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我们这样走过|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奏响高质量发展的 这五年,我们这样走过|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这五年,我们这样走过|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2024-05-28 19: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运汽车纯电动轻型客车及多用途乘用车扩建项目 本报记者 高志勇 摄

培育龙头 狠抓项目

工业经济壮腰杆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十三五”期间,我市把做大工业总量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紧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这个做强工业、做大工业总量的关键,聚焦实体经济,从创业创新、精准招商到扶优扶强,全流程、科学系统地描绘出运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实现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积极成效,运城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已发展到4家,山西建龙突破300亿元大关;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由2016年底的22家发展到2019年的41家;这些“龙虎榜”企业及培育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66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3%。

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市工业企业“跨入百亿,迈入十亿”关,主要有3种途径:第一是上项目,做大主体;第二是产业整合,联合发展;第三是市场变化,主导产品价格提升。其中,因项目建设因素进入“跨入百亿,迈入十亿”关比例占到92%。这就说明,企业能否快速成长、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关键在于企业有没有新项目、大项目。

“十三五”期间,我市狠抓转型项目投资,不断加大支持服务力度,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争取项目早完工、早投产、早达效,发挥增量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为工业发展积蓄后劲、增添活力。

为此,我市出台了《运城市工业技术改造三年专项行动2020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工业转型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谋划库、达产达效库“四库”管理模式,实行重点项目月调度制度,将项目台账化、细致化,排定工期,定期调度。今年1月—10月,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18.2%,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速10%左右,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目标。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增加项目储备量,引进更多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不断夯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尤其是今年,我市专门成立招商专班。按照《运城市产业招商专班组建工作方案》,筹建成立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两个招商专班,积极开展联系宣传、谋划项目、对接企业等一系列招商引资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我市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政府与正威集团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200亿元的正威国际5G应用材料产业园和5G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项目落地开工;山西威易达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已在闻喜县注册登记,总投资8亿元,建设闻喜县电动场地车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山西建投晋南建筑产业有限公司山西建筑产业现代化(运城)园区一期项目,总投资4.5亿元,已完成投资2.4亿元……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00余亿元,山西建龙220万吨热轧卷板、大运H153高端牵引车、复晟铝业80万吨氧化铝、中铝山西新材料28万吨碳素挖潜、新绛天地和年产70万吨镀锌板带和镀锌钢管、同誉年产500万只铝合金轮毂二期扩建、中条尾矿库综合利用制备陶瓷项目等200余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三五”期间,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切实强化政策保障,着力解决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软环境吸引力。同时,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高审批效能,按照“属地管理”“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及时下放工业技改投资项目备案权限,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从2015年到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1299.7亿元增加到1914.8亿元,增长47%;工业增加值由264.5亿元增加到407.5亿元,增长54%;主营业务收入由1273.5亿元增加到1919.4亿元。企业效益大幅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由1985.42亿元增加到2387.71亿元,负债率由78.37%下降到67.75%,实现利税由45.84亿元增加到148.6亿元,实现利润由16.5亿元增加到101.7亿元。

绿色引领 创新续航

铸就发展新动力

“十三五”期间,运城工业经济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转型发展的步伐愈发铿锵有力。

绿色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工业经济的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能源的节约,包括电力、水等,另一个是控制污染,减少排放。“十三五”期间,绿色发展始终引领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五年来,我市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发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实现工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以示范试点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重点实施了宏光医玻6000吨废玻璃循环利用、山西建龙12MW余热发电节能等绿色制造项目。

五年来,我市开展焦化行业压减过剩产能,制订了《运城市焦化行业压减过剩产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淘汰拆除了山西恒泰焦铁60万吨焦炉,完成了压减108万吨焦化过剩产能任务,按期完成盐化四厂搬迁工作。推动传统行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钢铁、焦化、铸造、建材、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应用节能新技术,开展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与此同时,我市不断加大对企业技改的支持力度。2017年以来,为大运汽车、山西建龙、中铝山西新材料、亚宝药业、石药银湖、亚新科、同誉、中磁等企业争取国家、省技改专项资金5亿元以上。市财政拿出近1亿元,有力支持了大运、山西建龙等“1311”重大项目建设。

创新助推蝶变,铸就发展新动力。“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优化企业创新能力,为运城工业增势蓄力。

五年来,我市大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制订了《运城市区域骨干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工作方案》,亚宝药业集团被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积极引导领域内龙头骨干企业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先后成立了铝及铝加工、镁及镁加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6年11月,我市组织召开了第十三届产学研合作与交流洽谈会,共签署合作协议44项,加强运城与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

五年来,我市积极推动规上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按照“统一组织、市县协同、分层分类、帮扶互助”的原则,我市出台了《运城市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行动计划》,明确了企业创新的内涵、目标和举措,确保运城工业企业创新活动走在全省前列。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正常生产运行的510家规上企业已实现研发活动全覆盖。

五年来,我市不断完善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出台了《建立县级企业技术中心暂行办法》,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度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的通知》,组织各县市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39家、市级99家,为全市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国企给力 民企活跃

经济“双雄”齐发力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分别代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主体,是构建运城经济基本盘的“双雄”。“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国企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同时,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带动扩大就业。

“十三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市属监管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20年9月,市属企业总资产达265亿元,净资产达45亿元,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国企国资统一监管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国资委监管企业达到37家;完成驻运央企、省企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完成国有企业厂办大集体改革任务;积极开展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试点工作;完成1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国有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力实施“出清治困”攻坚战,26家僵尸企业全部出清。

管控机制逐步完善。先后出台了《市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暂行办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办法》《国有企业负责人年薪制薪酬管理暂行办法》《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规范履行出资人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报告制度,逐步形成“约束”“激励”双向管控机制。

创新能力逐步显现。全市国企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关铝集团的无人机项目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进入全国植保领域的第一方阵,经济林植保等关键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城投集团聚焦“六新”突破,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企业转型发展,在全市国企创新发展中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属企业在能源供给、科技创新、国防军工、稳定就业、公共服务、节能减排、抗击疫情、复工复产,服务发展大局等大事要事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多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绩斐然。

2019年1月,我市在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挂运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局牌子,加强对民营经济集中统一管理。2019年4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全市民营经济总量由2015年184.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06.8亿元,增长66%,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69.8%增长到2019年的75.3%,实现利税由2015年的29.6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118.1亿元,实现利润由2015年的16.3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89亿元。省工商联发布的“2019山西省民营企业100强”中,运城囊括百强榜单首位、入围企业数、企业营收总额、新增入围企业数、百亿元以上企业数等五项第一。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本期责编:王运涛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权归运城日报社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