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第4次敲钟,身价330亿,“创业教父”季琦自述:想成功,这2种人一定不要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季琦成功的原因 53岁第4次敲钟,身价330亿,“创业教父”季琦自述:想成功,这2种人一定不要找!

53岁第4次敲钟,身价330亿,“创业教父”季琦自述:想成功,这2种人一定不要找!

2023-09-01 02: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创客公社微信号:chuangkegongshe

  华住集团掌舵人--季琦

  本文来源于:投资人说,整理自季琦新浪博客,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2020年9月22日,53岁的季琦迎来了人生的第四次敲钟——在那之前,他参与创办了携程、如家、汉庭,这3家公司均成功上市,且市值超过百亿。

  而由季琦掌舵的华住集团,也于2020年9月22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发行,港股上市首日开涨超2.69%,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据 当日 收盘,华住集团310.4港元/股的价格, 作为 创始人的季琦持股33.53%, 折算 身家已经达到 330亿 港元。

  截至2021年3月12日收盘,华住集团港股市值已经达1410.15亿港元,据此计算季琦身家已超过470亿港元。

  作为连续将4家公司送上市的“创业教父”,华住集团背后的掌舵人,季琦的人生可以说非常传奇。 今天这篇 文章,给 大家分享 季琦创业路上的反思和感悟,关于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管理经验、人 生态度,相信一定能给你启发。

  以下为季琦的自述:

  携程、如家、汉庭的上市

  让我懂得了这5个道理

  从1999年到2010年,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我创立和参与创立了三家企业(携程、如家、汉庭),最后这三家企业都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了,市值也都超过了10亿美元。

  综合起来看,这三家企业有许多共同点。

  第一个特点、实际商业模型和最初融资的不完全一样。

  携程从网上旅行社到订房中心,如家从酒店联盟到经济型直营,汉庭从中档有限服务到经济型酒店。

  这个过程中关键的是创业团队要有变通的能力,不断摸索和创新。

  如果守在当初不现实的理想模型里,这些初创企业可能都会夭折在摇篮里。当理想的模型在实践中经受检验的时候,我们要能够敏锐地找到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出来,然后不断坚持,扩大战果,才能成就大业。

  第二个特点、基本上这三家企业都在三年左右就已经成型了。

  携程1999-2002,如家从2003-2005,汉庭从2007到2010。

  就像生长发育一样,三年之中,这个企业的商业模型、团队、框架、性格、特质、文化等基础都长好了,后面就是进一步的生长。

  中国创业企业,三年是一个坎儿,三年内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将来的希望就比较大。这是因为中国的创业企业成长速度比较快,仿效、跟进者众多,没有能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脱颖而出,就容易混杂在一群同质的企业里,平庸下去。

  第三个特点、都经历过一次重大的考验。

  携程经历过互联网泡沫,如家经历过非典时期,汉庭碰上了金融危机,而我也同意危机往往是企业的催化剂:

  一是因为碰到危机,内部为了应对危机,企业需要将自己最优秀的部分调动出来,将自己的潜力逼到最大。危机反而成为了我们成长的动力。就像高尔基的《海燕》里所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二是危机同时也消灭或削弱了许多同行和竞争者,使得危机过后一些具备优秀基因的企业更加容易生长。危机是对投机与否的检验,认真执着的企业才能经历风雨而更加强大,而不是被泡沫淹没,或者被暴风雨摧毁。

  第四个特点、都是企业家精神和专业管理者的完美结合。

  携程由我开局,建章(梁建章)奠定扎实基础,范敏发扬光大,南鹏(沈南鹏)在融资、法律等方面也是绝对专业和优秀;如家是我奠定基础,孙坚顺利接棒;汉庭也是我开局,张拓、张敏加入和我一起奠定基础。

  光是我这种企业家精神极强的创业者,如果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和知识,要造就一个大企业很困难,风险也很大。而专业管理者在初创期优势不强,甚至会碍事。不管是有意无意,但我们这三个企业都将这两者结合得很好。

  在中国,企业家(Entrepreneur)和经理人(Professional)都是宝贵的稀缺资源,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不要“有钱人”看不起“读书人”,也不要“海龟”看不起“土鳖”,其实这两种人谁也代替不了谁,谁不遵循这个规律,就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在当前的商业生态环境下,一个理想的企业家应该贯通中西:

  不仅要熟悉本土的商业逻辑和环境,还要深谙东方历史文化和传统;不仅要懂得西方做生意的语言和规则,还要学会运用现代企业的高效管理手段和工具。

  第五个特点、都是传统行业再造。

  携程是传统旅行代理升级为现代旅行服务公司;如家和汉庭都是传统酒店业升级成现代酒店连锁。也都是我经常鼓吹的「中国服务」的代表案例。

  在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商业模式的情况下,结合中国具体情况,进行改造式创新和应用,变得很有成效。因为人类的物质、精神需求和享受,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欧美的服务业已经先于我们发展,已经经过了客户的需求选择。

  中国的服务业也大体会遵循他们的发展轨迹,因此,在服务行业,继承欧美的成熟商业模型特别有价值;研究他们成长的轨迹和成败的原因,对于我们这些后来者也非常有益。

  管理团队的心得

  想要创业成功一定要找的三种人

  和一定不要找的两种人

  这些年我有一个发现,企业的创始团队都是人才,一个企业做大了以后,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从我创办的三个企业都验证了这一点,我们企业的这些干部都是最早就跟着一起打拼出来的。

  相信有很多创业者,在早期都为组建团队而发愁过,我过往对此的经验就可以总结成“三个shu”,怎么理解呢?

  第一个shu:熟人,你一定要找自己身边的人,熟人、朋友、同学、亲戚,我觉得这是一种找人的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个shu:俗人,也就是平常人,但你一定要找有饥饿感的平常人。

  第三个shu:淑人,也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还可以给他换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换的成本就很高了。在初始团队里面,成员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你不要找这两类人:

  1)千万不要找外企里面的高管,他们都是“雅人”。

  2)不要找创业成功的人,一般这类的人都会觉得自己很牛了。有过“曾经沧海”的人,对团队不好,他个人保持的成本高,改变的成本也高。

  如果你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那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关注的点聚焦,决策也要聚焦。

  在创业的初期,你要中心化,甚至独裁化。要所有的权力,所有的思想都要聚焦在一个人身上,最好是一个人,不要两个人。因为创业的时候,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尤其是时间,如果你的对手比你快,抢先融资了,那你将会很被动。

  我过去有一个方法叫“三三制”,经过我们亲自验证,它的确能提高我们内部的组织管理效率,节省很多的成本。

  这个方法最初是一个战法,以三个人为主,一个擅长进攻,一个擅长防守,一个擅长掩护,以三个人作为一个小组,因为打仗的时候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对讲机,只能自己独立生存。如果三个人死了一个人,把其他打散的小组再形成一个新的小组。

  我受了启发,在企业上也用了三三制。一开始我将三个酒店合成一个酒店,三个酒店的销售一起做,后来我们就逐渐形成了以3作为基本单位来管理业务。

  这带来了一个好处,首先是人力上省出了一笔钱,然后公司又可以拿着这笔钱雇佣更好的员工,比如原来三个店长,经过这样一调整,就缩成了一个店长。我们三三制这个帐算下来不得了,当时2千个店省出很多的人力成本,这样一个小的组织机构变革,就有这么大的效果。

  两个创业思维对我影响最深

  “丛林法则”和“顺水推舟”

  在我创业的过程中,有两个观点对我影响非常深:

  第一个观点:丛林法则。

  很多人以为“丛林法则”仅仅是你死我活,弱肉强食,但他们忽视了“丛林法则”的另一面——共生法则,这指的就是大树会和苔藓、小草、灌木丛、鲜花一起生长。没有这些,大树的营养就没法来;这些东西没有大树的庇护,也没法存活。

  一棵参天大树,在成长的过程中,跟同类争夺阳光、雨露,失败者只能萎缩、折断、腐朽。最后,在大树的周围形成一个多姿多彩、繁荣和谐的共生世界。

  一个社会你往广了看,那就是一个多彩的共生丛林。要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就必须会和社会各态共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是不行的。

  怎样去说服、打动资源主,我觉得就是共生共赢。每一个交往、交易、相处,都是共生原则的试验场。夫妻、父子、恋人、公司企业之间,都是共生关系。学会共生,这个世界才会和谐。用这样的角度来看合作,就会心平气和许多。

  第二个观点:顺水推舟。

  创业应该是顺水推舟,而所谓的顺水推舟,就是顺大势,不要指望一个小公司去掀起波浪,这不太可能。你可以用木头,顺着这个水流、水势走,这就是最好的创业渠道。

  具体到中国,现在中国人创业要把握的五大行业就是五个字:衣、食、住、行、娱。

  中国的优势是人多,而且是中产阶级最多。

  而今中国移动、工商银行、腾讯、淘宝等已经是全球同行内最大规模的企业,这样的情形将会在许多服务领域出现:电子商务、游戏、旅行预订、服装、餐饮……

  从基本的吃、住、行出发到进一步的消费升级,如果从这一块来创业的话,能够覆盖最基础的消费,赢得市场空间。

  所以,我建议你在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一定要考虑两点:

  1)要选贴近民生,衣食住行娱;

  2)要考虑到消费升级。

  我觉得现在跟过去五年前、十年前一样,还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时代你不创业会后悔的,如果要创业,我建议你能做顺水推舟的事情,而不要做逆水行舟的事情!

  我不会说视金钱如粪土

  但我创业最大的收获不是财富自由

  一般人以为,我创办了三家十亿美金级的上市企业,收获最多的应该是金钱和名声。我不会矫情地说:我视金钱和虚名如粪土。金钱确实让我们实现了财富上的自由,从此不必为了生计而奔波,让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选择。

  但我又想起了自己年轻的时候,大家坐在一起讨论的不是赚钱,是讨论尼采,非常有人文精神、有情怀。那个时候我们缺钱,但心里不想钱,那时候的书都很便宜,而现在这个时代缺精神、缺人文,所以大家要去卖精神和人文。

  但是,真正的精神和情怀比任何时候都重要。创业者要多看人文的东西,多看哲学、历史、诗歌、文学等等,把你的人文视野打开,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归属,你要思考,要想人类终极的命运,你要理解物理学的定义,你开心的时候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而不是靠卡拉OK去抒发。

  对于我而言,创业带给我最大的收获绝不只是财富自由。

  做携程,我实现了原先的财富梦想,没有了生活的压力,心态变得从容和淡定。

  做如家,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但这些锻炼了我,让我心胸更加开阔,学会了宽容和容忍。

  做汉庭,让我看清了自己这一辈子的使命,知道我这辈子要什么。

  在做前面两个企业时,我没有这种境界。当时充斥自己内心的是欲望:金钱的欲望,名气的欲望,个人成就的欲望。所谓“去人欲,存天理”讲得很有道理。你内心的欲望平静下来,才能够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质和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加、事业的发展,自己的心态、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在改变,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发展。变得从容、淡泊、宽容和利他。也许跟年轻的时候相比,少了些冲动,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这才是我创业,最有收获、最有价值的地方——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在向善,而且变得单纯和简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