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个人成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方面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个人成长

第三章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个人成长

2024-06-30 07: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我是谁?我为什么要生活?我努力奋斗为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大学生成长中各类困惑的背后往往都是这些千百年以来哲人思想家尝试并寻求答案的关于自我认识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在神庙上的名言就激励着人们不断地探索自我、实践自我、超越自我。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你同意吗?

我们时刻都在与自己相处,如果一个大学生能够认识并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善于利用每个成长机会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他的一生就会快乐、充实,有意义。反之如果他未能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会产生一种角色混淆的感觉,他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属于谁,与人相处也困难。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期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悦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科学地发展完善自我,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健康地生活。

二、自我意识的认知

㈠自我意识及结构

1.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体验和评价。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认识自己,如:你喜欢自己的能力、外表、性格、家庭背景吗?你喜欢自己的成绩吗?满足自己的拥有吗?你关心别人对你的评价吗?他们是喜欢你还是讨厌你?这些问题都在自我意识的范畴。

2. 自我意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个体对自身生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身高、体重、容貌、身材、性别的认识;对生理疾病、温饱饥饿、劳累疲乏的感受等。如果对自己的生理自我不能接纳,就会讨厌自己,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

②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认识和评价:如对自己知识、能力、情绪、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认识和体验,如果对自己的心理自我评价低,嫌这嫌那,就会否定自己。

③个体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如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作用、自己和他人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和体验。如果一个人认为周围的人不喜欢自己,不接纳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就会感到很孤独、寂寞。

在影响个体自我意识的因素中,除了这些自我态度外,还有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他人的评价——特别是生命中的重要人物(父母、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等)的态度,也会对自我意识起重要作用。

3. 自我意识的结构(指包含的成分):

①自我认知——属于人的认识范畴,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念、自我分析、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

②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以情绪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主要是人的自我感受,以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自弃、自恃、自傲、责任感、义务感、优越感等表现出来。

③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监督、调节、控制对自己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表现为自主、自立、自强、自制、自律、自卫等行为。

4. 自我形象

个体具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自我形象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是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良好的自我形象是成功的基础。

下面是:不同自我形象的表现: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人的自我意识是随着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而逐渐发展的,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经过20多年的时间,伴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起始于婴幼儿时期,萌芽于儿童少年期,形成于青春期,发展于青年期,完善于成年期。大学生正处在心理自我阶段,非常渴望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可见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段内,如果自我形象得到良好的建立,就会充满信心地生活下去,进一步迈向成熟。

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比较经典的理论,有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的八阶段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后期、学龄期、青春期、青春后期、成年期、老年期);还有美国实用主义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James)的三阶段论:(躯体我、社会我、精神我)等。

我国心理学界的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提出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三阶段模式:1. 生理自我; 2. 社会自我;3. 心理自我。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也称自我统合),自我同一性发展不良者,表现出对自己缺乏清晰完整的认识,“自我”各部分是混乱的、矛盾的、冲突的,他们迷失自我和生活的方向,难以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相反自我统合良好者具有自我认同感,自我概念清晰,有生活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大学阶段得到迅速的发展,其自我同一性会逐步实现。但在自我意识成熟、确立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品尝了酸甜苦辣,付出了艰辛代价,并为解决内心的矛盾冲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发展规律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自我意识的分化——打破了原来笼统的“我”,出现了主观的我(I)和客观的我(Me),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曾注意的许多“我”的细节。“理想我”和“现实我”分化,这种分化使大学生主动迅速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带来了种种激动和不安、焦虑和喜悦,自我沉思增多,要求有属于自己的空间,渴望被理解,被关怀。这种分化是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2.自我意识矛盾——分化带来了主体我与客体我的矛盾斗争,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加剧,如主观我与客观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独立心理与依附心理的矛盾、交往需要和自我闭锁的矛盾,上进与消沉的矛盾、等冲突现象,会有很大的内心痛苦和激烈的不安感,对自我的控制常常是不果断的,出现了很大的适应困难,但这是个体迈向成熟的必需的一步,是必要的,必然的。

3.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分化和矛盾会不断促使大学生寻求解决方法,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消除矛盾,一般有三种做法:

(1)努力改善现实自我,逐渐接近理想自我

(2)修正理想自我中某些不切实际的过高标准,使之与现实自我趋近

(3)放弃理想自我而迁就现实自我

按照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统一后的自我是完整的、协调的、充实的、有力的,就是积极健康的统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由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具体到个体由于种种因素的不同,统一的早晚、模式也不同。而且自我意识的发展是终生的,只是在青年期后它的发展不再那么突出,比较稳定平和罢了。

五、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类型

自我意识统一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每个大学生的社会背景、生活经验、智力水平、追求目标的差异,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统一的过程不同,其自我意识的统一类型也不同:

1. 自我意识统一:

⑴积极的统一——自我肯定型:又称自我接受型,指认可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的才能和局限能客观评价,坦然接受,表现为:现实我认识客观、深刻;理想我符合社会需求,且经过努力可以实现;二者统一后的自我完整并且强有力,既适应社会需要又有助于自身成长。(在大学生中占绝大多数)。

⑵消极的统一:共同的特点是对自我评估不正确,理想我不健全,缺乏实践的手段,统一后的自我虚弱,不完整,分为:

——自我否定(自卑)型:对现实我评价过低,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很大,缺乏自信,拒绝自己,甚至摧残自己,处处与自己为敌。他们不是通过积极改变现实自我去实现理想自我,而是一定程度上放弃理想自我,趋同现实自我,以求得自我意识的统一,其结果是更为自卑。

——自我扩张(自负)型:对现实我的评价过高,虚假的理想我占优势,认为理想我的实现轻而易举,时常以幻想的我代替真实的我,带有白日梦的特点,在自不量力的情况下,个人所追求的学业、事业、友谊和爱情主观追求都大于客观条件,所以失败的几率比较大。他们盲目自尊、爱慕虚荣、心理防卫意识很强,容易产生心理变态和行为障碍,个别学生还可能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谋求自我意识的统一。

2. 自我意识失统:

主要表现自我难以协调,其发展结果有两种:

⑴自我萎缩型:此类学生极度缺乏或丧失理想自我,对现实我又深感不满,又觉得无法改变,消极放任、得过且过;或几近麻木、自卑感极强,从不满自己到自轻自艾、自怨自恨、自暴自弃、孤独沮丧,最终把自己龟缩在极小的圈子里,自生自灭。(在大学生中占极少数)。

⑵自我矛盾型:此类学生的理想我和现实我难以统一,对自己缺乏“我是我”的统合感觉,产生“我非我”、“我不知我”的分离感觉。矛盾的强度大,延续时间长,内心不平衡。

大学生都要经历自我矛盾的阶段,但最终结果是自我矛盾型的人占极少数。

六、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由于特殊的教育环境和知识背景,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呈现以下特点:

1.强烈关心自己的发展 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知识技能的准备时间,是进入社会的缓冲阶段,有机会和可能经常反思,反省一些有关个人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我聪明吗?我的风度如何?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性格如何?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实现自我价值?……能自觉地把自我的命运与国家、社会、集体的命运结合起来,考虑如何为社会服务。

2.自我评价趋于客观 由于知识增多,生活经验扩大,感性、理性逐渐成熟,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基本与外界一致,变得客观、全面。据调查,我国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比较集中于:交际、友善、信义、容貌、学业、志向、家庭、成熟、自纳等九个方面,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男生在自纳、成熟、学业、志向等方面自我评价高于女生,也更为积极,女生在友善、家庭二个方面的认识高于男生,但差异不大。一般院校的学生比较关心学业和交际二方面,他们更乐于交往,对自己的学业也不那么勉强,而对自己的身材长相似乎更苛求一些。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由于社会定位比较晚,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可以说是各种社会群体中,或者在他们的一生中是“最善感”的阶段。一般的情绪情感基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大学生喜欢自己,满意自己,自尊、自信、好胜。但他们也是敏感的,凡是涉及“我”和与“我”相联系的事物,都常常引起他们的情绪情感反应,并且愿意把自己的情感体验闭锁于内心,体验具有一定的起伏、波动——有了成绩,肯定自己,甚至骄傲自满、甚至忘乎所以;一遇挫折就否定自己,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有明显的两极情绪。

4.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显著发展,有强烈的自我设计和自我规划的现象。绝大多数同学奋发向上,力争成才,自觉调节行为,同时强烈要求独立、自治,希望摆脱依赖和管束。

5.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差异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总体比较高,但也存在着显著差异。如:

①年级差异 据调查,大学生自我认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学业、交际及家庭等方面,二年级最低,三、四年级走高,呈“U”型变化趋势,大学二年级自我意识跌低的原因,反映出当初因为考上大学自我评价提升现象的回落,是大学期间的最不稳定时期,这一年,内心冲突最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最多。但是它也是一次新的上升时期,转折时期。

②自我统合感的差异 在一项调查“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中除(7.7%)极少数回答无苦恼之外,绝大多数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苦恼和困惑,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意志薄弱,缺乏恒心”、“能力较差”、“缺乏金钱”、“前途模糊渺茫”等等。对“成绩不好”、“能力较差”、“生活单调、乏味”等苦恼随年纪升高而减少,对“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的苦恼,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对“缺乏金钱”的苦恼,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对“前途模糊渺茫”的苦恼,女生更甚。

七、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良表现及调适

总体看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比较高,但还没有完全成熟,因而容易出现各种偏差,有人将大学生中自我意识的缺陷概括为:扭曲的自尊——虚荣;消极的自觉——自卑;退缩的自主——从众;变态的自立——逆反;极端的自信——自负;放纵的自我——任性。虽然这样说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也不是个别现象,这无疑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探讨不良表现,有助于预防问题的发生。

1.过分追求完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得有度,过分就会引起自我适应障碍。

表现:这种人不顾自己的实际状况,期望自己完美无缺,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不完美,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不肯接纳平凡的或有缺点的自我,其结果是对自己的认识和适应更加困难。产生的原因:不真正了解自己;过分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改善:树立正确观念:人没有十全十美,人人都有优缺点。人既不会事事行,也不会事事不行,行与不行不能凭一件事判断,优点和缺点不会随意增加或丢掉,成功失败也不能自己决定。

确立合理的参照系和立足点。参照弱者会自大,参照强者会自卑,应该选择合适的标准,如自己的过去,成功时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失败时多看自己的优点和成绩。目标符合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不被他人的要求或期望所束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2.过度自卑

表现:大学校园是人才济济之地,人与人之间的比赛、竞争,定胜负,争荣誉的情况无法避免,而且没有常胜将军,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验,但如果斤斤计较自己的缺点和失误,逢有挑战性的场合就逃避、退缩,极强的自尊心下面掩盖的往往是极度的自卑。

调试:对其危害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树立改变自己的勇气;无条件接受自己;正确对待得失,鼓起勇气表现自己,对自己的进步及时自我表扬。

3.过度自我接受

表现:类似于自我扩张型的人。他们总是高估自我,总是拿放大镜看自己的长处,甚至把自己的缺点也当作长处,拿显微镜看他人的短处,与人交往的模式是“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自以为是,盲目乐观,很不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己会因为承担无法完成的过高任务而经常尝受失败的痛苦。

大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好强、好胜,不甘落后不是自大,是维护自己的荣誉、地位的正当的表现。但过强的自尊心却与骄傲、自大联系在一起,缺乏自我批评,经不起批评,拒绝帮助,就会在自我意识的发展上走弯路,跌跟头,受伤害。

调试:承认自己也需要不断完善;学会欣赏别人的独特性;多与人交往,开放自己的心胸,认真尊重来自他人的反馈意见。

4.自我中心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强烈的时期,大学生们强烈关注自我,愿意从自我角度进行认识、评价,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如果再与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过度的自我接受结合,就会表现出过分的、扭曲的自我中心。

表现:凡事从自我出发,只关心自己,从不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他们往往以领袖的身份出现,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处事原则“我对,你们都错,”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因而他们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做事很难得到别人的帮助,易遭挫折。

调试:必须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重视自己更应该尊重别人,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人;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学会移情,设身处地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老吾老……),

以上种种偏差究其原因是应归结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中出现的失误,或者说是心理还不成熟的表现,并不能看成是某个人固有的缺点,出现这些问题还应该算是普遍的,正常的,但是,必须调整。只有认识到位,才有可能去面对它,正视它,解决它,达到自我真正的统一、强大、健康。

八、大学生完善自我的途径和方法

1.正确认识自我

⑴乔韩窗口理论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几乎无所不知,但最缺少的是自知。美国心理学家约翰(Jone)和哈里(Hary)提出了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

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①公开的我、②盲目的我、③秘密的我、④未知的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⑵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人际关系包括家庭的感情关系、外界的友谊关系、社会中的利害关系。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比较时应注意参照什么?有没有意义?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系尤为重要。如:①比较的是条件还是行为(家境、成绩);②是相对的、可变的标准,还是绝对的、不可变的标准(身材、出身);③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类似的、偶像、极不如自己的)。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价值因人而异:①对善用智慧的人,成败都可以促进发展。②对脆弱的人,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因为挫败后形成的怕败心理,会更加束缚手脚,失去良机。③对狂妄的人,成功反倒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或者有幸成功后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不自量力;或者成功是由于家世、关系,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不能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从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甄别。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吾日三省吾身”:①能观察到的我: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②自己心中的我:对自己的期许。③别人眼中折射出的我:可以从态度、情感、亲密程度,人缘等方面反映出来。

2.积极悦纳自我

有些人可以喜欢朋友、喜欢知识、喜欢自然,却不愿意喜欢自己,结果他们不快乐。实际上,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全自我的核心和关键。悦纳自我就是要:①无条件地接受自己的一切,好的坏的,成功的失败的,接受自己的缺点和限制(接纳自己的不完善既是自信的表现,也是完善自我的起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和优势。②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满足感。③珍惜自己的独特性,冲击实际的目标,扩大社交圈子,不为讨好他人去做事,多对自己的成就作出鼓励和奖赏。

3.有效控制自我

好多大学生对自我报有很高的期望,但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无法实现自我理想。那些自暴自弃、自卑的同学更会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而苦恼不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人的自我实现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控自我的七点建议,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①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②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

害做决定

③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④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

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⑤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出,站在正义一边,坚持到底

⑥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为上留一点弹性空间;

偶尔放松一下身心,将有助于自己潜力的发挥

⑦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

的快乐和痛苦

4.不断超越自我

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我塑造,达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境界是健全自我意识的终极目标,做人一生惟求成为自己,对大学生而言,实现自我更是终生努力的目标。古人说,要“齐家、治国、平天下”须从“修身、养性”开始,从点滴小事开始,从积极行动开始,行知并重,全力以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行动之后再反省得失原因,吸取教训作经验,再度投入行动,一旦有所成果,便再反省总结,如此往复进行,自我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开拓、提升与超越。(行动→反省→再行动→再反省……→提升)这个过程可以用四A描述:

Acceptance:接纳,接纳自我与自我所在的现实环境

Action:行动,对自己决定的事,付诸行动,并全力以赴

Affection:情感,工作学习的时候情感投入,获得乐趣,乐在其中

Achievement:成就,以上三者完成后的自然结果,是努力奋斗的代价

如果一个大学生经历了四A,可以说是走出了自我迷茫的困境,领到了一张自我意识健全的合格证。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并不会一帆风顺,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境、各种各样的拦路虎,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沉重的代价, 但它也是一个“新我”的形成,是从“小我”走向“大我”,从“昨天之我”向“今日之我”、“明日之我”迈进。珍惜已有的自我,追求更好、更高的自我,做一个“自如的、独特的、最理想的我”!

思考题:

1 举行“我是谁”的心理活动,写20个以“我”开头的

句子并进行分析。

2 明确自己“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和谐程度。

3 分析自己的自我意识,并提出改进措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