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字节400 2009

2009

2024-06-28 0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某自治系统内采用RIP协议,若该自治系统内的路由器R1收到其邻居路由器R2的距离矢量,距离矢量中包含信息,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A.R2可以经过R1到达net1,跳数为17 B.R2可以到达net1,跳数为16 C.R1可以经过R2到达net1,跳数为17 D.R1不能经过R2到达net1

考查RIP 路由协议。 RIP 使用距离向量算法的工作过程参见内容精讲部分。 R1 在收到信息并更新路由表后,若需要经过R2 到达net1,则其跳数为17,由于距离为16 表示不 可达,因此R1 不能经过R2 到达net1,R2 也不可能到达net1。B、C 错误,D 正确。而题目中并未给 出R1 向R2 发送的信息,因此A 也不正确。

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报文类型是……。 A.路由重定向 B.目的不可达 C.源抑制 D.超时

考查ICMP 协议。 ICMP 差错报告报文有5 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 其中源点抑制是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应 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

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 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A.32、8 B.32、6 C.8、32 D.8、30

考查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 由于该网络的 IP 地址为192.168.5.0/24,因此其网络号为前24 位。第25-32 位为子网位+主机位。 而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其第25-32 位的248 用二进制表示为11111000,因此后8 位中,前5 位用于子网号,后3 位用于主机号。 RFC 950 文档规定,对分类的IPv4 地址进行子网划分时,子网号不能为全1 或全0。但随着无分类 域间路由选择CIDR 的广泛使用,现在全1 和全0 的子网号也可以使用了,但一定要谨慎使用,要弄清 你的路由器所有的路由选择软件是否支持全0 或全1 的子网号这种用法。但不论是分类的IPv4 地址还是 无分类域间路由选择CIDR,其子网中的主机号均不能为全1 或全0。因此该网络空间的最大子网个数为 25 = 32 个,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为23 -2 = 6 个。

下列网络设备中,能够抑制广播风暴的是……。 Ⅰ.中继器 Ⅱ.集线器 Ⅲ.网桥 Ⅳ.路由器 A.仅Ⅰ和Ⅱ B.仅Ⅲ C.仅Ⅲ和IⅣ D.仅Ⅳ

考查网络设备与网络风暴。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既不隔离冲突域也不隔离广播域;网桥可隔离冲突域,但不隔离广播域; 网络层的路由器既隔离冲突域,也隔离广播域;VLAN 即虚拟局域网也可隔离广播域。对于不隔离广播 域的设备,他们互连的不同网络都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因此扩大了广播域的范围,更容易产生网络风暴。

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TCP最大段长度为1000B,若主机甲的当前拥塞窗口为4000B,在主机甲向主机乙连续发送2个最大段后,成功收到主机乙发送的对第一个段的确认段,确认段中通告的接收窗口大小为2000B,则此时主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是……。 A. 1000 B.2000 C. 3000 D. 4000

考查TCP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发送方的发送窗口的上限值应该取接收方窗口和拥塞窗口这两个值中较小的一个,于是此时发送方 的发送窗口为MIN{4000,2000}=2000 字节,由于发送方还没有收到第二个最大段的确认,所以此时主 机甲还可以向主机乙发送的最大字节数为2000-1000=1000 字节。

如果本地域名服务器无缓存,当采用递归方法解析另一网络某主机域名时,用户主机、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消息数分别为……。 A.一条、一条 B.一条、多条 C.多条、一条 D.多条、多条

考查DNS 系统域名解析过程。 当采用递归查询的方法解析域名时,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的IP 地 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DNS 客户的身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这种方 法用户主机和本地域名服务器发送的域名请求条数均为1 条。

综合应用 某局域网采用CSMA/CD协议实现介质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率为10Mbit/s,主机甲和主机乙之间的距离为2km,信号传播速度是200000km/s。请回答下列问题,要求说明理由或写出计算过程。 若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时发生冲突,则从开始发送数据时刻起,再到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时刻为止,最短需经过多长时间?最长经过多长时间?(假设主机甲和主机乙发送数据过程中,其他主机不发送数据)若网络不存在任何冲突与差错,主机甲总是以标准的最长以太数据帧(1518B)向主机乙发送数据,主机乙每成功收到一个数据帧后立即向主机甲发送一个64B的确认帧,主机甲收到确认帧后立即发送下一个数据帧。此时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速率是多少?(不考虑以太网帧的前导码) 当主机甲和主机乙同时向对方发送数据时,信号在信道中发生冲突后,冲突信号继续向两个方向传播。 这种情况下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需要经过的时间最短,等于单程的传播时延t0= 2km/200 000km/s = 0.01ms 。 主机甲(或主机乙)先发送一个数据帧,当该数据帧即将到达主机乙(或主机乙)时,主机乙(或主机甲) 也开始发送一个数据帧,这时,主机乙(或主机甲)将立刻检测到冲突,而主机甲(或主机乙)要检测到冲突, 冲突信号还需要从主机乙(或主机甲)传播到主机甲(或主机乙),因此甲乙两台主机均检测到冲突所需的最 长时间等于双程的传播时延2*t0 = 0.02ms主机甲发送一个数据帧的时间,即发送时延t1 = 1518×8b/10Mbps = 1.2144 ms ;主机乙每成功收到 一个数据帧后,向主机甲发送确认帧,确认帧的发送时延t2 = 64×8b/10Mbps = 0.0512ms ;主机甲收到确认 帧后,即发送下一数据帧,故主机甲的发送周期T = 数据帧发送时延t1 + 确认帧发送时延t2 + 双程传播时延 = t1 + t2 + 2*t0 = 1.2856 ms ;于是主机甲的有效数据传输率为 1500×8/T = 12000b/ 1.2856 ms ≈ 9.33 Mbps。 (以太网有效数据1500 字节,即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 2011年 选择 TCP/IP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 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TCP/IP的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此外考察IP首部,如果是面向连接的,则应有用于建立连接的字段,但是没有;如果提供可靠的服务,则至少应有序号和校验和两个字段,但是IP分组头中也没有(IP首部中只是首部校验)。因此网络层提供的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服务。有连接可靠的服务由传输层的TCP提供。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2400bit/s, 采用 4 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A. 600 波特 B. 1200 波特 C. 4800 波特 D. 9600 波特

有4种相位,则一个码元需要由log24=2个bit表示,则波特率=比特率/2=1200波特。

数据链路层采用选择重传协议(SR)传输数据,发送方已发送了03 号数据帧,现已收到 1 号帧的确认,而 0、2 号帧依次超时,则此时需要重传的帧数是( )。 A. 1 B. 2 C. 3 D. 4

选择重传协议中,接收方逐个地确认正确接收的分组,不管接收到的分组是否有序,只要正确接收就发送选择ACK分组进行确认。因此选择重传协议中的ACK分组不再具有累积确认的作用。这点要特别注意与GBN协议的区别。此题中只收到1号帧的确认,0、2号帧超时,由于对于1号帧的确认不具累积确认的作用,因此发送方认为接收方没有收到0、2号帧,于是重传这两帧。

下列选项中,对正确接收到的数据帧进行确认的 MAC 协议是( )。 A. CSMA B. CDMA C. CSMA/CD D. CSMA/CA

可以用排除法。首先CDMA即码分多址,是物理层的东西;CSMA/CD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这个应该比较熟悉,接收方并不需要确认;CSMA,既然CSMA/CD是其超集,CSMA/CD没有的东西,CSMA自然也没有。于是排除法选D。CSMA/CA是无线局域网标准802.11中的协议。CSMA/CA利用ACK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返回的ACK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址。

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 R1 只有到达子网 192.168.1.0/24 的路由。为使R1可以将IP分组正确地路由到图中所有子网,则在R1中需要增加的一条路由(目的网络,子网掩码,下一跳)是(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1 B.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1 C. 192.168.2.0, 255.255.255.128, 192.168.1.2 D.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1.2

此题主要考察路由聚合。要使R1能够正确将分组路由到所有子网,则R1中需要有到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的路由。观察发现网络192.168.2.0/25和192.168.2.128/25的网络号的前24位都相同,于是可以聚合成超网192.168.2.0/24。从图中可以看出下一跳地址应该是192.168.1.2。

在子网 192.168.4.0/30 中,能接受目的地址为 192.168.4.3 的 IP 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A. 0 B. 1 C. 2 D. 4

首先分析192.168.4.0/30这个网络。主机号占两位,地址范围192.168.4.0/30~ 192.168.4.3/30,即可以容纳(4-2=2)个主机。主机位为全1时,即192.168.4.3,是广播地址,因此网内所有主机都能收到,因此选C。

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1, seq=11220)的 TCP 段,期望与主机乙建立 TCP 连接,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 TCP 段可能是( )。 A.(SYN=0, ACK=0, seq=11221, ack=11221) B.(SYN=1, ACK=1, seq=11220, ack=11220) C. (SYN=1, ACK=1, seq=11221, ack=11221) D. (SYN=0, ACK=0, seq=11220, ack=11220)

主机乙收到连接请求报文后,如同意连接,则向甲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应把SYN位和ACK位都置1,确认号是甲发送的TCP段的初始序号seq=11220加1,即为ack= 11221,同时也要选择并消耗一个初始序号seq,seq值由主机乙的TCP进程确定,本题取seq= 11221与确认号、甲请求报文段的序号没有任何关系。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己建立一个 TCP 连接,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了 3 个连续的 TCP 段,分别包含 300 字节、400 字节和 500 字节的有效载荷,第 3 个段的序号为 900。若主机乙仅正确接收到第 1 和第 3 个段,则主机乙发送给主机甲的确认序号是 ( )。 A. 300 B. 500 C. 1200 D. 1400

TCP段首部中的序号字段是指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第三个段的序号为900,则第二个段的序号为900-400=500。而确认号是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现在主机乙期待收到第二个段,故甲的确认号是500。

综合应用 某主机的 MAC 地址为 00-15-C5-C1-5E-28, IP 地址为 10.2.128.100(私有地址)。题 47a 图是网络拓扑,题 47b 图是该主机进行 Web 请求的一个以太网数据帧前 80 字节的十六进制及 ASCII 码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参考图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Web 服务器的 IP 地址是什么?该主机的默认网关的 MAC 地址是什么?该主机在构造题 47b 图的数据帧时,使用什么协议确定目的 MAC 地址?封装该协议请求报文的以太网帧的目的 MAC 地址是什么?假设 HTTP/1.1 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一次请求-响应时间为 RTT,rfc.Html页面引用了 5 个 JPEG 小图像,则从发出题 47b 图中的 Web 请求开始到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为止,需要经过多少个 RTT?该帧所封装的 IP 分组经过路由器 R 转发时,需修改 IP 分组头中的哪些字段? 注:以太网数据帧结构和 IP 分组头结构分别如题 47c 图、题 47d 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4.170.98.32 00-21-27-21-51-ee 以太网帧头部 6+2=14 字节, IP 数据报首部目的 数据报首部目的 IP 地址字段前有 地址字段前有 4x4=16 字节,从以太网数据帧第一字节开始14+16=30 字节,得目的 IP 地址 40 aa 62 20(十六进制),转换 为十进制得 64.170.98.32。以太网帧的前六字节 00-21-27-21-51-ee 是目的 MAC 地址,本题中即为主机的默认网关10.2.128.1 端口的 MAC 地址。ARP FF-FF-FF-FF-FF-FF ARP协议解决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问题。主机的ARP进程在本以太网以广播的形式发送 ARP请求分组,在以太网上广播时,以太网帧的目的地址为全1,即FF-FF-FF-FF-FF-FF。6 HTTP/1.1协议以持续的非流水线方式工作时,服务器在发送响应后仍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这段连接,客户机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送下一个请求。第一个RTT用于请求web页面,客户机收到第一个请求的响应后(还有五个请求未发送),每访问一次对象就用去一个RTT。故共1+5=6个RTT后浏览器收到全部内容。源IP地址0a 02 80 64改为65 0c 7b 0f 生存时间(TTL)减1 校验和字段重新计算 私有地址和 Internet 上的主机通信时,须有NAT路由器进行网络地址转换,把IP数据报的源IP地址(本题为私有地址10.2.128.100)转换为NAT路由器的一个全球IP地址(本题为101.12.123.15)。因此,源IP地址字段0a 02 80 64变为65 0c 7b 0f。IP数据报每经过一个路由器,生存时间TTL值就减1,并重新计算首部校验和。若IP分组的长度超过输出链路的MTU,则总长度字段、标志字段、片偏移字段也要发生变化。 注意,图 47-b中每行前4bit是数据帧的字节计数,不属于以太网数据帧的内容。 2012年 选择 在TCP/IP体系结构中, 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考查ICMP协议的特点。ICMP是网络层协议,ICMP报文作为数据字段封装在IP分组中,因此IP协议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

在物理层接口特性中, 用于描述完成每种功能的事件发生顺序的是。 A. 机械特性 B. 功能特性 C. 过程特性 D. 电气特性

考查物理层的接口特性。过程特性定义了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过程和时序关系。

以太网的MAC 协议提供的是。 A. 无连接不可靠服务 B. 无连接可靠服务 C. 有连接不可靠服务 D. 有连接可靠服务

考查以太网MAC协议。考虑到局域网信道质量好,以太网采取了两项重要的措施以使通信更简便:

采用无连接的工作方式;不对发送的数据帧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因此,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服务,即尽最大努力交付。差错的纠正由高层完成。 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GBN)传输数据, 数据传输速率为16kbps, 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 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s􀆟s12字节, 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 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A. 5 B. 4 C. 3 D. 2

考查GBN协议。本题主要求解的是从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为止的时间内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多发帧,应以短的数据帧计算,因此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1288/(16103)=64ms;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64+270*2+64=668ms;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668/64=10.4(帧),发送这么多帧至少需要用4位比特进行编号。

下列关千IP路由器功能的描述中, 正确的是。 I. 运行路由协议, 设置路由表 II. 监测到拥塞时, 合理丢弃IP分组 III. 对收到的IP分组头进行差错校验, 确保传输的IP分组不丢失 IV. 根据收到的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 将其转发到合适的输出线路上 A. 仅III、.IV B. 仅I 、II 、III C. 仅I、II、IV D. I、II、III、IV

考查IP路由器的功能。Ⅰ、Ⅳ显然是IP 路由器的功能。对于Ⅱ,当路由器监测到拥塞时,可合理丢弃IP分组,并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一个源点抑制的ICMP报文。对于Ⅲ,路由器对收到的IP分组首部进行差错检验,丢弃有差错首部的报文,但不保证IP分组不丢失。

ARP协议的功能是。 A. 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 B. 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 C. 根据域名查询IP地址 D. 根据IP地址查询域名

考查ARP协议的功能。在实际网络的数据链路层上传送数据时,最终必须使用硬件地址,ARP协议是将网络层的IP地址解析为数据链路层的MAC地址。

某主机的IP地址为180.80.77.55, 子网掩码为255.255.252.0。若该主机向其所在子网发送广播分组, 则目的地址可以是 A. 180.80.76.0 B. 180.80.76.255 C. 180.80.77.255 D. 180.80.79.255

考查IP地址的特点。由子网掩码可知前22位为子网号、后10位为主机号。IP地址的第3个字节为01001101(下划线为子网号的一部分),将主机号全置为1,可得广播地址为180.80.79.255。

若用户1 与用户2之间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则图中1、2、3阶段分别使用的应用层协议可以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 SMTP 、SMTP 、SMTP B. POP3、SMTP、POP3 C. POP3 、SMTP 、SMTP D. SMTP 、SMTP 、POP3

考查电子邮件中的协议。SMTP采用“推”的通信方式,用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以及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POP3采用“拉”的通信方式,用于用户从目的邮件服务器上读取邮件。

综合应用 主机H通过快速以太网连接Internet, IP地址为192.168.0.8, 服务器S 的IP地址为211.68.71.80。H与S使用TCP通信时, 在H上捕获的其中5个IP分组如题47-a表所示。 编号IP 分组的前40字节内容(十六进制)145 00 00 30 01 9b 40 00 80 06 1d e8 c0 a8 00 08 d3 44 47 500b d9 13 88 84 6b 41 c5 00 00 00 00 70 02 43 80 5d b0 00 00243 00 00 30 00 00 40 00 31 06 6e 83 d3 44 47 50 c0 a8 00 0813 88 0b d9 e0 59 9f ef 84 6b 41 c6 70 12 16 d0 37 e1 00 00345 00 00 28 01 9c 40 00 80 06 1d ef c0 a8 00 08 d3 44 47 500b d9 13 88 84 6b 41 c6 e0 59 9f f0 50 f0 43 80 2b 32 00 00445 00 00 38 01 9d 40 00 80 06 1d de c0 a8 00 08 d3 44 47 500b d9 13 88 84 6b 41 c6 e0 59 9f f0 50 18 43 80 e6 55 00 00545 00 00 28 68 11 40 00 31 06 06 7a d3 44 47 50 c0 a8 00 0813 88 0b d9 e0 59 9f f0 84 6b 41 d6 50 10 16 d0 57 d2 00 00

回答下列问题。

1. **题47-a 表中的IP 分组中, 哪几个是由H 发送的?哪儿个完成了TCP 连接建立过程?** **哪儿个在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 2. **根据题47-a 表中的IP 分组, 分析S 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字节数是多少?** 3. **若题47-a 表中的某个IP 分组在S 发出时的前40 字节如题47-b 表所示,则该IP 分组到** **达H 时经过了多少个路由器?** 来自S的分组45 00 00 28 68 11 40 00 40 06 ec ad d3 44 47 50 ca 76 01 0613 88 a1 08 e0 59 9f f0 84 6b 41 d6 50 10 16 d0 b7 d6 00 00

注: IP分组头和 TCP 段头结构分别如题47a- 图和题47-b 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由于题47-a表中1、3、4号分组的源IP地址(第13~16字节)均为192.168.0.8(c0a80008H),因此可以判定1、3、4号分组是由H发送的。(3分) 题47-a表中1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02H(即SYN=1,ACK=0),seq=846b41c5H,2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12H(即SYN=1,ACK=1),seq=e059 9fefH,ack=846b 41c6H,3号分组封装的TCP段的FLAG为10H(即ACK=1),seq=846b 41c6H,ack= e059 9ff0H,所以1、2、3号分组完成了TCP连接建立过程。(1分) 由于快速以太网数据帧有效载荷的最小长度为46字节,表中3、5号分组的总长度为40(28H)字节,小于46字节,其余分组总长度均大于46字节。所以3、5号分组通过快速以太网传输时进行了填充。(1分)由3号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发送应用层数据初始序号为seq=846b 41c6H,由5号分组封装的TCP段可知,ack为seq=846b 41d6H,所以5号分组已经收到的应用层数据的字节数为846b 41d6H - 846b 41c6H=10H=16。(2分) 【评分说明】其他正确解答,亦给2分;若解答结果不正确,但分析过程正确给1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由于S发出的IP分组的标识=6811H,所以该分组所对应的是题47-a表中的5号分组。S发出的IP分组的TTL=40H=64,5号分组的TTL=31H=49,64-49=15,所以,可以推断该IP分组到达H时经过了15个路由器。(2分) 2013年 选择 在OSI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参考模型中,应用层的相邻层是表示层。表示层是OSI七层协议的第六层。表示层的目的是表示出用户看得懂的数据格式,实现与数据表示有关的功能。主要完成数据字符集的转换、数据格式化和文本压缩、数据加密、解密等工作。因此答案选 B。

若下图为10 BaseT 网卡接收到的信号波形,则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是 A.0011 0110 B.1010 1101 C.0101 0010 D.1100 0101

根据信号编码的基本规则可知,网卡收到的比特串为0011 0110,答案选A

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 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 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 Mb (1M=10°)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800 ms、1600 ms B.801 ms、1600 ms C.1600 ms、800 ms D.1600 ms、801 ms

不进行分组时,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8Mb/10Mb/s=800ms,在接收端接收此报文件的时延也是800ms,共计1600ms。 进行分组后,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10kb/10Mb/s=1ms,接收一个报文的时延也是1ms,但是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时,第一个报文已经开始接收。共计有800个分组,总时间为801ms。

下列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中,可能发生冲突的是 A.CDMA B.CSMA C.TDMA D.FDMA

介质访向控制协议中能够发生冲突的是CSMA协议,答案为B。

HDLC协议对01111100 01111110组帧后对应的比特串为 A.01111100 00111110 10 B.01111100 01111101 01111110 C.01111100 01111101 0 D.01111100 01111110 01111101

HDLC协议对比特串进行组帧时,HDLC数据帧以位模式0111 1110标识每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因此在帧数据中凡是出现了5个连续的位“1”的时候,就会在输出的位流中填充一个“0所以答案为A。

对于100Mbps的以太网交换机,当输出端口无排队,以直通交换 (cut-through switching)方式转发一个以太网帧(不包括前导码)时,引入的转发延迟至少是 A.0 us B.0.48 us C.5.12 us D.121.44 us

直通交换方式是指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在各端口间交换数据。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通常 情况下,直通交换方式只检查数据包的包头即前14个字节,由于不需要考虑前导码,只需要检测目的地址的6B,所以最短的传输延迟是0.48us。

主机甲与主机乙之间已建立一个TCP连接,双方持续有数据传输,且数据无差错与丢失。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为1913、确认序号为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和确认序号分别是 A.2046、2012 B.2046、2013 C.2047、2012 D.2047、2013

若甲收到1个来自乙的TCP段,该段的序号seq=1913、确认序号ack = 2046、有效载荷为100字节,则甲立即发送给乙的TCP段的序号seq1=ack=2046和确认序号ack1=seq+100=2013,答案为B。

下列关于SMTP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I.只支持传输7比特ASCII码内容 II.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 Ⅲ.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邮件 IV.支持从邮件服务器向用户代理发送邮件 A.仅I、Ⅱ和Ⅲ B.仅I、Ⅱ和IV C.仅I、Ⅲ和IV D.仅I、Ⅲ和IV

根据下图可知,SMTP协议支持在邮件服务器之间发送邮件,也支持从用户代理向邮件服务器发送信息。SMTP协议只支持传输7比特的ASC II码内容。

综合应用 假设Internet的两个自治系统构成的网络如题图所示,自治系统ASI由路由器R1连接两个子网构成;自治系统AS2由路由器R2、R3互联并连接3个子网构成。各子网地址、 R2的接口名、 R1与R3的部分接口IP地址如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请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路由表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利用路由聚合技术,给出R2的路由表,要求包括到达题 图中所有子网的路由,且路由表中的路由项尽可能少。 目的网络下一跳接口 若R2收到一个目的IP地址为194.17.20.200的IP分组,R2会通过哪个接口转发该分组?R1与R2之间利用哪个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 该路由协议的报文被封装到哪个协议的分组中进行传输?

在AS1中,子网153.14.5.0/25和子网153.14.5.128/25可以聚合为子网153.14.5.0/24;在AS2中,子网194.17.20.0/25和子网194.17.21.0/24可以聚合为子网194.17.20.0/23,但缺少194.17.20.128/25;子网194.17.20.128/25单独连接到R2的接口E0。 于是可以得到R2的路由表如下:

目的网络下一跳接口153.14.5.0/24153.14.3.2S0194.17.20.0/23194.17.24.2S1194.17.20.128/25/E0

【评分说明】 确解答1个路由项,给2分,共6分,每条路由项正确解答目的网络IP地址但无前缀长度,给0.5分,正确解答前缀长度给0.5分,正确解答下一跳IP地址给0.5分,正确解答接口给0.5分。 路由项解答部分正确或路由项多于3条,可酌情给分。 (2)该IP分组的目的IP地址194.17.20.200与路由表中194.17.20.0/23和194.17.20.128/25两个路由表项均匹配,根据最长匹配原则,R2将通过E0接口转发该1P分组。(1分) (3)R1与R2之间利用BGP4(或BGP)交换路由信息;(1分)BGP4的报文被封装到TCP协议段中进行传输。(1分) 【评分说明】 若考生解答为EGP协议,且正确解答EGP采用IP协议进行通信

2018年 选择 下列TCP/IP应用层协议中,可以使用传输层无连接服务的是 A.FTP B.DNS C.SMTP D.HTTP

FTP用来传输文件,SMTP用来发送电子邮件,HTTP用来传输网页文件,都对可靠性的要求较高,因此都用传输层有连接的TCP服务。无连接UDP服务效率更高、开销小,DNS在传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服务。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理层接口规范定义范畴的是。 A.接口形状B.引脚功能C.物理地址D.信号电平

物理层包含以下四种接口特性: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过程特性(规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物理地址又称硬件地址或MAC地址,属于数据链路层,不要被其名称中的“物理”二字误导认为物理地址属于物理层。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的MAC协议CSMA/CA进行信道预约的方法是。 A.发送确认帧 B.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 C.使用多个MAC地址 D.交换RTS与CTS帧

为了更好地解决隐蔽站带来的碰撞问题,802.11允许要发送数据的站对信道进行预约。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A在向B发送数据帧之前,先发送一个短的控制帧,叫做请求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它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这次通信(包括相应的确认帧)所需的持续时间。当然,A在发送RTS帧之前,必须先监听信道。若信道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DIFS后,才能够发送RTS帧。若B正确收到A发来的RTS帧,且媒体空闲,则等待一段时间SIFS后,就向A发送一个叫做允许发送CTS(Clear To Send)的控制帧,它也包括这次通信所需的持续时间。A收到CTS帧后,再等待一段时间SIFS后,就可发送数据帧。若B正确收到了A发来的数据帧,在等待时间SIFS后,就向A发送确认帧ACK。因此,选项D正确。

主机甲采用停-等协议向主机乙发送数据,数据传输速率是3kbps,单向传播延时是200ms,忽略确认帧的传输延时。当信道利用率等于40%时,数据帧的长度为。 A.240比特 B.400比特 C.480比特 D.800比特

设数据帧长度为x比特,则信道利用率= (xb÷3kb/s) ÷ ((xb÷3kb/s) + 200ms + 200ms) = 40%,解得x = 800比特,因此选项D正确。

路由器R通过以太网交换机S1和S2连接两个网络,R的接口、主机Hl和H2的IP地址与MAC地址如下图所示。若H1向H2发送1个IP分组P,则H1 发出的封装Р的以太网帧的目的MAC地址、H2收到的封装Р的以太网帧的源MAC地址分别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00-a1-b2-c3-d4-62、00-1a-2b-3c-4d-52 B.00-a1-b2-c3-d4-62、00-a1-b2-c3-d4-61 C.00-1a-2b-3c-4d-51、00-1a-2b-3c-4d-52 D.00-1a-2b-3c-4d-51、00-a1-b2-c3-d4-61

本题考查以太网帧在传输过程中有关其内部MAC地址和IP地址的变化情况: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不会产生变化;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逐网络(或逐链路)都发生变化。H1把封装有IP分组P(IP分组P首部中的源IP地址为192.168.3.2,目的IP地址为192.168.3.1)的以太网帧发送给路由器R,帧首部中的目的MAC地址为00-1a-2b-3c-4d-51,源MAC地址为00-1a-2b-3c-4d-52;路由器R收到该帧后进行查表转发,其中IP首部中的IP地址不变,但帧首部中的MAC地址都要变化,目的MAC地址变化为00-a1-b2-c3-d4-62,源MAC地址变化为00-1a-2b-3c-4d-61。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

某路由表中有转发接口相同的4条路由表项,其目的网络地址分别为35.230.32.0/21、35.230.40.0/21、35.230.48.0/21和35.230.56.0/21,将该4条路由聚合后的目的网络地址为。 A.35.230.0.0/19 B.35.230.0.0/20 C.35.230.32.0/19 D.35.230.32.0/20

本题考查路由聚合技术。将多个目的网络地址聚合为一个目的网络地址的方法是“找共同前缀”。

UDP协议实现分用(demultiplexing)时所依据的头部字段是 A.源端口号 B.目的端口号 C.长度 D.校验和

传输层分用的定义是:接收方的传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能把这些数据正确交付到目的进程。选项C和D显然不符。端口号是传输层服务访问点TSAP,用来标识朱继忠的应用进程。对于选项A和B,源端口号是在需要对方回信时选用,不需要时可用全0。目的端口号是在终点交付报文时使用到,符合题意,选B。

无需转换即可由SMTP协议直接传输的内容是。 A.JPEG图像 B.MPEG视频 C.EXE文件 D.ASCII 文本

SMTP本来就是为传送ASCII码而不是传送二进制数据设计的。因此,选项D正确。

综合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播地址是网络地址中主机号全1的地址(主机号全0的地址,代表网络本身)。销售部和技术部均分配了192.168.1.0/24的IP地址空间,IP地址的前24位为子网的网络号。于是在后8位中划分部门的子网,选择前1位作为部门子网的网络号。令销售部子网的网络号为0,技术部子网的网络号为1,则技术部子网的完整地址为192.168.1.128;令销售部子网的主机号全1,可以得到该部门的广播地址为192.168.1.127。每个主机仅分配一个IP 地址,计算目前还可以分配的主机数,用技术部可以分配的主机数,减去已分配的主机数,技术部总共可以分配计算机主机数为27-2 = 126(减去全0和全1的主机号)。已经分配了208-129+1 = 80个,此外还有1个IP地址分配给了路由器的端口(192.168.1.254),因此还可以分配126-80-1=45台。判断分片的大小,需要考虑各个网段的MTU,而且注意分片的数据长度必须是8B的整数倍。由题可知,在技术部子网内,MTU = 800B,IP分组头部长20B,最大IP分片封装数据的字节数为⌊(800-20)/8⌋×8 = 776。至少需要的分片数为⌈(1500-20)/776⌉ = 2。第1个分片的偏移量0;第2个分片的偏移量为776/8 = 97。 2019年 选择 OSI 参考模型的第5层(自下而上)完成的主要功能是。 A.差错控制B.路由选择C.会话管理D.数据表示转换

OSI参考模型自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第5层为会话层,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这也是会话层得名的原因。

100BaseT 快速以太网使用的导向传输介质是。 A.双绞线B.单模光纤C.多模光纤D.同轴电缆

100base-T是一种以速度100Mb/s工作的局域网标准,它通常被称为快速以太网标准,并使用两对UTP铜质电缆。100base-T:100标识传输速度为100Mb/s,base标识采用基带传输,T表示传输介质为双绞线,当为F时表示光纤。

对于滑动窗口协议,若分组序号采用3 比特编号,发送窗口大小为5,则接收窗口最大是。 A.2 B.3 C.4 D.5

对于一般的如果要满足在窗口中发送缓存的帧序号不存在二义性,那么需要发送窗口大小+ 接收窗口大小≤2n。例如当n=3时,若发送窗口大小+接收窗口大小大于帧序号数,那么说明其容纳下的帧数已经超过了帧的序号,则对于接收方,一定会出现重复的帧号,此时若出现故障,就不能辨别是同帧号中哪一个帧出现了丢失

假设一个采用CSMA/CD 协议的10Mb/s 局域网,最小帧长是128B,则在一个冲突域内两个站点之间的单向传播延时最多是。 A.2.56μs B.5.12μs C.10.24μs D.20.48μs

自我介绍一下,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Linux运维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或者是报班学习,但对于培训机构动则几千的学费,着实压力不小。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Linux运维全套学习资料》,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img img img img img

既有适合小白学习的零基础资料,也有适合3年以上经验的小伙伴深入学习提升的进阶课程,基本涵盖了95%以上Linux运维知识点,真正体系化!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大纲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并且后续会持续更新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VX:vip1024b (备注Linux运维获取) img

最全的Linux教程,Linux从入门到精通

======================

linux从入门到精通(第2版)

Linux系统移植

Linux驱动开发入门与实战

LINUX 系统移植 第2版

Linux开源网络全栈详解 从DPDK到OpenFlow

华为18级工程师呕心沥血撰写3000页Linux学习笔记教程

第一份《Linux从入门到精通》466页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获得了很多读者好评的Linux经典畅销书**《Linux从入门到精通》的第2版**。本书第1版出版后曾经多次印刷,并被51CTO读书频道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技术图书奖”。本书第﹖版以最新的Ubuntu 12.04为版本,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Linux 的基础应用、系统管理、网络应用、娱乐和办公、程序开发、服务器配置、系统安全等。本书附带1张光盘,内容为本书配套多媒体教学视频。另外,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Linux学习资料和Ubuntu安装镜像文件,供读者免费下载。

华为18级工程师呕心沥血撰写3000页Linux学习笔记教程

本书适合广大Linux初中级用户、开源软件爱好者和大专院校的学生阅读,同时也非常适合准备从事Linux平台开发的各类人员。

需要《Linux入门到精通》、《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入门实战》、《Linux开源网络全栈》电子书籍及教程的工程师朋友们劳烦您转发+评论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img

😕/img-blog.csdnimg.cn/img_convert/59742364bb1338737fe2d315a9e2ec54.png)

第一份《Linux从入门到精通》466页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获得了很多读者好评的Linux经典畅销书**《Linux从入门到精通》的第2版**。本书第1版出版后曾经多次印刷,并被51CTO读书频道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原创IT技术图书奖”。本书第﹖版以最新的Ubuntu 12.04为版本,循序渐进地向读者介绍了Linux 的基础应用、系统管理、网络应用、娱乐和办公、程序开发、服务器配置、系统安全等。本书附带1张光盘,内容为本书配套多媒体教学视频。另外,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的Linux学习资料和Ubuntu安装镜像文件,供读者免费下载。

华为18级工程师呕心沥血撰写3000页Linux学习笔记教程

本书适合广大Linux初中级用户、开源软件爱好者和大专院校的学生阅读,同时也非常适合准备从事Linux平台开发的各类人员。

需要《Linux入门到精通》、《linux系统移植》、《Linux驱动开发入门实战》、《Linux开源网络全栈》电子书籍及教程的工程师朋友们劳烦您转发+评论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不论你是正从事IT行业的老鸟或是对IT行业感兴趣的新人,都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的圈子(技术交流、学习资源、职场吐槽、大厂内推、面试辅导),让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CaFlBTGH-1712935992157)]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