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实力如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孙悟空战斗学院和三味真火哪个好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实力如何?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实力如何?

#《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实力如何?|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先,我要说,知乎中关于西游记的话题,问答质量真的是出奇的低,各种奇葩言论比比皆是,评论区更是硝烟四起:任何一个人物的“粉丝”都声称读过原著,然而,在解答问题时全部是各执一词。因为一些人以主观臆想解释原文,且不能以全局观看待全书,所以,即使在引用的原著相同的情况下,却出现了各种争执。

现在,西游记的大部分爱好者不是被吴闲云的“阴谋论”、“厚黑学”左右了思想,将孙悟空贬的一无是处;还有,就是受西游记吧的影响,将孙悟空视为西游记的大男主。于是,一个杰克苏就诞生了,任何针对孙悟空“天下无敌”的驳斥都成了攻伐的对象。

既然双方各有各的理,而且都不肯松口,那么我就也纵观全书,相对全面的分析一下孙悟空的定位,进而谈一下我心中的《西游》世界观。至于客观与否,还请各位评判。

最开始,我需要说一下从哪些角度分析孙悟空的能力是错误的,就比如,当下最为盛行,也是最为无厘头的分析方式,即从封神演义套用相关人物的方式看待西游体系中的人物。

随着封神与洪荒流网文的兴起,孙悟空的地位一落千丈,从齐天大圣瞬间变成了白猿袁洪的后世,孙悟空也立马成了封神的三代弟子水平。这是明显错误的,因为可以确信的是,《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晚于《西游记》。

不仅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西游记》借鉴了《封神演义》,反倒是《封神》中有不少抄袭《西游》的地方。

比如描写通天教主的赞诗:

混元正体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传大法,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全非汞,物外长生尽属干。变化无穷还变化,西方佛事属逃禅。

孙悟空从八卦炉中出来后的赞诗是这样的: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这相似程度,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而且,注意加粗部分,貌似通天教主也进炉子里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煎熬?最尴尬的是通天教主吹完之后,准提道人还说他夸口:“通天道友,不必夸能斗舌。道如渊海,岂在口言?"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谈起通天教主,这个名称的由来了。

众所周知,在元代的戏曲版本中,孙悟空并非是从石头里出来的,而是有兄弟姐妹的。

以杨景贤版的杂剧《西游记》为例,在第三本第九出“神佛降孙”中,孙悟空一开始有一段自我介绍,涉及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台词原文是:

一自开天辟地,两仪便有吾身,曾教三界费精神,四方神道怕,五岳鬼兵嗔,六合乾坤混扰,七冥北斗难分,八方世界有谁尊,九天难捕我,十万总魔君。小圣弟兄、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妹巫枝祗圣母,大兄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郎

在杨景贤的版本中,孙悟空是通天大圣,而不是齐天大圣,齐天大圣是他的哥哥。

只不过,到了明代,通天大圣与齐天大圣合并了,统称为齐天大圣,而孙悟空兄弟便成了孙悟空一个人。

通天教主“通天”二字,从《封神》中的这段赞诗借鉴了孙悟空的描写来看,名称的相似多半也不是巧合。

此外,之前提到的准提道人,经过对比,也可以认定是抄袭无疑。

《封神演义》第七十一回关于准提道人的描写是这样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身出莲花清净台,二乘妙典法门开。玲珑舍利超凡俗,璎珞明珠绝世矣。 八德池中生紫焰,七珍妙树长金苔。只因东土度英俊,来遇前缘结圣胎。金弓银戟非防愚,宝忤鱼肠号有方。漫道孔宣能变化,婆娑树下号明王。

而《西游记》第一回,菩提祖师首次亮相是这么记载的: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如此大胆的抄袭,全诗仅改三个字的抄袭,也是没谁了!连人名都如此相近!

以后可别再说什么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通天教主、准提道人了!

再比如《封神》中关于诛仙阵的赞诗:

风气呼号,乾坤荡漾;雷声激烈,震动山川。电掣红绡,钻云飞火;迷日月,天地遮漫。风刮得沙尘掩面,雷惊得虎豹藏形;电闪得飞禽乱舞,雾迷得树木无踪。那风只搅得通天河波翻浪滚,那雷只震得界牌关地裂山崩;那电只闪得诛仙阵众仙迷眼,那雾只迷得芦篷下失了门人。这风真有推山转石松篁倒,这雷真是威风凛冽震人惊;这电真是流天照野金蛇走,这雾真是弭弭漫漫蔽九重。

通天河都出来了?这是当别人没看过《西游记》吗?许老先生,你这样做,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呀!

这里不妨多分享几个两本书的相似片段,诸位感受一下:

《西游》第一回: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轻锁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缠老树,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乔松。修竹乔松,万载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时不谢赛蓬瀛。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蒨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封神》第三十八回:

千峰排戟,万仞开屏;日映岚光明返照,雨收黛色冷含烟。缠老树,雀聒危;奇花瑶草,修竹乔松。幽鸟啼声近,滔滔海浪鸣;重重壑芝兰绕,处处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

《西游》第四回: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

《封神》第十二回:

初登上界,乍见天堂;金光万道吐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殿妆成。两边有四根大柱,柱上盘绕的,是兴云布雾赤须龙;正中有二座玉桥,桥上站立的,是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灿烂映天光,碧雾朦胧遮斗日。天上有叁十叁座仙宫:遗云宫,毗波宫,紫霄宫,太阳宫,太阴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獬豸;又有七十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聚光殿,聚仙殿,传奏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福禄台,禄星台,台下有千千年不卸奇花;丹炉,八卦炉,水火炉,炉中有万万载常青秀草。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灵霄宝殿,金龙攒玉户;集圣楼前,彩凤舞珠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叁拥四簇;层层龙爪翱翔。上面有紫巍巍,明晃晃,圆丢丢,光灼灼,亮铮铮的葫芦;顶左右是紧簇簇,密层层,响叮叮,滴溜溜,明朗朗的玉佩声。正是:“天官兴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希。”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满瑶天。朝王玉免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若人有福来天境,不堕人间免污泥。

==========

《西游》第七十三回:

森森黄雾,艳艳金光。森森黄雾,两边胁下似喷云;艳艳金光,千只眼中如放火。左右却如金桶,东西犹似铜钟。此乃妖仙施法力,道士显神通。幌眼迷天遮日月,罩人爆燥气朦胧;把个齐天孙大圣,困在金光黄雾中。

《封神》第七十八回:

腾腾黄雾,艳艳金光。腾腾黄雾,诛仙阵内似喷云;艳艳金光,八卦台前如气罩。剑戟戈矛,浑如铁桶;东西南北,恰似铜墙。此正是截教神仙施法力,通天教主显神通。愰眼迷天遮日月,摇风喷火憾江山。四位圣人齐会此,劫数相遭岂易逢。

==========

《西游》第四十一回:

潇潇洒洒,密密沉沉。潇潇洒洒,如天边坠落星辰;密密沉沉,似海口倒悬浪滚。起初时如拳大小,次后来瓮泼盆倾。满地浇流鸭顶绿,高山洗出佛头青。沟壑水飞千丈玉,涧泉波涨万条银。三叉路口看看满,九曲溪中渐渐平。这个是唐僧有难神龙助,扳倒天河往下倾。

《封神》第六十四回:

潇潇洒洒,密密沈沈;潇潇洒洒,如天边坠落明珠;密密沈沈,似海口倒悬滚浪。初起时拳大小,次后来瓮泼盆倾;沟壑水飞千丈玉,涧泉波涌万条银。西岐城内看看满,低凹池塘渐渐平,真是武王有福高人助,倒泄天河往下倾。

==========

《西游》第七回:

赤胆忠良名誉大,欺天诳上声名坏。一低一好幸相持,豪杰英雄同赌赛。铁棒凶,金鞭快,正直无私怎忍耐?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金鞭铁棒两家能,都是神宫仙器械。今日在灵霄宝殿弄威风,各展雄才真可爱。一个欺心要夺斗牛宫,一个竭力匡扶玄圣界。苦争不让显神通,鞭棒往来无胜败。

《封神》第八回:

这几个赤胆忠良名誉大;他两个要阻周兵心思坏。一低一好两相持,数位正神同赌赛。降魔杵,来得快,正进无私真宝贝。这一边哪吒、杨戬善腾挪;那一边吕岳、陈庚多作怪。刀枪剑戟往来施,俱是玄门仙器械。今日穿云关外赌神通,各逞英雄真可爱。一个凶心不息阻周兵;一个要与武王安世界。苦争恶战岂寻常,地惨天昏无可奈!

所以,看到了吧!一切拿《封神》及《西游》成书以后的洪荒流设定来套《西游》的都是无稽之谈!

那么,可以拿什么来分析西游记的人物设定呢?我的观点是,除却与原著中人物设定截然相反的部分,一些在《西游》成书之前的作品和符合当时时代特征的宗教信仰、所崇拜的人物的设定都可以在必要之时作为人物能力的参考依据。

下面进入正题,谈谈孙悟空的能力究竟如何?

首先,如果要讨论孙悟空的能力,我们必须对《西游记》的世界观进行解剖,并对不同实力的人物进行分层,以避免分析时的错乱。

那么现在问,悟空的战斗力在《西游记》的世界观当中,究竟是属于什么档次的,而最强的又是哪些人?

我认为,在西游记的世界观里,最强者属于三清、如来、玉帝等西游世界的秩序维持者,有部分妖精和他的水准相仿,极少有在他之上的,法力在西游世界中绝对是一等一的高手。

首先,从三清说起:

《西游记》第三十五回:

那魔不知是个见识,只道是句老实言语,就将根本从头说出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夬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大圣闻言,就绰了他口气道:"我的葫芦,也是那里来的。"魔头道:"怎见得?"大圣道:"自清浊初开,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娲,补完天缺,行至昆仑山下,有根仙藤,藤结有两个葫芦。我得一个是雄的,你那个却是雌的。"

《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行者骂道:"这个大胆的毛团!你能有多少的年纪,敢称南山二字?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玉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你这个孽畜,敢称甚么南山大王,数百年之放荡!不要走!吃你外公老爷一棒!"

可以看出,太上老君曾以化身女娲之名,炼石补天,还曾开天辟地,这当然不符合人们对于女娲娘娘的传统印象,但既然是在读《西游》,就要以原著为准。

《西游记》第六回:

菩萨道:"你有甚么兵器?"老君道:"有,有,有。"捋起衣袖,左膊上,取下一个圈子,说道:"这件兵器,乃锟钢抟炼的,被我将还丹点成,养就一身灵气,善能变化,水火不侵,又能套诸物;一名'金钢琢',又名'金钢套'。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等我丢下去打他一下。"

从原著中得知,老君还曾化胡为佛,至于这件事和如来佛祖的关系,我就不多加揣测了,但不论如何,这无疑是分量很大的一件事

此外,我们知道,后来悟空在西行路上遇到种种为取经团队带来巨大麻烦的法宝,几乎都出自太上老君之手,包括金银角大王下界所带的紫金红葫芦、羊脂玉净瓶、七星剑、捆仙绳、芭蕉扇,在观音菩萨之手,被赛太岁偷走的紫金铃,和独角兕大王的金刚圈,即使是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也是太上老君锻造的。

不论是他开天辟地,还是化胡为佛,其实,任何一件事情单拿出来,都是老君法力高深的缩影。毫无疑问,是《西游记》世界中能力最强的人。有些人会说老君是“文官”,请问,文官会炼魔吗?文官法力高到可以开天辟地吗?如果谁硬要说法力高,武力低,那么我只能说,你开心就好......

许多人经常拿“倒栽葱事件”说事,借以说明太上老君无非就是个发明家,法力其实很弱。这很显然是不对的,能造出如此多的宝物,如果不深谙其中的精髓,如果没有高深法力而将其运化为宝物的功能,怎么能造出连裤腰带都能捆人的法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无底洞”和“落胎泉”两件事中,悟空本人就曾被地涌夫人和如意真仙绊倒(钩倒)过,然而这就能代表悟空的法力不及他们吗?

《西游记》第七回:

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侮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好似癫痫的白额虎,风狂的独角龙。老君赶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个倒栽葱,脱身走了

《百回详注》中说:

脱身走了者,不为造化所拘,不为幻身所累也。此提纲“八卦护中大圣”之旨。

可见,悟空并不想在兜率宫逗留,所以用了‘逃’字,太上老君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上来抓一把,结果没想到被放倒了。从对他发疯的程度的描写,孙悟空要的是搞破坏,并且已经丧失了理智,这就好比闯进瓷器店的大象和试图阻止大象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这并不是两人之间强有力的对比。之所以一些人认为太上老君惧怕孙悟空,无非是由于86版《西游记》电视剧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而已。

对于老君炼制宝物,这本身便是一种能力,理论上,他可以炼制一个紫金葫芦,就可以炼制第二个。其次,这些宝物也确实为取经团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综上,可见太上老君的确非同寻常。

关于元始天尊,原著中除了悟空师兄弟三人“大闹三清观”时有他的塑像出现外,文中曾三次被提到:第一次是安天大会上,第二次和第三次分别是镇元子和弥勒佛出席他本人举办的“宴会”时提及的。至于镇元子弥勒佛的能力,后面会加以分析。

不过,不论如何,能让老君“坐于其右”,元始天尊无疑同样是西游世界的天花板级人物。

再者,书中也同样有过间接的描述。

《西游记》第一回开篇:

诗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另有叙事: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称为一元,即一劫。每隔一劫,天地便会重新开辟一次,老君(太清)是原文中的这一次天地的开辟者,但不是每一次天地的开辟者。

而我们知道,‘元始’的意思就是最初的、最开始的,而在道教中,玉清元始天尊便是对盘古的称呼。所以,这两位开天辟地之祖的法力人眼所见。

下面,来说说玉帝。

同样是‘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还出现在了关于玉帝的描写中。

《西游记》第七回:

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

可以发现,玉皇大帝是经历了上千次天地开辟的苦修,才得享这三界共主的尊位的,如此长的岁月,玉帝真的像看上去的那么弱吗?

人们认为玉帝的能力弱,同样是由于86版《西游记》的塑造。

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行者不知其意,回头问天师曰:“此何意也?”天师道:“那厮触犯了上天,玉帝立此三事,直等鸡嗛了米尽,狗餂得面尽,灯焰燎断锁梃,那方才该下雨哩。”行者闻言,大惊失色,再不敢启奏。走出殿,满面含羞。四大天师笑道:“大圣不必烦恼,这事只宜作善可解。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可见,玉帝并不是没有法力的昏君。

人们对于玉帝在凤仙郡滥发淫威的印象同样是来自《西游记续集》,然而原著中是这样描写的:

八戒笑道:“不打紧,不打紧!哥肯带我去,变出法身来,一顿把他的米面都吃了,锁梃弄断了,管取下雨。”行者道:“呆子莫胡说!此乃上天所设之计,你怎么得见?”三藏道:“似这等说,怎生是好?”行者道:“不难,不难!我临行时,四天师曾对我言,但只作善可解。”那郡侯拜伏在地,哀告道:“但凭老师指教,下官一一皈依也。”行者道:“你若回心向善,趁早儿念佛看经,我还替你作为;汝若仍前不改,我亦不能解释,不久天即诛之,性命不能保矣。”那郡侯磕头礼拜,誓愿皈依。当时召请本处僧道,启建道场,各各写发文书,申奏三天。郡侯领众拈香瞻拜,答天谢地,引罪自责。三藏也与他念经。一壁厢又出飞报,教城里城外大家小户,不论男女人等,都要烧香念佛。自此时,一片善声盈耳。行者却才欢喜。对八戒、沙僧道:“你两个好生护持师父,等老孙再与他去去来。”八戒道:“哥哥,又往那里去?”行者道:“这郡侯听信老孙之言,果然受教,恭敬善慈,诚心念佛,我这去再奏玉帝,求些雨来。”沙僧道:“哥哥即要去不必迟疑,且耽搁我们行路,必求雨一坛,庶成我们之正果也。”好大圣,又纵云头,直至天门外。还遇着护国天王。天王道:“你今又来做甚?”行者道:“那郡侯已归善矣。”天王亦喜。正说处,早见直符使者,捧定了道家文书,僧家关牒,到天门外传递。那符使见了行者,施礼道:“此意乃大圣劝善之功。”行者道:“你将此文牒送去何处?”符使道:“直送至通明殿上,与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尊前。”行者道:“如此,你先行,我当随后面去。”那符使入天门去了。护国天王道:“大圣,不消见玉帝了。你只往九天应元府下,借点雷神,径自声雷掣电,还他就有雨下也。”却说那上界直符使者,将僧道两家的文牒,送至通明殿,四天师传奏灵霄殿。玉帝见了道:“那厮们既有善念,看三事如何。”正说处,忽有披香殿看管的将官报道:“所立米面山俱倒了。霎时间米面皆无。锁梃亦断。”奏未毕,又有当驾天官引凤仙郡土地、城隍、社令等神齐来拜奏道:“本郡郡主并满城大小黎庶之家,无一家一人不皈依善果,礼佛敬天。今启垂慈,普降甘雨,求济黎民。”玉帝闻言大喜,即传旨:“着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号令,去下方,按凤仙郡界,即于今日今时,声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时有四大天师奉旨,传与各部随时下界,各逞神威,一齐振作。

诚然,电视剧更具反抗精神,剧情也更为曲折有趣,但显然,从原著中看:

1.玉帝没有无理取闹,而且通情达理

2.悟空没有大闹披香殿

3.八戒没有吃米山面山

从原著中看,玉帝的法力与人心相伴,可见其强。

这里插一些题外话。

个人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小说,从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 斜月三星洞”中就可以初探一二。《西游记》全书表现的是孙悟空内心的磨砺与成长的故事,至于全书与官场的联系,无疑是有的,但个人认为不包括“暗黑主义”的怪圈,即孙悟空试图反抗,但最终加入官僚集团的悲剧。“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传达出的反抗精神的确存在,但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决不能违背初心。

《西游记》第七回:

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百回详注》中说:

然了命之后,即是了性之首;有为之终,即是无为之始。若只知了命,而不知了性;只知有为,而不知无为,则圣变为魔,寿同天地一愚夫耳,焉能到不生不灭之地乎?故佛祖听大圣长生变化之说,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怎敢欺心,要夺玉皇大帝尊位。”又道:“趁早皈依,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盖了命之道,只完的父母生身之初本来面目,尚未完的父母未生身以前面目。若只知生身之初面目,不知再完未生身之前面目,自满自足,自尊自大,便是不能明心而欺心。欺心便是欺天,欺天便是不能了性;不能了性,即不能与太虚同体,有生终有灭。一遇劫运,如遭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岂不可惜本来面目乎?庄子云:“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无生则无灭,修道不到无生无灭之地,犹有后患,未为极功。

可见,悟空对于天庭的反抗早已超出了限度,如果说他自称齐天大圣,竖旗和天庭作对,是为了获得上天的认可,大闹天宫偷金丹、盗御酒是为了报蟠桃会不请之仇,那么他从八卦炉中出来,一路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妄图逼玉帝让位则是人心过度膨胀,从而无理取闹的表现。从他逃出八卦炉抡起金箍棒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因为他此时所做的一切早已偏离了自己的初衷。

注语说:“欺心便是欺天,欺天便是不能了性;不能了性,即不能与太虚同体,有生终有灭。”

四天师说:“若有一念善慈,惊动上天,那米、面山即时就倒,锁梃即时就断。你去劝他归善,福自来矣。”

这两句话所要说明的都是内心的重要性与上天的联系,而‘天’,显然指的就是玉帝。

这也就是原著中虽然描写了悟空几乎打穿了三十三天,然而并未见到玉帝的原因,诚然,玉帝身上会有明朝某些昏君的缩影,但归根结底,玉帝的身份是老天爷。

人做的一切违背初心的事情,老天爷都不会理会。

这个道理,我想,此处应该有所体现。

接下来谈的是如来,关于如来在《西游》世界中有多强,明眼人都知道,所以这里就驳斥一下关于如来很弱的一些论断。

首先就是被倒马毒蜇伤一事,其实这件事情虽然是如来吃亏了,但从全书中仅有一次的“败绩”来看真的不算什么,昴日鸡可以克制琵琶精,那么如来和昴日鸡谁更强呢?显然是如来。所以,一物降一物的模式无法说明如来的弱。况且,悟空师兄弟都吃过倒马毒的亏,想必,如果不曾防备,西游中的绝大多数角色应该都不会幸免吧。

另外,就是所谓的废了一只手才压住孙悟空的说法。其实纯属无稽之谈。

在车迟国,孙悟空被砍下头,然后又长上,沙僧说:“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就有七十二个头哩。”那么,试问,孙悟空被砍下72颗头就死了吗?显然不是。地煞数72无非就是要表达一个字,‘多’。所以才有了虚指。就好比,释迦摩尼说水中有八万四千虫、皇帝的九五之尊一样,单纯为了表现‘多’,而不是具体数字。

那么,既然悟空都可以将头作为幻化,如来做不到吗?

《西游记》第八回:

我与他打了个赌赛,他出不得我手,却将他一把抓住,指五行山,封压他在那里。

这里想表达的显然就是“幻化”的意思,也不知是何时有的如来断手的谣言

有人说如来封印悟空时用了“甚深法力”,所以表现出了悟空的强大,并且暗示佛祖实际上法力还是不够。真的是这样吗?

《西游记》第八回:

话表我佛如来,辞别了玉帝,回至雷音宝刹,但见那三千诸佛、五百阿罗、八大金刚、无边菩萨,一个个都执着幢幡宝盖,异宝仙花,摆列在灵山仙境,娑罗双林之下接迎。如来驾住祥云,对众道: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根本性原,毕竟寂灭。同虚空相,一无所有。殄伏乖猴,是事莫识,名生死始,法相如是。说罢,放舍利之光,满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连。大众见了,皈身礼拜。少顷间,聚庆云彩雾,登上品莲台,端然坐下。

首先说,如来降服悟空难不难?难!这回一定的。但决不是因为法力不够。

有一句话叫“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

这句话想要说的正是我之前说的道理,如果人心始终没有善念,佛能怎样呢?就是拼了命度化,这个人死性不改,又和魔鬼有什么区别呢?

此时的悟空已经丧失了理智,他说:“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如来为何用“甚深般若”?这不正印证了如来对悟空的疼爱吗?即使如此困难,依然要度化你。这像极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假定一个孩子学习纯靠自觉,家长又何必动粗呢?但是假设一个孩子的觉悟不高,始终无法专心学习,父母又会如何呢?世界上的父母99.999999%是爱着孩子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所以,他们即使是气的一身病,也要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所以,你能说父母因为打你骂你,然而你却依旧厚着脸皮该吃吃,该喝喝就舔着脸说我比父母强大(伟大)吗?

在我看来,如来之于悟空与以上情形颇为相似。

最后西游记中同为董事会级别的四御和五老。

总有人说,孙悟空无一神可当打到灵霄殿外,所有人都不敢出来,而如来降服孙悟空之后,玉帝安排他们拜谢佛恩,所以能力不及孙悟空。

这其实是极为荒谬的,首先,四御是谁?五老是谁?

四御:

中天北极紫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道,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又统领北斗等诸星斗,司掌众生寿命祸福。并且在幽冥界化身北阴酆都大帝,执掌罗酆,统领幽冥诸事。领北极四圣节制三界群魔。为万象之宗师、万星之教主。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职责是辅佐玉皇权衡南北两极和天、地、人三才。协助中天北极并主持人间兵革皇权之事。

后土皇地祇:又称后土娘娘,其职责是掌管山岳土地变化及诸山神、地祇和三山五岳大帝等大神,并节制劫运之事。

南极长生大帝:可说是元始天尊之元神分身,并不是寿星南极老人。协助玉皇执掌和四时气候之神。能呼风唤雨,役使雷电鬼神,亦控制万物祸福生发之枢机,故号都雷教主霹雳伽助天尊。上座掌神霄玉清府号玉清真王,总揽三十二天八区,而号统天元圣天尊;于浩劫中能济度群生,普化众生,下化身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为雷霆神部之根祖。同时位列神霄九宸大帝之首。

五老:

《西游记》第五回:

仙女道:“上会自有旧规,请的是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

然而实际上,在中国民间信仰和道教神祇中,五方五老是东方青帝青灵始老九炁天君、南方赤帝丹灵真老三炁天君、中央黄帝玄灵黄老一炁天君、西方白帝皓灵皇老七炁天君、北方黑帝五灵玄老五炁天君。

而《西游记》原著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西游记》第七回:

佛祖闻言,回首瞻仰。须臾,果见八景鸾舆,九光宝盖;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散宝花,喷真香,直至佛前谢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来少停一日,请诸仙做一会筵奉谢。”如来不敢违悖,即合掌谢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来此,有何法力?还是天尊与众神洪福。敢劳致谢?”玉帝传旨,即着雷部众神,分头请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曜、十都,千真万圣,来此赴会,同谢佛恩。又命四大天师、九天仙女,大开玉京金阙、太玄宝宫、洞阳玉馆,请如来高座七宝灵台,调设各班坐位,安排龙肝凤髓,玉液蟠桃。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言讫,各坐座位,走枿传觞,簪花鼓瑟,果好会也。

这不得不说是原著中的一个漏洞。至于五老的能力由于有这个漏洞的存在,只能不置可否了。 另外,需要说一下,道教最开始是有六御之说的, 即在四御的基础上加上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即玉皇大帝)和东极青华大帝(即太乙救苦天尊),显然,太乙救苦天尊的地位是和四御同级的。不说别的,九灵元圣,这个妖怪很多人都知道,在妖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他的主人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可见,四御绝不是酒囊饭袋之流,至少不会恐惧孙悟空。

除了以上神仙,西游记中有两个至今身份成谜的世外高人:菩提祖师和乌巢祖师。

我们姑且以独立人物来分析其能力。

菩提祖师不用多说,悟空的本领全部是他教的。而且身在西牛贺洲,却不为其他大佬所知,假定他不是如来本人,那么可以想见,他的能力应该比如来差到哪里去。

乌巢祖师也绝对是个顶级大师。

《西游记》第十九回:

那禅师传了经文,踏云光,要上乌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问个西去的路程端的。那禅师笑云: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 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王,虎豹皆作御。 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 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行者闻言,冷笑道:“我们去,不必问他,问我便了。”三藏还不解其意,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心中大怒,举铁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着乌巢一缕藤。三藏见了,扯住行者道:“悟空,这样一个菩萨,你捣他窝巢怎的?”行者道:“他骂了我兄弟两个一场去了。”三藏道:“他讲的西天路径,何尝骂你?”行者道:“你那里晓得?他说野猪挑担子,是骂的八戒;多年老石猴,是骂的老孙。你怎么解得此意?”八戒道:“师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验否,饶他去罢。”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往西而去。

乌巢祖师不仅能让悟空无法对其造成丝毫伤害,还预测了沙僧的加入和部分劫难,可见其强。

所以,结论,二祖师>>悟空。

好啦,BOSS级别的神仙都已经说完了,下面说一下其他神仙。

1.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

经常有人认为这位荡平北俱芦洲妖魔,武当山享福的狠人,由于书中没有实力表现就将其定位实力弱。很多时候,孙悟空连西行路上妖怪都搞不定,而真武扫平了一个洲,纵使西牛贺洲的妖怪是为了凑八十一难,且西行路上的妖怪强于北俱芦洲的妖怪,但既然真武大帝能被称为荡魔祖师,绝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真武必然有其法力所在。

有人说大闹天宫时真武也在场:

“早有佑圣真君,又差将佐发文到雷府,调三十六员雷将齐来”

佑圣真君就是真武没有毛病,但经过查询,我得知了佑圣真君名号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唐太宗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 宋真宗再号真武灵应真君 宋钦宗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 元成宗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后又复封真武荡魔天尊 明成祖封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

也就是说,“佑圣真君”这个称号在元成宗时期便不再单独称呼了,而在吴承恩所在的时期,佑圣真君就从北极四圣之一升格为真武荡魔天尊了,明成祖后,人们更是称其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至于佑圣真君,也许只是真武的一个化身而已,这和其本身的法力没有直接关系。

如果这种说法不具有说服力,那么以下情节中,真武亲自出场了。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

行者道:“保唐僧西天取经,路遭险难。至西牛贺洲,有座山唤小西天,小雷音寺有一妖魔。我师父进得山门,见有阿罗揭谛,比丘圣僧排列,以为真佛,倒身才拜,忽被他拿住绑了。我又失于防闲,被他抛一副金铙,将我罩在里面,无纤毫之缝,口合如钳。甚亏金头揭谛请奏玉帝,钦差二十八宿,当夜下界,掀揭不起。幸得亢金龙将角透入铙内,将我度出,被我打碎金铙,惊醒怪物。赶战之间,又被撒一个白布搭包儿,将我与二十八宿并五方揭谛,尽皆装去,复用绳捆了。是我当夜脱逃,救了星辰等众与我唐僧等。后为找寻衣钵,又惊醒那妖,与天兵赶战。那怪又拿出搭包儿,理弄之时,我却知道前音,遂走了,众等被他依然装去。我无计可施,特来拜求师相一助力也。” 祖师道:“我当年威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剪伐天下妖邪,乃奉玉帝敕旨。后又披发跣足,踏腾蛇神龟,领五雷神将、巨虬狮子、猛兽毒龙,收降东北方黑气妖氛,乃奉元始天尊符召。今日静享武当山,安逸太和殿,一向海岳平宁,乾坤清泰。奈何我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妖魔剪伐,邪鬼潜踪。今蒙大圣下降,不得不行。只是上界无有旨意,不敢擅动干戈。假若法遣众神,又恐玉帝见罪;十分却了大圣,又是我逆了人情。我谅着那西路上纵有妖邪,也不为大害。我今着龟、蛇二将并五大神龙与你助力,管教擒妖精,救你师之难。”

可以看出这二人互相尊敬,一个是拜求,一个是蒙大圣下降,也许是由于“齐天大圣”这个职位的问题,真武对悟空很是尊敬,但双方都不存在对对方畏惧的表现。

所以,结论,九天荡魔祖师≠悟空

2.各大菩萨

总有人说,别把这些菩萨想的太能打,本来就不是靠能打成正果的。

不得不说,后半句没有毛病,但“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们绝不是文弱书生。

曾有人说:“最丢人的文殊菩萨,被凡人泡水里三天三夜,还要靠人搭救。”

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

实际上,但凡对佛教有一些了解的人(其实对神话有一些了解的人也可以),都知道,仙佛是要渡劫的,而这一切都和因果脱不开干系。

比如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大目犍连,神通第一,却也有受报的经历:

目犍连和舍利子经常前往地狱和饿鬼等恶道去饶益有情。一日,他们来到地狱界,看到外道的本师饮光能圆死后转生在这里,正在感受各种痛苦。饮光对他们说:“您二位尊者返回人间时,请把我这番话转达给我的弟子们,告诉他们:‘你们的本师饮光能圆转生在地狱中。遍行宗派没有沙门善行,沙门善行唯有佛教内道才有,你们的宗派是颠倒的,因此你们应当舍弃,随学释迦佛的弟子。尤其是你们将本师的骨灰做成灵塔,每当供养时,炽热的铁雨就会降落到他身上,所以万万不要供养他的遗塔。’”两位尊者返回人间后,舍利子先去向外道转告饮光的话,但是因为没有业缘,致使外道徒没有听见。后来,目犍连问舍利子:“你有没有把饮光的口信转告给他的弟子?”舍利子答言:“我说是说了,可他们却什么话也没说。”目犍连说:“他们可能没有听到,还是我去说吧。”于是他来到遍行外道的所在地,将饮光的口信原原本本转告给他们。外道听后怒不可遏,说:“这个人不但对我们妄加责难,居然胆大包天地诽谤起我们的本师来了。来,给我打!”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像苇草一样。这要是在以前,不用说被这些遍行外道徒打得皮开肉绽,哪怕是三界所有众生群起攻之,连他的一根汗毛尖也动摇不了。可是在当时,由于往昔的业力所感,就连变化想也想不起来,更不必说大显神变了,那时的尊者与普通的凡夫人一模一样。事后,舍利子用法衣将目犍连的法体包好,背到祇陀园,悲伤地说:“对我好友目犍连死去的消息,我听也不愿意听,何况是亲眼见到?”于是他与众多阿罗汉一起先行趣入涅槃,紧接着目犍连也入灭了。

之所以感受如此果报,是因为目犍连前世曾骂过自己的母亲,说她应该粉身碎骨,被打得像苇草一样。这个口业在多生累劫中没有报完,证得阿罗汉后还要感受余报。汉传佛教中还有教言说,目犍连是在裸体的情况下,被外道用石头砸死的,说法略微有点不同。但不管怎样,神通第一的阿罗汉在业力显现时,也抵挡不住。神通在业力面前不值一提。

再回到《西游记》原著,既然观音菩萨在悟空的能力之上(成佛后的悟空未必),同为一级的文殊菩萨不可能说被人捆了就被人捆了,手无缚鸡之力,只能说这是该有的业力所致。

另外一个实力处于谜一样状态的人就是地藏王菩萨。

有些人说地藏王菩萨实力弱,其实主要是文中两处描写使然。

《西游记》第三回:

只见那美猴王睡里见两人拿一张批文,上有“孙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说,套上绳就把美猴王的魂灵儿索了去,踉踉跄跄,直带到一座城边。猴王渐觉酒醒,忽抬头观看,那城上有一铁牌,牌上有三个大字,乃“幽冥界”。美猴王顿然醒悟道:“幽冥界乃阎王所居,何为到此?”那两人道:“你今阳寿该终,我两人领批,勾你来也。”猴王听说,道:“我老孙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已不伏他管辖,怎么朦胧,又敢来勾我?”那两个勾死人只管扯扯拉拉,定要拖他进去。那猴王恼起性来,耳朵中掣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略举手,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自解其索,丢开手,轮着棒,打入城中。唬得那牛头鬼东躲西藏,马面鬼南奔北跑,众鬼卒奔上森罗殿,报着:“大王,祸事,祸事!外面一个毛脸雷公,打将来了!”慌得那十代冥王急整衣来看,见他相貌凶恶,即排下班次,应声高叫道:“上仙留名,上仙留名!”猴王道:“你既认不得我,怎么差人来勾我?”十王道:“不敢,不敢!想是差人差了。”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什么官位?”十王躬身道:“我等是阴间天子十代冥王。”悟空道:“快报名来,免打!”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悟空道:“汝等既登王位,乃灵显感应之类,为何不知好歹?我老孙修仙了道,与天齐寿,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为何着人拘我?”十王道:“上仙息怒。普天下同名同姓者多,敢是那勾死人错走了也?”悟空道:“胡说,胡说!常言道,官差吏差,来人不差。你快取生死簿子来我看!”十王闻言,即请上殿查看。悟空执着如意棒,径登森罗殿上,正中间南面坐下。十王即命掌案的判官取出文簿来查。那判官不敢怠慢,便到司房里,捧出五六簿文书并十类簿子,逐一查看。皞虫、毛虫、羽虫、昆虫、鳞介之属,俱无他名。又看到猴属之类,原来这猴似人相,不入人名;似甗虫,不居国界;似走兽,不伏麒麟管;似飞禽,不受凤凰辖。另有个簿子,悟空亲自检阅,直到那魂字一千三百五十号上,方注着孙悟空名字,乃天产石猴,该寿三百四十二岁,善终。悟空道:“我也不记寿数几何,且只消了名字便罢,取笔过来!”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悟空拿过簿子,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螟下簿子道:“了帐,了帐!今番不伏你管了!”一路棒打出幽冥界。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其实,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根本就没有出场,至于为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如果有人说不出现就是害怕了,这未免有些武断。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正说处,只听得地藏王菩萨道:“且住,且住!等我着谛听与你听个真假。”原来那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的一个兽名。他若伏在地下,一霎时,将四大部洲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蠃虫、麟虫、毛虫、羽虫、昆虫、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那兽奉地藏钧旨,就于森罗庭院之中,俯伏在地。须臾,抬起头来,对地藏道:“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怎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地藏早已省悟。即对行者道:“你两个形容如一,神通无二,若要辨明,须到雷音寺释迦如来那里,方得明白。”两个一齐嚷道:“说的是,说的是!我和你西天佛祖之前折辨去!”那十殿阴君送出,谢了地藏,回上翠云宫,着鬼使闭了幽冥关隘不题。

可以看出,地藏王菩萨和谛听只是不想给地府惹麻烦才甩锅给如来的,能不能打得过悟空既然菩萨本人没有发表看法,我们就不能想象,试想,费了九二虎之力勉强打败六耳猕猴,结果搞得地府破败不堪,作为幽冥教主的地藏王菩萨会不为幽冥着想?当然,此处的确可以看出悟空法力超群。

最后,既然首先我们是肯定各大菩萨的法力的,其次又没有任何直接证据可以将他们和悟空作比较,那么一切无端的猜测都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结论,各大菩萨≠悟空

下面,按《西游记》的情节和与他人交战的战绩,来分析悟空的战斗力。

在我看来,悟空的战斗力其实是分为好几个阶段的,并不是完全一致,大闹天宫前、大闹天宫时和大闹天宫后。除了悟空从八卦炉中出来一直到被如来镇压这一过程中近乎无敌的巅峰版本外,其余时期他的实力是逐渐增强的,但并没有想象中那样打遍天下无敌手。

大闹天宫前,自封齐天大圣的时候,猴子的对手都是谁呢?

1.巨灵神:

《西游记》第四回:

巨灵神抵敌他不住,被猴王劈头一棒,慌忙将斧架隔,呵嚓的一声,把个斧柄打做两截,急撤身败阵逃生。猴王笑道:"脓包!脓包!我已饶了你,你快去报信!快去报信!2.哪吒:

《西游记》第四回:

三太子与悟空各骋神威,斗了个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他拔下一根毫毛,叫声"变!"就变做他的本相,手挺着棒,演着哪吒;他的真身,却一纵,赶至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哪吒正使法间,听得棒头风响,急躲闪时,不能措手,被他着了一下,负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旧归身,败阵而回。

在我看来,对于悟空而言,巨灵神和哪吒都不存在放水的情况,与巨灵神交战是原文明确写的抵挡不住,败下阵来;与哪吒交战,可以看出二人都使出了相对高深的法力,在交战中也基本没有差别。但显然,悟空的作战技巧要优于哪吒,所以最终哪吒败阵而回。

所以,结论,悟空>哪吒、巨灵神

紧接着就是大闹天宫时的对手:

这一次的清剿活动显然和第一次捉拿行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原文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一二。

《西游记》第四回:

玉帝大喜,即封托塔天王李靖为降魔大元帅,哪吒三太子为三坛海会大神,即刻兴师下界。

《西游记》第六回:

玉帝大恼。即差四大天王,协同李天王并哪吒太子,点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共十万天兵,布一十八架天罗地网下界,去花果山围困,定捉获那厮处治。

前后两次围剿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下面开始列清单:

1.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是天军之神,负责看守凌霄宝殿四大天门的治安事宜的四位天神,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有时负责降妖伏魔,主要职责是厮守天宫卫戍私下有调动天兵之权掌控天庭军事管理的战事,在玉皇大帝手下效力与战斗;是天界主要战力之一

==========

2.二十八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总所周知,二十八宿就是古人对于天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不同星星的称呼。西游路上的黄袍怪(奎木狼),他还只是二十八宿当中的一个,实力可见一斑。

==========

3.九曜星官:太阳星君(日)、太阴星君(月)、东方岁星木德真君(木),南方荧惑火德真君,西方太白金德真君(金),北方辰星水德真君(水),中央镇星土德真君(土),及计都和罗睺二隐星。

这也是星星,不必多说。

==========

4.十二元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虽然《西游记》中没有地球的观念,但有星空的观念,可见老天爷(玉帝),是把满天的星星都派下来了的。

==========

5.五方揭谛:金头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佛教守护五方的大力神。

==========

6.四值功曹:值年神、值月神、值日神、值时神。

四值功曹是民间信仰和道教所奉的天庭中值年﹑值月﹑值日﹑值时四神。相当于天界的值班神仙,中国各地的城隍庙供奉有四值功曹。虽然是小神仙,但是来了总比不来强。

==========

7.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东西星斗诸神、主宰生死的南斗、北斗。

==========

8.五岳: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

《三教搜神大全·东岳传》称:“东岳帝君金虹氏曾有功在长白山中,至伏羲氏时封为太岁,掌天仙六籍。遂以岁为姓,以崇为名,被尊为太华真人。其太岁者,乃五代之前无上天尊所都之地。”可见东岳大帝当时在道教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余四个人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此外,山神与阴间是一体的,理论上阴间的势力也来了。

==========

9.四渎:黄河、长江、淮水、济水,泛指天下水系中的龙王。天下水官全至。

==========

至此,天上的星辰,地下的河流山川,阴间的魑魅魍魉,时间神,空间神,你能想到世界上(中国古代)的事物所幻化成的神明全来了,就为了抓一只猴子也是挺肯花钱啊!相比这些哥们的出场费搁今天也不会低。

但结果呢?

这一场自辰时布阵,混杀到日落西山。那独角鬼王与七十二洞妖怪,尽被众天神捉拿去了,止走了四健将与那群猴,深藏在水帘洞底,这大圣一条棒,抵住了四大天神与李托塔、哪吒太子,俱在半空中,杀彀多时。大圣见天色将晚,即拔毫毛一把,丢在口中,嚼碎了喷将出去,叫声:“变!”就变了千百个大圣,都使的是金箍棒,打退了哪吒太子,战败了五个天王。大圣得胜,收了毫毛,急转身回洞,早又见铁板桥头,四个健将,领众叩迎那大圣,哽哽咽咽大哭三声,又唏唏哈哈大笑三声。大圣道:“汝等见了我,又哭又笑,何也?”四健将道:“今早帅众将与天王交战,把七十二洞妖王与独角鬼王,尽被众神捉了,我等逃生,故此该哭。这见大圣得胜回来,未曾伤损,故此该笑。”大圣道:“胜负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杀人一万,自损三千。况捉了去的头目乃是虎豹狼虫、獾獐狐狢之类,我同类者未伤一个,何须烦恼?他虽被我使个分身法杀退,他还要安营在我山脚下。我等且紧紧防守,饱食一顿,安心睡觉,养养精神。天明看我使个大神通,拿这些天将,与众报仇。”四将与众猴将椰酒吃了几碗,安心睡觉不题。那四大天王收兵罢战,众各报功:有拿住虎豹的,有拿住狮象的,有拿住狼虫狐狢的,更不曾捉着一个猴精。

搞笑就搞笑在,你抓的是什么?不就是猴子吗?抓不住孙悟空也就得了,结果一个猴子没抓到。

所以,结论,悟空>四大天王、李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

悟空的下一个对手就是木吒。

《西游记》第五回:

这大圣与惠岸战经五六十合,惠岸臂膊酸麻,不能迎敌,虚幌一幌,败阵而走。大圣也收了猴兵,安扎在洞门之外。只见天王营门外,大小天兵,接住了太子,让开大路,径入辕门,对四天王、李托塔、哪吒,气哈哈的喘息未定:“好大圣,好大圣!着实神通广大!孩儿战不过,又败阵而来也!“李天王见了心惊,即命写表求助,便差大力鬼王与木叉太子上天启奏。

毫无悬念的战果,结论,悟空>木吒

之后的剧情大家都知道,就是观音菩萨保举了二郎。

《西游记》第六回:

言未毕,观音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玉帝道:“所举者何神?”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见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

作为天庭最出名的战神,猴子第一次遇到了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里需要说一下,这里的二郎神和《封神》中的杨戬并不能对标。那么,《西游》中的二郎神可不可以叫杨戬呢?我认为,严谨来说应该叫“杨二郎”。全书100回都没有对二郎神的名字有过描述,所以直呼其为杨戬是不准确的。

《西游记》第六回:

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曾奈无甚冤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你这郎君小辈,可急急回去,唤你四大天王出来。”真君闻言,心中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刃!”大圣侧身躲过,疾举金箍棒,劈手相还。

其实,关于他二人究竟谁强的问题一直是西游读者争论的焦点之一。

认为二郎强的人有以下观点:

1.悟空被二郎所擒(小圣施威降大圣)

2.赌变化二郎占优

认为悟空强的人有以下观点:

二郎神是7V1+细犬+金刚镯赢的,所以二郎神更弱

我对他二人的实力的看法是持平。为什么呢?

我先列一个公式:a+b+c+d+e+f+g+h+i>x

由此公式,既不能得出a>x,也不能得出a王灵官、雷部三十六将

紧接着,如来来了。关于如来强大与否之前已有分析,这里就仅说一下悟空被降服的过程。

《西游记》第七回:

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众雷神与阿傩、迦叶一个个合掌称扬道:善哉,善哉!当年卵化学为人,立志修行果道真。万劫无移居胜境,一朝有变散精神。欺天罔上思高位,凌圣偷丹乱大伦。恶贯满盈今有报,不知何日得翻身。

在整个取经故事之前的过程中,我们得知,除了BOSS级的几位大佬,能够和悟空抗衡的也就只有二郎神一位了。

于是,悟空便开始了西行之旅。

那么在西行路上他面对各路妖仙表现如何呢?

蝎子精百眼魔君可以说是两个靠“一招鲜,吃遍天”彻底压制悟空的。悟空最后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去搬救兵,而且巧合的是,两个妖精都是昴日星官降服的。

牛魔王、六耳猕猴(二心)

说实话他们两个和悟空在战绩、表现、战斗场面,都是旗鼓相当的人物,而且都会七十二变。换句话说,不管你支持谁,他们都是平手但有很多人非要分出个高低来,那就做一下同级 内的 排行 ,分析一下优缺点吧。

牛魔王

优点:

家大业大,从枯松涧的牛圣婴对山神土地呼来喝去,到落胎泉如意真仙坐地卖水,再到火焰山收钱灭火,真可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拥有西游中几乎最强的本相,不惧变化赌斗上的劣势,能抗衡法天象地。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那牛王硬着头,使角来触。这一场,真个是撼岭摇山,惊天动地!有诗为证,诗曰:道高一尺魔千丈,奇巧心猿用力降。若得火山无烈焰,必须宝扇有清凉。黄婆矢志扶元老,木母留情扫荡妖。和睦五行归正果,炼魔涤垢上西方。他两个大展神通,在半山中赌斗,惊得那过往虚空一切神众与金头揭谛、六甲六丁、一十八位护教伽蓝都来围困魔王。那魔王公然不惧,你看他东一头,西一头,直挺挺光耀耀的两只铁角,往来抵触;南一撞,北一撞,毛森森筋暴暴的一条硬尾,左右敲摇。

武艺高超,随便拿个兵器都能上。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牛王慌了,把宝贝丢入口中,双手轮剑就砍”“听说打破前门,十分发怒,急披挂,拿了铁棍”“那魔重整披挂,又选两口宝剑

缺点:

估计是沉迷酒色,体力差(存疑)。

《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那牛王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

当然了,他抖擞精神之后,还能大战。

那魔王奋勇争强,且行且斗,斗了一夜,不分上下,早又天明,如此苦斗半日一夜,他更不见劳困。

怕火和怕照妖镜。

哪吒取出火轮儿挂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烧得张狂哮吼,摇头摆尾。才要变化脱身,又被托塔天王将照妖镜照住本象,腾那不动,无计逃生。

结论:牛魔王≈悟空,但稍有逊色(缺点方面)。

六耳猕猴(二心):

首先看章回标题,《西游记》的第五十八回叫《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可以看出,假悟空(六耳)其实就是孙悟空的“二心”,因为师徒二人的矛盾,以至于孙悟空心中生了“二心”,才有了六耳猕猴的幻化。

说白了,假悟空是悟空的对立面,本质上就是人格分裂。

当一个人在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或是难以割舍的事情时,常会表现为两种人格,而这两种人格也会幻化成两个互相独立的人物而存在。这一表现手法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表现,诸如《聊斋志异》、《倩女幽魂》等都有所涉及。

早在悟空于三星洞学艺的时候,他就曾对菩提祖师说过:“此中并无六耳,只有弟子一人”的话,这里的六耳指的是第三人的意思,两个人有四个耳朵,三个人就有六个耳朵,六耳六耳猕猴应该不是名字上的巧合。理论上,所谓的六耳就是悟空另一个人格的体现,即假悟空就是悟空的邪恶面。

有人说,六耳就是六耳,如来不是说有四猴混世吗?但事实根本不是这样:当照妖镜让他两个现出原形时,六耳猕猴和悟空虽然都是猴子,但本体终归有差别,难道天宫诸神不会数耳朵吗?但现实是照妖镜没有奏效,是坏掉了吗?这似乎也有些牵强。如果说,紧箍咒只有一个,六耳猕猴可以装,那么第二根金箍棒该如何解释?于情于理,逻辑都有漏洞。

也有人说,假悟空就是悟空变化出来巩固自己地位的障眼法,其实这就未免有些阴暗了,从悟空西行路上对唐僧的态度来看,孙悟空不至于故意设局,这么说简直是拿猴哥的人品开玩笑。

应该说是天人感应之下,自然而然化生出的怪物。

化生,本是佛教用语,指并非是经过胎生、卵生而诞生的生物,而是因缘聚会而成的生灵,如诸多天神、精灵、鬼魅,便都是无父无母、天地化生出来的生灵。具有以下含义:

1. 化育生长;变化产生。

如《易·咸》:“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2. 古人认为某些昆虫是由他类昆虫变化而生成的,这种情况叫化生。亦指化生之昆虫。

3. 佛教所谓“四生”之一。指无所依托,借业力而忽然出现者,如诸天神、饿鬼及地狱中的受苦者。

如南朝梁代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湿生化生,有想无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浣濯。”

《大乘义章》卷八:“言化生者,如诸天等,无所依托,无而忽起,名曰化生。若无依托,云何得生?如《地论》释,依业故生。”

4. 即化身。

如唐代杨炯 《盂兰盆赋》:“若乃山中禪定,树下经行,菩萨之权现,如来之化生,莫不汪洋在列,欢喜充庭。”

可以想见,六耳猕猴的出生便可以解释为“悟空感而六耳生”,即孙悟空心中的业力(一股嗔怒与邪念),在天人交感之下,冥冥之中生出一个精魅,仿若齐天大圣的相貌,有偌大神通,其也自视为齐天大圣。

所以三界神佛想尽手段,也没能分辨出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因为都是真的。

而晓得六耳本来面目的谛听,因为害怕指出悟空的邪恶面,不想惹怒了嗔怒之心未消的猴子,大闹地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只能是支支吾吾的说了句佛法无边,顺道甩锅。

《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他两个在那半空里,扯扯拉拉,抓抓挜挜,且行且斗,直嚷至大西天灵鹫仙山雷音宝刹之外。早见那四大菩萨、八大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诸大圣众,都到七宝莲台之下,各听如来说法。那如来正讲到这:  不有中有,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概众稽首皈依,流通诵读之际,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可见,假悟空就是个在取经路上似有似无的事物,这次悟空与师傅矛盾激化,他才得以产生。而如来慧眼如炬,一眼便认出六耳的真面目,说以才会说:“且看他二心竞斗而来。”

那为什么不说实话,还胡诌出了一个诸天神佛无人知晓的“混世四猴”呢?

这或许是由于说明真相太过直接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缘故。生活中,我们常说“看破不说破”,假设真的公布真相,告诉唐僧,悟空恨你恨到恨不得一棒子打死你,这叫悟空与唐僧以后如何和平相处?所以,这大概率只是如来一种委婉的说法,以此点醒悟空,让悟空放弃自己的二心。而悟空也用打死“六耳猕猴”的做法向如来表示自己取经的决心。

六耳死的时候,即是悟空心中怨念消弥的时候。

这里就不得不再次提到《西游记》的主旨,它不仅仅是神魔小说,其实更是一本修的书,如:孙悟空被称作“心猿”,而白龙马被称为“意马”。而心猿意马,即是修行之人必须克服之物。

其实,九九八十一难,隐含着修行路上所遇到的种种修行困境的意思,但也是一步步降服心猿意马的过程。

《西游记》第十四回:

师徒们正走多时,忽见路旁唿哨一声,闯出六个人来,各执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咤一声道:"那和尚!那里走!赶早留下马匹,放下行李,饶你性命过去!"唬得那三藏魂飞魄散,跌下马来,不能言语。行者用手扶起道:"师父放心,没些儿事,这都是送衣服送盘缠与我们的。"三藏道:"悟空,你想有些耳闭?他说教我们留马匹、行李,你倒问他要甚么衣服、盘缠?"行者道:"你管守着衣服、行李、马匹,待老孙与他争持一场,看是何如。"三藏道:"好手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那里六条大汉,你这般小小的一个人儿,怎么敢与他争持?"行者的胆量原大,那容分说,走上前来,叉手当胸,对那六个人施礼道:"列位有甚么缘故,阻我贫僧的去路?"那人道:"我等是剪径的大王,行好心的山主。大名久播,你量不知,早早的留下东西,放你过去;若道半个不字,教你碎尸粉骨!"行者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的山主,却不曾闻得列位有甚大名。"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把那打劫的珍宝拿出来,我与你作七分儿均分,饶了你罢!"

看完之后,我就想世界上哪有人是叫这种名字的?但实际上,这六个强盗,本质上就是佛教中的“心中六贼”,眼耳鼻舌身意,外六根。即“世有山中贼,人有心中贼”

孙悟空打杀这六贼的过程,就是修行人在修行当中,灭杀外六根,以达到六根清净的过程。

而“真假美猴王”这一章的故事其实就是唐僧这个“主人公”的“心猿”生出“二心”,二心竞斗,最终被降服,从此心猿为主人公所依顺的全过程。

很多人认为,在之后的西游路上,唐僧师徒两人之间再无嫌隙,是因为跟随唐僧的是六耳,不是悟空。这种说法显然很荒诞,即使从最浅显的角度分析,除了历史事件外(当然,历史也不存在主角),有哪部小说会让主角半路挂掉?而且是死翘翘的那种?

最后,说一说孙悟空在西行路上的其他战绩。

首先,就是关于孙悟空是否“放水”的讨论。

我的观点是,大部分时候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但不是所有时候。

先说何以见得他“放水”了。

《西游原旨》中说: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夭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头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盖行者之名,系唐僧所起之混名也。混名之名,有以悟的必须行的说者,有以一概修行说者。妖精所困之行者,是就修行人说,莫得指鹿为马。知此者,方可读《西游》。

原著中有如下描述:

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行者道:“呆子又胡说了!你不知道。师父是我佛如来第二个徒弟,原叫做金蝉长老,只因他轻慢佛法,该有这场大难。”八戒道:“哥啊,师父既是轻慢佛法,贬回东土,在是非海内,口舌场中,托化做人身,发愿往西天拜佛求经,遇妖精就捆,逢魔头就吊。受诸苦恼,也彀了,怎么又叫他害病?”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师父不曾听佛讲法,打了一个盹,往下一失,左脚下翙了一粒米,下界来,该有这三日病。”(对应僧房卧病六十八难)行者道:“不妨,不妨!我师父自有伽蓝、揭谛、丁甲等神暗中护佑,却也曾吃过草还丹,料不伤命,只是那妖精有本事。汝等可好看马匹行李,等老孙上天去求救兵来。”众僧胆怯道:“爷爷又能上天?”行者笑道:“天宫原是我的旧家。当年我做齐天大圣,因为乱了蟠桃会,被我佛收降,如今没奈何,保唐僧取经,将功折罪。一路上辅正除邪,我师父该有此难,汝等却不知也。”行者频频的暗笑道:“驾不去,驾不去!”你看他怎么就说个驾不去?若肯使出神通,说破飞升之奥妙,师徒们就一千个河也过去了;只因心里明白,知道唐僧九九之数未完,还该有一难,故羁留于此。

可见,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孙悟空大部分时候都不会使用大神通,以此凑满劫难。但反过来,很多人说西游团队只有五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伽蓝、丁甲、揭谛对唐僧的保护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唐僧当真只有师兄弟三个保护,恐怕早就命丧西天路上了。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其实,所谓“人事”,并没有以往人们所想的“如来也有贪念”,这未免有些阴暗。原文中的意思很明白,无字经无价,有字经有价。

这和悟空为唐僧解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游记》第九十三回:

却说唐僧四众,餐风宿水,一路平宁,行有半个多月。忽一日,见座高山,唐僧又悚惧道:“徒弟,那前面山岭峻峭,是必小心!”行者笑道:“这边路上将近佛地,断乎无甚妖邪,师父放怀勿虑。”唐僧道:“徒弟,虽然佛地不远。但前日那寺僧说,到天竺国都下有二千里,还不知是有多少路哩。”行者道:“师父,你好是又把乌巢禅师《心经》忘记了也?”三藏道:“《般若心经》是我随身衣钵。自那乌巢禅师教后,那一日不念,那一时得忘?颠倒也念得来,怎会忘得!”行者道:“师父只是念得,不曾求那师父解得。”三藏说:“猴头!怎又说我不曾解得!你解得么?”行者道:“我解得,我解得。”自此,三藏、行者再不作声。旁边笑倒一个八戒,喜坏一个沙僧,说道:“嘴脸!替我一般的做妖精出身,又不是那里禅和子,听过讲经,那里应佛僧,也曾见过说法?弄虚头,找架子,说什么晓得,解得!怎么就不作声?听讲!请解!”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扯长话,哄师父走路。他晓得弄棒罢了,他那里晓得讲经!”三藏道:“悟能悟净,休要乱说,悟空解得是无言语文字,乃是真解。

其实,打妖怪只是表面现象,让唐僧受“磨难”、一步步蜕变才是西游目的。真要一棒子平推过去,那就永远别指望让唐僧到西天了。西游的目的是为了考验唐三藏,师兄弟几个都是辅助,当然,对于他们三个而言,也是需要有磨砺的。如果来一个妖怪灭一个妖怪,丝毫没有难度,一路平推,那唐僧就是走一百年都到不了西天,因为没有经历过“磨砺”的唐僧依然还是一介凡夫。同样,如果悟空一路上就是三棒走天下,他的心境何来成长?这和大闹天宫时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疯猴子有什么区别?

如此方法,一路之上,在他火力全开之下,除了一个大鹏鸟,还有一个牛魔王以外,还有哪个妖王能跟他走三五个回合?九九八十一难又要怎么凑齐呢?所以,猴子在西行路上的大多数诸如“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的战绩,几乎都大可不必当真,不过,有几次猴子的战绩,倒是可以探讨一下。

首先说镇元子。

镇元子其实算得上仅此于三清六御和如来这类人物的存在,可以说悟空被他完全压制了。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麈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八戒道:“不好了!我们都装在釭袴里了!”行者道:“呆子,不是釭袴,我们被他笼在衣袖中哩。”八戒道:“这个不打紧,等我一顿钉钯,筑他个窟窿,脱将下去,只说他不小心,笼不牢,吊的了罢。”那呆子使钯乱筑,那里筑得动?手捻着虽然是个软的,筑起来就比铁还硬。

那么镇元子是何许人也呢?

《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大仙门下出的散仙,也不计其数,见如今还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当日带领四十六个上界去听讲,留下两个绝小的看家,一个唤做清风,一个唤做明月。清风只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才交一千二百岁。

众所周知,元始天尊(盘古),几乎西游世界最强者,但镇元子在元始天尊面前是什么形象呢?“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一个“邀”字,一个词“听讲”,足以证明镇元子的身份和地位。总之,在元始天尊面前,镇元子是一个可以有资格去上清天弥罗宫作坐邀讲师的人物。无愧“地仙之祖”的称号。

同样和元始天尊的大会有关的人物就是弥勒佛

《西游记》第六十六回:

大圣正当凄惨之时,忽见那西南上一朵彩云坠地,满山头大雨缤纷,有人叫道:“悟空,认得我么?”行者急走前看处,那个人——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行者见了,连忙下拜道:“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佛祖道:“我此来,专为这小雷音妖怪也。”行者道:“多蒙老爷盛德大恩。敢问那妖是那方怪物,何处精魔,不知他那搭包儿是件什么宝贝,烦老爷指示指示。”佛祖道:“他是我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三月三日,我因赴元始会去,留他在宫看守,他把我这几件宝贝拐来,假佛成精。那搭包儿是我的后天袋子,俗名唤做人种袋。那条狼牙棒是个敲磬的槌儿。”

从悟空对于弥勒的态度来看,弥勒的实力自然不可小觑。

由这件事作为引子,我们分析一下三个极为相似的情节:平顶山事件、小西天事件、独角兕大王事件。

而这三个情节的几个妖精(金银角大王、黄眉童子、青牛精),无一例外,都是靠法宝获胜的,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法宝都不属于自己(自己冶炼)。如果单纯讲武力,他们显然都不是悟空的对手。

其次,就是金翅大鹏雕和悟空孰强孰弱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知乎中讨论的焦点。

我的观点是在战斗力(包括武力、法力、智谋)方面,大鹏略胜悟空,在心境层次上,悟空则更加强悍。

首先分析战斗力。

很多人读西游记评判某些角色与悟空的能力时经常陷入以下误区:

能吓到悟空不行,必须要和悟空打斗,否则法力a,且已知a>>x,a>>y,那么何来a>z的结论呢?唯有a≈z,最为可能。

另外,很多人说,由于书中没有描写大鹏的具体能力,所以诸如七十二变、长生不老、金刚不坏(其实我们知道,悟空也不是金刚不坏)的法术,大鹏就不会。

先举个例子,是关于镇元子的。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众仙领命。大仙与明月、清风纵起祥光,来赶三藏,顷刻间就有千里之遥。大仙在云端里向西观看,不见唐僧。及转头向东看时,倒多赶了九百余里。

然而,文中却并未描述玉帝、老君、元始天尊等人的速度如何,那么就一定代表他们不会吗?

大鹏也是一个道理。

《西游记》的主角是师徒四人,个人能力如何自然要详细介绍,如果其他人都必须要说得和他们一样多,那么西游记的侧重点何在?

中国人常说要“点到为止”,关于仙佛的能力也是如此。

大鹏能够在妖仙云集的西游记中占到如此篇幅,难道是想说明他弱吗?

如果一定要找证据,也不是没有。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看来,大鹏纯是嘴馋。

另外,大鹏还具有其他妖怪所不具备的一个能力,那就是治理国家的能力。

与悟空不同,大鹏是一个贯穿中国古典小说的角色,而每一次出场,都是武力担当。

大鹏在所有被提及的中国古典小说中都是综合实力登峰造极的人物:张飞、李元霸、岳飞、徐达、常遇春。

《说唐》中有如下描写:

再说徐茂公探得李元霸前来保驾,忽叫声苦。众王惊问其故。茂公道:“今有大鹏金翅鸟降生人世,前来保驾,我这里众将无人敌他,昏君拿不成了,只好保全自家兵马为幸。赖有一点救星。”

也有赞诗:

天降大鹏临凡界,要算英雄第一条。

注意这句话的逻辑关系,不因为别的,仅就他是金翅大鹏鸟转世,这一点,就该排第一。

据说,李元霸具有“四象不过”之力,而一头大象质量在3至7吨左右,其力量可想而知有多恐怖。

没有任何一部小说是抹黑大鹏,或是弱化大鹏的。

即使是封神演义中作为反派“截教”二代弟子的羽翼仙也是非常强大的,他还曾与有着“圣人之下第一”之称的孔宣大战两个时辰!(理论上,封神中的羽翼仙含有对金翅大鹏雕的借鉴成分。)

结合原著,最后得出结论,

武艺:大鹏平孙悟空

速度:大鹏胜孙悟空

法力:大鹏胜孙悟空

治理能力:大鹏稍平孙悟空(数字:47000)

如果说悟空并没有使出全力,那么至多是二人持平,何来网络上流传的大鹏“战五渣”呢?

当然,即使我知道西行路上悟空存在大面积的放水现象,但我依然是不相信他在狮驼岭放水了。因为,我不想拿猴哥的人品开玩笑。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好大圣,果然变得一般无二,混入金门。正走处,只见八戒绑在殿前柱上哼哩。行者近前叫声:“悟能。”那呆子认得声音,道:“师兄,你来了?救我一救!”行者道:“我救你,你可知师父在那里?”八戒道:“师父没了,昨夜被妖精夹生儿吃了。”行者闻言,忽失声泪似泉涌。八戒道:“哥哥莫哭,我也是听得小妖乱讲,未曾眼见。你休误了,再去寻问寻问。”这行者却才收泪,又往里面找寻。忽见沙僧绑在后檐柱上,即近前摸着他胸脯子叫道:“悟净。”沙僧也识得声音,道:“师兄,你变化进来了?救我,救我!”行者道:“救你容易,你可知师父在那里?”沙僧滴泪道:“哥啊!师父被妖精等不得蒸,就夹生儿吃了!”大圣听得两个言语相同,心如刀搅,泪似水流,急纵身望空跳起,且不救八戒沙僧,回至城东山上,按落云头,放声大哭,叫道:“师父啊——恨我欺天困网罗,师来救我脱沉疴。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岂料今朝遭蜇害,不能保你上婆娑。西方胜境无缘到,气散魂消怎奈何。行者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怎知道苦历千山,今朝到此丧命!罢,罢,罢!老孙且驾个筋斗云,去见如来,备言前事。若肯把经与我送上东土,一则传扬善果,二则了我等心愿;若不肯与我,教他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交还与他,老孙还归本洞,称王道寡,耍子儿去罢。”

可见,即使有护法伽蓝等人保护,悟空心里依然没有底,而且最终相信了。

说他放水了?反正我是不信。

西游记吧讽刺大鹏多半有以下几个观点:

1.大鹏因为忌惮悟空去找青狮白象结拜,并且屈居老三

2.大鹏在悟空叫阵时不敢出战

3.大鹏给悟空下过跪

4.如来收服大鹏比收服悟空容易

下面逐一解释:

1.大鹏忌惮孙悟空,只是交手前的猜测,悟空和大鹏的关系类似于黔之驴和老虎的关系(当然,悟空并没有驴那么弱),交手前的谨慎不能代表任何具体的法力比拼。另外,后文已经有了实锤战绩,而且大鹏敢只身一人现原身去抓悟空,那么之前的所有猜想自然也就作废了。

《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那妖王喊声大振,叫道:“那里走!”大圣筋斗一纵,跳上半空,三个精即驾云来赶。行者将身一闪,藏在佛爷爷金光影里,全然不见。只见那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布散左右,把那三个妖王围住,水泄不通。老魔慌了手脚,叫道:“兄弟,不好了!那猴子真是个地里鬼!那里请得个主人公来也!”三魔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这魔头不识起倒,真个举刀上前乱砍,却被文殊、普贤,念动真言喝道:“这孽畜还不皈正,更待怎生!”唬得老怪、二怪,不敢撑持,丢了兵器,打个滚,现了本相。二菩萨将莲花台抛在那怪的脊背上,飞身跨坐,二怪遂泯耳皈依。二菩萨既收了青狮、白象,只有那第三个妖魔不伏,腾开翅,丢了方天戟,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原来大圣藏在光中,他怎敢近?

可见,哪怕孙悟空请来了如来(其实是过去未来现在三尊佛、菩萨、五百罗汉、三千揭谛都在场的情况下),还得躲在如来身后,不是如来护着的话,大鹏之于孙悟空,见一次打一次,见一次抓一次。大鹏连如此多的佛菩萨都不怕,还会怕悟空?

至于太白金星所说的:“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到底指的是三魔中的谁,其实已经无关紧要了,能力在那摆着,嘴馋的是肉,名头对于大鹏来说貌似不是那么重要,就像后来他和如来谈条件的时候,宁可去吃肉,也不做护法。

2.文中已经说了,大鹏去找狮象结拜,无非是为了吃唐僧肉,至于他是否当老大,反正自己是不在乎。当老三好处一点不少,犯事了一旦被发现,还有俩大哥顶罪,何乐而不为呢?

就比如段祺瑞与徐世昌之间的关系一样,段祺瑞不在乎是否当总统,他要的是权力;大鹏也不在乎是否有名号,他要的是肉。

3.大鹏给悟空下跪,向悟空求情,无非是因为青狮和白象的命门在悟空手里。而全文上下,都没有大鹏的命门被悟空把持的记录,大鹏却下跪了,不就是为了自己的两个结拜兄弟?如果三人的关系八竿子打不着,他还求情干吗?

4.如来能收大鹏和收孙悟空没有关系,怎么个方式收服不还是如来说了算?狐假虎威不可取。另外,孙悟空既然同样被如来收复过,这个点何时成了孙悟空胜大鹏的依据了?况且如来亲口说的“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也是对他这个“娘舅”能力的肯定,不论如何,排面得有。

以上观点起码还算正常,最奇葩的一个观点居然是大鹏连哮天犬都不如!

理由就是描写九头虫的那句“纵大鹏无他之力”。

这个观点可谓非常搞笑。

首先,这里的大鹏和狮驼城的金翅大鹏雕是否为同一个就存疑。

如来说:

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

而参照关于孔雀大明王普萨的叙述进一步得出结论。

《西游记》第七十一回:

菩萨道:“你不知之,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那时节,我跨着这犭孔,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你来救治王患,我特来收妖邪也。”

可见,狮驼城的大鹏是《西游》世界的第一个大鹏,而且《西游》世界中也未必只有一个大鹏存在,正如孔雀不止一只一样。

再者,九头虫出现在《西游记》的第六十三回,距离大鹏出场还有十回左右,难不成这是彩排?况且,此时书中对大鹏的实力没有任何描写,如此突兀的一句话又怎么能当做论据呢?

再退一步讲,即使大鹏真的没有九头虫力气大,就代表一定输给能咬伤九头虫的细犬吗?

不举别的例子,从理论上分析,我也可以说“纵细犬无他之力”,然而结果呢?谁赢了?

最后,其实,在狮驼岭一事之后,悟空还是提到过大鹏的,而且也算变相为他这个曾经的死对头吹嘘了一把。

《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那么,在心境方面,悟空为何比大鹏强呢?

我们之前说过,悟空被称为心猿,而西游记全书又是师徒四人心境成长的变化,此时的悟空早已懂得了示弱,而大鹏却仅仅因为肉的欲望就吃掉了一国的人,可见他纵使修为再高,开悟能力恐怕也不会太强,除了年龄大点外,佛性肯定是比不过孙悟空。

西行路上的另一个很拉风的人物就是九灵元圣。

个人认为,如果论道行高低,个人认为,这只“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的狮子,自然是妖界的翘楚。作为西游记里少有的既不想和唐僧成亲(对不起,说了等于没说),又不想吃唐僧肉的妖精,九灵元圣的确是个奇葩,仿佛是个世外高人。

论法力,九灵元圣肯定是强,但没有想象那么牛,为什么呢?

实话实说,首先,九灵元圣没有具体武力的描写,所以武力高低暂且不论,很多人认为他一招擒拿孙悟空很牛,实际上仔细分析并不是如此,可以拿狮驼岭的青狮对标:

第一,青狮战绩完虐九灵,青狮有吞十万天兵的战绩,九灵有吗?

第二,青狮的狮驼岭的势力完爆九灵和其他几个狮子的两个洞。

第三,青狮武力好歹和孙悟空打了20回合不分胜负,九灵武力没有描写。

第四,青狮用嘴拿住猴子的本事并不低于九灵,只不过青狮把猴子吞了,九灵没吞,这个用嘴拿人的大招可以持平,可以想见九灵元圣如果吞了悟空是什么结果,但这一点或许是九灵比青狮聪明的表现。

综合来看,四项青狮胜两项,九灵持平一项,或稍占优,一项无从比较,可见,九灵并没有想象的强大。而且,九灵元圣认怂的速度或许远远超过想想。

《西游记》第九十回:

那妖精赶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声咒语,喝道:“元圣儿,我来了!”那妖认得是主人,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之于地,只是磕头。旁边跑过狮奴儿,一把挝住项毛,用拳着项上打彀百十,口里骂道:“你这畜生,如何偷走,教我受罪!”那狮兽合口无言,不敢摇动。狮奴儿打得手困,方才住了,即将锦韂安在他身上,天尊骑了,喝声教走。他就纵声驾起彩云,径转妙岩宫去。

这一描述和文殊普贤收青狮白象时本质没什么两样。

本着尊重原文的角度,九灵元圣从来就没有和孙悟空正式较量过。九灵上来就是大招,自始至终没和孙悟空武力对拼,很多人无视九灵上来就用大招,看到一口咬住猴子,就理解成他能秒杀猴子,这种观点其实存在问题。

但可以肯定的是,九灵元圣绝对克制猴子。

不得不承认,九灵元圣有深藏不露的可能,毕竟作为太乙救苦天尊的坐骑兼助手,他的修为肯定不是一般妖精能比的。

土地说:“须去到东极妙岩宫,请他主人公来,方可收伏。他人莫想擒也。”

这和如来形容大鹏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从悟空个人的角度分析,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呢?

《西游记》第二十五回:

镇元大仙对他的童子道:“莫哭!莫哭!你不知那姓孙的,也是个太乙散仙,也曾大闹天宫,神通广大。”福禄寿三星道:“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太子道:“原来是你不知!他还有一个大徒弟,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上方太乙金仙齐天大圣,如今保护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经,是普陀岩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劝善,与他改名,唤做孙悟空行者。你怎么没得做,撞出这件祸来?

《西游记》第四十九回:

鳜婆闻说,打了一个寒噤道:“大王啊!亏了你识俊,逃了性命!若再三合,决然不得全生!那和尚我认得他。”妖邪道:“你认得他是谁?”鳜婆道:“我当年在东洋海内,曾闻得老龙王说他的名誉,乃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美猴王齐天大圣,如今归依佛教,保唐僧往西天取经,改名唤做孙悟空行者。他的神通广大,变化多端,大王,你怎么惹他!今后再莫与他战了。”

《西游记》第七十六回:

那三藏肉眼凡胎,不知是计;孙大圣又是太乙金仙,忠正之性,只以为擒纵之功,降了妖怪,亦岂期他都有异谋?

这涉及到一个《西游记》所处的明代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常识,而我们却大多不知晓的一句话:“太乙非正门,三清称大罗。”

太乙仙,其实就是对于一切并非师承三清门下而成仙者的称呼,福禄寿三星说猴子是“太乙散数”,其实就是在说:“你猴子是旁门左道出身,不是三清正统,不入真流”。

而与之相对的大罗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大罗天仙,则是师承三清门下,并且出自道门正统的意思。

就比如,猪八戒,其实就属于是三清门下的正统弟子出身,正儿八经的道门真传,绝对的根正苗红。

《西游记》第十九回:

那怪道:“且休闲讲,看老猪这钯!”行者使棒支住道:“你这钯可是与高老家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有何好处怕你!”那怪道:你错认了!这钯岂是凡间之物?你且听我道来—— 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 五方五帝用心机,六丁六甲费周折。造成九齿玉垂牙,铸就双环金坠叶。 身妆六曜排五星,体按四时依八节。短长上下定乾坤,左右阴阳分日月。 六爻神将按天条,八卦星辰依斗列。名为上宝沁金钯,进与玉皇镇丹阙。 因我修成大罗仙,为吾养就长生客。敕封元帅号天蓬,钦赐钉钯为御节。 举起烈焰并毫光,落下猛风飘瑞雪。天曹神将尽皆惊,地府阎罗心胆怯。 人间那有这般兵,世上更无此等铁。随身变化可心怀,任意翻腾依口诀。 相携数载未曾离,伴我几年无日别。日食三餐并不丢,夜眠一宿浑无撇。 也曾佩去赴蟠桃,也曾带他朝帝阙。皆因仗酒却行凶,只为倚强便撒泼。 上天贬我降凡尘,下世尽我作罪孽。石洞心邪曾吃人,高庄情喜婚姻结。 这钯下海掀翻龙鼍窝,上山抓碎虎狼穴。诸般兵刃且休题,惟有吾当钯最切。 相持取胜有何难,赌斗求功不用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显然,猪八戒的身份就是大罗仙,而种种迹象表明,猪八戒也确实是个三清门下的正统弟子。

这里插个题外话,解释一下关于猪八戒的事情:

有人说八戒和悟空“势均力敌,只是体力不足”

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

肯定有人会说八戒在放水,那么再看看其他例子。

孙悟空和奎木狼交战时是这样的:

他原来是孙大圣大闹天宫时打怕了的神将,闪在那山涧里潜灾,被水气隐住妖云,所以不曾看见他。

接下来是沙僧猪八戒加上一堆护法神对战奎木狼,注意以下是旁白

却说那八戒、沙僧与怪斗经个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你道怎么不分胜负?若论赌手段,莫说两个和尚,就是【二十个】,也敌不过那妖精。只为唐僧命不该死,暗中有那护法神祗保着他,空中又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助着八戒、沙僧。 二十个猪八戒都抵不上一个奎木狼,这可是作者钦定。接下来猪八戒自己吹牛去的时候他们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

2V1,结果只撑了八九个回合就被打趴下。

在“三打白骨精”那一回节作者的评价是这样的:

八戒、沙僧虽没什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此外,还有通天河、狮驼岭等章节,对比都非常明显,不再赘述。

很多人最喜欢拿大战牛魔王时这一句说事 :

见八戒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

但原文实际上是这个样子的:

那牛王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八戒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

而且牛魔王被拦住后,回来抖擞精神照样打了一夜。并且第三次大战时说了是仗着孙悟空。

八戒发起呆性,仗着行者神通,举钯乱筑。

已知猴子和老牛二人单挑 ,牛王力倦神疲。猪八戒上来后,牛魔王一打二又抖擞精神坚持了一夜,并且靠小妖助阵击破八戒,进而击退了孙悟空。那么猪八戒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呢?

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

有人对八戒和“北极四圣”之一的天蓬元帅之间的关系很是疑惑。

其实,简而言之,就是形象稍有借鉴,但其实就是借个名号。

《西游记》第十八回:

那怪笑道:“睡着,睡着!莫睬他!我有天罡数的变化,九齿的钉钯,怕什么法师、和尚、道士?就是你老子有虔心,请下九天荡魔祖师下界,我也曾与他做过相识,他也不敢怎的我。”

而百度百科中,关于天蓬元帅的描述是这样的:

北极天蓬真君是四圣之首。他“现三头六臂之威荣,运七政八灵之洪造,帝钟才震,万圣齐临;钺斧轻挥,群魔碎灭,神光赫赫,常救护于众生;真性巍巍,誓永兴于正道。”《道法会元》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结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钟;又左一手执斧钺,右一手结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剑,领兵吏三十六万骑,雷公电母,风伯雨师,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剑,乘北方太玄煞气、黑气,气中有五色气,从空降坛。”《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录》亦述天蓬英武仪貌:“三头六臂,执钺斧、弓箭、剑、铎、戟、索六物,身长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领神兵三十六万众。” 天蓬大元帅为嗣教外卿,别有神局,主阴治司职,号北极驱邪院,如世之殿师,兵府是也。其中阴治主者,以仙官为任,使拯治阴魔,禁御万杀,承阳宣化,保宁山川,生育万汇,皆荷道化。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钟、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传千年,威力甚大。

可见《西游》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就是“北极四圣”之一没错了,但人物性格与能力却和真正的天蓬元帅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

可见大罗金仙也未必比太乙金仙强大。(以的世界观解释)

所以,如果因为悟空不是大罗仙,就觉得他其实没那么强的话,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此外,几乎所有事例都表明,他是战神级别的存在。

不说别的,仅就这一个: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这是反复出现在对于悟空的评价当中的词汇,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百度百科有如下描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闻道有先后,德道有高低,道家言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扶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神仙只有对道的理解深浅之分,而没有等级地位之别,皆济世度人为宗旨。而通常人们习惯把这些仙人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个种类。他们的身份是逐渐升高的。鬼仙,指修道者未能炼至纯阳,死后一念清静,出幽入冥,不生不灭,乃为鬼仙。它的精灵没有消失能够长久通灵而存在于鬼道的世界中。阴中超脱,神象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已。人仙,传说并不是凡人,他们就相当于网络小说中的修真者。是指修炼到没有病患延年益寿的地步的仙。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世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会,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地仙,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神仙,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阳纯,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天仙,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脱,乃曰神仙。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为天仙,若以厌居洞天,效职以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迁,历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阳天,而返三清虚无自然之界。

其实,这就是明代认可的仙人分类,是五种截然不同的仙人,其中以天仙(即金仙)为最上等的仙人。

由于仙人有大罗仙和太乙仙的区别,作为旁门左道成仙的猴子,即使是成就天仙(金仙),也是太乙天仙或太乙金仙,永远不会是通常民间里说的大罗金仙。不过,即使是如此情形,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却依旧不可小觑,这是明代盛行的一种基于五仙论之上,且比五仙更加尊崇的仙人,即得证混元道果的仙人。只是,对于大罗仙而言,他们得证混元道果,是“混元大罗金仙”,而猴子这样的太乙仙得证混元道果,则是“混元一气上方太乙金仙”

而比得证混元道果还高、也是明代认为的最高成就,则是“混元无极金仙”。到了这一步,便是彻底走到了尽头,因为“无极之外复无极”,即使你比“混元无极金仙”还要强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那也依然还是“混元无极金仙”

另外,“混元一气”也是天生具备成为圣人的资质的标志,可见悟空的确不一般。

他的本领无疑是很全面的,应对场面最多,且有筋斗云、金刚不坏(大品天仙决)、身外化身、法天象地等技能,当然,不排除其他一些角色也会,但书中并未提及的可能。

那猴吃了蟠桃,饮了御酒,又盗了仙丹。我那五壶丹,有生有熟,被他都吃在肚里,运用三昧火,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急不能伤。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不知这猴王自从了道之后,身上有八万四千毛羽,根根能变,应物随心。

体力近乎无限,跟六耳打了几天几夜不休息。只有在“误入小雷音”寺那一节没精打采,和在狮驼城外斗至天黑,独木难支,其余章节几乎都是精神百倍。

此外,悟空也有很多法宝,比如:瞌睡虫(打赌赢得)、舍利子玲珑内丹(从黄袍怪处所得,可以疗伤)定风珠(灵吉菩萨给的)、三根毫毛(观音给的)、犀牛角(私自窝藏,下水再也不用避水诀了,可惜从那以后就没有水里的妖怪了)等等。

可以说,悟空是西游中资质最好的一批人之一,也绝对是战斗力一等一的高手。

那么他的地位如何呢?

悟空除了当过弼马温这个“没品”的小官以外,还有两个职位,一个是齐天大圣,一个是斗战胜佛,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呢?

《西游记》第四回:

悟空大喜,恳留饮宴不肯,遂与金星纵着祥云,到南天门外。那些天丁天将,都拱手相迎,径入灵霄殿下。金星拜奏道:“臣奉诏宣弼马温孙悟空已到。”玉帝道:“那孙悟空过来,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切不可胡为。”这猴亦止朝上唱个喏,道声谢恩。玉帝即命工干官张、鲁二班,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那猴王信受奉行,即日与五斗星君到府,打开酒瓶,同众尽饮。送星官回转本宫,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虽说“齐天大圣”是个空头衔,有官无禄,但要知道,它是设有的,属于标准的帝君级别待遇。比如,东岳大帝作为地府之主也有司,它有七十二个司帮他管理整个阴间世界的诸多大小事宜。

说到底,虽然“齐天大圣”虽然没有实权,但毫无疑问,在待遇上确实享受的就是类比天庭帝君的待遇,它在天庭的编制,就是袖珍版的帝君编制。

那么天庭当中帝君级别神仙有几人呢?毫无疑问,除了上古大神,唯有三清四御(六御)五老。就连玉皇大帝,本质上也是帝君级别。

我们之所以看到的是一个三界之主——玉帝的形象,完全是因为《西游记》受官场影响,不允许有人比皇帝的地位更高,从而将玉帝的地位拔高,代替象征“自然无为”的三清,成为了一个管理天上地下的诸天神灵、万事万物的“有为”帝君。

也正因为如此,即使在犯下大闹天宫之罪的情况下,玉帝也没有剥夺悟空“齐天大圣”的官位,而诸天神仙见到了悟空,也依然会恭恭敬敬的口称“大圣”。

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悟空起码在名义上是帝君级的人物。

《西游记》第五回:

话表齐天大圣到底是个妖猴,更不知官衔品从,也不较俸禄高低,但只注名便了。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彼此称呼。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

有如此广博人脉的大神哪儿找?

另一个“官职”(果位)就是西天的“斗战胜佛”。

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斗战胜佛

斗战胜佛是佛教里面著名的“三十五佛”中的一位,《西游记》中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孙悟空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所谓“佛”,就是“觉悟者”的意思,是属于佛家的说法,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受封是在天竺灵山大雷音寺,是西牛贺洲(非地球)的地界,属于艺术创作描写。然而,在佛家并没有职位的高低、先后,佛的智慧境界是圆满无漏的,不是某某存在封的、认证的,而是靠自力证得,吴承恩这样写,主要是想借这个来影射当时的社会和官场,从佛家的观点来看,“佛”是最高的悟道者,其次是“菩萨”,再者“罗汉”,因而从小说来讲在悟道的程度上,孙悟空是要超过五百罗汉的。

而什么叫斗战胜佛呢?

慈悲之佛陀,与世无争,何以号为‘斗战圣’?只因私心难消,我执甚深,在修行途中必需不断秉持 ‘无我’正见,与‘我要、我想、我厌、我畏’奋斗,直至战胜一切私心偏好,不再沉迷于如意算盘,方能契入无有对立,永享太平。 修途上有赖种种教导与助缘,但在取舍私心自利与菩提利众之际,全赖当机者之一念纯粹、一心清净。愿学佛行者咸能体会此点,不断努力, 克服障难,循觉出迷。

可见,悟空从“灵根孕育”而出,直到“成真”,是一个战胜了自己内心的过程。

《三国志》有云:“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悟空既然有如此强大的心灵,试问,他是《西游》世界中怎样的存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