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水浒:从检举宋江题反诗到家破人亡,黄文炳到底做错了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江喝醉酒后 看水浒:从检举宋江题反诗到家破人亡,黄文炳到底做错了什么?

看水浒:从检举宋江题反诗到家破人亡,黄文炳到底做错了什么?

2024-07-07 0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2

揭发检举宋江的人,叫黄文炳,是江州无为军中的一个在闲通判。且看施耐庵如何形容他:

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从施耐庵对他略带贬低的描写,可以总结出这个人的几个特点:其一,黄文炳饱读诗书,但是怀才不遇。其二,黄文炳阿谀奉承之徒,心胸狭隘。其三,黄文炳妒贤嫉能,专门在乡里害人。

黄文炳听说蔡九知府是当朝太师蔡京的儿子,所以有意结交。时常来知府拜谒,希望蔡九知府能够为自己引荐一番。但是这一天很不巧黄文炳去拜访,碰上了蔡九知府举办宴会,黄文炳一个没有名分的小官,不敢进去。于是只好到浔阳楼上游玩一回,事有凑巧,黄文炳看到了宋江所题的反诗。

黄文炳的饱读诗书,我们从他对宋江诗词的解读就能看出来。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人自负不浅。”“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是个配军。”“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厮报仇兀谁?却要在此生事!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

单从诗词文字上来讲,这黄文炳,也算宋江的一个知交了。梁山之上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宋江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把自己装扮成一副雅致文人的范儿来。不得不说,在宋朝那个文人当道的时代,草根出身没有半点功名的宋江心中充满了一种压抑的自卑。

如果说这首《西江月》的词只是发泄心中不满,接下来的这首诗却足以要了宋江的命。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这两句兀自可恕。”“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

从黄文炳对宋江所题反诗的解读来看,他确实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宋江反诗,一般的人看不明白;看明白的那许多人,也不会在意,没准还在附和,比如戴宗之流,吃着大宋王朝的公家饭,干的却是吃里扒外的事情。黄文炳作为地方在野的小小通判,并没有作壁上观,置身事外。

有人想造反,他作为地方官,有检举揭发的职责。黄文炳是个精细的人,先向那店家打听了题反诗的人是何模样,再借纸笔来抄了反诗去,再嘱咐酒保不要刮了去。做完了这一切,黄文炳下楼自去船中歇了一夜。由此可以看出,黄文炳作为地方官的干练沉静,他没有打草惊蛇,而是暗自在心中谋划,如何将这大胆妄为的宋江顺利缉拿。

03

第二天,黄文炳让仆人挑了盒仗,一径又到知府门前,恰好正逢蔡九知府就在衙门内,让人进去通报了。不多久,蔡九知府遣人出来,邀请在后堂。

黄文炳进了府衙,首先问了蔡太师那边的动静,听得蔡九知府说出“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童谣,才将在浔阳楼上所抄来的反诗取出给蔡九知府看。这一节,又见黄文炳做事周全,他没有心急火燎地说出宋江题反诗,而是等蔡九知府说出造反的童谣,才顺势把宋江题反诗的事情道出,这样蔡九知府也就深信不疑了。

坐实了宋江的罪名,接下来黄文炳所作出的一系列安排,可以看出来他的办事能力,实际上比蔡九知府这个公子哥强多了。

第一件,抄录了浔阳楼上的反诗,而且嘱咐酒保不要刮去,保留证据。京城童谣和宋江反诗,旁人看不出什么门道,黄文炳却能一下将两者联系起来,分析出民间舆论对朝廷不满的迹象。像黄文炳这样具有忧患意识的官员,大宋王朝实在是太少了。

第二件,建议蔡九知府离开派人去抓宋江,以防走漏了风声,被他跑了。宋江装疯卖傻,也被黄文炳识破,在一番拷打之后,宋江终于承认了浔阳楼上题反诗的罪行。黄文炳是虽然不是正式官员,但是却尽职尽责,维护大宋王朝的威严。

第三件,吴用等人伪造蔡九知府他爹蔡京的书信,也被黄文炳识破了。反而是蔡九知府,竟然没有看出来自己亲爹的书信有假。黄文炳对蔡九知府说道:

方今天下盛行苏、黄、米、蔡四家字体,谁不习学得?况兼这个图书是令尊恩相做翰林学士时使出来,法帖文字上多有人曾见。如今升转太师丞相,如何肯把翰林图书使出来?更兼亦是父寄书与子,须不当用讳字图书。令尊太师恩相,是个识穷天下、高明远见的人,安肯造次错用?

吴用耍了小聪明,却被见过大世面的黄文炳识破了。天底下哪有父亲给儿子写信,还会傻到用公务章落款的?黄文炳所说的苏、黄、米、蔡,指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京。这样饱读诗书,明察秋毫的官员,却得不到重用,可谓大宋王朝的不幸。

第四件,黄文炳又建议蔡九知府将宋江、戴宗斩首于市,早除后患,以防生变。这种细致清醒而又当机立断的办事风格,恰恰显示出他是宋朝文官制度培养出来十分合格的官员。

对宋江而言,因为题反诗被关进死囚牢,就算是丢了性命也是因言获罪。但是对黄文炳而言,朝廷既然将题反诗视为“叛逆”,他检举宋江,侦破案件本来就是在尽自己为官的本分。

04

黄文炳是一个在闲通判。在宋朝,通判是知州的副官,算是一个中级官员,主要负责地方治安,户口排查,税收核算这些杂事。大名鼎鼎的苏东坡中了进士之后,就担任过好几任通判,才熬到了知州的位置。

宋朝时期,冗官现象特别严重,很多像黄文炳这样的候补官员,一辈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走入仕途。但是没有背景,又没有靠山,为官的道路,实际上离他们很遥远。所以黄文炳才会三番五次地拜访蔡九知府,希望他能举荐自己。当然,如果黄文炳办成了宋江这件案子,或许能够凭借功劳,获得升迁的希望。

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是黄文炳与宋江有什么仇怨,他自己在尽本分,努力做好一个地方小官员的本职工作。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讲,宋江这样一个服刑的罪犯,私通梁山反贼,题写反诗,可不是罪无可赦,死不足惜吗?

黄文炳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他的下场却十分悲惨。因为尽职尽责,被宋江一伙人灭了满门,全家四十五口人无一幸免。宋江虽然吃了苦头,差点送了性别,但是宋江一伙,谎称“隔壁大官人家失火”骗开了黄家的大门。众好汉一声呐喊杀将入去,见一个杀一个,无论男女老幼把黄文炳一门四十五口尽皆杀尽了,可谓歹毒至极!

等到张顺在水中将黄文炳捉来,宋江大骂黄文炳:

“你这厮在乡中只是害人,交结权势,浸润官长,欺压良善,我知道无为军人民都叫你做黄蜂刺,我今日且替你拔了这个刺。”

把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然后祭出“为民除害”的利器要了仇人的性命,这就是历来宋江者之流最擅长的手段。欲杀之而后快,最好先把对方的名声搞臭,欺骗那无知的看客,直到人人都咬牙切齿,杀人也就顺理成章了。

宋江张口问道:“哪个兄弟替我动手?”最没有头脑的黑旋风李逵第一个跳了出来,晁盖也立刻附和:“说得是,教取尖刀来,割了这厮烧来下酒,与我贤弟消这怨气。”李逵拿起尖刀,朝着黄文炳笑了起来。梁山上的人都是些亡命之徒,杀人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场游戏。黄文炳被生割而死,天大的仇恨,何至于如此残忍!

书中写黄文炳“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但是翻遍全书,直到黄文炳遭受非人的折磨,被残忍地处死,我们也没有发现他“阿谀谄佞、妒贤嫉能、专门害人”的证据。

黄文炳自然不是一个好人,但是对大宋王朝而言他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好官。黄文炳的悲剧,也是大宋王朝的悲剧。一个在闲通判,为了朝廷的安危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家破人亡,而造反的宋江们却逍遥法外,丝毫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大宋王朝的命运,也就可以预见了。

黄文炳临死之前只说了一句:“小人已知过失,只求早死。”他没有跪地求饶,贪生怕死,就算是钢刀架到了脖子上,他也没有失掉一个读书人应有的气节。

一家之言,大家觉得黄文炳到底做错了什么?欢迎交流。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