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传奇的人际渊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夫君逃婚知乎 陈赓大将传奇的人际渊源

陈赓大将传奇的人际渊源

2023-08-25 14: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我军的历史上,群星灿烂,战将如云,但陈赓打过的仗最多,南昌起义、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法援越、抗美援朝,他都参加了;除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陈赓还有在我党地下战线的工作经历;他既是我党的高级将领,又曾是著名的黄埔三杰,还救过蒋介石的命;他生性幽默,受人喜爱,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同甘共苦的同志之间自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像陈赓那样,与一些革命领袖、战友还有那么多特殊渊源关系的却不多见。这使得陈赓大将更富传奇色彩。

1.陈赓和毛泽东

1910年,已过16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走出了偏僻的韶山,步行近50里,走进了湖南省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的大门,在这里开始接触新式教育。毛泽东到了东山学堂才第一次看到了世界地图。读了不到一年,毛泽东离开东山学堂就读于长沙驻省湘乡中学,在这里,毛泽东才第一次看到了报纸。可以说,从东山学堂开始,毛泽东大大地开阔了眼界,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15年,时隔五年之后,生于湖南湘乡的陈赓也进入了东山学堂读书。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和何叔衡回到湖南,为了传播马列主义,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当时正在长沙铁路局当办事员的陈赓也跑来听课。下课之后,师生俩闲聊,陈赓提到东山学堂,毛主席才发现:“哟,咱们还是同学哩!”陈赓谦逊地答道“可惜我比你晚上了五年。”陈赓在东山学堂就听闻了前辈毛泽东、萧子升等优秀学生的大名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又重新回到领导岗位指挥红军作战。但发生在土城青杠坡的第一仗,就出师不利。由于情报不准,原来以为川军只有4个团六千多人,实为8个团一万余人,而且装备精良。在敌人都快打到白马山中央军委指挥部前沿、红军面临背水一战的险境时,朱德总司令把帽子一扔,对毛泽东说道:“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说完便亲自到第一线指挥战斗。毛泽东下令说:“叫陈赓带部队上去,配合三军团,一定要堵住敌人进攻。”

干部团团长陈赓和政委宋任穷冲在最前面,带领干部团把凶猛的敌人压了下去。跑步返回增援的一军团一部也赶到了,与干部团一起,发起了连续反击。敌前线指挥官郭勋祺率部退守平川地带。毛泽东在白马山上用望远镜看到这个情景,兴奋地对身边人员说:“打得好,打得好!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2.陈赓和彭德怀

陈赓13岁的时候,家里给他安排了一门亲事。无论陈赓如何反抗,12岁就结婚的父亲还是执意要给陈赓举办婚事。就在娶亲的那天,陈赓咬着牙离开了东山学堂和家乡,后来报名参加了湘军。而彭德怀这时正好在同一个营里当兵。

那时候,腐败的军阀部队,各级军官编造各种名义和借口,经常克扣士兵的兵饷。几年后的一天,已是连长的彭德怀问陈赓:“你都当了四年兵,怎不升军官?”

“我跟连长闹僵了。他造的饷册子尽是死人的名字,已经十一个月没有发饷了。”

“那家伙是个喝兵血的虫子,你们应该起来闹饷!”

“你上次是怎么闹成的?”

“你们连长平时最怕谁?”

“团长曾君聘,”陈赓不等彭德怀回答,一点就通,“你是说拿团长吓唬他?”

彭德怀拍拍陈赓的肩膀,告诉他:“你别怕,闹不成就到我这里来。”

陈赓按彭德怀教的法子闹兵饷成功的第二天晚上,团部的一个同乡就告诉陈赓连长要报复他了,陈赓一听:

“反正我已经豁出去了!大不了上别的连去干。”

“上哪?”

“到一营,到彭德怀连里。”

陈赓的同乡大吃一惊,连忙告诉他:“你还不知道?彭连长组织的救贫会,杀了一个姓欧的大户,这个大户人家是赵恒惕手下一个少将参议的哥哥,事情被告发了,彭连长已经跑了,连曾团长也快吃不了兜着走了。”

陈赓找到曾团长要求调到别的连队,没想到曾团长已决定脱离军界,到长沙铁路局当局长。临走,带上了陈赓,让陈赓在铁路局当上了办事员。

1938年9月,身为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已过40岁,可还是孤身一人。有一天,已是八路军386旅旅长的陈赓组织了一场女子排球赛。开赛之前,陈赓兴冲冲地跑到彭德怀的办公室:“彭老总,今天下午举行机关有史以来的第一场女子排球赛,你是不是要去看看?”

“我没有时间!”正在看文件的彭德怀应了一声,接着兴致勃勃地说:“陈赓你来看,这是刚接到的报告,我军又打了一个胜仗,歼灭敌人一个整营的兵力!”

“看文件固然重要,可也要关心一下群众生活嘛,你不去,人家会说您彭老总架子大。”

球赛中,陈赓一直在观察彭德怀的目光,但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地方,球赛一完,不甘心的陈赓又拉着彭德怀去跟球员握手。握手之间,陈赓高兴地发现了一些端倪。他追着去问彭德怀:“怎么样啊?”

“什么怎么样?”

“你看哪个女同志好?”

彭德怀告诉他:“那个戴眼镜的细高个不错。”

“哦,她叫浦安修。……”

“谁要你介绍这些!”

 ……

   彭德怀最终被陈赓说服,与浦安修谈起了恋爱,并结成了夫妻。

 1951年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以后,在志愿军的多次打击下,敌人学乖了,不再主动出击,而是打起了阵地战。没有空中支援、装备落后的志愿军在如何防守上一时面临了许多新的困难。彭德怀这时又想到了鬼点子最多的陈赓,向周总理指名要调还在越南的陈赓入朝。早在抗战期间,陈赓的386旅就以擅长游击战和阵地战出名。陈赓去了朝鲜后,针对美国人的防御体系,陈赓制定了一套相应的防御进攻体系,号召各个部队挖洞、挖坑道,与联合国军进入了相持阶段。在上甘岭战役中,坑道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陈赓和谭政、陈锡联

陈赓和谭政两人,自爷爷辈起,陈家与谭家就是至交。陈赓小时候曾在谭政家乡楠竹七星桥蒙馆与谭政一起读私塾,后来陈赓在东山学堂读书的时候,谭政寄宿陈家,在陈赓的家乡二都柳树铺继续按照父命读孔孟之道。谭政对陈赓去东山学堂读书羡慕不已,但是谭政的父亲不准谭政读这种洋学堂。直到谭政与陈赓的妹妹陈秋葵结婚后,谭政的父亲才同意陈赓的父亲的建议,送谭政进入东山学堂。毛泽东和陈赓都是中途离开了东山学堂,而谭政在东山学堂一直读到高小毕业。

1927年春,谭政经陈赓的介绍和安排,离开家乡来到了陈赓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当兵,不久,谭政因有文化升任准尉书记官。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陈赓和谭政都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挂念丈夫和哥哥的陈秋葵一病不起,病逝于家乡。后来,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而谭政参加了秋收起义,并成为毛泽东的首任秘书。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又决定重建红一师,特意点将陈赓任师长,谭政兼任师政治部主任,有意让两位童年挚友搭档,重温亲情、友情、乡情。毛泽东称之为“珠联璧合”。1955年,两人同时被授予开国大将,陈赓位列第四,谭政列第五。

1946年,陈赓的妻子王根英牺牲后,王根英的妹妹王璇梅带着陈赓与王根英的儿子陈知非从上海来到山西。陈赓认为“这个仗估计不会打很久了,将来国家需要建设。”于是送儿子知非到北方大学工学院学习,送王璇梅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任129师386旅旅长,夜袭阳明堡机场的陈锡联后来任385旅旅长。两人在延安,陈赓带着陈锡联到处串门,经常到朱德总司令的院子里“偷”苹果。有人告诉朱老总:“陈赓和陈锡联这两个家伙每次去你那串门,其实呀,是打你苹果的主意。”谁知朱德却哈哈大笑着说:“陈赓这点伎俩,还蒙得住我?”一天,“哥俩”碰到朱老总。朱德说:“陈赓,锡联,怎么没来串门呀?我还要小康(夫人康克清)把树上的果子留了一秋,等你们来再偷呢,你们不来,它们都熟得落地了。”陈赓和陈锡联害臊地推脱道:“忙,主要是学习忙。”解放后,在陈赓的热心撮合下,陈锡联与王璇梅结婚。王璇梅一直喊傅涯“姐”,喊陈赓“姐夫”。

4.陈赓和周恩来

1924年,陈赓辞掉铁路上的工作,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周恩来应廖仲恺之邀,到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到黄埔后,马上成立了中共黄埔支部,陈赓被选为主要负责人之一。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陈赓随周恩来到武汉出席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王根英作为上海的代表,也到了武汉。两个相恋的年轻人,在这腥风血雨的时候相会了。但担心这时候结婚生孩子影响革命斗争的王根英,拒绝了陈赓的求婚。陈赓回到住所,垂头丧气地说:“哎,女人要是倔起来,比他妈老牛还倔!”

望着起哄的大伙儿,陈赓半认真地说:“哪位说动王根英跟我结婚,我当众给他磕三个响头。”

恰巧这时周恩来走了进来,并听到了陈赓的“豪言壮语”,“陈赓,来来来,你当着大家的面,磕吧!”周恩来笑着说道:“这件事你怎么不求我?想当新郎脸皮倒薄起来了。”

就这样,经周恩来和邓颖超做工作,陈赓和王根英在武汉结婚了。没几天,这对新婚的夫妻又被迫分开,陈赓去参加南昌起义,王根英回上海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周恩来病倒了,经医生诊断是肝脓肿。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来抬担架的同志又都一个个病倒了。彭德怀和杨尚昆决定扔掉2门迫击炮,腾出人手,专门负责抬周恩来和其他几位重病号。但犯愁的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担架队长。这时候,陈赓站了出来:“我来当担架队长!”

彭德怀和杨尚昆连连摇头,一是考虑陈赓自身就是个瘸子,二来干部团团长的担子已经很重了。但陈赓一着急,鬼点子就来了:

“我当过医生。”

“在哪?”

“在上海,我挂过牌子开过医院,除了拔牙、接生,别的我都会。”

了解陈赓地下革命经历的彭德怀当场指出:“你那是冒牌医生!”因为以前,为掩人耳目,上海地下党开办过医院作为开会,接头的地点。

“不管冒牌不冒牌”陈赓继续说道:“我还住过两次医院,俗话说久病成医嘛。”

杨尚昆点点头:“瘸子里拔将军,就叫他当吧!”

有一天,周恩来高烧不退,昏迷,说胡话。毛泽东赶来了,赶紧张罗着找医生。但医生恰巧没在附近。“哎呀,再这样烧下去他会死的!”毛泽东摸着毯子下面那双滚烫的手。

“主席,我有个土办法,试一试吧。”陈赓请示道:“雪可以降温。”

“茫茫草地,到哪里去找呢?”

“主席,你看那里有座小山,草地风雨无常,小山背阴处肯定有积雪。”

“你这个判断正确,快派人去取。骑我的马去,快!”

取来的雪派上了大用场。陈赓用油布把雪兜起来,做成冰袋,搁在周恩来的额头上。医生赶到后,给周恩来量了体温,欣慰地说道:“要不是及时降温,恐怕……”

苏醒过来的周恩来,喃喃地对陈赓说道:“东征时,你曾经救过蒋介石,长征路上你又救了我。”

5.陈赓和卢冬升、傅连璋

卢冬生出生在一户佃农家里,刚满七岁时,就来到陈赓家里当放牛娃。但陈赓没有把冬生看作是仆人,而是待冬生亲如兄弟。陈赓因逃婚离家投军后的第二年,卢冬生就离开了陈家,到湘潭一家工厂当徒工,在那里过了八年牛马不如的生活,他渐渐明白要改变这受苦的命运,只有像陈赓大哥那样,去参加革命。1925年农历正月,卢冬生效法陈赓的行动,悄悄跑到衡阳,投入唐生智的湘军第四师当兵。卢冬生随部队作战到达武汉时,竟意外地碰到了在唐生智军队的特务营当营长的陈赓,陈赓便把卢冬生调来当了副官,两人又成为同一条战壕里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在南昌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市后,作为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一营营长的陈赓,奉命攻打会昌,陈赓率领部队从正面进攻,一口气攻克了三个山头。但两翼策应的部队没有及时赶到,造成陈赓一个营孤军深入,遭到了国民党钱大钧部四个团的围攻。陈赓在断后掩护部队撤退的时候,左腿三处中弹,不能动弹。

陈赓叫卢冬升快跑,但卢冬升不肯离开。当搜查的敌人临近时,卢冬升藏在附近的草丛里,而陈赓则把腿上的血抹了一脸,假装死人。为了防止想发财的士兵来搜身,发现他是活的,陈赓把军衣脱下扔得远远的。结果敌人信以为真,踢了他一脚,就扭头走了。过了不久,另一支部队打了上来,陈赓才终于得救了。他被卢冬生用担架抬进了会昌城进行包扎。随后,陈赓随部队到了福建长汀。

当长汀福音医院院长、后来被毛主席称为“红色华佗”的傅连暲解开陈赓腿上的绷带时大吃一惊!只见伤口周围皮肉已腐烂,一股难闻的恶臭扑鼻而来,腿骨更是露在外面。傅连暲院长对护士道:“需要截肢,做好术前准备!”听说要截肢,陈赓大惊。他抱住自己的伤腿,大声说道:“没有腿,我拿什么走路?我还怎么带兵打仗?”

据后来被授予开国中将的傅连暲回忆,看到年轻的陈赓神采奕奕的面孔,虽受伤仍大讲革命故事,他深深地被其打动,他觉得有责任尽力挽救他这条伤腿。于是,在陈赓的再三请求下,他决定冒着风险采取保守疗法。傅连暲用手术刀清理掉陈赓腿上的烂肉,但当时医疗条件有限,麻药用量少,疼痛的陈赓把毛巾咬破了几个洞。幸运的是,在傅连暲的精心治疗下,陈赓的腿终于保住了。

1932年10月,由于长期行军打仗,毛泽东因劳累过度也住进了福音医院,在这里疗养了3个多月。傅连暲除了给毛泽东打针服药之外,每天傍晚还会邀请毛泽东到附近的北山散步聊天。傅连暲在和毛泽东的谈话中学到了许多他从前所不知道的革命道理。

由于蒋介石军队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考虑到福音医院已是事实上的红色医院和傅连暲的安全,毛泽东问:“要是蒋介石的军队打过来了,你们怎么样?”傅连暲大笑着回答:“我们把医院搬到瑞金去。我们全家人一起搬过去!”后来,傅连暲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陈赓出院的时侯,对傅连暲说:“谢谢,你是好人,是我的救命恩人,我陈赓年年给你做寿!” 陈赓还真是说到做。傅连暲每年中秋(傅连璋的生日是阴历中秋)都会收到陈赓的祝福,或登门祝贺,或写信祝贺。1961年3月临终前,陈赓还嘱咐夫人傅涯不要忘了在中秋时给傅连暲同志祝寿。

陈赓走出长汀医院,由于腿伤还没有好完全,有时由卢东升搀扶着,有时还要靠卢冬升背着爬坡上坎。因陈赓的伤情,不能随部队一同行动,两人在同情革命的护士、工人的帮助下,一路历尽艰辛,躲过了敌人无数次的盘问、搜捕,逃到了香港,并从香港上船赴上海去找党组织。在船上,两人还戏剧性地遇到了化了装的他们的师长周逸群。陈赓不改爱开玩笑的天性,拿着一张报纸遮住脸,大声说道:“这报上的消息可真灵,周逸群还没上船,报纸就登出来了。”这一说把埋头坐着的周逸群吓了一大跳,但又觉得声音很熟悉,仔细一看,跳了起来:“原来是你这个鬼家伙!”两人抱在一起大笑起来。

到了上海,中央决定贺龙、周逸群回到湘西发动群众,重新组织武装斗争,并叫卢冬升护送。临走前,由陈赓和王根英夫妇介绍,卢冬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冬升后来成为贺龙的贴身警卫和手枪班班长,因屡担重任,屡建奇功,历任红二军团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当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后,卢冬升见到陈赓还开玩笑说:“二少爷,我们又见面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卢冬升被任命为358旅旅长,和任386旅旅长的陈赓已是平起平坐,但因有病,未到任,不久就和刘亚楼一起,被中央派往苏联治病、学习。可惜在回国后,1945年12月,因在哈尔滨制止一个苏联红军士兵抢劫,而怕被告发的苏军士兵从背后向卢冬升开了一枪。卢冬升殉职时,时年37岁。

6.陈赓和鲁迅

  1932年秋天,在红四方面军担任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在扶山寨阻击战中又一次腿部负伤,不过这一次是右腿,他连马都骑不了,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10月下旬,化了装的陈赓拄着根棍子,独自一人,前往上海疗伤。

  善于讲故事的陈赓,在给临时中央的同志汇报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英勇事迹时,同志们听得热血沸腾。政治局宣传部长朱镜我兴奋地把陈赓汇报的记录稿整理出来,油印了几份,其中一份送到了鲁迅手里。大家认为,如果有个作家能把陈赓谈的写成作品,一定能够成为不朽之作,而且在党的政治宣传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临出院时,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冯雪峰告诉陈赓,鲁迅先生看了材料很感兴趣,约他去谈谈。于是,陈赓在冯雪峰、朱镜我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四川北路的大陆新村9号的鲁迅的家里。鲁迅抽着烟,许广平手里打着毛衣,静静地听着他们家里来的第一位红军讲故事…

  听得入神的鲁迅感染了陈赓,陈赓一会儿学着红军战士大声呐喊的样子,一会儿形容着红军冲锋杀敌的情景,让听众都兴奋起来。鲁迅最为关心的是下层的百姓以及他们的处境,所以陈赓便详细地讲了反围剿以及苏区人民的生活。在听到苏区人民反抗地主,挺直了腰杆,还发动了土地革命,鲁迅非常高兴。鲁迅还让陈赓在纸上画了鄂豫皖的地形草图。这张草图解放后还保存在鲁迅博物馆。

  陈赓对鲁迅说:“先生太谦逊,你写了那么多书,要不是打仗,我准能每篇都读,都是很吸引人的。”

  而鲁迅说道:“我虽然写了许多我们的同胞,但多数是不幸的同胞。没有写到像你们这样的人,你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这次谈话时间非常长,一直到谈到傍晚。鲁迅为大家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还拿出了一瓶珍藏多年的白兰地酒招待客人。

  与陈赓这次会面之后,鲁迅一直想要将其写成中篇小说,并把那些素材藏来藏去,鲁迅还说道:“要写的话,只能像《铁流》那样写,有战争的气氛,人物的面目只好模糊些了。”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据冯雪峰解释,“他终于没有写,显然由于他不熟悉红军及其战斗的实际情况。这很难使他造成创造所需要的真实感。”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在对待自己的作品上是相当谨慎的。

7.陈赓和胡志明

1949年10月当新中国诞生的消息传遍世界的时候,有一位60岁的老人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然后徒步17天,穿越原始森林,秘密来到中国,要求中国共产党对正处于抗法战争艰难岁月的越南人民给予支援。这位老人就是越南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胡志明同志。

当胡志明要求派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指挥员到越南时,毛泽东问:“你看派谁去合适?”

胡志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最好是陈赓。”

早在20世纪20年代,陈赓就与胡志明在广州相知相识,成为好朋友了。那时陈赓作为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又是共产党干部,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党的军事工作。而胡志明任孙中山的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的秘书,并在中国同志的帮助下筹建越南的无产阶级政党。胡志明把一批越南共产党员如洪水等人也安排到黄埔军校学习。

1950年7月,陈赓带领一个由军事、政治、后勤等十余名干部组成的工作组,外加一个运输队和警卫队,到达了越南。7月27日,陈赓等人在越共中央统战部长范文同的带领下,来到了越共中央的秘密驻地。陈赓与胡志明一见面,未及寒暄,两人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这两位老战友又在越北的丛林中相见了

陈赓在充分了解情况后,首战的地点就确定在了越北4号公路上的东溪。但越军的各级指挥人员极不理解,有的说,既然战役的目的是解放高平,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进攻高平呢?等打完东溪,哪还有力量打高平?其实陈赓的考虑是高平易守难攻,即使倾全力打下,代价也是太高。而应该先打比较薄弱的东溪,打下东溪,高平、谅山据点的敌人就可能离开坚固的据点前来支援,这又为今后在运动中歼敌创造了机会。这些其实都是我军所熟悉的先打弱敌、围城打援等战略思想的体现。

武元甲一看各级指挥员对打东溪反映强烈,赶紧请来陈赓帮忙。陈赓给越军指挥员一讲就是四个多小时,直到晚上12点,才回到驻地。但没想刚躺下,武元甲的电话就来了,陈赓以为有情况,但武元甲说:“不是敌情,听了你的讲话,我太兴奋了,睡不着啊,希望你能多传授一些中国革命的经验。”陈赓苦笑着对工作人员说:“这下麻烦了,我非得说得自己睡不着为止。”

结果东溪一战,歼灭守敌270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这可是越军历史上第一次攻破有2个连敌人守备的据点,越军士气为之大振。在陈赓的帮助指挥下,越军接着歼灭了勒巴热兵团和莎克东兵团,边界战役胜利结束。这是越军抗法战争以来最大的胜利。此役共歼敌八千余人,解放了边界沿线大部分城镇,将法军的势力赶回到红河三角洲地区,打通了中国和越南的交通线,在靠近中国边境地区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打了胜仗后的胡志明非常高兴,在越军总部举行的庆功会上给每一个中国军事顾问敬酒,在一个中国顾问面前只喝了半杯,并神秘地告诉他:“这杯酒我只喝一半,余下一半留给我夫人喝。”大家当时都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大家都知道胡志明至今仍是独自一人。原来陈赓来到越南后,与胡志明回忆起当年在广州大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胡志明一时兴起,咏出了“乱石山中高士卧,茂密林中美人来。”这样的诗句,把陈赓比喻成美人。机灵的陈赓见胡志明又在酒会上开玩笑,大声说道:“在座的都是党员,我建议现在通过一项党的决议,批评胡主席不注意个人生活,限他三个月内找个夫人,否则认罚两杯。”胡志明朗声大笑:“只是我也有个建议,这个决议似乎应由妇女大会来做。……”俩人一唱一和,大家齐声叫好,把胜利后的心情和中越两党之间的友谊体现的淋漓尽致。

1961年3月16日,忘我工作的陈赓第三次心肌梗塞发作,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陈赓英年早逝,这让许多与他肝胆相照、甘苦与共的革命战友痛心疾首。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