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用一首诗,写尽了内心的爱与恨,有多少人真正读懂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朝描写江南的诗句 范成大用一首诗,写尽了内心的爱与恨,有多少人真正读懂过?

范成大用一首诗,写尽了内心的爱与恨,有多少人真正读懂过?

#范成大用一首诗,写尽了内心的爱与恨,有多少人真正读懂过?|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诗的首句先从景语下笔: 碧芦青柳不宜霜;碧绿的芦苇和多姿的杨柳都经不起风霜的侵袭。

在格律诗写作课程中我们就说过,格律诗是最凝练的一种诗体,尤其是绝句;所以它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字词都不会被虚设,都是有着自己的表达所向。

那么作者在首句中选择了“碧芦”“青柳”两个词来与“不宜霜”三个字进行组合搭配,无疑是要通过这两个物象去做铺垫,从而引出下文、道出自己的意图。

不宜霜的碧芦和青柳是什么样的?当然是减退了往日的那份青翠之色,从而带上了萧条之意。

有了首句的基础渲染,承句的内容也就被自然引了出来: 染作沧洲一带黄;沧州一带已经被染上了秋天的色彩(句中的沧洲特指水乡)。

这一句与首句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它们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相互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个比较丰满的意思与画面。

“不宜霜”与“一带黄”前后呼应,不仅贯通了诗句之间的脉络,还将作者笔下所要突出的“秋意”显得更加鲜明。

其实单从首句与承句的表面内容来看,诗中的情感色彩倒是比较中性,纵然我们从“秋意”上面能够感受到几分萧条凄凉的韵味,但也并不是那么强烈。

而在诗的后两句中,作者的笔力就明显变得犀利起来,情感色彩也随之有了增强: 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凉;不要向北方人夸赞南方风景有多优美了,你看那寒冷的云水显得是多么地荒凉。

苟且于江南的南宋统治阶级在面临金人侵犯的时候,不但不做顽强抵抗,反而委曲求全、卑躬屈膝地处处逢迎和忍让,带着金人欣赏江南的山水。

但是江南的风景虽然优美,虽然天下皆知,也经不住时序的自然扭转而呈现出萧条的一面。在江南风景变得荒凉时,作者看到统治阶级依然在带领“北方客”进行夸耀、宣传,心中不由涌现出不尽的沉痛感与憎恨感。

作者的沉痛来源于家国破碎、家园被割据的无奈现实;而作者的憎恨则来源于统治阶级奋力讨好金人,以及他们将仅剩的江南山水推手展示与侵犯者的无知和丑陋举动。

据记载,大约与范成大同时期的金海陵王完颜亮,就因为读了柳永所写的《望海潮》而起了夺取南宋江山的野心。若不是当时有大将率军抵抗,南宋说不定就成为敌方的囊中之物了。

可悲可叹,每一个时代总会有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苟且偷生的奸臣贼子。诗的后两句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有排山倒海之力,将作者伟大的爱国情怀和对腐朽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心予以充分的体现。

许多人说,诗的后两句若不认真体会,的确难以读懂其中的蕴意;但是当真正读懂后两句的时候,不仅对这首诗刮目相看,更对范成大这位诗人又多了一份敬仰之情。

残山剩水伤秋色,旧句新词尽是愁;各位看官,不知读完范成大的这首诗后,你有何特别的感想?欢迎在评论区简说一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