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女子及笄的礼仪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2023-12-14 18:5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礼

1

迎参礼人员

笄礼始,全场静。天地造万物,万物兴恒,以家以国,祖光荣耀。父母传我,人生家 国,贵至荣和。夫,人之因幼,少而及往,青年独立继承。家、族、国纳其人之成立,与其人之权利,其成人者受个体生存,家族责任,社会义务之命。此,特予正礼明典。成人笄礼开始,奏乐!

迎主人,即笄者的父母。

迎正宾。正宾一般为有德才的女性长辈,她在仪式中主要是为笄者加钗冠,赐字。

迎有司。

迎赞者。赞者在仪式中协助正宾行礼,一般为笄者的好友、姊妹。

(从左到右依次是父母、正宾、赞者。)

父母、宾客入席后,主人便要向众人致辞:“今天,小女行成人笄礼,感谢各位宾朋佳客的光临!下面,小女成人笄礼仪式正式开始!”

2

理妆

笄礼开始,笄者出东房。拜父母、拜正宾、落座。

而后,赞者为将笄者理妆。

赞者为笄者梳头。赞者为笄者梳理发髻,传统意义上女孩成年后需将原有的发髻改为成年女子的发髻,并用发簪固定和装饰。在古代,女子的发型都是极其讲究的,不可随意梳整,童年时期与成人后都有不同的发髻。柳永诗词有云:“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这里的垂杨双髻就是指古代女子未成年时的发型。

《诗经·卫风·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有《齐风·甫田》之言"婉兮娈兮。总角丱兮"。而这里的总角就是指男女未成年之时。因为在古代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会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以后人们便用"总角"一词来借指童年时期。成年后发髻则形式多样,并且会用发钗,发冠等物品加以装饰。

正宾盥手后,初加一拜便正式开始。(正宾洗手,称为盥手礼。贯穿于华夏 礼仪的各个环节,表示干净,整洁,庄严,肃穆。是施礼者郑重其事的表现。)

3

初加一拜

笄礼第一项,初加一拜,正宾为笄者加冠笄。

正宾祝曰:“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而后,正宾归位,笄者适东房,着素色襦裙。

在及笄礼中,不仅仅只是通过为笄者更换不同的发笄来象征她们从孩童到成人的变化,还要在每一次加笄后为她们更换不同形式的衣服来体现她们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

4

二加

二加,正宾为笄者着发笄。

有司奉上发钗,正宾接过,走到笄者面前;高声吟颂祝辞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

着发笄象征笄者拥有成人之容,淑雅娴静,端正典雅。

而后,正宾复位,笄者回东房着曲裾深衣。(曲裾深衣是汉代女子的礼服之一,二加后的曲裾深衣象征着花季少女的美与端庄。)

5

三加

正宾为笄者加钗冠。着钗冠象征着笄者拥有成人之智,心存高远,不让须眉。

继而正宾复位,笄者着大袖礼服。(笄者所加礼服为大袖长裙礼服,隆重的大袖礼服,象征着女子的雍容大气,典雅端丽。)

最后笄者拜孔子。笄者拜孔子,表示传承文明报效国家的决心。

6

醮子

赞者于有司手中接过酒具,递与正宾,正宾取酒具到席前,祝曰:“执酒祭亲,嘉荐令芳, 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

笄者接过,跪着将酒撒些在地上。以酒撒地,称为酹酒,是古代巫术的遗留,表示祭地。

而后笄者执酒,象征性的沾唇。

最后笄者向正宾行拜礼,起身后,正宾答拜。

7

赐字

赐字的文书中写着笄者的字,字的含义,及对笄者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笄者的字一般由父母或其他长辈所取,礼记有云:“女子许嫁,笄而字” 。在笄礼之后、出嫁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里,这位成年女子的状态就被称作"待字"或者"待字闺中"

此环节依旧由正宾负责。正宾唱:“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於嘏,永受保之,曰××。”

笄者接过文书,递与一旁赞者,对曰: “××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

8

笄者三拜

笄者拜父母,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笄者拜师长,勤勉求学,发奋进取;

笄者拜祖先,传承文明,报效祖国。

笄者三拜为及笄礼中的核心,它要求一个成年女子要衷心的感谢生养她的父母,教育她的师长,更要祭拜祖先,传承文明。

9

聆训

笄者母亲向笄者示训词:“事亲以孝,接下以慈。和柔正顺,恭俭谦 仪。不溢不骄,毋诐毋欺。古训是式,尔其守之。”

笄者对曰:“儿虽不敏,敢不祗承!”

笄者母亲示训词,以寄托对笄者的希望和祝福。

10

礼成

笄者拜正宾、拜有司、拜乐者、舞者及众宾。

遂,笄礼成,撤席。

古代女子的整个成年笄礼仪式已经为大家展示完毕,希望大家能通过我们的展示对我国传统笄礼仪式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文字 | 蒋羡智

图片 | 国传记者团

编辑 | 蒋羡智

审核 | 罗溧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