚镇相关负责人指着成片的茶产业园告诉记者,这里可能是江苏单体面积最大的茶园。

阳羡茶产业园是江苏省优质茶叶基地。钱多多 摄

唐代诗人卢仝曾说:“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皇帝若没有喝到阳羡茶,人间的百草都不敢开花散发出香气。延续了千百年的阳羡茶,虽然不再有当年的盛名,但是也不再成为天子的专享。如今,在宜兴还保留有唐代产贡茶的唐贡山、唐贡村、茗岭、茶局巷等遗迹,宜兴的茶文化与紫砂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茶艺,丰富了茶文化内涵。

9月14日,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发起的中国十佳茶旅路线评选结果公布。在历时20天的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中,宜兴阳羡茶产业园从几十家候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江苏唯一上榜的茶园。

宜兴古刹名寺众多,高僧大师辈出,素有“禅窟”之美誉。星云大师就是在宜兴白塔村出家,为了反哺宜兴,近年来重修大觉寺。古人说,禅茶一味,无论是崇恩寺的晨钟暮鼓,还是大觉寺的借花献佛,亦或是南岳禅寺的袅袅梵音,都凝聚着心中的一份本真,如同一杯茶,在品饮的刹那,感受到人生的滋味。

乡土文化:一泓浸润心田的香冽甘泉

自2015年起,宜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文明乡风沐农家——家园守护行动”,计划每年建设30个左右的“一村(镇)一品”乡风文明特色村,以村、镇或区域乡风文化为特色,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使全市50%以上的村庄成为“一村(镇)一品”乡风文明特色村,形成主题乡风品牌。

这口大钟悬挂在白塔村村口,迎接八方来客。钱多多 摄

白塔村位于宜兴市西渚镇西部,是星云大师祖庭白塔寺院原址所在地,也是剧作家于伶的故乡。村口,由村民自办的于伶文化博览园,让人感受到小村浓浓的文化氛围:长廊里,白塔钟声、薛桥寻梅等典故传说展示牌引领着追寻小村历史的脚步。村里房前屋后的墙上贴着星云大师的名言:“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能吃亏,可以得大便宜;能和气,可以得大力量”……近年来,村里依托区位和自然生态优势,确定了走生态高效农业和发展高端农家乐的路子,发展步伐越迈越大。

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是个有着独特思想的人。他说,城里人来村里旅游,要想让他们玩得尽兴,就必须保留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要想他们住得舒服,农家乐的内部装修就要向五星级酒店看齐。在村里的牵稼园,其他地方已很难见到的用黄牛犁田耙地的场景仍然保留着,吸引了城里甚至生于乡村的孩子来体验一把。

五洞桥诉说着村民的诚信文化。钱多多 摄

张渚镇五洞村历史悠久,晋惠帝永兴元年,五洞成为当时国山县的县城。五洞村支部书记高国荣说,村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诚信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五洞村现有39家企业,除了两家规模小的企业,有37家企业参加了村里的慈善基金。慈善基金用来资助相对贫困的家庭和考取大学的困难学生。去年,村里从慈善基金里拿出3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预计明年会达到50万元。“5年内,慈善基金的规模有望达到1000万元。”高国荣信心十足地说。

美栖剧社正在表演。钱多多 摄

徐舍镇美栖村面积是3.3平方公里,3000多人口,其中宗姓人口占比不小。村支部书记宗华东介绍说,他们都是南宋名将宗泽的后代,解放初修家谱的时候,李宗仁、孙科都为他们题过词呢。美栖村在充分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基础上,确定了“美居美栖”乡风主题,致力打造 “美”文化,激发村民珍视传统、热爱家园的情感,培育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文明风尚,现如今村民们住有美居,行有美德,生活更美满。

漫步美栖村,处处给人以一种美的感受。只见一条河道贯穿村庄,河水清澈,两岸的农家小楼虽式样不一,却干净整洁。沿河而设的彩色步道蜿蜒两公里,引导村民在茶余饭后散步健身。村里的休闲广场、文化长廊采用传统的亭台楼阁建筑风格,显得古色古香。记者们正驻足河边欣赏美景时,忽然一阵悠扬的乐曲传来,循声而去,只见十多位村民正在吹拉弹唱。宗华东介绍说,村里在两年前就成立了由26名中老年文艺爱好者为主体的美栖剧社,并先后投资12万元,购置了服装、乐器和道具。美栖剧社的成员除了平时自娱自乐,还经常到别的村进行交流演出锡剧《珍珠塔》等,深受农民的欢迎。

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表示,“一村一品”的乡风文明品牌已初结硕果。善卷村的“德文化”、白塔村的“禅文化”、梅家渎村的“家风文化”、茗岭村的“红色文化”、万石镇的“善文化”、芳桥镇的“孝文化”……诸多的乡土文化让乡村留住了更多传统,也变得更加文明。“我想,大的资金投入也许会让美丽乡村‘有形’,但只有文化浸润和文明引领才能让美丽乡村真正‘有魂’。”沈晓红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