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奎:关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科和专业的关系 卢 奎:关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卢 奎:关于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4-04-28 05: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这些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读了《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对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思考。这里就关于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分享如下,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各位老师的思考与实践,共同把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好,为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的分类,应用型高等学校主要从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以上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并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中,学科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其设置和建设水平决定了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地位,主导着高校的战略发展,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意义重大。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作为新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更是发展立业的根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体现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一、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关系

“学科”和“专业”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概念。

“学科”有两种含义:一是学术分类,指一门科学或者一门科学领域的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法学、社会学等。二是指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活动与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平台,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依托和主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学科体系和社会职业需求,为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目标而设定,具有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我国高等学校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和学校性质设置各种专业,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学科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职能,学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是专业构成的基础,也是专业存在的依据。而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是学科履行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因此,学科和专业各有内涵,但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可以说,学科和专业是“经”和“纬”的关系,一个专业涵盖着不同的学科,而同一个学科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专业中。对于我校这样的新建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不宜分开的,通常是讲学科专业建设(这里所讲的学科,一般是指专业的主干学科)。

学科专业建设是本科高校的基础性、持续性、引领性工作。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又引领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提供高水平的师资团队、教学科研平台,创新的科研成果等。只有学科框架搭建完整扎实,才能构建完善的专业体系。而专业建设则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解决专业培养的目标制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等。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需求,又会不断催生形成新的学科。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支撑协调发展,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不断将科研创新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及困境

(一)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我校恢复本科办学时间短,尚处于综合型向应用技术型的转型之中,学科专业布局还未完成。学校现设有19个二级学院,其中开办有专业的学院15个。现有29个本科专业和44个专科专业,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教育学、法学七个学科专业门类。作为地方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建设需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盯市场需求,并根据需求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学校坚持“以工为主、工管结合、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为学科专业建设基本框架,并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发展本科专业,对专业结构进行动态调整,逐步形成特色专业集群。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应用化学;校级重点学科3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这些重点学科涵盖了生物有机化学、生物基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与大数据、土木工程等学科方向。

(二)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

从纵向看,我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初步实现了明确的学科专业体系,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横向上看,与同类院校相比,我校的重点学科数量较少,亮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明显。

1.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不高,特色专业尚未形成

我校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不高,尚未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缺乏具有特色的优势专业和高水平学科。专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和办学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师资队伍、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科研资源匮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也影响了高水平学科专业的建设发展。尤其是新办专业,学科专业基础更为薄弱,需要一点点积累,才能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

2.学科方向不够明显,需要进一步下大力气凝练

我校多数专业缺乏明显的学科方向,教师投入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精力不足,研究方向比较分散,难以支撑学科的发展。为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学科发展方向,将教师的科研方向聚焦学科方向,一步步去凝练,逐步形成学科特色。

3.高层次人才与团队数量较少,师资队伍需要优化

师资队伍建设对学科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学校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我校的教师数量虽逐年增加,但师资队伍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尤其缺乏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难以组建科学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4.学科建设缺乏硬件条件,平台建设需要加强

我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与企业联合的省级工程中心3个,还没有省级重点实验室。校级公共教学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尚未完全建好,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缺乏必要的硬件条件。这些外部条件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学校的科技发展,导致我校国家级科技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匮乏,学科专业建设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5.学术氛围不够浓厚,科研活力需要激发

学科专业建设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教师的科研方向是学科方向的组成部分,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学科方向的重要支撑,因此,没有科学研究就没有学科专业建设。目前,我校教师数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精力投入不够,教师科研的源动力主要是职称晋升的需要。为激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学校出台了《高层次科研项目成果奖励办法》《科技工作量计算办法》等激励政策,虽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刚刚实施一年,效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学校整体学术氛围还不够浓厚,广大教师的科研活力和创新热情还需进一步激发。

三、学科专业建设原则

(一)坚持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

1.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合理调配、形成合力

只有集中资源,才能保证重点;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实现突破。应调动全校上下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优质资源,瞄准郑州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找准服务社会与学校自身发展的“契合点”,组建团队,协同攻关,尽快实现学科专业的突破性发展。

2.以特色学科建设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是地方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学校发展必须以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根据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统筹规划学科专业布局,坚持有所侧重,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发展和建设与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使学科专业布局与郑州市的产业结构相契合,突出学科专业建设的服务性。通过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带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催生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形成特色学科专业集群,从而提升学校整体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二)坚持比较优势,形成学科特色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强劲需求,是地方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的立校之本和发展之基。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全面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在各方向都形成优势是不现实的。促进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就要有效整合学校资源,根据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发挥各学科专业优势,促进师资队伍、实验室配置向优势学科专业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某些关键点形成比较优势,彰显学科专业特色。

(三)坚持交叉融合,实现集群发展

一要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激发产学研用合作内生动力。围绕“中国制造2025”,积极发展与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相关的学科专业。

二要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变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变为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变为支撑引领。

三要走进企业、深入产业、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科教合作,主动调整现有专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打破单一学科门类限制,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推动学科专业集群式、组团式发展。

四、学科专业建设策略

(一)凝练学科方向,找准发展定位

1.优化布局、适时调整、科学组合

凝练学科方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立足学校定位和学科实力,根据学校整体学科队伍结构、研究成果的积累、学科交叉的需要以及各个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从而形成符合我校特点的、相对稳定的学科方向和专业特色。

2.聚焦发展、准确定位、重点培育

紧紧围绕学校自身发展的现实需求,确定与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相对应的学科发展路径,准确定位每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并积极推进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各学科之间、跨学科之间发展的定位清晰明了。要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将学科专业发展主动与国家、河南省、郑州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适应,致力于解决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实际效益。

3.抓住重点、有所突破、重在特色

科学发展的无限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学科都有很多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在所有方向上争创一流,必须有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瞄准一个关键点进行集中攻关,实现重点突破,逐步形成特色和比较优势。如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研究对象食品的种类繁多,不可能全面开花,而郑州市的冷冻食品产量占全国首位,可以汇聚师资,专注于冷冻食品、发酵食品等方向。再如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研究方向非常多,如矿山机械,交通机械,食品机械,农业机械,通用机械等等,也要确定一两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力求实现重点突破。学科方向的数量可以根据学术团队的师资力量来确定,师资队伍强大、科研水平高的,可以多确立几个学科方向;反之,则要少确立几个学科方向,以免力量分散,但一支学术团队至少应有一个明确稳定的学科方向。一旦明确了学科方向,就要紧扣学科方向扎实开展深入研究,做出标志性成果,形成特色亮点和比较优势。

(二)汇聚学术队伍,凝聚科研力量

学术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没有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就不可能建设高水平的学科专业。

一是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总体布局,根据各个学科的研究方向,遴选相应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并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努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和协同创新,不断提升科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是要对接河南省、郑州市以及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人才的规模、层次、知识和学缘结构决定了学科专业的发展水平,我们既要培养学科带头人,也要培养学术骨干,力争使每个学科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学术队伍。学科带头人对一个团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作用,要创造条件,给予学科带头人充分自主权,发挥他们在学科方向凝练、团队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攻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要积极对接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发展需求,推进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与地方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产学研用合作基地。努力增强学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度、对人力资源建设的贡献度,形成产出研究成果——转化研究成果——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反哺研究活动。

(三)加强平台建设,构筑学科基地

学科专业建设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培育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在于学科基地建设,学科基地为学科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研究平台,为科技发展提供实验设施、研究环境和科研条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是否能够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不仅在于一流的科研团队,还在于精良的仪器设备、高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因此,必须加强教学科研平台建设,争取建设更多更高级别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更高档次的仪器设备,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研究基地。

(四)夯实学术基础,营造学术氛围

1.夯实学术基础、营造学术氛围是提升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前提

夯实学术基础、营造学术氛围的目的不仅在于挖掘出学校已有的学术潜质,还在于它能够开拓师生的研究视野,激发科研兴趣,提升科学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高水平的科研创新团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重大的科研项目、精良的仪器设备、浓郁的学术氛围,是取得创造性成果的根本保证。

2.完善的体制机制是科研发展的有力保障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科研发展的有力保障。要结合学校实际,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制定激励机制,以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新活力,同时使科研工作规划、规章制度、项目申报、科研活动开展、日常督查、成果奖励等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给予学科带头人充分的自主权、决策权、优先权,以保证他们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之中。要建立科学的科研考核评价机制,更加注重科技工作实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学科专业建设路径

(一)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内涵发展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核心,对于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坚持内涵发展,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涉及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建设等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新工作。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式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各学院要围绕学校正在谋划制定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制定各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细化任务,狠抓落实。学科带头人要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谋划,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在创新实践中形成比较优势和学科特色。学校各职能部门要服务于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大局,加强政策研究,制定激励措施,协调合作,共同推动特色学科专业的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发展的新突破。

(二)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促进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人才队伍质量提升工程,精心打造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加大办学投入,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促进高水平学科队伍建设。

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要有人才和团队。每个学科专业要有1名学科带头人担纲领衔,每个学科专业要有3个相互独立的研究方向,每个学科方向要有1名学术带头人和3-5名学术骨干。

要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坚持外引内培,多策并举,加强政策和资源倾斜,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科领军人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要强化学科领军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发挥人才聚集效应,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学科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要加强团队建设,以学科方向组建学术团队,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求引进和培养骨干人才,打造一批学术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以平台建设为保障,筑牢学科专业建设之基

专业的发展依赖于学科的发展,教学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以学科专业平台为保障。学科专业平台是高水平研究成果产出和优秀科研人才汇聚的阵地与载体,对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大力加强平台建设,筑牢学科专业建设之基。通过学科专业平台建设促进学科专业建设,打造学科专业特色。

首先,要建设好学校内部的公共实践实训平台,包括分析测试中心、工程训练中心、文科实训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等,为教学科研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各学科专业也要整合资源,积极搭建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平台。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区位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优势,以学校现有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为基础,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争取国家、河南省、郑州市的支持,建立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平台、实践教学平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第三,要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优质资源,与企业共建共享技术开发中心和实习实训中心。各平台之间的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要实现共享,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四)以教学科研创新为抓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科研创新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学校只有以教学科研创新为抓手,与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以教学科研带动教育教学,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育创新发展。

一要支持并鼓励教师做重大项目,研究国家和社会真正关心的问题,作出社会关注、学界认可的重要研究成果。对立项的省级以上重大项目,学校将在科研经费上进行配套,并优先提供优质科研资源。

二要提倡做连续性的项目。项目研究是长期性的,连续性的,系统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针对一个问题,要做精做深做透,要挖出真金,要为后续的成果奠定基础。鼓励教师作出精品力作,把注意力和工作重点聚焦在做好项目上,实现项目申请和研究之间的良性循环。

三要提倡集体攻关项目。一个人的眼界和能力往往是受限的,要完成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

六、结语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工程、长期工程和基础工程,是学校教学、科研、高素质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也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依托。我们要实事求是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我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选准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组建团结协作的学术团队,完善适合学科专业建设的政策机制,沉下心、稳住神,持续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不断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