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金枪鱼各部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好吃用日语说 “解剖”金枪鱼各部位

“解剖”金枪鱼各部位

2023-09-20 11: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此之外,一条金枪鱼的身体前部、中部、后部的质地和油脂分布也会有很大差异,结合腹部和背部一起来看,大体是这样的:大家都知道“金枪鱼三兄弟”了:大肥、中肥、赤身。

1、大肥(大腩、大腹、大トロ、Otoro)

“toro”指的是金枪鱼身上脂肪丰厚的肉,后来也泛指其他鱼类、肉类中脂肪丰厚的部位,比如和牛toro。对金枪鱼而言,toro中最为肥美、颜色偏粉白的部分称为“大肥”,其余的称为“中肥”。大肥是金枪鱼腹部脂肪最多,也是价格比较昂贵的部位。主要分布在金枪鱼的前腹部和中腹部。大肥一般分为两种:蛇腹和霜降。霜降部分的大肥,脂肪有如霜降一般的纹理,肉质柔软,脂肪融合在鱼肉之中,没有明显的筋肉。 (霜降)蛇腹位于金枪鱼腹部的底端,这个部位脂肪丰腴,有明显的筋肉。小一点的金枪鱼筋肉间距较窄,大一些的筋肉间距较宽。100kg以下的日本近海金枪鱼肉质比较柔软,更大的金枪鱼筋肉会很硬,需要进行处理再食用。一般认为日本近海金枪鱼的筋肉经过熟成可以软化,而其他金枪鱼并不会,一般会将筋肉剔除。 (蛇腹)

2、中肥(中腩、中腹、中トロ、Chutoro)

中トロ在金枪鱼腹部和背部都有分布,含有适度的脂肪。入口既可以感受到脂肪的甘甜柔美,也可以感受到鱼肉微微的酸味,是介乎于大肥和赤身之间的口感和味道。 (中肥)

3、赤身(红肉、Akami)

赤身是“三兄弟”里脂肪最少,颜色最深的部分。在金枪鱼体内分布广泛,尤其集中在围绕脊骨的部分,价格也相对便宜。虽然很多人偏爱大肥脂肪爆棚的感觉,但赤身所具有的金枪鱼特有的清淡微酸的味道其实也挺耐人寻味的。 (赤身) 赤身接近脊骨的部位称为“天身”,是赤身中的上品。以酱油调味汁腌渍的赤身,是江户时代流传下来的做法,现在在很多寿司店也非常常见。 (天身位于赤身靠近脊骨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同样是大肥,前腹部的大肥通常比中腹部的大肥脂肪含量更高。同样是中肥,腹部的中肥通常比背部的中肥更为肥美。同样是赤身,通常认为背部中段的肉质更好,因为此处肌肉运动量较大,而纤维比尾部肌肉少,味道和色泽也好于腹部的赤身。体型较大的金枪鱼的中肥可能比体型较小的金枪鱼的霜降部分脂肪更多。所以部位划分和脂肪含量并不完全对等的关系,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但通常来讲,大肥的脂肪含量可以达到40%,中肥在15%-20%左右。 “三兄弟”以外,很常见的是中落。

4、中落(中落ち,nakaoti)

中落是金枪鱼脊骨周围的肉,传统上用贝壳刮取下碎肉,可以用来做葱鲔,价格公道,深入人心。还有什么小众的金枪鱼部位也好吃呢?

5、下巴(カマ,kama)

俗称下巴,虽然金枪鱼本人可能并不觉得那是自己的下巴。其实是鱼鳃到胸鳍部位的带骨鱼肉,每条金枪鱼上只可取下两块。肉块成镰刀型。筋肉很韧,但鲜味浓郁,物美价廉,可以盐烧或照烧,貌似可以感受吃兔头的快乐。

6、カマトロ(kamatoro)

这块肉位于金枪鱼鱼鳃后、腹前的肥肉部位,呈三角形,每条金枪鱼上只可取下两块,据说占整条金枪鱼肉重量的3%左右,脂肪丰盈,呈霜降状态,被称为“大肥中的大肥”,但筋肉偏硬,腥味偏重。可薄切做刺身、寿司,也可烧烤、涮锅。

7、脑天(脳天,头肉,noten)

这个名字听起来让人脑洞大开的样子。虽然以报价看并不昂贵,但这是金枪鱼头顶的肉,只占整条金枪鱼肉重量的0.5%左右,非常稀少,很多鱼商喜欢自己留着吃,并不拿出来售卖。肉块呈圆柱形。肉质十分柔软,筋肉也很软,油脂丰富,也被称为“头toro”。可以做刺身和寿司料,或者做锅物、烧物。

8、鱼颊肉(ほほ肉、hohoniku)

金枪鱼两颊的肉,每条鱼只有两坨,但价格也很亲民。可煮、可烧,也有做刺身的情况。

9、鳍肉(ひれ肉,hireniku)

靠近鱼鳍根部的肉。背鳍肉单独取下可做寿司,但每条只能取下1-2块品质甚佳的肉。有介于中肥和赤身之间的细腻味道,美中不足是变色非常快。带骨尾鳍肉可以做盐烧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