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腋下长出“小肉粒”,警惕HPV感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女性hpv疣体图片 脖子腋下长出“小肉粒”,警惕HPV感染

脖子腋下长出“小肉粒”,警惕HPV感染

2023-05-30 16: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皮肤光滑的九叔 39健康网

24岁的小美在一家美容院工作,爱美的她也比较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每天都会在镜子前臭美一番。

近期她发现脖子上长了一颗红色的肉疙瘩,有点丑,但因不痛不痒就一直没有理会。

然而,一个月后她照镜子发现,脖子上的疙瘩多了好几颗,连脸的边缘都长了,还偶尔发痒,便叫来同事帮忙查看。同事表示,这可能是HPV感染长出来的疣,还问她是不是平时私生活有点乱。

小美一下就蒙了,她还没男朋友,不存在私生活乱的问题,怎么会染上HPV?质疑同事是不是看错了……

为了查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她最终到医院就医,医生表示这确实是HPV感染导致的“丝状疣”,但这病不一定是性传播导致,也可能是免疫力低下导致,让她不要担心,在医生的帮助下,小美最终治疗成功。

疣是一种病毒性皮肤赘生物,较常见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相信大家对HPV都不陌生了,没错,它就是导致宫颈癌的幕后黑手之一。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它也有高危和低危之分。

一般来讲,HPV最主要通过性生活感染,但也不是绝对的,其还可以通过血液和密切接触传播,如共用针头、刮刀、浴巾、浴盆等。

另外,HPV病毒通常不会直接感染正常的皮肤与黏膜,但如果身上有伤口,它就可通过外伤感染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一旦感染到最深层的基底细胞,就可能发生增生并形成疣。

HPV的家族很大,共有200多个亚型,其中只有十几种跟恶性病变有关,大部分都是低危型,主要引发皮肤疣。

而不同的病毒类型也有着不同的喜好部位,可引起的疣体也不一样。今天叔就盘几种最常见的皮肤疣给大家好好辨辨。

主要由HPV6及11型病毒感染引起,较常发生在肛周、外阴等生殖器部位。

开始为淡红色丘疹,后续会逐步融合成乳头状,形成菜花状赘生物,外观为红色、白色或雾灰色,表面可见糜烂、浸渍。

治疗手段包括局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如涂抹咪喹莫特霜或激光、电灼及冷冻治疗等,如出现带蒂较大的疣体,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但术后仍要配合其他治疗以免复发。

主要致病病毒为HPV3、10型和28型,好发于青少年的手背与脸部。

可在皮表轻微隆起肤色或褐色的扁平丘疹,一般患者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瘙痒发红症状,但几周后亦可自然消退。

目前对于扁平疣主要采用外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若扁平疣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则需同时口服药物治疗。

由HPV1、2、4、7、27型HPV病毒感染引起,全身均可发生,但四肢较多,局部会形成一个较硬且隆起的半球状小结节,界限分明,有光泽,多发时可形成局部的凸起。

通常寻常疣可自行消失,也可通过外用药物或物理治疗的方式消除,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口服异维a酸胶囊治疗。

丝状疣是寻常疣的一个特殊类型,好发于人体颈部、眼睑、额头等部位,主要表现为细长丝状凸起,伴顶端角化,形似“金针菇”状或小肉粒状。

一般患者没什么症状,可不予处理。如果觉得影响美观,可考虑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若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时,则可考虑系统药物治疗。

主要由HPV1、4型HPV病毒感染引起,表现同寻常疣,但角质层比寻常疣更厚,表皮上层可见角化不全细胞,真皮有较多的炎症细胞浸润,好发于足底部。

跖疣主要以外治法为主,包括外用药膏及物理治疗,也可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比如中医火针,中药泡脚等。

相对于高危HPV引起的恶性病变,低危型HPV引起的疣风险相对低很多,大部分疣一般会在1~2年内自然消退,且不会留下痕迹。

不过作为一种赘生物,疣可以发生在身体各个部位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导致自身越长越多或传染身边人,因此,还是积极防御为妙。

皮肤损伤:皮肤遭受外伤、烫伤、烧伤等问题后,若没能及时处理与治疗,就容易让HPV病毒“有机可乘”,导致疣的出现。

免疫力低:当皮肤受到感染,免疫系统如果比较弱鸡,就难以及时剿灭病毒,导致病毒扩散,感染长疣。

在生活中,也要做到以下几点:

生活中需要注意不与患疣者共用生活用品,否则就有可能接触到病毒而造成感染。

尽量避免和患疣者直接接触,若接触了也要第一时间消毒洗手,如患的是尖锐湿疣,应暂停性生活直到治愈。

注意规律饮食,营养均衡,通过加强饮食营养来提高抵抗力,日常作息也要规律,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每日做适量运动,增强免疫力。

疣多是在皮肤破损情况下发生感染的,所以在劳动时,尤其要注意保护自己,做好防护,避免伤口,如有伤口也要及时治疗。

参考资料:

[1]白石宪男主编;赵晓东,于学忠主译,真正实现熟练操作外科门(急)诊手术处置指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01,第216页

[2]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1,第71页

[3]高国兰主编,宫颈癌就医指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03,第12页

[4]张咏梅,女性生殖健康上女性保健及妇科疾病,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1,第85页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