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定远县服务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定远人才市场 【专项规划】定远县服务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定远县服务业第十四个五年发展规划

2024-04-28 07: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定远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期,也是高质量发展、全力改善民生的战略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定远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为促进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根据《定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以来,全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逐渐成为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并为“十四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十三五”以来,全县服务业发展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大。2020年,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4.1亿元,与2016年的62.4亿元增加值相比,总量翻了一番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7.2%,超出“十三五”规划目标14.2个百分比。

2.行业结构逐步优化。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服务业转型进程加快,现代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20年,培育孵化电商企业725家,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速达43%,电商产业园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网络货运、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成倍增长。

3.市场主体培育加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服务业增加势头迅猛,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显著提升。2020年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0家,总数达137家,新增外贸实绩企业6家,外贸进出口增速显著提升。

4.聚集进程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稳步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快递物流园融合建设不断加快,新型5G终端智能制造产业、智能装备生产制造产业初步形成聚集,电商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5.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十三五”期间,依托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任务。持续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整合完成,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改革试点形成的“定远模式”向全国推广。不断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服务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显著增强,培育产业创新团队2个,产业创新人才50多名。

“十三五”时期,定远县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消费发展动能有待增强。消费品市场疲软,商贸流通业增长缺乏,消费需求不足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亟待提升;二是服务业投资增速缓慢。主要是内部结构层级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及投入强度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运输成本高。运输方式主要以汽运为主,专业人员缺乏,综合物流成本较高,降低了产业竞争力。

专栏1 “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三五”规划目标

2020年

(完成值)

“十三五”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05.6

154.1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33

47.2

-

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3

2

-

省级电商产业园

1

1

-

现代物流中心

3

3

-

电子商务交易网络零售额

亿元

-

19.6

4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0

147.1

10.8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12

15.1

-

(二)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从省内看,聚焦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带动服务业新领域和新业态涌现;从全市来看,始终把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重大战略取向,服务类消费占比明显上升,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客观上促进了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大,服务业有市场需求增加的优势,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十四五”时期,我县面临诸多重大机遇:一是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我国“3+8”骨干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有利于定远县全面改善综合交通条件,接受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辐射,推动产业深度对接、集群发展,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格局。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水平进入品质消费阶段初期,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要改变,有利于我县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经济发展新动力。三是信息技术持续涌动。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形成,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创造“数字定远”打下基础。四是资源禀赋优势凸显。我县作为全国农产品生产和供给安全保障的重要区域,在推进多项国家和省改革试点县建设中,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发展具有我县特色的现代服务业。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尽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制约因素,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锚定现代化建设目标不放松,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化解主要矛盾,补齐发展短板,就能够站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宜、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跨越发展。加速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服务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实现全县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产业联动,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服务业“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服务要素自由流动,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等深度融合发展,发挥服务业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

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扶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极具定远特色服务品牌,提升县级重要功能区和服务业集聚区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引导服务业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提升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民生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服务业城乡联动协调发展新格局。

内外互动,一体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服务经济,支持重点服务企业“走出去”,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形成与长三角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发展的新局面,打造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三)发展定位

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县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和运营水平,加快提升文化旅游服务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造具有定远特色的服务业发展名片。

1.科技创新服务高地

大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载体,深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建成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基地和人才培育中心。聚焦我县服务业主导产业,持续谋划培育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强产学研协同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

2.现代物流区域枢纽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质量和效率,改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效率,加快推进华塑物流园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着力建设安徽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积极谋划定远窑河港口物流园、高速出口物流园项目,发展“道口经济”。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发展智慧物流,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效率和运营水平,促进物流业提质增效,降低物流综合成本。

3.文化旅游休闲名城

推进红色、绿色、蓝色、古色“四色”旅游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定远段)建设,加快江巷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促进区域旅游服务一体化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加快星级酒店、自驾游营地规划建设,培育发展特色民宿、文化主题饭店、乡镇精品客栈、精品旅游饭店等多样化住宿业态,加快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4.职业技能教育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职教资源优势,积极调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完成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力推进定远职教中心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供给。依托定远县经济开发区(盐化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产业载体,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县城试点,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多层次人才。

(四)空间布局

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和产业发展基础及发展方向,以均衡布局、重点集聚、产城融合、产业互动为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一核、两轴、一圈”的基本格局,构建多层次、特色化、协同式发展的服务业区域格局。

“一核”——县中心城区。利用中心城区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地位,建设服务业发展主导区。在城东新区,形成县级商业中心,重点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金融保险、贸易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在老城区,依托现有基础逐步更新改造,完善功能,形成传统商贸中心。新建古城、大润发两个夜经济示范点以及曲阳北路和明发商业综合体。积极创建古城、包公文化园3A级旅游景区,逐步形成集金融商贸、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

“两轴”——两条物流发展轴。以定城综合物流园和华塑物流园形成一个物流发展横轴,依托京台高速、G328 公路交汇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炉桥的华塑物流园,积极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以永康-吴圩等乡镇物流园形成一个物流发展纵轴,沿着京台高速、S101公路交通优势发展永康-吴圩等乡镇物流园。积极谋划定远窑河港口物流园、高速出口物流园项目,发展“道口经济”。

“一圈”——县域文旅发展圈。以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大横山丹霞地质公园、九连峰石林、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江巷水库、中原局旧址、藕塘民俗文化旅游节、池河梅白鱼文化旅游节为发展重点,形成一个文旅发展圈。积极建设藕塘红色旅游小镇、西卅店现代农业科创小镇、大桥特色旅游小镇、拂晓丹霞旅游小镇、蒋集山核桃特色小镇、吴圩文旅商业特色小镇。积极推进定远古城、高埂农旅田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九连峰石林景区、大横山丹霞地质公园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服务业增长速度持续进位、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集聚效应加快提升、开放水平持续增强,初步建成现代服务业体系。

增长速度持续进位。服务业增加值保持年均增速10%左右,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以上。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

集聚效应加快提升。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完善,产业要素集聚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县培育形成省级服务业集聚区3个。

开放水平持续增强。服务业开放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和服务贸易规模持续进位,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0.91亿美元。

专栏2  “十四五”时期定远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

完成值

2025年

预测值

年均增速(%)

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54.1

253.9

10.5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7.2

42.0

-

金融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14.4

26.8

13.2

现代物流业增加值

亿元

19.4

63.1

26.6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

亿元

37.4

104

22.7

电子商务交易额

亿元

19.6

50

20

旅游业总收入

亿元

15.1

35

18.3

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2

3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7.1

230

12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0.65

0.91

7

四、重点领域

“十四五”期间,全县服务业发展坚持以六大生产性服务业、五大生活性服务业、三大新兴服务业为突破口,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集聚发展,促进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和高端化

以服务我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化延伸,重点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检验检测、信息技术、现代农业服务等六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倍增、能级提升,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1.现代物流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物流立体大通道,形成“点-线-面”一体化、多层次、多维度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发挥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强化物流网络枢纽,优化物流网络节点布局,围绕经济开发区、炉桥盐化工园区两个重点园区,积极推进华塑物流园区为国家级园区,巩固吴圩-永康、藕塘-永宁物流中心地位并努力建设成为省级物流园区,建成滁新-明巢高速路口现代物流园区。深入推进物流服务创新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加快全县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县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3.1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26.6%。

2.现代金融服务业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推动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现代工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政府扶持,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机构向我县集聚,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结构,培育定远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土品牌化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着力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金融”,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融资模式。优化金融服务业网点布局,规范发展各类民间融资服务机构,培育功能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盐化工园区金融服务中心,引导县内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入驻,形成金融集聚区。创新金融服务内容,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融合发展,形成“支农、惠农、强农”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县现代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6.8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13.2%,全县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00亿元和260亿元。

3.电子商务业

依托定远特色农业、现代工业优势,着力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工业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完善支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现代技术应用,积极引进电商人才和经验丰富的电商运营企业,努力推进电商企业集聚工程。打造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网上特色电子商务品牌,重点支持京东定远特产馆、网萌等一批电商企业专门从事农特产品线上销售并做大做强。构建镇级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和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电子商务示范园。支持电子商务争创国家、省、市级知名品牌,实施优势产业、骨干企业的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拓宽电商融资渠道,推进电子商务技术和模式创新,强化物流、信息、技术等支撑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向智能商务发展。到2025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突破50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保持20%以上,培育网销额千万元电商企业50家,百万元电商品牌500个,全县电商经营主体达5000家以上,创造电子商务就业岗位5万个。

4.检验检测

坚持高质量发展,健全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提高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大型检验检测机构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等服务。推动工业检验检测规模化发展,提升工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强化品牌意识,促进检验检测标准化、综合化发展。加快发展新材料、汽车、智能制造、食品药品、化学原料等检验检测,不断完善工业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推动中科定远绿色过程与新材料创新研究院项目、蓝恩汽车检验检测中心(三期)、凌家湖综合试验基地核心区建设。促进农业检验检测全面推进,建设面向特色农业、绿色环保、有机食品等行业的检验服务中心,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支持一批技术有特长、服务有特色的专业化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5.信息技术服务

坚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应用服务“三位一体”,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推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鼓励发展网络信息服务和云计算综合服务,强化信息技术咨询、设计和运维服务,加速推进5G网络建设,加大公益性资源的开发和服务。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建成智慧管网、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消防等。

6.现代农业服务业

以服务特色农业为主线,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现代农业服务业态,打造定远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创新“互联网+农业服务”模式,加快发展农业智能化生产、销售、配送服务。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强化和完善供销合作社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优化农业服务体制机制,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发挥高校、科研部门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农业能力。着力培育一批农业科技主题园区,加快建设西卅店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园项目,推进农业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创建西卅店镇现代农业科创特色小镇。

(二)全面推进生活性服务业精细化和品质化

顺应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化方向发展,重点推进商贸流通、旅游、健康养老、家政服务、房地产业等五大生活性服务业模式创新、质量提升,促进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和民生保障能级提升。

1.商贸流通业

立足全县统筹布局、区域特色发展,推动商业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县域商业主中心(中心城区)-县域商业副中心(炉桥镇)-县域商业服务点(其他乡镇)”的三级商业网点体系。加速商贸流通业集聚发展,强化定远古城的“省级特色商业示范街区”效应,建成一批以餐饮、旅游住宿、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现代商贸集聚区,打造定远古城和大润发的夜经济示范点。提升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两大商业购物中心的品牌效应,新建明发财富中心、曲阳北路两大商业综合体。调整商业网点布局,优化购物中心、超市、便利店和社区商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商业,推动县、乡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市场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农超对接”,支持农产品直接进入商场、超市、酒店、学校、企事业单位。实施酒店星级提升工程,建设一批高端休闲度假酒店,规划新增2-3家星级酒店。创新商贸流通企业组织管理形式,增强商贸流通企业竞争力。到2025年,全县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达到104亿元,实现年均增长率22.7%。

2.旅游服务业

依托我县红色资源、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吸引力旅游精品项目,把定远建设成为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重要的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目的地、安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优化旅游发展布局,推进红色、绿色、蓝色、古色“四色”旅游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依托江巷水库,建设江巷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景区升级工程,积极支持定远古城、高埂农旅田园景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积极发展特色民宿、文化主题饭店、乡镇精品旅游饭店等,提升酒店和民宿的数量及质量。开发旅游新模式,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合作,联合开发“一程多站”、旅游套餐等复合产品。加快全县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构建旅游大数据平台。到2025年,全县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创建4A级旅游景区1-2个,3A级景区3-5个

3.健康养老服务业

深入实施健康定远行动,树立大健康理念,加快培育以“医、养、健、管”为支撑的大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有效扩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积极推进健康智慧养老服务,大力培育健康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创新健康智慧养老新模式,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推动养老服务向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延伸。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中医服务能力,打造现代中医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健康休闲旅游养老服务,不断探索休闲度假旅游与健康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产业,支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业态,推动体育健身服务业品牌化,促进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定期举办徒步旅行体育赛事。

4.家政服务业

积极发展方便快捷的家政服务业,支持建设邻里中心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社会家政服务网点功能,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病患陪护服务、家庭教育等新业态,完善社区菜店、快餐店、便利店、维修店、家庭教育服务布局,提升生活服务品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开展物流配送、订购、刷卡支付等综合服务,支持和引导企业进社区服务。加快发展家政物业,探索家政物业新业态,推进家政物业服务规范化、专业化、连锁化、品牌化建设,完善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家政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积极培育家政服务市场,鼓励引导返乡人员从事家政服务,强化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提高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5.房地产业

加快建设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优化土地供给结构,实现住房供给与需求相匹配,规范住房市场秩序。加大住房供给保障,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建设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的保障体系,完善长租房政策。有序将农村转移人口纳入县城住房保障系统,积极推进农村危旧房、县城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完善老旧小区水、电、气、道路、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和停车、便民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加装电梯改造。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采取有效调控措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规范企业开发经营行为,建立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创建房地产市场良好发展环境。

(三)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规模化和集聚化

以文化引领、创新驱动和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积极培育文化创意、职业教育、科技服务等三大新兴服务业,大力推进新兴服务业向规模化和集聚化方向发展,打造服务业新增长点。

1.文化创意

立足定远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鼓励包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创文艺作品开发,繁荣文化创意产业。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响力,培育非遗传承人,发展壮大非遗传承队伍。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推动传统文化的旅游开发,构建定远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建立全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推动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实施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战略,强化数字经济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文创产业与科技、体育、教育、生态、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推动文创产业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到2025年,全县力争有2家以上民营文化企业入选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

2.职业教育

立足定远发展,对接产业需求,大力支持企业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多层次人次,打造产业人才“蓄水池”。引进职业教育优秀师资队伍,完善培养体系,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建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加大农村返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力度,提高农村成人技能水平。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创新,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探索公办和民办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十四五”期间,建成定远县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力争培训种类超过30个,年培训能力达到4000人次,大学生实习基地20个,实习岗位1000个,技能培训1.5万人。

3.科技服务

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大力发展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行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创新科技服务模式,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产品生命全周期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引进科技服务人才,强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建立线上、线下联动“一站式”服务体系,营造爱才敬才用才浓厚氛围。打造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服务体系,加大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力度,高起点谋划建设盐化科创中心,加快推进鹅、菌、猪产业研究院建设。全力打造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健全产业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完善技术转移服务网络,建立县、乡镇全覆盖和多层次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积极构建专业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培育知识产权服务载体,促进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各类服务机构的集聚。

五、重点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服务业产业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文化赋能,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提升服务创新能力。强化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服务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打造研发团队、加大研发投入。促进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研发及在服务领域的转化应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承载平台,高标准建设县盐化科创中心,创建中科化材功能材料根化学定远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定远高新材料研发中心、国家非金属矿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定远分中心等重点平台,提升定远县服务业企业创新能力。

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推动大数据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转型升级。推进服务业产业数字化转型,广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创新生产服务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商业、健康医疗、金融、教育、交通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促进文化赋能。提升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等服务的文化创意含量,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民族区域特色注入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服务。加强对凉亭锣鼓、连江唢呐、三和千张、池河雪片糕、炉桥桥尾手工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二龙戏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科学谋划文化产业项目,建立全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库,重点推动定远五洲传播新媒体视觉小镇、定远国防航空科技文化产业博览园等大型文产项目的落地建设,推进定远古城项目的文化内涵挖掘与提质增效。

专栏创新驱动战略重点项目

电子商务项目:加快推进电商大厦运营、促进电商仓储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动京东定远特产馆、网萌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

文化旅游项目:特色旅游小镇(藕塘红色旅游小镇、西卅店现代农业科创小镇,大桥特色旅游小镇、拂晓丹霞旅游小镇、吴圩文旅小镇);精品景区(定远古城、高埂农旅田园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现代农业示范园、九连峰石林景区、大横山丹霞地质公园景区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精品民宿(围绕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定远段“十二”节点打造岱山新村、黄圩古村、金山新村为四星级及以上精品民宿);省级及以上度假区(江巷湖休闲旅游度假区、曲阳湖旅游度假区、城北水库湿地公园、中九华禅修文化养生度假区)。

智慧城市项目:城市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定远县城市大脑建设、交通集散地与县域智能数字交通建设等重点项目。

(二)积极推动产业融合

鼓励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制造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形成交叉渗透、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

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双向联动。引导制造业企业向创意孵化、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产业链两端延伸,延长制造业服务链。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及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变,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服务向制造拓展,鼓励服务企业开展批量定制服务,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营销渠道、创意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服务产品化发展。

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农业融合。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下乡。打造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注重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发展多功能创意农业,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支持农业生产托管、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融合模式创新。

推进服务业内部深度融合。推动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服务系统集成,创新服务供给,拓展增值空间。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顺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趋势,促进设计、物流、旅游、养老等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培育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载体,发挥平台型、枢纽型服务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创新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探索建设服务业跨界融合发展区。

专栏产业融合重点项目

检测服务项目:蓝恩汽车检验检测中心(三期),凌家湖综合试验基地。

田园综合体项目:将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打造成集高效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休闲度假等特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融合项目: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联动发展,聚力建设农产品加工、农区草牧业、生物种业、设施园艺和涉农服务业五个产业集群;依托5万亩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和“稻虾共生”标准化万亩示范区规划,围绕稻虾加工物流产业园项目,整合连江镇龙虾交易市场,重点发展稻米、虾类食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

(三)引导服务集聚发展

以现代物流、金融商务、商贸流通和文化旅游等业态为重点,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服务业企业集中、功能集成、资源集约,积极打造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引入知名银行、保险公司、产业投资等专营机构和分支机构,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等商务服务业,打造商务、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以华塑物流园为龙头,围绕新型化工、绿色食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初步建成与我县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区。

推动城乡服务业集聚发展。以提升县城能级为重点,集聚发展金融、商务、信息、文化、体育、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支持楼宇提升品质、优化业态、完善功能。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城融合建设需要,重点集聚与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相配套的制造服务业,推动产业园区从单一功能向混合功能转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涉农服务业,健全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

创建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推动集聚区提质增效升级。不断完善集聚示范区及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示范区与城区、开发区、商业商务中心等区域的交通联系。制定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支持服务业重大项目、集聚区和优势企业,推动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

专栏集聚发展重点项目

服务业集聚项目:积极打造金融业集聚区、曲阳北路和明发商业综合体、定城综合物流园、华塑现代物流园。

服务业集聚示范区项目:积极申报华塑省级示范物流园、定远县古城夜经济示范街、江巷湖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四)培育优化市场主体

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紧密配合的市场主体,力争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长、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影响力有较大提升。

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服务业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支持建立研发中心,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掌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逐步培育一批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企业并购和资产重组,推动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大企业技术更新和孵化器技术创新互相依存、有机衔接的发展模式。

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型服务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体系,在企业创新、企业经营、人才技能培训、信贷金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服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实施主辅分离,细化专业分工,引导和鼓励个体工商户做大做强。引进、培育、孵化一批特色明显、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的优势中小企业,挖掘特色技术,激发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活力。

培育新型服务主体。鼓励各类服务业主体根据行业发展、市场需求创新组织形式。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服务业商会、协会,促进资源整合,赋能产业发展。鼓励建立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产业联盟。引导“政产学研用金”等新型科技创新创业组织快速发展。推动涉农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建立农业服务联盟、农业服务型联合体等新型主体。

专栏6   培育市场主体重点项目

龙头企业培育项目:依托香港同享集团等龙头企业,园区化发展鹅产业,工业化开发鹅经济,重点打造8个集约化标准化商品鹅养殖基地为示范引领,全链条发展优质饲草培育、屠宰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白鹅产业。聚焦秸秆“五化”综合利用,依托光大生物质发电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以46家乡镇收储中心为龙头带动,加强与山东圣泉、金轩科技合作,构建三级秸秆收储网络,力争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五)加快服务品牌发展

引导服务业企业品牌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注册商标,申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深化服务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县服务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加快服务品牌培育发展。制定服务业高端品牌企业培育标准,建立服务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培育和遴选一批竞争力强的自主品牌企业,建设定远名优企业品牌。制定品牌培育清单,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开展区域品牌建设工作,探索形成地方特色的服务品牌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品牌维护管理,做好品牌促进、品牌推介、品牌保护等公共服务。

提升服务品牌质量水平。引导服务业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全面推进服务标准化,提升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推进中科定远绿色过程与新材料创新研究院项目、蓝恩汽车检验检测中心(三期)等建设,从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

强化服务品牌质量监管。实施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制定服务品牌认定标准,完善淘汰退出机制。定期开展品牌满意度、知名度、美誉度调查,建立以消费者认可和市场竞争力为基础的品牌形成机制,评估政府和企业品牌建设实施效果。认真落实国家地理标志、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和知名商号品牌保护制度,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力度,建设有利于品牌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提升品牌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专栏加快品牌发展重点项目

旅游品牌项目:创建4A级旅游景区1-2个,3A 级旅游景区3-5个;省级及以上旅游度假区1-2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4个;省级特色旅游村5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10个;省级四星级及以上农家乐5个,四星级及以上精品民宿3家;省级及以上研学旅行基地2家,省级及以上旅游新业态品牌5个。

(六)加强服务消费引领

发挥服务业拉动内需的积极作用,持续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挖掘消费新增长点,提升服务消费质量,优化服务消费环境。

培育服务消费热点。推动传统服务消费升级,持续优化服务消费供给,举办定远龙虾文化节、梅白鱼文化节、藕塘民俗文化节等传统文化节,提升文化服务业消费。培育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信息消费新业态,建立健全电商服务体系,发挥定远县电商产业园、电商仓储与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服务业的消费带动作用。推动九梓天香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集聚农业、文化旅游、田园社区、休闲度假等特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服务消费。

提升服务消费质量。顺应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升级趋势,引导居民服务规范发展,改善服务体验,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创新服务业态和产业模式,开发新型服务消费,提升服务消费质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朝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家政服务体系。开展旅游休闲提质升级行动,推动旅游资源开发集约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优质化。

优化服务消费环境。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推进消费投诉公示工作,针对消费者反映问题较为突出的服务领域,实施质量监测、重点抽查、行政约谈、消费调查、公开曝光、行业规范、培育标杆等措施,营造安全放心的服务消费环境。积极督促商家担保质量,增强服务功能,完善售后服务,引导商家建立先行赔付制度。

专栏加强消费引领重点项目

商贸服务项目:推进曲阳北路商业综合体、经开区农贸市场、明发商业综合体、汇农农批大市场、曲阳湖滨湖休闲美食街、定远县汽车新城综合体暨汽车交易市场、定远县古城夜经济示范街、定远县婚庆商业街、定远县华宇夜经济示范街等项目。

医疗卫生项目:定远县总医院分院项目,定远县总医院健康信息化中心,定远县总医院医养综合楼,定远县中医院(新区)建设项目,定远县妇幼保健院(新区)建设项目,定远县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工程,定远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项目,定远县医疗设备采购,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全县乡镇卫生院污水处理项目。

社会保障项目:曲阳残疾人康复设施建设项目,曲阳残疾人托养设施建设项目,曲阳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县级公益性公墓和殡仪馆建设项目,康养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项目。

(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外资等各类资本投资服务业,有序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和基站建设,加快应用基础设施IPv6改造进度,率先在县城核心区、重要功能区、重点单位、开发园区、人流密集区规模部署。加快县城公共设施、建筑等物联网应用和智能化建设,完善农村地区光纤网络覆盖。

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商贸流通质量和效率,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提高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效率,加快推进华塑物流园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建设安徽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保障农副产品全程冷鲜冷冻保存和运输。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滁州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定远段)建设,提升自然景观,丰富文化内涵,依托江巷水库建设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区域旅游服务一体化进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加快星级酒店、自驾游营地规划建设,培育发展特色民宿、文化主题饭店、乡镇精品客栈、精品旅游饭店等多样化住宿业态,提升高品质酒店和民宿的数量和服务水平。

专栏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县域智慧应用公共数据资源库建设、雪亮工程、校园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建设、五大特色产业生产过程智能监控建设等重点项目,5G网络建设、实景三维城市本底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盐化工业园物联网综合监控平台建设等。

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华塑物流园申报省级示范物流园,建设安徽滁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定远窑河港口物流园、定城综合物流园以及永康—吴圩等乡镇物流园和道口物流园等物流中心,加快建设连江龙虾交易市场、藕塘花生产业园、汇农农批大市场等项目。

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城市游客集散中心1个,乡镇游客集散中心3个,建设自驾风景道103公里(定远与南谯界-岱山新村-拂晓乡-大横山-三和集-S319-永康高速入口),骑行绿道25公里(江巷湖环湖大道)。

(八)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围绕制约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服务业改革向结构优化、规模提升、深度拓展、效益提高转变,全面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对外开放质量。

加大服务业改革力度。以定远县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深化服务业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大服务业改革力度。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配置范围、健全市场体系、推进制度建设,促进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畅通流动。健全现代高效监管体系,推动监管方式由按行业归属监管向功能性监管转变,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率、覆盖面和风险防控能力。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发挥特色产业优势,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坚持一体化建设,细化共享分担机制,构建区域联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依托京沪和合新高铁,京台、滁淮和明巢高速、G329国道等发展轴线,主动融入合肥、南京两大都市圈建设,推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共享,加强与沪苏浙对标对接,进一步提升区域一体化水平。

提升对外开放质量。把握好长三角区域产业重新布局、价值链重组机遇,依托定远县经济开发区、盐化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发展平台,有序承接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建成皖北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的优选区。落实与南京签订的“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融入滁州市“大江北”协调发展区总体建设,争取省际通道直接连接定远,推动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合作共享,提升与南京的一体化水平。利用定远窑河复航工程,加强与淮河上下游城市在临港制造、航运物流等方面的合作与联动,推进和皖北的合作交流。

专栏10  深化改革开放重点项目

开放项目:高标准建设江巷湖、曲阳湖风景区、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长三角区域旅游目的地,建成长三角健康养生福地。对接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参与长三角区域技术市场联盟、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定远转移转化。推进明巢高速、合肥—定远—滁州高速公路、合新高铁(定远段)、G3吴圩、蒋集互通道口等交通项目建设。吸引更多南京及长三角优质资源,促进和南京医院联合办医、学校合作办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充分发挥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注重统筹协调,适时总结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监督。制定服务业年度发展目标和工作要点,组织编制年度服务业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将服务业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加强规划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健全工作机制

全面推进政府管理服务信息化,建立健全互联互通、开放便捷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和工作机制。制定服务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将服务业发展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夯实工作责任,完善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确保各项服务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三)强化要素支撑

加强用地保障,将服务业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对物流、仓储、养老、家政等服务业用地保障。拓宽服务业发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服务业重点领域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和高端服务人才,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联合培养和订单式培养合作。

(四)完善政策保障

进一步加大县级财政对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倾斜,加强财税政策对重点服务项目和新兴服务业业态培育的扶持。完善服务统计方法和制度,建立政府统计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