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瘦雅健 奇逸洒脱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朝书画成就 寒瘦雅健 奇逸洒脱

寒瘦雅健 奇逸洒脱

2024-07-02 18: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黄庭坚书法艺术风格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清”新脱俗,“瘦”硬通神

黄庭坚一生两度遭贬谪,经历诸多磨难,在政坛上虽无建树,但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却取得了丰硕的成绩。黄庭坚的书法“以竹刻之术,其风、树枝、树叶,都是僵硬的,笔力刚劲,笔直而上”。黄书的瘦,是寒中见瘦,瘦中见异,特征是孤独、孤傲、孤寂、凄凉。黄庭坚书法的“清”“瘦”,是其所处特殊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和文人的生存环境所决定的。黄庭坚遭受了一连串的政治挫折,在痛苦的回忆中自然而然地将“寒”和“瘦”两个字融合在一起。“寒”和“瘦”是文人的人生阅历,是文人的精神写照。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为他的书法艺术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庭坚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字体开张,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二)绝俗尚韵,“字中有笔”

同其他的学者一样,黄庭坚也将“传神至美”作为书法和绘画的共同追求,他与苏轼首次将“韵方”用于评价诗词、书法,是北宋“诗文书画一体”思想的重要体现。对于黄庭坚来说,书法是一种获得生命解放的重要途径。黄庭坚在书法创作中提出“字中有笔”,将禅意的精髓贯彻其中,天地间的一切都成为黄庭坚书法意境的载体。黄庭坚以“法眼”观天地万物,从天地万物中发掘“妙理”,并将其融于书法之中,形成了“字中有笔”的风格。在黄庭坚的大字行书作品中,《松风阁诗帖》用笔结构十分精妙,使其颇具“山谷体”的风范。该帖线条主要以中锋用笔出之,笔势以欹侧出之,“辐射体”的结构在该帖字法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整个帖子中荡漾起伏的长笔点画、宕逸生动的体态和韵致充分展示了萧散的流美境界,有一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艺术征服力。

(三)理性布局,“行布有韵”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有一种理性,这也是苏轼对“三反”的评价。黄庭坚的诗书风格具有统一的特点。其诗歌与书体有相似之处,是黄庭坚诗书一体的显著表现之一。黄庭坚以“行布有韵”作为书法创作的标准,黄庭坚把“行布”一字运用到诗词创作和书法之中,在实践中,这种联系使诗词和草书的“行布”产生一种有机的联系。这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成就。黄庭坚草书“得法”时期的代表作品《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此卷的章法布局,堪称行云流水,跌宕雄浑,一气贯注,满纸云烟。

三、“宋四家”之黄庭坚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一)书法艺术之基础在于品格的崇高

黄庭坚在谈书法时,常常将人的品德与书法相结合,认为书家的书法艺术叫“超”。“君子有志气,胸怀大志。”黄庭坚认为书法应以脱俗为第一要事,这样作品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黄庭坚本人不拘一格,他对书法的理解不同于常人,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窥探出他的性格、才气、感情等特性。可见,黄庭坚“学古而创新”,最后自成一家非一日之功。他的狂草之绝响《诸上座帖》(图2)可谓出神入化,其笔力健逸骄纵,有天马行空之势,用“笔姿翻腾,墨花飞舞”来形容毫不为过,即使全篇纵横连绵、满纸烟云,也依然可窥其格律之严谨;尽管笔势宕逸、飘动诡奇,无丝毫轻率苟且之迹象。可见,黄庭坚长年累月地苦悟用笔,勤于书作,在这漫长过程中,他掌握的独特控笔绝技,与他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不断融合,他通过灵性、雄迈的用笔技巧和隽逸笔势的狂草书长卷将其个人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世人称赞黄庭坚书法之美乃昂扬正气之美,这正是大雅超俗之美,是很多人心目中妍美、潇洒、缥缈、秀逸的代表。

图2 《诸上座帖》

(二)学识渊博,是书法艺术高雅的先决条件

黄庭坚是一位学识渊博、文化修养深厚的学者。他融合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形成了一种超凡脱俗、豁达乐观的生活哲学。黄庭坚既有儒家的耿直、忠君、忧国忧民的人生观,又有道家清净、超然脱俗的处世理念。“书卷气”是黄庭坚评论书法作品的一项关键美学指标。“余谓东坡书,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黄庭坚认为,“只工书,而灵府无程”,学识不足,是造成书风低劣、庸俗的根本原因。黄庭坚的行书作品,例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就像明代的冯班在《钝吟杂录》中所称:“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行书作品个性显著,学习黄庭坚的作品就要留心其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说到黄庭坚的草书,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黄庭坚草书的每一个字都飘逸、秀美、洒脱,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被这种潇洒的美感所折服。

(三)提倡“技”与“道”并重,以求“意在无限”

黄庭坚以学习先贤之作为其书法之源。黄庭坚说:“作文字须摹古人,百工之技,亦无有不法而成者也。”所以,黄庭坚对书法的研究十分重视。黄庭坚说:“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倚笔,则有力。”“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其勤学不倦、刻意求新的治学态度,是其“寒瘦”“雅”“健”“奇”“逸”艺术风格的根源。黄庭坚开创了“高”字笔法,其书法线条笔直、雄浑、潇洒。黄庭坚认为学习的前提是“技”,而后一步则是“道”,也就是“拾遗句中有眼,彭泽意在无弦”。黄庭坚的书法笔力雄浑,隐隐透着一股淡雅的意境。特别是《题苏轼帖》与苏轼之诗相得益彰,乃天作之合,是北宋尚意书风的代表作。黄庭坚此作凝练有力,笔力强劲,气势恢宏,结构奇特,长枪大戟,极尽变化。

由此可见,好的书法作品并不局限于形式美,重要的是其内在渗透出的质感与精神之美。

图3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局部)

四、结语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黄庭坚博览古今,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形成了“寒”“瘦”“雅”“逸”的独特书法艺术风格。黄书的清瘦、清秀,是书法人格的集中体现,也是其艺术人格的象征。就其艺术风格而言,黄先生的“清”“瘦”是无可挑剔的。如果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脱离了书法家所处的典型环境,则不能通过这种线索来剖析其本质,理解其意境,也就无法理解其内心的悲哀,更不能理解书法家的孤傲。只有不断研习书家的作品,结合书家所处的环境,才能领会、鉴赏其作品并创造出具有时代精神和高雅个性的书法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朱可.黄庭坚草书研究——以自身创作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8.

[2]唐斌.探析中国各代书法风格蕴含的文化精神[J].艺术品鉴,2017(15):51-52.

[3]王子豪.探析中国各代书法风格蕴含的文化精神[J].艺术科技,2017(10):206.

[4]赵庚华.从《山谷提拔》看黄庭坚的书学思想[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48.

[5]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C].上饶: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6]李厚琼,邓国军.论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J].前沿,2010(2):156-158.

[7]王栋.山谷之风何处来——黄庭坚在晚明书坛接受现象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9(2):8-10.

[8]吕雪菲.国博藏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书法,2020(2):178-180.

参考文献

[1]朱可.黄庭坚草书研究——以自身创作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8.

[2]唐斌.探析中国各代书法风格蕴含的文化精神[J].艺术品鉴,2017(15):51-52.

[3]王子豪.探析中国各代书法风格蕴含的文化精神[J].艺术科技,2017(10):206.

[4]赵庚华.从《山谷提拔》看黄庭坚的书学思想[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6-48.

[5]由兴波.论黄庭坚晚年词、诗、书创作的互补[C].上饶: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7.

[6]李厚琼,邓国军.论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J].前沿,2010(2):156-158.

[7]王栋.山谷之风何处来——黄庭坚在晚明书坛接受现象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9(2):8-10.

[8]吕雪菲.国博藏黄庭坚《青衣江题名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书法,2020(2):178-180.

(孟云飞转自《收藏与投资》 2022年第4期 P8-10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