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范文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2024-07-12 04: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增效” 2022-08-18 15:19:32 来源:《教育》杂志社 作者:陈孟秋

“双减”政策在为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创新发展动力的同时,也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秉承“减量不减质”的教学原则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在保证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使学生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双减”政策正式落地之前,如何显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共同关注、重点讨论的课题。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及不断深入,教师更应当结合政策要求,深入分析名师案例,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研究“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实践策略,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双减”政策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显著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初中时期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双减”政策不仅要求减少学生课后作业量,减轻学生课外学习负担,还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二)增加学生语文阅读时间

初中语文课程是一门阅读量较大的学科,但由于学生课业压力较大,缺少充足的时间开展课后自主阅读,因此,学生无法通过课后自主阅读储备更多的语文知识,这导致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在“双减”政策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课内阅读内容开展课外拓展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提高思维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

(三)加大了教师授课压力

“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量,这也意味着教师的授课工作量随之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知识内化时间,确保学生可以提升知识理解程度,并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不仅如此,减少课后作业量很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对初中语文课程学习产生懈怠心理,从而严重影响语文课程教学效率,这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教师的授课压力。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更加优质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初中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基础保障

无论是“双减”政策的落实,还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需要做好长期的积累工作,不断提升教学素养,做好备课工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可为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进行提供保障。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初中语文课程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但目前,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缺乏教学热情,缺乏与学生必要的互动与交流。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无法以良好的学习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在教学环节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与学生展开平等互动与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知识的讨论环节,为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提供保障。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热情,这既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必然需求,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目的。

(二)显著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其综合素质将会对课堂教学效率带来巨大影响。综合素质体现在多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与高超的理论输出技巧,还要求教师在教学环节合理选择教学语言,搭配生动形象的动作。除此之外,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可以在教学材料内容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优化与调整,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眼界;教师还要具备极强的人格魅力,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收获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这也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为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稳固提升,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习环节与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并结合初中学生兴趣特点,引入趣味性教学内容。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卜算子·咏梅》的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在课文导入环节为学生开展示范性朗读,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其次,在课文讲解环节,教师要合理运用趣味性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本课知识的学习中。

(三)科学开展课前备课活动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应高度重视课前备课。可以说,备课效果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前准备环节做好教学材料准备和教学计划设计工作,以确保课堂教学活动井然有序地开展。在备课环节,教师要依次准备课程标准、教学材料、教学道具、教学方法、课后作业以及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深度分析课堂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并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具体而言,教师在备课环节要注重以下内容:科学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需求,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精准掌握本课教学重点内容,制定完善的教学步骤,备课内容要尽量贴近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及当下的知识储备。同时,一定要结合教学材料开展备课工作,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环节,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在课堂学习环节始终处于被动接受与机械式学习状态,师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学生无法深度参与课堂学习环节,对所学内容始终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无法顺利完成初中语文知识内化,更无法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合理应用,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转化能力并未得到有效培养,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与校内其他语文教师展开深度讨论,分享教育心得,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更高效、更优质的教学模式。

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特点,情境教学法与初中语文课程高度契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创设出合适的教学场景,使学生在特定的场景当中展开深度思考,提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特定情景当中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例如,在《贝多芬传》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在课文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命运交响曲》。学生在特定的场景当中,感受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在作品创作环节的心境与人生体会。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以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文本内容,保证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为学生播放关于对贝多芬的人物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贝多芬这一人物特点及其生平事迹。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应当合理把控时间,为学生预留充足的知识内化时间与知识应用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在融合情境模式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法之外,积极创新符合学生兴趣特点的新型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做出努力。这既是“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又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记忆能力明显提升。”因此,为保证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结合共同的目标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结合“双减”政策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合理选择以下几种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首先,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改善紧张的课堂教学气氛。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难免会产生疲累状态,这使得学生难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首先,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层面的疲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下受到教师的感染,以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态度投入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其次,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与交流,这也是营造和谐教学氛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环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特定事物作为交流主题,与学生展开情感互动。最后,教师可以将全体学生分为人数均等、能力相当的若干学习小组,适当增设小组之间的竞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意识,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本篇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以及创作环境,使学生在动静结合的情境当中,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相较于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学生在理解原文后,无论是原文阅读还是原文背诵,难度都明显降低,学习效率自然提升。这样不仅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量。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讲求突出学生在学习环节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创新欲望与探索欲望开展语文课程学习。初中时期学生处于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形成的黄金时期,心理较为敏感,即使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很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放弃提问,这也导致初中语文课堂产生大量的问题堆积,不利于更深层次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将课后作业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补充,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解决课后作业当中的各种问题,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知识迁移与知识内化,但也加大了学生的课后作业压力。同时,作业压力会导致作业完成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及时向教师求解,由教师为学生展开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保障。

如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为学生设置各种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堂中向学生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内化能力。在此之后,教师会按照每位学生的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对于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下课之后,延伸性阅读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而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则可以布置“再次复习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思考课程的中心主旨、意义和内涵”。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之后,应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将存在的疑问和问题在下一节课向教师提出,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解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勇于向教师提出疑问,还能够减少学生课后作业压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要求与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科学开展课前备课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方式开展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在保证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孟秋 

作者单位:重庆市永川区永川中学校

来源:本文摘自《教育》2022年第27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