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审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德森的作品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审美

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审美

2023-07-06 05: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韦斯·安德森被誉为好莱坞的童话导演,他的一系列作品如《特伦鲍姆一家》、《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月升王国》等等,都带有韦斯·安德森鲜明色彩的标签,有异于其他导演的独特风格。《布达佩斯大饭店》是韦斯的新作,影片于2014年上映,荣获了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评审团大奖,并获得了电影界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虽然这部电影较之于韦斯·安德森的其他作品,题材过于严肃沉重。但通过导演镜头的展现,一切冰冷的外表都只是表面现象,最终却神奇般地展现出一种温情脉脉的美好,而这正是当下电影市场最缺少的温情。观看这部电影,我们会发现,影片仍然延续了韦斯·安德森导演的一贯风格。电影画面的呈现主要由以粉、黄、红、蓝、黑、白、紫、灰为基调,渲染出古老的欧洲时代的独有感觉。一幅幅画面美仑美奂,有着如油画一样的质地,考究的细节给观众直接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观影过程中将观众直接带入上世纪30-60年代的古典欧洲。以上就是这部电影给我们传达的有效信息。目前学术界对于韦斯·安德森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童话般的创作模式,以及如俄罗斯套娃般的叙事策略等方面,对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系统。本文旨在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为范本,深刻剖析韦斯·安德森电影中的色彩审美。本文从色彩对电影主题的彰显、色彩对电影叙事的作用、色彩对电影内涵的深化三方面,浅析《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色彩审美。

一、色彩对电影主题的彰显

任何一部电影中的色彩艺术都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并打上了导演主观色彩的印记。色彩的客观性是指电影中的任何一个场面的刻画,即使是充满奇幻色彩的科幻电影的场景,看起来美轮美奂,与现实场景大相径庭,但其中也一定包含某种现实中的因素,只是现实中场景对其影响大小的问题。可以说,导演对于电影中的色彩构造具有绝对的主动权,尤其是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由韦斯·安德森亲自参与制作指导电影的美术与灯光,透过色彩构成传达出悠久的历史信息。所以说这部电影的色彩构成是近乎完美的。影片中充盈着鲜艳明丽的色彩,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仿佛穿越时空,来到电影故事发生年代,与主人公一起进行了一次华丽的冒险。

首先,电影的开场画面就将观众带回到那久远的年代。影片围绕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战火硝烟的欧洲展开,通过具有传奇色彩的著名的“布达佩斯大饭店”门童泽若、总管古斯塔夫之间的冒险故事展开,纵观欧洲半个世纪的变迁,展现了战争状态下人性的善恶美丑。而时空背景的雕刻,是影片的重要任务之一。影片开头,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拥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鬼斧神工的大饭店,矗立于高大连绵的雪山之上,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童话世界。宾客需要乘坐雪山缆车才能够到达饭店的大门,而饭店的墙体是以粉色和白色为主色。庄严与温馨并存,导演为这座遗世独立的大饭店打造了最明艳的色彩和最欢快的节奏。进入饭店需要走过大片红地毯,走过这里的人们,气宇轩昂,仿佛有着无限的荣光与尊严。迎接客人的是以经理古斯塔夫为首的一群穿着非常考究的侍从,他们身着紫色的燕尾服西装配有红色的领结,在他们的身上无形之中透露出一种谨严与尊贵。电影的一开场就给观众以直接的视觉冲击。

其次,安德森和摄影师罗伯特·约曼采用了不同宽高的画面比例来拍摄,呈现不同时段的场景。影片在八十年代采用了1.85:1的学院宽银幕,六十年代采用了16:9的宽银幕,而大篇幅的三十年代则采用了4:3的标准比例,给人更加明确的色彩层次感。色彩传达给观众的并不仅仅是视觉冲击,同时也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属性。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电影从来都不流于表面的形式美感,而是借用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美学元素来直接烘托电影的某种主题和及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同时,影片运用数字化技术,使视觉效果更加出色。数字化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照相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正和虚拟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相融合,由此把电影奇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不但创造了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也创造了一种新的观影经验。观众在观影的同时,也是对艺术的欣赏过程。

二、色彩对电影叙事的作用

导演通过镜头片段把想要传达的内容通过画面呈现出来。毫无疑问,这种画面是通过色彩构图给人以直接的视觉冲击。如果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导演所传达出的视觉效果与观众的期待视野,也就是内心期许能够吻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引起观众与电影中人物的情感共鸣。能给人以心灵颤动的电影,毫无疑问,这样的电影就是成功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处释放的情绪,得到了暂时的缓解,这就是电影导演最大的欣慰。

首先,《布达佩斯大饭店》全片的主体风格呈现出一种清新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如梦幻般的瑰丽的大酒店中人物的服饰和建筑相得益彰,人物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带有摩登时代特殊的美感。导演注重每一个细节,比如说狱警和犯人的灰色制服,死去的伯爵夫人的儿子和杀手的黑色礼服,白雪皑皑的山谷和黑黢黢的夜色,这些毫无疑问都具有相应的象征意义。秩序与落魄,贪欲与自私,肃穆与恐怖通过这些带有色彩的画面呈献给观众。色彩艳丽饱满、构图工整、刻意整齐的站立、给人一种既森严有滑稽的感觉。视觉上美轮美奂。

其次,影片最后定格在黑白影像,这部色彩浓郁欲滴、充满戏谑幽默的喜剧以悲伤的结局收尾。讲述人泽若告诉作家,古斯塔夫先生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他被不幸被军人枪杀,所以才由他继承了这家大饭店。结尾色彩瞬间转换,由鲜艳转为阴郁的黑暗色调,瞬时间透露出一股浓郁的忧郁与伤感。将观众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间拽入整部影片所彰显的文明火焰与人性光辉之中。那座屹立于雪山之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成为一个逝去了的美好时代的象征,成为人类文明永远的栖息地。色彩是电影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语言。色彩对塑造人物形象、唤起观众情感波动起到了相当程度的辅助作用。一群道貌岸然的人在一个宽阔的大厅里预谋着如何分割伯爵夫人的遗产时,都身着深色的服饰,与空旷的大厅相结合,呈现出一种庄严并滑稽的气氛。

三、色彩对电影内涵的深化

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电影从来都不流于表面的形式美感,而是借用这些极具代表性的美学元素来直接烘托电影的某种主题和及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流光溢彩的精致画面,如坐过山车般呼啸生风的节奏,夸张的肢体语言呈现出向“摩登时代”致敬的意味。《布达佩斯大饭店》的主题改变了韦斯·安德森导演以往轻松欢乐的步调,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个关于谋杀的悲剧,一场奏响于二战前夜的屠杀序曲,即使影片中还有些滑稽、欢快的场面和两情相悦的浪漫,却不断被不期而遇的死亡和挫折所打断。

首先,《布达佩斯大饭店》中,导演韦斯·安德森对影片色彩进行了重新创作。影片根据剧情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来改变其所处环境的色彩,无论是大饭店、酒店的房间还是人物的服装等等,都重新上色,从而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讲诉人泽若在影片中他年轻时候作为酒店门童居住的一个狭小封闭的房间,却一直保留这个习惯,在他成为经理之后依然居住在这个房间。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狭小的空间里,与堂皇富丽的酒店整体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格不入。色彩构成和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房间象征着泽若对以前生活的怀念,和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都通过这样一种偏昏暗的色调表现出来。酒店的老式电梯也格外引人瞩目,小小的电梯间里,四壁皆是红色的墙体,年老的伯爵夫人紧紧握着总管古斯塔夫的双手,来此玩乐的众人肆意地调情,视觉美不胜收。犹如一曲旧欧洲的挽歌。

其次,影片中场景的切换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如同梦境接力一般。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严肃与荒诞同存,甜美和苦涩共生。影片中的色彩构成不再单单只是影片风格化的辅助,而是直接起到深化影片主题内涵的作用。中世纪风格的电影讲诉了一个严肃的主题,但巧妙的色彩、照明设置却使影片给人一种童话般的感觉。从雪山,到教堂,到监狱,到火车上,再到遗世独立的站台塔,每一站都有不同的风景,影片粉嫩嫩、甜得令人发腻的整体色调与局部色彩选择延续了韦斯安德森“成人童话”的一贯风格。注重每一个细节画面,使电影中的画面充满了唯美的诗意。

综上,《布达佩斯大饭店》中精心别致的造型,色彩夸张的衣装,不断变化的场景设置,所有这些色彩元素交织于一起,就是一本绝世罕见的精装绘本。韦斯·安德森导演的电影蕴藏着童话般的气质,或极尽堂皇富丽之态,或极尽铺张之势,奢华无比也有可能超脱了现实的世界。电影中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却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王燕子.电影色彩的互文性[J].艺苑,2010(3):19-22.

[2] 陈犀禾.虚拟现实主义和后电影理论——数字时代的电影制作和电影观念[J].当代电影,2001(2):84-88.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  《芒种》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