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下伊芙琳(黑人老妇)之死(安娜贝尔)影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娜贝尔剧情梳理 讨论一下伊芙琳(黑人老妇)之死(安娜贝尔)影评

讨论一下伊芙琳(黑人老妇)之死(安娜贝尔)影评

2024-06-03 2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前排推荐《罗丝玛丽的婴儿》,一部更老但是更优秀的作品,在里面可以看到怀孕时一群二五仔当队友是什么结局。个人感觉《安娜贝尔》受到《罗丝玛丽的婴儿》影响挺大的,除了两部电影的某些剧情和场景外,现实中曼森杀人案里《罗丝玛丽的婴儿》的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临产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婴儿却被曼森家族杀死。而这在《安娜贝尔》里被改编为原型为曼森家族的邪教组织为了召唤恶魔袭击了临产的女主。

《安娜贝尔》总结就是个烂尾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电影没传递给观众沉浸的感情。电影前期还蛮好的,氛围营造的的确紧张恐怖,特别是火灾那段,而且主要人物都蛮靠谱的(只是相对于其他恐怖片,不和正常人类对比~),只是前期讲温情家庭故事的时间感觉有些太长了,后面的部分显然看起来很仓促。

到后来魔鬼给女主开窗户那段开始给我看笑了,女主为了自己的孩子献出灵魂我能理解,因为在生孩子之前就说好要保孩子。但是后面的剧情就让我看得很懵了,伊芙琳的死让人感觉莫名奇妙,也是这部剧最大的槽点。

当时大概是这个表情

伊芙琳之死

至于为什么会感觉莫名奇妙,可以以观众的视角梳理一下:

1. 一个黑人老妇在几次偶遇女主,表现的很热心

2. 帮女主查恶魔的相关资料,跟女主提到自己亡女的事情,还特别说了要死的时候听到女儿说上帝对她有其他安排,这种生硬的Flag出现时就知道她会在后续的剧情里担任一个“拯救者”的角色,当然“拯救”的“程度”还未知

3. 知道女主家里有恶魔的情况下跑去照顾她们,并向女主坦白女儿的死因,自己把女主当女儿看

4. 遭遇恶魔,被踢出片场

5. 然后返回片场,替死,死之前还说是自己已故女儿的意思,强行圆之前的Flag

6. 虽然伊芙琳的死拯救了主角全家,但之后主角他们并没有祭拜之类的表示感谢和怀念的行为,甚至再也没提到她一句

这样梳理一遍就清晰多了,大概有三个问题

1. 观众们看不懂为什么伊芙琳要跑去帮忙,甚至替死

电影里并没有太多渲染伊芙琳和他们家感情的地方,就强行把伊芙琳放在女主”母亲“的位置上。

虽然前期有很多对母爱伟大的铺垫,比如女主的各种行为、神父对母爱的评价,母亲为孩子牺牲自己在这个故事里是说得通的,但是故事里伊芙琳对女主的所谓”母爱“我是很疑惑的,电影里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女主和伊芙琳的亡女年龄相近,这样也太牵强了,人种都不一样了,也不能说跟死去的女儿长得像什么的,这种角色换个白人演员可能会好很多吧~

2. 伊芙琳的死太快了

电影没给伊芙琳太多台词来塑造角色形象,即使是死的时候,完全没有营造出牺牲的气氛

3. 观众没有看到主角一家感谢/纪念伊芙琳

结局我们看到主角一家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过着幸福的生活,这是靠着伊芙琳的死换来的,但是却没提到她一句,在观众看来她就是在一篇血泊里退场的。老工具人了。

最后给她的镜头

这几点加起来,最后的结果就是电影展示给观众的所谓”牺牲“显得特别滑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