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对宋诗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诗的风格流派 黄庭坚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对宋诗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黄庭坚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对宋诗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23-03-17 04: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庭坚对于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对宋诗的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诗歌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文学体裁,从先秦时代的《诗经》开始,诗歌就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诗歌的题材和表现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直到唐朝的时候才迎来了其有一个高峰。

而在唐代覆灭之后,五代的乱世让文学的发展陷入了一段时间的停滞。之后宋代文人地位的上升让文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恢复,其中宋词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线。不过在宋代的时候,诗歌其实依然十分重要,而且也取得了新的进步,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在宋诗的发展过程中,江西诗派的成立是其中的重要事件,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相同创作纲领和相近艺术风格的流派,其创始人黄庭坚提出的方法论更是为之后宋诗的发展提供了不小的帮助。那么黄庭坚的理论是什么样子的,其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影响呢%2f

杜甫是黄庭坚最为推崇的诗人

黄庭坚失意的仕途与其和苏轼的关系

在介绍黄庭坚创立的江西诗派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其人生有着怎样的经历,因为一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会对其创作风格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他来说这也不例外。

黄庭坚是洪州分宁人,出生在一个诗书之家,其家族在当地有着不俗的地位,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黄庭坚在小时候就博览群书,其不单单学习科举中要用到的儒家经典,对于经史百家都有所涉猎。再加上其本身天赋绝伦,聪明善记,自小就培养出了不俗的文化底蕴以及出色的文采。

学识出众的黄庭坚和当时的学子们一样,也投身到了科举考试之中,在其二十二岁的时候其就中了进士,得到了入仕的机会。其在开始的时候多是到地方出任行政官员,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展现出十分出色的政治能力,但是其文采却得到了上级官员的赏识。

黄庭坚画像

于是其被选调入京负责编修《神宗实录》,不过之后由于当权的大臣对于《神宗实录》中的部分描述不满,便处罚了黄庭坚,将其贬为涪州别驾,之后其又先后调任黔州,戎州等地,从此远离了北宋的政治中心。此事在《宋史·黄庭坚传》中有如下记载: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在宋徽宗即位之后,黄庭坚曾经一度被召回内地,但是由于同僚的排挤,其再次受到除名的处分,并死在了被贬的地方。可以说他的官宦生涯是十分不顺的,在入仕之后其既没有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没有赢得功名,这都让其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挫败感,这对于其诗歌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失落的政治生涯背后,则是黄庭坚风光无限的文人生涯。其在北宋文坛上很早就闯出了名号,无论是诗歌还是词赋,他都有不少经典的作品流传了下来,而且他还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这些成就都让黄庭坚在北宋文人中间有了崇高的地位。

而且黄庭坚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其还是大文学家苏轼的门人。苏轼在当时的北宋文坛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其过人的文学天赋和自由的创作理念让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且苏轼学识渊博,对于各个思想文学流派都有很深的造诣,这让他成为了公认的文坛领袖。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

而黄庭坚在苏轼的门下学习到了不少新的知识,其对于文学创作的理解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都为其之后提出的诗歌理论作出了铺垫。不过相比于苏轼的洒脱与豪迈,黄庭坚对于人生中的坎坷可能没有那么看得开,这也让他很难继承苏轼的创作风格,这也是其后来独立于苏轼自立门户的根本原因。

化陈为新,黄庭坚对于"奇崛"的孜孜以求

北宋早期的诗歌继承了唐诗的发展轨迹,其风格与晚唐五代的诗歌相类似,其在内容的创作上更加追求辞藻的华丽,对于意境和内容的要求十分有限。而且为了配合当时上流人士的欣赏需要,北宋早期诗歌对于字句韵律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这样可以让这些诗歌可以在经过适当改编之后被乐人唱诵出来,这些情况都让北宋诗歌的创作被局限在了十分有限的范围内,很难找回盛唐时期的气象。虽然当时也涌现出了苏轼这样的文学家,他们的创作并没有受到太多的束缚,那这毕竟是少数,对于诗歌创作风气的扭转并没有产生太大的推动作用。

黄庭坚在看到这样的局面时,认为当今诗人的创作方式存在着极大的误区,这才让北宋的诗歌发展陷入了停滞。他认为当时的文人太过于注重创造自己的表达方式,以此来显露才华。却殊不知这样的创作方式却恰恰落入了流俗的陷阱。我们知道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影响下,文人们的表达方式和措辞都会趋同,这才造成了宋诗的创作往往千篇一律。

杜甫的诗中用典极多

黄庭坚认为,想要打破这个枷锁,就要向过去的文学作品寻求帮助。他以其最为推崇的杜甫的创作方式为例,熟悉杜甫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在唐代诸多诗人中,杜甫的诗歌中的比例最高,其诗中的许多词句都有出处。不过杜甫用自己高超的文学技巧将他们进行了化用,才让自己的诗成为不朽的经典。因此黄庭坚认为诗人们应该先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将之前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化用,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诗歌。这一理论在其《答洪驹父书》中有如下记载:

"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唐代诗人孟郊

对于该如何化用典故,黄庭坚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知道晚唐诗人孟郊的创作方式就是字斟句酌,这和黄庭坚倡导的方法十分相似,而其诗歌的意境则以"奇"字为先。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他的影响,黄庭坚也倡导诗人们要在诗歌中创造出一个"奇"的境界。与此同时其对于杜甫的推崇也影响到了其创作理念,其也希望诗歌中能够有杜诗的宏伟气象,因此又在意境的要求中加入一"崛"字。"奇崛"也就成为了其诗歌风格的核心,这对于之后江西诗派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诗派创作内容的演变与进化

前面提到过黄庭坚在官场上屡屡受挫,因此其一直有怀才不遇的怨念。这样的遭遇让他在诗歌的创作中加入了十分浓厚的感情色彩,并且引入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由于杜甫是黄庭坚最为推崇的诗人,因此黄庭坚的诗作内容很像杜甫晚年创作的自我内省的诗歌,其中表达了其内在的精神诉求和人格力量。不过黄庭坚对于杜甫的"三吏三别"这样的描写时事的诗作却极少模仿,这可能是因为其所处的北宋社会还相对安定,但这方面内容的缺失让江西诗派的作品缺少了历史的厚重感,难以真正模仿到杜诗的磅礴气象。

宋代诗人陈与义

不过在黄庭坚之后,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陈与义却帮助江西诗派更进一步,完善了其创作体系,巩固了其在诗坛上的地位。与黄庭坚不同,陈师道所处的北宋社会已经暴露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在蔡京当权的背景下,百姓们的生活一日不如一日,尖锐的社会矛盾彻底地暴露了出来,之后的靖康之变更是让文人们彻底醒悟了过来。

这位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在此之后将自己的描写重点从身边的琐事转移到了时事,其行文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再执着于几个字眼,而是更加重视情感的表达,这都让其作品变得更有温度,也让江西诗派的诗作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现附陈与义所作《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其一》,供大家欣赏:

"黄纸红旗意未阑,青衫俱不救饥寒。久荒三径未得返,偶有一钱何足看。世事岂能磨铁砚,诗盟聊吉歃铜盘。不嫌野外时迂盖,政要相从叩两端。"

笔者认为黄庭坚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作的思路,但是其继承者们却在社会动荡中再次发现了诗歌的真谛,那就是为了陈述事实,解决问题,这和苏轼提倡的"诗须要有为而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继承者有再次走上了和苏轼一样的道路,这也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趣闻了。

杜甫的《兵车行》就是唐朝社会的生动写照

结语

宋代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诞生了无数文学大家。不过由于宋词的光芒,宋代的其他文学成就大多被掩盖了起来。其实在宋代诗歌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尤其在黄庭坚创立了江西诗派之后,诗歌创作有了方法论,这让北宋的诗歌在找回了盛唐的部分风采。

黄庭坚作为杜甫的忠实拥趸,其提倡在诗歌中用典,并通过遣词造句来让诗歌拥有奇崛的意境。这样的理论让宋诗逐渐褪去了浮华的气息,回到了盛唐时期的古朴之风。不过黄庭坚对于个人精神表达的推崇,让其诗歌对于时事的关切略显不足,终究没能达到杜甫的高度。

不过随着靖康之难的发生,黄庭坚的后继者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了民生与政治,这让他们的诗歌不再纠结于字词,而是充盈着浓烈的家国情怀,这也让江西诗派的发展越来越接近杜甫,也为宋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宋史·黄庭坚传》

2《答洪驹父书》

3《张迪功携诗见过次韵谢之二首其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