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人物画的特点 北宋与南宋人物画的差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朝美人图简笔画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 北宋与南宋人物画的差异

北宋人物画的特点 北宋与南宋人物画的差异

2024-01-26 06: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北宋的道释人物画

⑴.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在创作方面较为活跃,但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

在五代十国时,因后周“灭佛”,为此废除了大批寺院。但佛教在吴越、南唐、后蜀等南方诸国仍很流行,所以,佛教艺术的水平仍有所保持。北宋初期,宋太祖和宋太宗也都很崇尚宗教,尤其对道教更为崇信,所以在道释画的创作上开始增多,但也大多为统治阶级辅佐政教服务。据史书记载,宋太宗赵匡义登基时,为了平息百姓的议论,加强集权统治,就曾命令宦官王继恩授意道士张守真编造“翊圣将军”降显的神话,来证明自己是军权神授。

⑵.北宋的道释人物画虽多以寺庙壁画的形式出现,但开始出现世俗化的倾向,带有一定的观赏性。

随着对宗教信奉的恢复,北宋的寺庙也开始增多。因此寺观壁画以及宗教化的大量需求促进了道释画的发展。在北宋时期的宗教壁画中以开封的大相国寺和玉清昭应宫规模最为宏伟。大相国寺是汴梁最著名的寺庙,遗存的佛像壁画有各名家创作的《阿育王变相》、《大降魔变》、《宝志化十二面观音像》、《炽盛光佛降九曜鬼百戏》、《佛降鬼子母揭盂》……这些壁画的内容大多是斗法、降魔、乐部马队、百戏等热闹场面,是以借戏剧化的情节来吸引人们,从此中不难看出此时的作品已开始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⑶.在北宋时期,在画风上仍沿袭前代吴道子的画风。在绘画技法上,多运用单线勾勒的白描法来描绘。

宋代的画家人数众多,层出不穷,但是要说到北宋的道释人物画家就要首推武宗元。他的传世作品《朝元仙仗图》就是一幅道教壁画的白描样稿,全卷共画有八十七个神仙,描绘的是五方帝君中的三位帝君带领仙伯、神将、女仙和仪仗去朝觐元始天尊的情形。这幅长卷的线描乃用“莼菜条”的画法勾出,勾线细腻流逸,虽近于吴道子的画风,但较之更为温和。可以看出北宋白描绘画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

2.南宋的道释人物画

⑴.与北宋相比,南宋的道释人物画已无多少政治教化的意义。其神权色彩也随着观赏性的增强而明显的淡化了。

在前代,禅宗兴盛,禅宗的宗旨在于清静简直,重精神而轻形式,受之影响,南宋的传教者与信教者对于佛画的仪像及变相等也不多为重视,因此对于道释人物画的创作也渐渐废弃。此时,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审美趣味的改变,绘画作品开始多倾向于较有情趣的山水花鸟的发展。对于道释人物画也多只是沿袭旧规,且日趋简率,或专用水墨,或专用简笔,或专用粗笔,由此足以看出南宋道释人物画之衰退。

⑵.当然,在南宋也有较为优秀的道释人物画家出现。在绘画技法上也随之趋于多样化,且有了新的境地--更为洒脱豪逸的“简笔画”。

梁楷,善画道释人物,亦能山水、花鸟。在他的人物画中参合石恪的“简笔”和当时风行的马远、夏圭的水墨技巧,在水墨简笔人物画方面独具特色。其传世作品《六祖图》就是以“简笔”作画,笔法活泼而抑扬顿挫。梁楷的另一幅作品《泼墨仙人图》,也主要是用墨色的变化来造型,将仙人的仙骨仙姿描绘得淋漓尽致,在这幅画中,线条的作用可以说已经是微乎其微了。逸笔草草,恣肆萧疏,以少胜多,以简化繁,不求形似,但求神韵,这正是梁楷的人物画所追求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为北宋的人物画坛注入了新的气息。

法常,是继梁楷之后最负盛名的禅画大师,工于简笔,擅长表现光影变化,笔触虽然粗放,但是作品却充满了宁静而澄澈的气氛。其传世作品《观音图》以荒凉的山野取代了宏伟壮丽的佛国道场,且以简淡的笔触体现了禅宗空寂的心境。

二、风俗人物画

1.北宋的风俗人物画

⑴.北宋时期的人物画坛,值得我们注意的现象是反映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市井小民生活题材的出现。画家们将视线转到了都市中人数众多的市民阶级。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善画描绘城乡生活的风俗画的画家,他们大多生活在群众之中,熟悉市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和生活理想。所以许多画家把视野从描绘天上的神佛和人间的权贵推到了描绘城乡生活的广大天地中。这一进步标志着宋代人物画发展中的新成就。

现存北宋较早的风俗人物画是王居正的《纺车图》,画中柳树下婆媳二人正在纺纱,右边媳妇坐在小凳上,怀抱着婴儿,左手摇动着纺车,劳动的情景刻画的十分传神,此外画面中村妇的身后还有一逗弄蟾蜍的顽童和一只顽皮的小黑犬,使得画面气氛恬静而活泼。

⑵.北宋时期的风俗人物画不仅在创作题材上有了重大的突破,其在绘画的造型技巧和艺术构思上也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北宋时期,将风俗画推向高潮的,则无疑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品以连贯的长卷形式描绘北宋都城汴河及东角门里市区的繁华景象。画家根据自己细致的观察理解和创作需要选择了既具有形象性而又具有社会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作了细心的描写。画家在画卷的整体构思上,以宁静的郊外为开端,在通过横跨汴河的虹桥走向城内,最后结束与最繁华的市区街巷,有引子、高潮、结尾等完整的叙事过程,在情节的处理上也技巧的展示了生活的洪流。它是一幅杰出的现实主义绘画,真实地揭示了当时城市工商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