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斌:地铁不仅是轨道交通,更代表着上海的城市文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字体图标的引入是什么 何斌:地铁不仅是轨道交通,更代表着上海的城市文明

何斌:地铁不仅是轨道交通,更代表着上海的城市文明

2023-05-30 0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转自:上观新闻

“建闻”是TELL公众演讲会与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联手打造的演讲活动,意在展现30年来上海地铁的建设成就和地铁建设者的奋斗精神。以下是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室技术副主管何斌在活动中的演讲内容。

何斌在演讲中 (图片由TELL公众演讲会提供)

1996年我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从事地铁车站设计的建筑师。

我的设计之路一直在变化。从一开始按照规范要求去设计,到后来从施工管理和运营的角度去设计,再到现在更多地从乘客的视角去设计,我觉得我已经不再是一个建筑师,而是一个站在乘客角度看待地铁的普通市民。

『“地铁黑”引领设计潮流』

2007年,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国家关于轨道交通标志规范的编制工作。

在此之前,我们国家并没有专门针对轨道交通导向标志的规范要求,采用的是通行的公共场所的导向标志系统规范。这个规范因为太宽泛了,适用性比较差。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对这个规范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所以体验感较差。比如,在传统的规范中,一个箭头意思是往后走,但实际上老百姓对这个箭头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后来我们发现,道路交通标志规范中的箭头更适合地铁的场景应用,所以我们把它引入了地铁交通标志规范。这个细节说明,地铁设计是没有小事的。

再举个例子。你们知道上海地铁导向牌的底色是什么颜色吗?最早的时候,地铁1、2号线导向牌的底色是一种叫莲花绿的颜色。为什么现在不用了?因为随着地铁车站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漂亮,车站的色彩体系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色彩环境中,莲花绿的底色就不再适用了。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找到了一种95%灰的颜色,它很像黑色,但比黑色更雅致,显得不那么刺目,再配上白进黄出的文字和标识系统,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铁色彩标识体系。它可以在纷繁复杂的车站环境中,既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又能突出导向的特性。

这套色彩体系的成功应用引领了国内潮流,国内很多城市的地铁交通导向牌底色也都改为黑色,甚至有些机场、高铁的导向牌底色也跟风采用了黑色。

『无障碍设计没那么简单』

以人为本、从乘客的角度去感受,这毫无疑问是地铁车站设计的主要原则。除了考虑大部分乘客的需求外,我们还特别关注一些弱势群体,并把设计的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身上。

2010年世博会的时候,上海市残联成立了一个无障碍设计的专家委员会,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此之前,我做设计时,无障碍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只包括无障碍电梯、坡道、盲道、扶手等一些设计,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思考得很少。

进入无障碍设计专家委员会以后,我接触了一些资深的无障碍设计专家,还与很多残疾人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这使得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无障碍设计。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种系统化的无障碍环境的概念,这与原来零敲碎打、零星布局的无障碍设施是完全不一样的。

恰好在这一年,我儿子出生了,初为人父的我喜欢推着婴儿车在地铁里到处走走。没想到,尴尬的是,作为一个地铁车站设计师,我经常在一些不太熟悉的车站里找不到无障碍道路进出车站,也无法实现无障碍换乘。

这件事情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我想,连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走,那些坐着轮椅的残疾人遇到这个情况怎么办呢?自此以后,我更加有意识地经常推着婴儿车在车站里反复转悠,去寻找那些无障碍设计的短板。这些经验和教训,为我后来编制《上海地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起了很大作用。

在无障碍设计中,最难的是为视力残障人士进行无障碍设计。车站里虽然有盲道、有盲文,但是这些设施盲人使用起来方便吗?带着这些困惑,我们和市盲童学校的老师、学生进行了沟通,然后请他们到车站里来体验,再根据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正是通过反复的交流和体验,我们才逐渐建立起适合盲人的地铁无障碍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地铁车站内的盲道系统应该是一个有限范围内的系统。什么叫有限范围内的系统?盲人来坐地铁,他们的行为特征、目的都很明确,他们所行走的范围、路线也都是确定的,所以我们所建立的盲道系统应该是有限的、明确的。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原来到处铺设盲道的做法。盲道设计应该简单而完善,一般来说,先规划好行进路线,然后设计盲道,再把盲文系统融合进去。

非常荣幸的是,我后来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举办的有关无障碍设计的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言,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无障碍设计的经验。我想,地铁不仅是轨道交通,更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文明。

乘客在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站厅内拍照。 (新华社图)

『地铁设计越来越人性化』

上海地铁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覆盖范围已经深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至今,上海地铁的出行已经占到了公共出行的70%以上,并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攀升。可以说,上海地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地铁网络之一。

如此庞大的地铁网络,它对城市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上海地铁网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网,更是一个信息网,也是一个生活网。所谓“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正如“申通”的寓意——申城地铁,通往都市新生活。老百姓对地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地铁网络能够承载更多的城市功能,能够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为此,我们要把地铁设计得越来越人性化。我们在覆盖全市的地铁车站里增加了公共厕所,还设计了独立的无障碍卫生间、家庭卫生间等。我们在车站里设置了用于抢救生命的心脏起搏器——AED装置,为乘客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我们还在一些枢纽站增设了设施完备、环境温馨的母婴室。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便利和温暖。

除此之外,我们还着力打造车站的空间环境。像14号线的豫园站、陆家嘴站,15号线的吴中路站、上海南站站,都被乘客誉为“最美车站”。车站里还有很多公共文化艺术设施,使上海地铁网络成为一座由车轮串联起来的公共艺术馆。

上海地铁已经从轨道交通工具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上海地铁车站的设计者之一,我感到万分自豪。我衷心希望上海的每一个地铁站都能够成为城市文明的地标,成为城市精神和文化的流动的风景线。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徐蓓 题图来源:孟雨涵摄 资料图 图片编辑:项建英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