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冰这一年:从基层记者到央视顶流,她都经历了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央视主持人综艺节目叫啥名字来着 王冰冰这一年:从基层记者到央视顶流,她都经历了啥?

王冰冰这一年:从基层记者到央视顶流,她都经历了啥?

2024-07-02 08: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冰冰为什么突然火了?

  王冰冰的一条B站视频为啥有1900万的播放量?

  王冰冰入驻B站10小时粉丝突破100万?

  王冰冰是不是更符合男性审美?

  (王冰冰B站)

  2020年下半年,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央视记者王冰冰意外在B站走红,随之迅速成为了央视与年轻人沟通的桥梁。

  她凭借甜美的长相和声音打破了大家对央视主持人“国字脸”的刻板印象。

  之前倪萍和董卿一样的“知性女性”似乎代表着另一个时代,流量时代,大家更渴望见到一种不一样的美。

  (年轻时的倪萍和董卿)

  也正是在这一年,王冰冰经历了冰火两重天。

  意外走红让她的主持事业有了更多的扶持,她从普通的新闻播报,一下走上综艺,站在了一众“流量”面前。

  但是,人们谈论一个名人的话题往往会因为名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而越来越偏离她本身。

  关于王冰冰的讨论,已经不是她的主持功底,而是她的“脸”。

  2020年8月,一个女孩儿身穿红色大衣,拿着话筒的照片在全网疯传,很快就引发了过亿人次的观看。

  她就是王冰冰,一个勤勤恳恳的央视记者。

  9月,她再次出镜为大家介绍“大数据建构的生态平台”,万万没想到,一个冷门到没人看的新闻,在B站单日播放量第一。

  连央视都没想到,这个新闻能爆。

  一切全凭冰冰的一张甜美面孔。

  11月,王冰冰被邀请主持共青团中央主办的青年大学习,那一期的主题是纪念抗美援朝胜利。

  尽管王冰冰在节目中尽最大程度展现她的专业性和业务能力。

  但弹幕依然跑偏了,堆积了满屏的“老婆”。

  将近200万的播放量也让原本无人问津的节目,一下子有了看点。她也和丁真一起,被网友称为“新时代的流量洼地”。

  但王冰冰害怕了。

  正在承受和她不匹配的关注,越来越脱离她之前的日常生活,对于这条路,她开始发怵,开始迷茫......

  王冰冰毕业于吉林大学,2012年进入吉林日报实习,2016年进入中央广播电视台工作。

  作为外派记者,王冰冰常年驻扎在吉林,从业务上来说,王冰冰当外派记者的这几年算得上是兢兢业业。

  15年4月,中俄边境发生火灾,深夜值班的王冰冰被从被窝里叫了出来,走入冰雪之中。

  作为新闻人,她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回头看看她当时的采访视频,黑黑的眼圈在镜头前展露无遗。

  驻扎吉林的那几年,她经常做一档查干湖冬季捕捞的节目,需要记者连续半个月,在一米厚的冰面上连续带上8个小时。

  当时,查干湖的气温是零下30多度。

  湖面上的风不断地吹着她的脸,怎么办?没办法,只能挺着。

  作为一个新闻人,王冰冰是合格的。

  在莫莫格湿地,保护野生白鹤。

  在吉林永吉县遭灾现场。

  在吉林汪清洪水现场。

  吉林大雪,王冰冰也要外出直播。

  早年的视频和大家现在看到的王冰冰有很大的不同,绝对不是因为王冰冰整容了,而是作为基层记者,那种辛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在没进电视台之前,很多人都认为记者是一个光鲜亮丽的工作,每天出镜采访,还有机会进入晚间的新闻联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拿收入来说。

  一个普通一线城市的基层记者收入结构大概是:

  实行积分考核制。

  每人每月拿出工资里的1800元进行考核,做一条新闻积分为2分,6分,8分,10分,20分不等,重大突发事件分数更多。

  每个月将所有记者的积分加起来平均后,对应绩效工资。

  这是个公式看似公平,多劳多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几乎所有的新闻都是用大机器来拍摄的,尤其是央视这种国家级媒体,一台大摄像机器有十多公斤,三脚架四公斤。

  女生根本没有办法搬动机器。

  假设一条新闻,需要摄影记者+文字记者,如果是10积分的话,就是两人平分。

  但很多时候,摄影记者可以直接充当文字记者,写好稿子直接发,不需要另外派文字记者。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

  所以,最后很多女性记者最后拿到的分数,远低于台里的平均分。

  再看看工作强度:

  在新闻部加班是常事,说早点下班,就是正常下班时间,说正常下班,就要到晚上七点,说加会班的,就要到晚上九点半以后。

  新闻部从来不会主动让谁走,但是会逼着人离开。

  很多记者,跑了一个月的新闻,积分加在一起才刚刚够150分。

  (跑新闻的基层记者)

  除了工作稳定之外,王冰冰作为奋斗了多年的基层新闻人来说,理想应该是她的全部。

  2015年,歌手姚贝娜去世之后,网络上突然掀起一股“嘲笑基层记者”的风气。

  起因是一篇名为《记者们在病房外,焦急的等待她的死亡》的文章:

  在姚贝娜的病房外,一群记者正在等候,迫不及待地以最快的速度将她“去世”的消息发回报社、网站、电视台。

  作为一名基层记者,王冰冰就是在这种诋毁和高强度工作中日复一日的轮转。看看百度百科,王冰冰的履历——

  别人的履历都是按年,而作为新闻人的冰冰精确到了每天。

  因为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新闻人,王冰冰实在是没有什么非常辉煌的报道事迹,她的成长全都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当大家都乐衷于将她塑造成一个“流量网红”的时候,别忘了,她还有另一个名字——

  基层新闻记者。

  (网友评价)

  为什么王冰冰走红后,会突然觉得诚惶诚恐?

  当你了解到她的职业身份后,会更能理解这种心态。

  王冰冰不像是董卿和朱迅一样的央视主播,常年可以站在电视机镜头前,坐在摄影棚内设风挡雨。

  王冰冰是一个需要常年在外经历风雨的基层记者,从没有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作为一个新闻背后的人而存在。

  王冰冰的出现无疑是连接了观众和新闻,让更多的人关注到新闻本身的价值是王冰冰职业生涯的意义。

  靠脸不会长久,专业才是王道。

  曾经央视的当家花旦董卿,奋斗了几十年,才有了今天立足业内的傲人成绩,但大家不知道的事,董卿最开始非常想要“逃离央视”。

  董卿在央视主持《魅力12》这档节目,名义上是央视主持人,节目录制却在大兴区,董卿连央视的大门都进不去。

  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节目反响效果也不好,她经常觉得灰心丧气。

  “你觉得你明明很努力,花了很多心血,却没有多少人看到你的成果。”

  一次,北京沙尘暴天气,董卿提着四五袋衣服要去节目录制现场,可站在大兴街头却怎么也打不到车。

  最后,总算搭上一朋友的车,坐在车上她崩溃了,突然对朋友说:“太难了,我不想做了。”

  朋友反问道:“世界上什么事情容易呢?”

  董卿顿时泪流满面。

  与其说是“机遇”,不如说是“努力”,让董卿一步步走到今天。

  还记得,当初那个连续4天在在火车站假扮智障人,拣烟头、抢食地摊上吃剩的凉皮,最终“如愿”以500元的价格被卖进黑窑厂干活的卧底记者吗?

  他叫崔松旺,河南电视台记者。

  卧底期间多次被打,趁喝水之机上演生死逃亡。

  后协助警方,控制了8名黑窑厂老板和招募人,解救智障奴工30名。

  2007年,他所做的新闻报道震惊河南,轰动全国。和今天火遍全网的王冰冰一样,崔松旺也是一名基层记者。

  王冰冰不愿成为被“流量”牺牲的那个人,她也不愿意被“定义”,她更愿意以记者的身份,像这些前辈一样存在。

  庞麦郎,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拉面哥,镜头前痛哭想做回普通人;小马云,下半辈子只能靠低保过活;

  泡泡龙,暴饮暴食离世......

  被市场裹挟压榨的人,最终是会被市场淘汰。

  但王冰冰不会,即使有一天没人再关注她的颜,她也会以一名优秀记者的身份永远存在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