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女娲造人的方法有哪两种 七上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七上语文第21课《女娲造人》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2024-03-14 11: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注:若您购买了本专栏,需要电子版的可以私信我

【导入新课】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话,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人类起源的中国神话 ——《女娲造人》。

【学习目标】

1、了解神话的基本常识,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2、探究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3、感受我们祖先大胆奇特的想象力,激发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四川新都人。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神话故事新编》《山海经校注》等。其《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文体知识】

神 话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②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③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共工怒触不周山……

【背景链接】

女娲是中国上古(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是远古神话中人首蛇身的创世女神,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之一。本文根据神话故事集《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传说进行改编。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神话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和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了生活气息,焕发出了迷人的光彩。

《女娲造人》标题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整体把握】

1、女娲为什么造人?

明确: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不够生气蓬勃。女娲感到非常孤独,便由池中照影想到造人。

2、女娲的造人方法有哪几种?

明确:①掘泥揉团造人;②挥藤洒泥造人;③分出男女,自我繁衍。

3、女娲造出的人是怎样的?

明确:女娲造出的人是聪明美丽的生物,会喊“妈妈”,身体小,相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4、女娲造人前与造人后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造人前:感到非常孤独。

造人后: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合作探究】

1、第1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环境描写。写天地开辟后,世间的荒凉寂寞,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

2、“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过渡(承上启下)。由上文女娲产生添一点什么的想法过渡到下文女娲造人一事。

3、第4段对女娲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明确:动作描写,如“走”“蹲”;神态描写,如“笑”“假装生气”;最后一句话是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的女神。

4、“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第5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掘”“掺”“揉”等动词用得极其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女娲造人的一系列动作和过程,表现了女娲造人时的慎重、认真和执着。

5、为什么强调女娲掘的泥是“黄”色的?

明确:强调“黄”颜色,因为与我们的肤色相符合,说明女娲是我们黄种人的始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接受。

6、“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第13段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工作着,工作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动作描写,而“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则是环境描写,强调了女娲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劳动,一位勤劳母亲的形象跃然纸上。

7、女娲为什么要“挥藤洒泥造人”?

明确:因为女娲“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于是,“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

8、第1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动作描写。“拉”“伸”“搅”“挥洒”等一系列动词,活现了女娲挥藤洒泥造人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的智慧,与“绝妙”一词相照应。

9、“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这句话属于哪一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议论。通过评论洒泥造人方法的优势,体现了女娲的智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