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 向史而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宋代俗文化发展探源 鉴往知来 向史而新

鉴往知来 向史而新

2024-07-05 14: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枫桥作为浙江绍兴诸暨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着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枫桥经验”更是闻名遐迩,开创了基层治理经验的一面旗帜。为更好地挖掘宣传地方文化,溯源诸暨文化根脉,阐释文化精髓,近日,由中共诸暨市委宣传部、诸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枫桥镇人民政府主办,诸暨市博物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绍兴博物馆、诸暨市档案馆、诸暨市图书馆、诸暨市裕昌号民间艺术博物馆协办的“探源——枫桥历史文化展”在诸暨市博物馆临展厅展出。

展览以时间为序,分“千年名镇”“文教昌盛”“和美枫桥”三个篇章,系统展示历史时期枫桥境内出土或与枫桥文化有关的代表性文物藏品152件(组),力图从文化基因的角度,全方位、深层次追根溯源,探寻枫桥独特自然环境所造就的人文内涵。

第一篇章“千年名镇”,分“於越旧都”、“义安县治”和“婺越通衢”三个小节,从春秋战国、唐代、宋代三个重要时间节点展示枫桥在历史上的地位。诸暨古属越地,枫桥也是古越民族的生息之地,据文献记载,这里还是越国早期都城所在。东汉《吴越春秋》载:“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清《光绪诸暨县志》载:“古越城在大部乡。”大部旧属枫桥,埤中大概在今阮市白塔湖一带。县级文保单位阮市柁山坞、下檀印纹陶窑址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窑址,文化堆积层较为丰富,是越国在此生息发展的重要例证。隋时,枫溪渡口建桥、设驿站,“枫桥”由此得名。唐时,枫桥驿地当婺越要冲,有“婺越通衢”之誉。南宋时,枫桥为义安县治所在。漫步展厅,从古越遗存到越瓷铜镜,从典籍文献到手绘地图,一件件文物,或古朴,或精致,尽收眼底,那些商周时期有着美丽花纹的古朴的印纹硬陶,两汉六朝时期的越窑青瓷、铜镜,观众在这一单元都可以欣赏到,其中2009年为配合诸绍高速建设在枫桥彩仙村发掘出土的六朝瓷器为首次展出。

第二篇章“文教昌盛”,分“崇文尚礼”、“修身齐家”两大部分,以大量精美文物、碑帖碑拓和珍贵古籍,重点展示宋以来枫桥文教昌盛,人文荟萃,达到人文巅峰的盛况。宋以来,建书楼,设私学,崇文尚礼,修身齐家。文明浸润,催生一方沃土,才人贤俊,纷至沓来。作为“婺越通衢”上的重要连接点,枫桥不仅具有地理意义上的重要性,更是名士贤俊流连忘返的精神家园。两宋之时,许多名士都到过枫桥,或逗留,或长居,游历访友,讲学论道……,所到之处,留下诗文无数,佳话无数。理学家朱熹在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主办赈荒期间,数次途径枫桥,拜访枫桥耆宿和名儒,与陈寿弟子杨文修谈名理及医学、天文、地理。理学家吕祖谦在淳熙元年(1174)九月至枫桥,《在东莱入越录》中记载了对枫桥的印象,堪称一篇文辞优美的“旅游攻略”:“五里,至新店湾,复得平地……五里,冷水,望东岭神祠,缥渺云间,下坂稻穗垂黄,际山数十里,平铺如拭,洋洋乎富哉!五里,宿枫桥镇。前岁析诸暨之十乡,即镇为义安县 ……二日,辨色发枫桥,阴风薄寒。十里,干溪,溪桥榉柳数百株,有十围者 ……”爱国诗人陆游有《赠枫桥化城院僧》一诗,诗中写道:“老宿禅房里,深居罢送迎。炉红豆箕火,糁白芋魁羹……”可见其曾到过枫桥。更有宋代名臣姚舜明,本为会稽剡人,致仕后卒葬于山青水秀的枫桥左溪(今东和乡))。元明清之际,这里更是诞生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让人引以为傲的“诸暨三贤”,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书画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并载入国史、方志及各类文献。在这个单元,文物与人物,古籍与遗存,交相辉映,为观众勾勒出一座枫桥在历史上达到的人文高峰。东和上姚村姚舜明墓出土的铁墓志和六面镌刻篆体文字的枕形墓志石,国内罕见。展墙上,反映儒学教化的碑记碑刻拓片,王阳明、陈洪绶、骆问礼等名家书法帖石,展柜陈列的市图书馆珍藏的各种版本的古籍图书,琳琅满目。此外,与陈洪绶相关的文物如陈洪绶母王氏墓志拓片,明代陈洪绶祖宗像集聚一堂,让观众切实感受枫桥文化盛况和深厚底蕴。

第三篇章“和美枫桥”,分“古村探迹”和“采风问俗”两部分,通过对枫桥境内古村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谱牒家训以及民俗民风等多维度呈现,表现现代枫桥安居乐业的和美生活及以“和文化”为特质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粉墙黛瓦、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青山叠翠、碧水长流的乡村景色;耕读传家、繁衍生息的农耕生活……在几千年的的历史演进中,枫桥形成了众多特色各异、风情各具、传承有序的传统村落,孕育了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忠孝节义、福禄寿喜平民偶像等价值取向和习俗文化,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和当地民众的创造魅力。枫桥人秉承“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遵循“中正平和”的处事原则,以“和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千年古镇焕发时代华彩,奋力打造新时代“和美枫桥”的新样本。晚清民国的三寸金莲、朱漆针线盒、嫁衣戏服,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刺绣条品,抓周用品,十来种枫桥地区大姓如陈氏、冯氏等家谱,配以古村古迹,非遗习俗和家谱家训的图表资料,可谓蔚为大观,观众可以尽情领略枫桥大地上的民俗风物,智慧与创造。

展览展出地下文物丰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枫桥区域出土,另外,整合了市内外多家馆藏资源,绍兴博物馆、诸暨市档案馆、诸暨市图书馆、诸暨市裕昌号民间艺术博物馆鼎力支持,出借珍藏,为展览增色不少。在展览的筹备阶段,引入在学术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的文史专家,为展览大纲把脉问诊,建言献策。以专业的方式,全面梳理,严谨考证,用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来做展览,将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互相印证,将地方考古成果与名人手迹、遗存一同呈现。在形式设计上,为迎合展览主题和更好地烘托展品、图版、展墙和艺术装饰的层次感,在色彩上以咖色、土黄和蓝绿色作为三个单元的主题色,整体以暖灰色为主基调,整体统一协调又有恰当的变化,为观众营造出视觉舒适、整体和谐的观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充分挖掘枫桥元素,精心设计了一套“印象枫桥”系列的文创印章,诸如枫桥地标“小天竺”、“枫桥大庙”、国保单位北宋东化成寺塔乃至老台门上镌刻着的寓意美好的门额文字,枫桥地区出土的精美文物如东汉神仙车马画像镜、唐代花枝镜都被浓缩于方寸之间,化身为一枚枚印章,供现场观众打卡留念。

鉴古知今,向史而新,追溯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探索未来。展览旨在从文化视角审视“枫桥经验”产生的内在基因,展现千年名镇背后支撑的厚重博大的文化底蕴,那是千百年来在枫桥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探源“和美枫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展览期间,诸暨文博讲坛还推出讲座《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当我们与文物隔空对望,回溯历史,能从“来处”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亦能为“去处”凝聚赓续文明、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于“枫桥经验”而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创新发展的精神命脉和坚实根基,是其区别于其他文明成果的独特标识,只有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探源历史,致远未来,新时代,我们在路上。(诸暨市博物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