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换LOGO了!!居然好好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安卓字体叫什么 安卓换LOGO了!!居然好好看!

安卓换LOGO了!!居然好好看!

2023-06-09 17: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因此,凭空创造一个全新的角色,才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看明白安卓全新的LOGO改版。

说这么多,赶紧来看看最新的LOGO长什么样吧!

更详细的信息大家可以看这个官方视频:

最终的静态定稿:

嗯,确实改变很大。

从颜色、造型、字体上都有不小的变化。

谷歌的品牌负责人托马肖表示,安卓是一个全世界人都知道的品牌,所以在设计上必须更加平易近人、有包容性。

是的,包容性,就是安卓品牌升级的关键词。

我们着重从视觉上来分析一下这次改版。

首先看颜色。

在原先的草绿色基础上加了蓝色,整体看着更鲜亮一些,同时也更科技化了。

官方对这个颜色的解释是,考虑到安卓有20亿用户,其中许多人会是色盲,而色盲中大多是红绿色盲,所以在LOGO中加入了更多的蓝色。

嗯,反正就是怎么说都有道理!

再来看看字体的改变。

第一版字体笔画被切掉太多,看起来很碎,导致可阅读性偏低。

第二版改成了标准的无衬线字体,可阅读性大大提升,并且比较符合当下LOGO设计的流行趋势。

最新的这一版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了字形,整体更清晰、均匀了,再加上字的颜色由绿色改为黑色,可读性进一步提升。

所以字体的改动可以说是标准操作,稳中有提升。

最后来看看造型上的改变。

由原来的全身机器人,砍掉了身体,只剩下头部。

这个设计还是挺有争议的。

喜欢的人会说标志更大方简洁,不喜欢的人会说这个头太单调了。

甚至有人觉得像是毛毛虫:

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还是要从设计的角度来解读这个设计。

将图形的特征部分提取出来,然后放大、强化,这其实是一种挺常见的设计手法。

随手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天猫LOGO的演化:

在我看来,将图形特征部分提取出来作放大处理,这种设计至少有以下好处:

一、图形更简洁,识别度更高。

二、在应用的时候具有更强的扩展性。

比如说在实际的应用中,LOGO的尺寸经常会被压缩到很小,这时候更简洁造型的好处就出来了:

显然右边的图形,在可识别度上会很占优势。

我们每年双11都会被天猫的猫头设计刷屏,这就是强扩展性带来的威力。

如果天猫坚持完整的猫的造型,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么多精彩的猫头设计了。

再看一个例子:

同样,优酷的LOGO在去掉圆圈,只保留小翅膀的情况下,应用场景也大大提升:

在原先的LOGO中,就没办法做这样的设计应用。

好了,

我们再回来安卓的LOGO,还记得我上面写的吗?

包容性,是安卓品牌升级的关键词。

这个小机器头的设计确实更具识别性和包容性,我们完全可以预想到谷歌后期可以做各种类似天猫猫头的扩展应用。

你看,这种很简单的小动画就十分生动有趣。

所以,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设计的。

OK,

新LOGO的解读就到这里。

接下来我要说说安卓另一个有意思的设计。

对安卓有所了解的同学都知道,安卓每推出一个新的版本,都会用一个英文字母相关的甜品名字作为代号。

比如2018的是安卓O,所以相关的甜品就是奥力奥。

因此每次发布新版本,大家就纷纷开始猜测这次用的是哪款甜品。

不过,在接下要发布的安卓版本为“安卓Q”。谷歌已经宣布,今年的安卓正式命名为 “android 10”,也就是说,过去以甜品名作为代号的做法被舍弃了。

难道是谷歌设计师找不到更多的甜品了?

鬼知道呢,反正有趣的甜品命名没有了,只有一个冰冷的数字,实在可惜。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网友为每个安卓版本绘制的甜品吧。

2009年4月

Android 1.5 纸杯小蛋糕:

2009年9月

Android 1.6 甜甜圈:

2009年10月

Android2.0 松饼:

2010年5月

Android2.2 冻酸奶:

2010年12月

Android2.3 姜饼:

2011年2月

Android3.0 蜂巢:

2011年10月

Android4.0 冰激凌三明治:

2012年6月

Android4.1 果冻糖豆:

2013年11月

Android4.4 奇巧巧克力:

2014年10月

Android5.0 棒棒糖:

2015年3月

Android6.0 棉花糖:

2016年8月

Android7.0 牛轧糖:

2017年8月

Android8.0 奥力奥:

2018年5月

Android9.0 派:

所以,

原来是谷歌的吃货设计师离职了。。。

———— 一个吃货引发的LOGO改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