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姓氏的主要分布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2023-03-22 2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殷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二十六位,苏鲁皖豫一带是殷姓的主要分布地区。当今殷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1%,总人口大约在147万。

殷的名义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说文》定义:殷,作乐之盛称殷。殷字的左边为身的原字,表示身体的旋转,舞者之容。殷字的右边为殳字,表示手持木制之棒,乐者之器。这样舞者舞蹈之美容,加上乐人击鼓之声音,组成一幅十分美妙盛大的欢乐场面,这就是殷的名义。引申之义有殷实、殷聘、殷切、殷勤等词语。

古时殷、衣、依三字都是通用的。黄帝时期的十二大姓中有依姓,与后来的衣和殷是有联系的。依氏族就是衣氏族,是一支善于跳旋转舞的氏族,后来也称殷人,所居之地称殷。到商朝盘庚时,由山东曲阜迁都于殷地,商朝也称殷商,或称殷。后人所称殷墟,其意义已经变为仅仅指考古中发现的殷商后期古都的遗址,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其实殷是殷人、衣人、依人的最早的居地,以其氏族的名称而命的。所面临的河称殷水,在今河南商水县东,今名沙河,这里才是殷人最早的活动地。他们的原始图腾是旋转舞蹈。

殷姓起源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

一、出自子姓

殷姓起源于殷商,出自子姓。帝喾之子契,因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故地在今河南商丘西南,赐姓子姓。传十四世至成汤,灭夏朝建立了商朝。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中期,商王盘庚自奄迁都于殷,国号也由商改为殷,史书也称殷商。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是为宋国。在京城的其他商朝王室成员凡没有得到封号的,一律都姓殷,殷人四散。同时居于河南商水地区殷河的最古的殷人也姓殷。殷氏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

移居山东的一部分殷姓因为方言的影响,后来改姓衣,殷、衣原本同源。到宋朝时候,一部分殷姓因避讳改姓汤。

外族基因融入

殷姓一直是单一的族群,很少有其他基因的融入。直到清朝初期,满洲八旗音佳氏族全部改姓汉姓殷,并与当地的汉人混居同化,成为东北地区的汉族。因此,东北地区的殷姓中有一部分来自满族。

殷姓分布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从明朝至今600年,殷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年殷姓人口增加率是呈∧的态势。目前殷姓主要分布于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大约占全国殷姓人口的42.1%。其次分布于湖北、四川、河北、湖南,这四省又集中了殷姓人口的19.6%。当今殷姓的第一大省为江苏,大约占殷姓总人口的16.7%。全国形成了苏鲁皖豫地区高频率殷姓聚集区。

殷姓血型

殷姓的起源与演变(殷姓传统文化介绍)

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

O型占32.2%,A型占28.8%,B型占29.7%,AB型占9.3%。

殷姓名人

殷不害

殷不害 (505年—589年),字长卿。初仕南朝梁为廷尉平,后历任镇西府记室参军、东宫通事舍人、东宫步兵校尉、平北府谘议参军、中书郎、廷尉卿。入陈朝官拜司农卿,后任光禄大夫、明威将军、晋陵太守,陈后主即位加任给事中。殷不害少孤家贫,事母养弟,受士大夫称赞。一生善工书、画。

殷峤

殷峤(?—622年),字开山,唐朝开国功臣、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出身陈郡殷氏,少有学行,工于尺牍。初仕隋朝,起家太谷县长,政绩卓著。太原起兵后,补任大将军掾,从平西河。迁为渭北道元帅(李世民)长史,联合刘弘基屯兵于故城,大破京兆太守卫文升,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跟随秦王李世民攻打薛举,兵败除名。从平薛仁杲,恢复官爵。从平王世充和窦建德,封为郧国公。武德五年(622年),参与讨伐刘黑闼,死于途中,追赠司空,谥号为节,配飨唐高祖庙庭。

殷树柏

殷树柏(1769年—1847年),字曼卿,号云楼,晚年号嫩云,又号西畴桑者,秀水(今浙江嘉兴)贡生。书法远师柳公权,近参汪士铉。工花卉,兼宗陈道复、恽寿平法,而稍参己意,下笔恬静,无烟火气。尤擅小幅,其写山房清供图,作菖蒲、文石、瓶兰、茗壶诸品,天真闲澹,萧然有风人之致。晚喜作蔬果,尤觉天趣横生。好刻竹,尝作小楷数百言,书之扇边,刻甚精妙。

殷姓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殷姓的郡望有陈郡、汝南、河南等。殷姓以白燕为其堂号。“白燕”堂号典出唐朝的大孝子殷亮。传说殷亮的父亲断气三天,心口仍热,两眼不合。殷亮猜想父亲挂念年老的祖母,于是断指剪发,放在父亲的棺里,发誓“一定象父亲在世一样侍奉祖母,请父亲合眼吧”,誓后,父亲果然合上了眼。殷亮侍奉祖母,衣不解带数年,引来一对白色燕子在家门框的横木上筑了窝。殷亮勤奋读书,后来官一直做到杭州刺史。

殷姓的重要楹联有四副:

荥阳垂誉;洪乔投书。

汝南传世泽;宿北振家声。

丧母时闻泣血;孝妇赖以雪冤.

谈论结一时之望;典章推三世之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