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理念及其时代价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守望相助后一句 “守望相助”理念及其时代价值

“守望相助”理念及其时代价值

2023-10-15 10: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提出“守望相助”。2021年8月27日至28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在这次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同时指出“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守望相助”的思想内涵

  “守望相助”一词出自《孟子·滕文公上》:“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大意是:为了对付来犯的盗贼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和邻里之间互相援助。在长期的语义演变中,“守望相助”一词则逐渐成为古代社会处理邻里关系的主要原则,成为维系古代社会秩序的基本遵循。

  如何理解“守望相助”?“守”是前提和基础,《过秦论》中“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的“守”就是防守、守卫的意思。“望”是手段和期望,《劝学》中“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望”有远望、远看的含义;而《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中的“望”字则进一步有了希望与盼望的意蕴。“相助”是保障和依靠,“相助”一词体现了儒家倡导的“不分你我,不分族群、不分人种、不分国界、不分信仰,彼此相亲相爱,互助合作共赢”思想。

  新时代,“守望相助”理念强调“守”是前提基础,“守”好和平稳定的大环境,才有基础创造美好生活。“望”是手段方法和战略期望,有了“望”,才能打破封闭僵化,才能提升视野。“相助”是保障和依靠,只有“相助”才能使“守”有依靠、“望”有保障,“守望”才能更加有成效。“守望相助”就是要求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守望相助”理念的理论意义

  “守望相助”理念是民族关系理论发展的新拓展。一方面,“守望相助”理念旨在强调各民族的团结,需要各民族的主体参与,需要各民族共同发声拨动心灵之弦;另一方面,“守望相助”理念进一步提出构建我国良好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发展的方法策略和具体目标。各民族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守望相助”理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守望相助”理念与党的民族理论一脉相承,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基本经验的总结和体现。同时,“守望相助”理念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强调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理念进一步具体化,是对党的民族关系理论的集约化、大众化的新概括。

  “守望相助”理念的时代价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提是要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客观描述和对我国民族关系本质特征的最新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我国民族关系长远发展远景的一种期许,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守望相助”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创新发展的理论品格,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对中国民族关系历史发展进程的正确把握,是对当今中国民族关系稳定发展的充分肯定,是对未来中国民族关系、民族发展美好前景的期盼,是创新中国民族理论的新思考,是推进中国民族关系理论和民族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起点。

  在新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在新疆,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在新疆,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各民族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等论述,强调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大贡献和当代价值,强调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强调要从文化深层筑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执笔人:韩振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