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来了》宁夏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龙八部跳舞高分图片高清 《馆长来了》宁夏篇

《馆长来了》宁夏篇

2023-05-27 1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奔涌万里的母亲河,将她最温柔的一面留在了祖国西北的河套平原。这里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自然奇景,又有“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的百姓安澜。宁夏在黄河的哺育下,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塞上文明。

《馆长来了》第四集宁夏

宁夏博物馆和西夏博物馆来到节目当中

带领我们解锁塞上江南的璀璨文明

穿越千年的远古之声

——贺兰山岩画

大家都知道黄河被称为母亲河

在宁夏

还有一座父亲山

赫赫有名的贺兰山,是一座富有诗意和创造性的山脉,它庇护着周围的万物生灵,见证了中国北方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

在这片山脉中,藏着珍贵的文化遗存,看这圆圆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眼神肃穆向周围发散着光芒,这就是贺兰山岩画上的太阳神像。线条简单的描摹,刻画出古人心中的图腾,通过岩画的形式传递给后人,让人为这大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折服。

不仅如此,贺兰山岩壁上还描绘有古人狩猎、游牧、战争、舞蹈等活动场景,俨然一部黄河流域上游先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贺兰山不仅记录了先民们生活印记,更为宁夏挡住了风沙的侵袭,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贺兰山下,黄河蜿蜒而过,滋养了沿河流域的千里沃野,,孕育了名扬天下的“塞上江南”,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昭昭盛唐的曼妙一舞——石刻胡旋舞墓门

太卷了,男孩子也要能歌善舞吗?

能跳胡旋舞的不止胡旋女

还有石刻胡旋舞墓门上

这两位正在斗舞的门卫大哥!

他们身着圆领紧身窄袖衫,下着紧腿裙足蹬长筒皮靴,站立在一块编织精美的小圆毯上。这两个舞伎身着典型的西域粟特族装束,展示的正是风靡大唐的胡旋舞。胡旋舞也沿丝路而来,融于中原礼乐文化。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朝国力的强盛给了唐人无比的自信,正是这份自信让唐朝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开放包容吸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彩文化,成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这种自由、浪漫和兼容并包的开放风气,蕴含在唐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长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

这个牛很“牛”!——西夏鎏金铜牛

还记得《天龙八部》中的西夏一品堂吗?

或是《龙岭迷窟》里的黑水城吗?

很多时候

我们对于西夏的了解

都是来源于小说和影视剧

西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

最神秘最独特的存在

而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神秘西夏的众多谜团初步破解。而这件国宝级文物鎏金铜牛的出土,无疑是西夏文化的最好实证。

20世纪70年代,当考古队员进入101号陪葬墓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座早被盗掘过的墓。即便如此,在清理甬道的过程中,一件1.2米长、188公斤重的鎏金大铜牛终于现身。这尊铜牛历经千年尘封,双目依然炯炯有神,它见证了西夏王国沧桑与辉煌的历史。

来考考你们

认识这几个字吗?

是不是乍一看像汉字

仔细一看一个也不认识?

这就是西夏文,是在借鉴了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汉字的基础上,模仿汉字的构字方法、借用汉字的基本笔画重新创制的。党项人论述西夏文和汉文的关系时也说:“论末则殊,考本则同”。

西夏统治者推行蕃汉官职并存、蕃汉文化并行,施行平等、开放、包容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关系,使得河西走廊多元民族格局基本形成,加快了西北地区的统一,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馆长来了》第四集,解锁塞上江南的璀璨文明!宁夏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耘和西夏博物馆馆长师培轶来到节目当中,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履生,河南大学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遂营一起溯源宁夏黄河沿线的文物宝藏。

黄河穿过腾格里沙漠涌入宁夏,它温婉地陪伴着贺兰山一路向北,山水相依、沧海桑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黄河的浪涛,走进“塞上江南”——宁夏。我们在这里,我们探寻了贺兰山巅的古老艺术,体验了丝路的繁荣乐观,见证了西夏由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馆长来了

5月3日起 山东卫视(每周三21:30播出)

5月5日起 山东电视文旅频道

(每周五19:00播出)

敬请关注!

编辑:梁若泉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