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滁州10:天官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徽钟馗画 非遗滁州10:天官画

非遗滁州10:天官画

#非遗滁州10:天官画|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天官像(滁州日报)

在此心理需求下,一些年画作坊中便产生了《天官赐福》等天官画。每到新年,人们到庙会上购置天官画,把“财神”请到家里,悬挂、张贴于中堂,以之表达自己对财富、幸福的向往和期盼。

从形式上看,天官画有天官像、堂神、五堂、三堂之分,主要宣扬人间真、善、美,反映百姓祈盼平安、吉祥、富裕、幸福的心灵诉求。从技法上看,天官画有大色画、小色画、墨色画之分,或吸取工笔画技法(勾线),或兼蓄木版年画的通俗风格和技法(平涂法),或吸收佛、道两教绘画的色彩(单元色为主),或吸纳历代壁画的画风,极富装饰味。

会堂,方林/作(滁州文明网)

天长天官画广泛应用于居家悬挂、门市开张、新居落成、车辆出行、渔船出航、生儿育女、堂会续家谱等,表达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即广大民众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望。

活泼多样风靡乡间

在清朝、民国时期,天长出现过很多画“财神”、“堂神”等“天官画”的高手。民国24年春节期间,天长及周边地区的画师举行过一次天官画比赛,最后,天长人张杏魁夺得第一。

天官画散落于全国各地民间乡里,为何只有天长天官画流传最久最广,被公认为“正宗名品”?原来,无论从画的内容、形式、材质等方面看,天长天官画最为活泼多样,自然最受群众喜爱。

天宫画,王鸿池/作(滁州日报)

天长各乡都有人画天官画,但在内容、风格、装饰、布局、色调上有很多细微的不同。即使同是天官或同一个神仙、菩萨,造型、色彩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些人物没有统一的“标准像”。

另外,一幅天官画上应该画多少人也没有一定之规,画师可根据订户的要求、自己的喜好、当地的风俗、画幅的长宽,从1位画到108位,众多人物齐聚画上,不分朝代,全凭兴趣,这便使天官画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用途自然五花八门,满足了群众不同需求,反映了他们不同的追求与诉求。

监察财神,郑业琪/作(滁州文明网)

天长天官画的材质除了在纸上、布上、木版上、玻璃上创作,在兴盛时期,也有用玉佩、石头、木头、黄泥、钱币雕刻的,有将天官做成面具、扎成宫灯、剪成窗花、制成瓷器的,还有在上等的丝绸上一针一线刺绣的,可谓洋洋大观。

历经劫难顽强生存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天长天官画经历了一场劫难。由于全社会高喊“越穷越革命”,表达求财心愿的“天官画”自然成了“四旧”之一,被划入“横扫”“破除”之列,天长“天官画”便不可避免地衰落了。但民间信仰顽强的生命力使得天长天官画一直在民间传承着,没有根绝,很多画师如王良金等人均转入地下,暗中偷画。

天长文化学者王捷梅为天官画发掘、整理、申遗作出了重要贡献(金陵晚报)

改革开放后,“致富光荣”“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理念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人们的求财、思富心理重新生发出来,于是天官画便又在天长民间悄然兴起,并出现了不少擅画天官画的画师,如唐少南、王荣隆、方林、郑业琪、王知涧等,其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30多岁。据了解,目前天长民间较有名气的天官画师有15人,主要集中在天长南面几个乡镇,其中有一个村就有5名画师。

天长市大力推进天官画传承与创新(天长政府网)

历经劫难的天长天官画虽然顽强存在着,在农村依然有着一定的市场,除了本土本乡人订购外,安徽其它地区、江浙一带的百姓也有人慕名来订购,但其发展与继承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像凤画、钟馗画那样,有专门的研究会、专业的画师,天长市所有的天官画作者都是业余的,他们平时务农、打工、教书、理发、做生意,有人预定画作时,才拿起笔来进行创作。

非遗传承后继有人

王立成,今年48岁,初中文化,天长市万寿镇汊河村人,2011年被省文化厅授予天官画的代表性传承人。

王立成在创作天官画(滁州日报)

王立成与祖父王鸿池、父亲王知涧祖孙三代均以画天官画为业,创作了很多传世的优秀作品。他从小耳闻目染,就受到家乡民间艺术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天官画有着独特超常的兴趣和挚爱。儿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天官画制作,19岁就单独作画。父亲对他作画要求十分严格。常教导他说:创作天官画是不能有半点马虎,容不得一点败笔。

王立成受聘天官画省级非遗传承人证书(滁州日报)

为练硬功夫,掌握祖传绝技, 多年来,王立成不管白天干农活多苦多累,仍夜间坚持习画。每到夏季,他都是赤膊上阵,热了用凉水拧干毛巾擦汗祛热;严冬腊月时,绘画时手脚冻得僵硬,笔尖颜料墨汁结出冰渣,他搓搓手跺跺脚赶走寒气,把结出冰渣的颜料墨汁毛笔用热水化解继续作画。

20多年来,王立成除了研习祖父王鸿池、父亲王知涧的天官画遗作外,多方搜集挖掘整理各地天官画佳作,进行临摹、探究,并摸索出新技法。在继承传统画谱的基础上,他大胆改革创新:在颜料选材上,由原来的天官画创作使用的民间土制颜料,改为古朴而不失韵味的中国画颜料;画面材质由以前的民间纺织刷浆白布,改选用中国传统国画宣纸,逐渐形成了天官画独特的绘画风格。

天官画(滁州市委宣传部网)

王立成在传承天官画过程中曾饱受着世俗的偏见和歧视,有人说庄稼人不好好种田,画“神头符”实属不务正业。面对流言蜚语,他始终坚守信念,默默耕耘。他说:天官画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经过多少代先辈们的共同努力传承下来的,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就失传了。我要将这一民间文化瑰宝传承给我的儿子、孙子,世世代代相传。

王立成在指导儿子绘画(滁州日报)

如今,进入花甲之年的王立成正精心培养着爱人赵自华、儿子王飞及孙子研习天官画,对天官画的未来充满希望。他期望《天官画》经过传承和努力,将来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里。

来源:滁州日报、安徽日报

联系:[email protected] (如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