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极拳的打法具有什么特点 “太极拳” 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太极拳” 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

2024-03-29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淡泊名利而又奋发进取的精神 传统知识分子很重视“出则兼济天下、人则独善其身”,既有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又有一种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境界。

太极拳在自己的演化发展之中。也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精神。

一方面,太极拳不贪慕虚荣,不追名逐利,即如陈氏太极拳奠基人陈王廷在《叙怀》词中所写的:“骄谄勿用,忍让为先……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恬淡如常,不忮不求,顺其自然……”古往今来修炼有素的太极拳家,都不会为名利所累。

另一方面,太极拳又能够与时俱进、奋发进取。对自己则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拳学功夫的进步和灵性修养的提升;对社会则能自觉地把个人德性的圆满、个体智慧的增长和自我功力的提高,与社会群体的健康进步相互协调、互相平衡,在实现个人灵性的完善和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同时,自觉地担承起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无私地将自己所学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健康、和谐、进步和发展,任劳任怨地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许多太极拳爱好者,在学有所成之后,即以一种弘扬传统陈氏拳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陆续传教了一批又一批传统陈氏拳爱好者,从而让社会上广大欲以传统陈氏拳防身健身的人们有缘看到这套拳和学到这套拳,并从学拳练拳中获得健康与快乐。

尊重科学而又发展创新的精神 传统文化强调以“道法自然”的科学态度来处理人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同时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太极拳以“天人合一”、“天人一气”为拳学功夫的最高境界,也强调“道法自然”。它认为,“自然既立,阴阳出焉”,自然是最佳的“阴阳相济”状态。太极拳始终坚持以这种科学态度正确审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确对待个人认识自然社会无穷奥秘的局限。

个人体能要练到顶高层功夫存在的极限,承认“天人合一”、“天人一气”的深奥性和艰巨性,承认自然社会万事万物的复杂多样性和无限性,承认个人体能和智能认识主客观世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有限性,与其不同体能、不同素养、不同经历学习领悟拳学功夫的差异性。

所以。也从未向社会宣称过太极拳能穷尽功夫的奥秘,太极拳能包治百病。太极拳始终坚持以创新作为处理个人与自然社会和与社会群体关系的基本要旨,强调“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要求后学者能从“遵”规矩始,不断突破个人体能上的极限和智能上的局限,循序渐进逐步练到“化”规矩再到“神”规矩的顶层功夫,不会静止在前辈的水平上而能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

正是有了这种既尊重科学而又能创新发展的精神,传统陈氏太极拳从一代宗师杨露禅带出陈家沟之后,才演化发展出了杨、吴、武、孙诸式太极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陈氏拳,使太极拳具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尊师敬道而又教学相长的精神 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史册上,处处闪耀着尊师敬道的感人精神。这在太极拳里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太极拳博大精深,绝非一些武侠书刊里描写的那样,只要得到几页“谱”或几句“诀”,就能无师自通练成绝顶武功而称雄天下。太极拳深奥微妙的拳理拳法,非得有老师而且必须是明师的口传身授,还要学生本人有“夙慧”,有悟性,肯下功夫,才可能有功夫上身。

因而太极拳坚持把“敬”--敬师敬友敬拳道作为武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来要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尊师敬道精神,同时又融人了太极拳的武德内容和拳学修养,使之具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

太极拳强调阴阳相济、刚柔互运、松静圆活、安舒和谐、内外兼练、性命双修,御敌则沾连黏随、不丢不顶、借力打力、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老师传授给学生的就是这样一种充分尊重人体科学、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养生健身防身术,这样一种身心健康的最佳修炼调养方式;而老师又不额外要求学生为自己承担什么义务,老师完全是以自己的武德情操、拳学修养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努力攀登拳学功夫的高峰,实现自我人性的完美和个人体能的和谐平衡;因而学生尊敬自己的老师,也完全是学拳改拳悟拳过程中自发萌生且逐渐加深的真实感情,并不存在什么虚幻、神化、迷信的成分。

,如有侵权请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