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查看显示器分辨率和刷新率 第一章

第一章

2024-07-04 00: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们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感受现实世界,习以为常地享受着毫无束缚的视野与绚烂缤纷的色彩。现代人很幸运,因为我们还能享受另外一个世界 —— 网络世界。

可惜的是,至少在 VR 技术能够以假乱真之前,这个世界与我们始终隔着一层玻璃,就像眺望远方时面前的窗。于是乎不同的「窗」是否清晰、颜色是否准确、对我们的眼睛是否友好等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看到网络世界的样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好的显示器。

注:本文介绍的「显示器」主要指液晶(LCD)显示器。

我自己在用的显示器 什么是好的显示器?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人认为纸面数据代表一切,有人认为价格才是王道。如果对显示器本身缺乏了解,前者往往花了不少钱却不能发挥全部性能,白白浪费了纸面参数;后者往往省了不少钱却被看不见的缩水与妥协弄得焦头烂额。就我自己的经验而言,我总结出了好显示器常见的共同特征 —— 参数全面、有取有舍、售后完善:

参数全面

这里的全面指的不是显示器的功能全面,而是购买之前我们能了解到的信息比较全面。显示器不同于小家电,试用与退换货都非常麻烦(想象一下抱着 5–10 公斤重的玻璃),绝大多数消费者都是根据纸面参数来挑选心仪的显示器,这就让商家有了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机会。

纵观各个电商平台,普遍已经没有参数造假这种过时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只让你看到你想看到的」。比如你能看到大横幅上千元以下就能买到 1080P32 寸曲面屏,却看不到不起眼处阉割掉的 HDMI 和令人眼瞎的背光亮度。甚至你用正常价格买的 2K/4K 高清屏,所有参数都正常,甚至还宣传使用了三星/夏普屏幕,却不知用的其实是 B 乃至 B- 等级的屏幕,还不如国产京东方的 A+ 屏(后面会教大家如何确定一款屏幕面板的等级)。

同一个面板也有不同的等级

参数全面透明,我们才有挑选的前提,不然只能被奸商们挑选。至于不同等级的面板有什么区别,又是如何划分的,本文后面会提到。

有取有舍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好显示器。游戏玩家们非常看重的高刷新率在影音玩家们看来就不是那么有必要,反过来影音玩家们注重的色域 HDR 也不是游戏玩家们购买显示器首要考虑的因素。

没有完全完美的显示器,一是预算问题,二是很多显示器特性在不同层面上是会互相冲突的,比如想要高刷新率与低响应时间,就必须不同程度牺牲色彩与色准。全面了解参数及其背后代表的意义,然后思考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取舍,才能买到到手不后悔、用起来舒服的好显示器。

注: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详细的取舍和预算分配可以参考文章后面「如何挑选显示器」部分。

售后完善

显示器售后完善这个事情很多人认为不重要,他们认为屏幕面板本身占了显示器九成以上的成本,也是最容易碎掉的部分,而碎屏所有厂家都不保修,维修费用也非常高昂 —— 举个例子,Kindle 换屏需要 95% 的新机价格。

但显示器奇奇怪怪的问题还真的多,我已经见过很多人因为非碎屏,比如突然出现坏点、放久了内屏出现霉点、背光不正常、屏幕断线等等问题,又没法方便地保修而报废掉显示器了。很多显示器保修覆盖的部件都很有限,所以选择一个保修覆盖广、保修时间长的品牌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购买显示器之前心里有了这三个大点,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搞清楚各种显示器参数代表的意义,就能做到八九不离十。

选购显示器,应该看什么

先给大家展示一下,完整的显示器参数是什么样的。这是我使用的 ViewSonic VX3276–2k-mhd 显示器的参数1 :

显示器完整参数

一般来讲只要谷歌搜索显示器完整型号,都能在官网找到与这差不多的详细参数,退一步讲也能在中关村数码等网站找到(有时不太准确的)参数。如果你能找到最详细的参数只有淘宝详情级别,那还是建议不要购买了。找到参数后,我将从尺寸与分辨率、屏幕材质与色域、响应时间与刷新率以及 HDR 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给大家一一解说购买显示器时应该怎么看这些参数,如何避免商家利用这些参数迷惑消费者。

实际尺寸与实际分辨率

尺寸(对角线的长度,单位英寸)和分辨率(横向与竖向像素数量)应该是所有人挑选显示器时第一个会想到的需求,但人类有一个很有趣的特性就是天生对数字参数不敏感,也就是说你可能知道 32 寸比 24 寸大,但大多少却没有一个实际的概念。我已经很多次听到周围人觉得 24 寸显示器很大,买回来却觉得小,或者反过来的情况。

所以我建议大家在购买显示器时第一步就是准备一把尺子。挑选你想要的屏幕比例(16:9/21:9)的显示器看一下它们的长宽高,然后在自己桌子上测量一遍,让自己心里有个概念,就能避免买大或者买小的情况2 。

比起长宽,更加需要测量的一点是深度,这里指的是底座的深度,也就是上面放的参数里 Physical with stand 中的 D(23 厘米)。不少的显示器,特别是大显示器都会把底座做得非常宽以保证放着稳定,这些底座往往会给消费者一个措手不及 —— 显示器放桌子上剩下的宽度摆个键盘就靠边了,既不美观用起来也不舒服。以我的显示器为例,23 厘米底座放到 70 厘米宽的桌子上加上不靠墙剩下的位置都特别窄,更别说 50 厘米甚至 40 厘米宽的桌子了。

显示器底座宽度

说完尺寸我们再来讲讲分辨率,分辨率越大越好这个是大家的共识。但人类对数字不敏感的特性又发挥了作用,如果我跟你说 27 寸 1080p、32 寸 2K 分辨率或者 200ppi 那你肯定想象不出来屏幕有多清晰,但如果我告诉你显示器的像素间隔是 0.273 毫米 X 0.273 毫米,是不是就直观多了。所以比起分辨率,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像素间隔(也叫点距)。

像素间隔代表是屏幕上相邻两个同色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距离越小,图像当然更细腻。这个参数可以让我们抛去分辨率和尺寸搭配的影响,相对直观地想象出显示器有多清晰,如果你对 0.273mm 仍然没有概念,它大概是下面这样的:

普通距离与放大像素

如果一个显示器的像素间隔大于这个数字,那么它的显示效果就更「马赛克」;如果小于这个数字,那么它就更「高清」。顺便一提,0.273mm 约等于 92ppi,刚好是桌子(70 厘米)距离看不到像素点的程度。

最后,很多人在购买显示器的时候还会被两个看起来很酷的类别所吸引:曲面显示器和超宽屏显示器,但是它们也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考虑购买这两类显示器的朋友可以参考第二章《显示器挑选指南(下)》的相关部分。

小结:购买前使用尺子对照参数在要摆放的地方进行测量,以免尺寸不合适;注意底座的深度;清晰度看像素间距;购买前仔细了解曲面屏/超宽屏的特性。

至于显示器尺寸分辨率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也会在第二章讲到。

面板与等级

在购买显示器的时候,有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判断显示器和店家靠不靠谱,那就是向客服提问显示器的面板型号和等级。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客服能否提供这些信息来判断店家的专业和对产品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我们也能通过像屏库网这样面向显示器面板采购商的网站了解显示器真实的参数与质量。

屏库网面板详情页

一般来讲,大部分显示器的面板都能在屏库网上找到像上图那样的详情,里面包含了比商家介绍更加可靠的显示面板的基本参数,下面谈到的其他挑选方面就可以利用这些参数作参考。

注:本文没有提到的更多参数科普解释,请参考最后一章《显示器相关参数科普与新技术解析》相关部分。

那面板等级又是怎么回事呢?在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许多不同因素都能对最终面板的显示质量产生影响3 ,甚至单块切割的同一批面板都会有不同显示质量。这个时候厂家就会按照品质将面板划分为 A、B、C 三个等级,详细点还有 A+、B- 等更详细的等级划分。上图屏库网详情中也会有面板的通用等级,不过每一批面板的等级都会稍有区别,还是以商家提供的数据为准。

不同卖家提供的相同面板等级也不一样

至于不同等级的划分并没有通用的标准,通常划分的依据是坏点数量多少:5 个以下是 A 级4 ,5–10 个是 B 级,大于 10 个是 C 级5 。

除了坏点数量外,等级越低的面板通常其他方面的参数也逐渐降低,比如低等级的面板最高亮度、亮度分布平均程度、饱和度对比度甚至外观完整度都不如高等级的面板。这也是为什么用同一型号 LG 面板的低价显示器,显示效果和 LG 自家显示器有肉眼可见的差别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等级越高显示效果越好,不想要坏点和其他瑕疵认准请采用 A 级甚至 A+ 级以上面板的显示器。

想要了解面板等级更加详细的划分,请参考最后一章《显示器相关参数科普与新技术解析》相关部分。

屏幕材质与色域

显示器不仅要清晰,还要养眼。我们能找到的显示器面板类型大概有 TN、VA、PLS、MVA、IPS 这么多种,我来总结一下它们的优缺点:

液晶面板里面的像素可以想象成排列成一层层排列的小棍子(液晶分子),通过不停改变躺着或者立起来的角度来改变像素亮度,从而实现变换颜色的效果。原理类似我们使用相机偏光镜改变光线折射角度从而改变通光量。

利用偏光镜模拟液晶分子运动 显示器显示原理,来源:维基百科 - 液晶显示器

TN:TN 面板显示器螺旋排列的液晶分子躺着的时候是亮态而立着的时候是暗态。由于螺旋排列有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区别,不同视角看到的图像亮度都不一样,所以 TN 面板可视角度比较小,对比度低,颜色失真比较多。但螺旋排列亮暗态切换较为快速,因此 TN 面板也具有响应速度快,漏光少,能耗和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合制作对颜色要求不高的游戏显示器和成本较低的笔记本屏幕。

VA:VA(MVA) 面板液晶分子是竖起来排列的暗态,加电压后液晶分子往四面八方倒下变成亮态。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可视角度下颜色和对比度都正常,如果同时加大背光的亮度更可以达到提升对比度和修正颜色偏差的效果。MVA/PVA 对比普通 VA 面板提升了反应时间可视角度和对比度,牺牲了亮度与色彩。

IPS:IPS(PLS)是我们最常见的显示器面板类型,它的液晶分子完全处于一个二维平面上而不像 TN/VA 那样堆叠,这导致它必须有更高强度的背光才能实现同样的亮度6 ,带来黑色不够黑,漏光严重,亮度不均的缺点,优点是可视角度色彩表现与对比度处于液晶面板的较高水平。

三种不同面板的结构 来源:EIZO Japan 面板特性

一个很有趣的情况是由于颜色偏差和响应时间的问题,虽然已经有 OLED 手机与电视,但目前还没有多少 OLED 面板的显示器7 。

注:OLED 显示器介绍和选购建议可以参考第二章《显示器挑选指南(下)》。

色域也就是显示器能够显示的颜色范围,按照覆盖范围大小主要分为 sRGB、NTSC、AdobeRGB、DCI-P3 等等,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示:

色彩空间

背景的颜色则是人眼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对比这张图,我们就能够直观看到显示器的色彩有多丰富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任何 NTSC 内容可供观看了,所以显示器标注的 NTSC 色域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标注 sRGB 等其他色域才有意义,很多厂商都喜欢只标注 NTSC 色域并说约等于多少 sRGB,这是偷换概念的说法。

NTSC 色域和其他色域并没有关联,你买到 75% NTSC 色域屏幕的笔记本,它有可能覆盖 100% sRGB,也有可能只覆盖 90% sRGB。加上我们已经没有 NTSC 内容可以显示,所以购买显示器最好选择标明 sRGB 色域覆盖的型号。

不同色域显示效果的差异,左 45% NTSC 右 100% sRGB

小结:根据面板特性挑选显示器;看 sRGB 而不是 NTSC 色域。

响应时间与刷新率

响应时间与动态也是非常容易被忽略但应该优先考虑的参数。

响应时间指的是一个像素从一个颜色变成另一个颜色需要的时间,用毫秒表示。144Hz 显示器要低于6.9ms(1000ms/144),60Hz 显示器要低于 16.6ms(1000ms/60)。

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响应时间要更短。响应时间长带来的明显缺点是使用显示器时移动图像更加模糊难以看清,残影更加长,也更容易诱发「晕 3D」,简单形容就是「看着难受」。一般来讲,正常的 IPS 显示器 60Hz 响应时间都在 10ms 以下,144Hz 都在 4ms 以下,看起来就比较舒服了。

上面的 60Hz 和 144Hz 则是显示器的刷新率,由硬件决定,它代表了显示器一秒能刷新多少次画面,刷新次数越多画面看起来看起来就越平滑。我们购买显示器的时候要结合刷新率与响应时间一起来看,不能单看其中一个参数。

藏在响应时间标注背后的猫腻

如果你选择在各个电商平台购买显示器,一定需要注意显示器标的是黑白响应时间(On/Off)还是灰阶响应时间(GtG)。

显示器上的每一个像素都有红,蓝,绿三个子像素(也就是 RGB),通过控制每个子像素的明暗程度就可以制造出非常多种不同的颜色。这里还能顺便解释下色彩深度,8bit 色深的面板每个子像素都能调整 256 个亮度层次8 ,那么总共能显示的颜色是 256256256=16,777,216 种颜色,也就是我们常见的 8bit 面板能显示 1670 万真彩色的原因。

黑白响应时间指的就是液晶分子从关闭到完全通电的时间,而灰阶响应时间是液晶分子达到某个灰阶(10%->90% 亮度)所需要的时间,黑白响应只需要控制通电与否,而灰阶响应则需要精确控制电压,哪个需要的时间长不言而喻。

所以,一些所谓标称 1ms 响应时间的显示器其实说的是黑白响应时间,灰阶响应时间往往在 6ms 以上(不然早就拿出来宣传了),更别说不同灰阶响应时间会有差别,最大的响应时间可以去到十几毫秒以上。所以别看到商品详情里大大的 1ms 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电竞显示器。

最后,还有的商家会存在将灰阶响应时间标注为 MPRT —— 另一个响应时间测量标准,并且需要显示器打开 MPRT 才能得到的数值。比如下面这个飞利浦的显示器就标准 1ms 的灰阶响应时间,而官网的资料显示则是 MPRT 响应时间,1ms 约等于 4ms 的灰阶响应时间,这就差了很多。

淘宝店与官网的资料对比 响应时间长为什么会有残影?

假设我们有一个 60Hz 刷新率的显示器,那么根据上面提到的内容大约是 16.6ms 刷新一次画面。这时候如果我们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大于 16.6ms(例如 20ms),那么即使游戏/视频是 60fps 也会有 3.4ms 的时间显示器显示下一帧画面时上一帧画面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刷新,这就导致了画面重叠即残影。

显示器响应时间比刷新率间隔时间大得越多,残影就越明显。而这些场景很像我们高速旋转/中毒时视觉接收到的内容,大脑会误认为我们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便产生眩晕与呕吐感(常说的画面晃到吐或者画面太花)。

除此之外,显示内容帧率不够也会产生残影。这里祭出老牌测试网站 TestUFO,打开网站便可看到自己显示器在不同帧率内容下的残影。

不同帧率下的残影

15fps 66.67ms(1000ms/15)的帧速率在 60fps 显示器上几乎将 UFO 一分为二,画面难受到完全无法观看。

特别是对射击类游戏来讲,显示器响应时间还会影响到玩家的游戏水平发挥,残影越长会导致显示的敌人画面与实际位置出现偏差,同时画面残影也让玩家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在画面中找出特定的物体,所以无论是日常使用还是游戏电竞,越高的帧率加上低于帧率时间的响应时间才能给予我们最流畅的画面。

AOC 产品宣传的 60Hz 与 144Hz 残影对比

最后,常见的显示器刷新率有 60Hz、75Hz、120Hz、144Hz,甚至 240Hz,价格当然也是越来越贵,很多人也认为不玩游戏的话看不太来相邻两个刷新率的区别。但是,即使是 60Hz 升级 75Hz 用的时候可能没感觉到区别,但一旦切换回 60Hz 显示器大部分人都会感觉到卡顿,类似「用了就回不去」的感受。注意电商上很多 75Hz 显示器其实都是 60Hz 超频的面板,120Hz 与 144Hz 同理,这类显示器的背光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都会大大缩小,购买时需要特别注意。大概率避免方法是不要看商品详情与标题的介绍,点进去看产品参数栏。一般体质好的显示器都可以将刷新率超频到 120% 以上,所以想拥有更高帧率,不介意显示器寿命的朋友也可以尝试自己将显示器超频。

商品详情与产品参数规格不符

想要了解自己的显示器能否超频与超频方法,请参考最后一章《显示器相关参数科普与新技术解析》。

小结:看清响应时间标注类型;尽量选择更高帧率。

注意「插帧」的电竞显示器

电竞显示器由于其特殊的要求和细分的用户群体,更加容易实现溢价,很多奸商就想出了一种新方法:把普通的面板通过超频加上插帧的方法,实现高刷新率。这样就能把 60Hz 刷新率的显示器摇身一变成为电竞显示器,卖出更高的价格。

当然假的永远没有办法和真一样。像是我也在上面提到,通过超频、插帧、加压电路之类的方法实现面板不能达到的参数,损害的是硬件本身的寿命9 。这些伎俩通常出现在低价显示器上,刚买回来可能用着正常,但你不知道它能够坚持多久。

而且插帧出来的 144Hz 也不是真正的刷新率,由于面板本身没有办法达到这么低的响应时间,显示过程中肯定会有丢帧现象。质量好的面板还可以有 80–90Hz 真正刷新率,质量差一点的可能只能 75Hz 不到,结果就是花了电竞显示器的钱买了个普通显示器。

想知道自己现在用的显示器是不是真的 144Hz 也很简单,首先大部分能够在 4K/60Hz 和 2K/144Hz 之间切换的显示器基本都是插帧,然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上一章提到的 TestUFO 网站的 Scanout 模式配合手机的慢动作录影功能来检测显示器是否有插帧。如果显示器没有插帧,那么慢动作录影下的数字应该是连贯的,插帧的显示器数字自然就是跳动的。

非插帧显示器效果

了解了以上这些选购时的注意要点,相信你心里已经对不同类型的显示器建立起了大概的印象,购买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注意使用通用驱动板的显示器

显示器的组成其实比较简单:最少只需要显示面板、驱动板和外壳(甚至外壳都不需要),加上有通用驱动板这种东西存在10 ,所以用户只需要凑齐这些零件,就能自己动手拼一台完全正常使用的显示器,在教程的第六章我也会教大家如何一步步自己 DIY 不同类型的显示器。

由于这种便利性,所以最近几年很多有着你听都没听过的牌子的国产显示器厂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他们大部分其实就是在外壳上印了个 Logo,本质上就是一台厂家批量组装的 DIY 显示器,和自己组装的显示器一样没有画面效果和质量保证(可能多了个并没有多少保证的厂家质保),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甚至很多不便宜的显示器用的也是通用驱动板,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分辨方法,如果你打开显示器的控制菜单看到的是以下这几个样子:

通用驱动板常见控制界面

那么显示器就是使用通用驱动板的啦。当然如果你要求不高,并且想要的就是超低价格,以及不想自己花心思去 DIY,那么这些显示器还是非常合适的。

总结

显示器作为一个能用很多年的大件,连接着我们与网络世界,挑选时必须要谨慎一点,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短时间内了解尽量多的显示器参数和他们所影响的地方,让你在购买显示器时做出更好的取舍与选择,更重要的是让用户知道哪些参数容易被误导,以及有哪些难以察觉的坑。

下一章我们将继续讲解购买显示器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以及我对不同需求和类型用户的购买建议、曲面屏/超宽屏等类型的显示器优缺点、显示器尺寸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等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