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孔子的故事第九章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2023-08-04 11: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最后孔子也晓得了。子路见他们既如此荒唐,对孔子又这样不尊重,便不耐烦起来,对孔子说:“老师可以走了吧?”孔子说:“还要待一待。鲁国就要在郊外祭天了,如果能把祭肉分送过来,那就是还尊重我们,我就还可以留一留的。”

但是季桓子终于接受了齐国的美女骏马,不问政事已经有三四天了。祭天也祭过了,可是并没有送祭肉来。

孔子把情况判明了,知道鲁定公原是没主意的;季桓子又不过是利用自己,替他消除像公山不狃那样的异己势力罢了。事实上季桓子也怕孔子长久搞下去会把他的势力削弱,所以冷淡孔子是势所必至的。孔子无法和他们合作下去也是一定的。况且另一个贵族孟氏还在为拆城的问题抗拒着呢,再加上齐国的离间,孔子的处境便显得非常尴尬了。

于是孔子辞了职,率领着弟子离开鲁国。因为鲁国究竟是孔子的家乡,走的时候心情十分沉重。他们走得很慢,不能像离开齐国时那么干脆了。

孔子走到屯这个地方的时候——这里已是鲁国的南境了,季相子所派的一个管音乐的官名叫师己的赶了来,名为送行,实际上是来探孔子的口气的。

“老师,您老人家并没有错儿呵。”师己这样说。

孔子便道:“我唱个歌好么?”这是我新作的歌:

用的是美人计,

美人计把人赶走,

歌舞也够迷人,

政事可就没了救。

我有什么不开怀?

我今后优哉游哉!”

师己听了这话就回来了。季桓子问他孔子说什么来着,师己便照实说了。季桓子听了,装做惋惜的样子,说:“老师是怪我收留这些丫头呵!”

孔子就这样离开了鲁国。

在卫国受到监视

这一次孔子离开鲁国,虽然是由于鲁定公和季桓子对自己冷淡而促成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由子想限制贵族势力而遭到了阻碍。像孟氏拆城的问题,就一直还没有解决。孔子走了,这一年是公元前497年,孔子已经五十五岁了。

往哪里去呢?不能再往东去,东边是齐国,齐国是刚刚用美女骏马的计策离间了孔子的;于是向西走去。

孔子选择了卫国(在河南北部)。这是因为:一来卫国有为自己所佩服的熟人。卫国的大夫蓬伯玉就曾打发人来看望过孔子,孔子问那使者:“老先生在做什么呢?”使者说:“老先生想努力减少自己的过错,可是还没十分做好呢。”孔子很赞美这使者会说话,当然他同时也看出蓬伯玉是如何谦虚而有修养了。二来卫国这时是安定的,卫灵公已经统治了卫国三十八年,而卫国原有的一些人才,像蓬伯玉已经老了,史鱼已经死了,所以卫国又是可以有为的地方。三来子路和卫国的宠臣弥子瑕是连襟,孔子到卫国,可能还受了子路的怂恿。

孔子在卫国的都城帝丘(河南濮阳县)见了卫灵公。但这时卫灵公对孔子是没有什么认识的,只是空洞地觉得应该对孔子敬重罢了。卫灵公便问孔子在鲁国受什么待遇,得多少米?——那时的薪俸是以米来计算的。孔子把在鲁国的情形说了,于是孔子得到如同在鲁国一样的地位和生活待遇。

但是他和卫灵公的关系究竟是不巩固的,因为一则刚到,二则他又不是卫国人。有人还说了这样的话:“孔子来到卫国,也许是不怀好意的。他带来的弟子很多,各样人才都有,万一是为了鲁国而到这里有什么企图的话,又怎么办?”

卫灵公不能不小心了,便派公孙余假监视孔子,孔子出门进门,这个人都跟着。孔子感到很别扭,就又率领着弟子禽开了卫国。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排版:郭磊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