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二次元粉丝和亚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看待acg 中国的二次元粉丝和亚文化

中国的二次元粉丝和亚文化

2023-11-28 06: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b站的发展,b站的转型带来了多元化的创作者和粉丝,原ACG社区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和社区“侵占”,这也不同程度的导致以前的b站用户群体迁离、碰撞和融合。在这一篇文章中,我将首先为大家介绍粉丝ACG青年亚文化的定义。其次,我将以一个路人的身份并且结合自身的思考来观察当代中国ACG以及V圈的粉丝和亚文化的现象。

粉丝(fans)一词起源于现代拉丁语的 “fanaticus”,意思是疯狂但神圣的灵感(Pan, 2021)。粉丝是指一个喜欢或崇拜某人或某物的人。在此基础上,粉丝衍生出各种各样的类别。例如支持某项运动、队伍、体育明星的体育迷;喜欢韩国偶像,参加演唱会的K-pop迷;沉迷动漫、漫画和游戏,收集手办,参加漫展的ACG迷。

尽管对于粉丝的定义是“疯狂但神圣”的,但是在中国的背景下,粉丝似乎具有一些负面的含义,一些爱好者也拒绝自己被贴上粉丝的标签:

        “当你说你喜欢一件作品的时候,你是掌握主动权的主体。而如果你是一个什么的粉丝,那么这就表明你可能会被其他东西操纵,因为作品本身才是主体。甚至,你会被归类并被贴上粉丝社区的标签,这样一来,不管你是谁,你都会被他人评判”(Yin & Xie, 2018)。

由此可见,在当代中国粉丝的背景下,粉丝这个词的内涵和意义都受到了局限,诸如狂热粉、死忠粉和私生粉等词语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丧失理智的粉丝。尽管你喜欢某个东西,但是说出我是XX粉丝这句话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勇气。

在有关亚文化的研究中,通常认为ACG文化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存在的。芝加哥学派关注“越轨人群”,认为亚文化是抵抗主流社会的。在伯明翰学派看来,亚文化具有抵抗性、 风格化及边缘性的特征,是社会主流文化的反叛者(Diao, 2020)。根据以往的研究来看,ACG文化被视为边缘文化,ACG群体也被视作游离在主流社会边缘的存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b站的诞生为这些被大众认为叛逆、小众、宅的 ACG 亚文化群体提供了参与和生存的平台,这些爱好者们不仅在b站上观看自己喜欢的ACG作品,还在b站上发布个人二次创作和创意整合的内容,这就意味着这些爱好者已经不是单纯的ACG消费者,而是具备高度参与性的生产者,被称为“生产性消费者”。以我们的研究对象A-Soul和Luxiem为例,当我在b站上搜索这两个组合名字,能轻易找到那些生产性消费的例子:

b站通过引入大量主流文化内容,拓展视频内容领域,逐步向综合兴趣社区转型。2020年5月3日,b站发布视频《后浪》代表着主流社会也在传播模式的转型过程中,通过转变语态、主动嵌入二次元空间等行为,不断寻求与二次元文化的融合。如今这种“融合”, 已经不是英国伯明翰学派所谓的主流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而是一种多元合力下打破文化壁垒的实践(Jia, 2021)。

后浪

针对这个“融合”的现象,国内学者提出了“二次元民族主义”。认为随着二次元文化的日趋主流化,以及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话语的有效融合,使得b站上包括虚拟主播在内的ACG亚文化超越了边缘文化的范畴,融合了中国的主流政治表达和意识形态(Chen & Liu, 2022)。

在陈曦子和刘亭亭的研究中,b站中仍有部分ACG粉丝拒绝走向主流化,并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合以及与其他新进文化的碰撞之中,ACG群体由于喜好或认同的逐步差异化,形成不同程度的群体聚集、整合或分裂。从而导致核心群体出走b站,转而聚集到更小众的网络角落,继续“与世隔绝”。

与主流文化的融合无疑缓解了一些ACG亚文化在大众心中的污名,但是这是否也是一种“变质”呢?是走向主流?还是与世隔绝?请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想法。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