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市轨交格局落定:北京跃居第一,郑州新增里程领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津市11月份天气预报情况 2023年城市轨交格局落定:北京跃居第一,郑州新增里程领跑

2023年城市轨交格局落定:北京跃居第一,郑州新增里程领跑

2024-04-16 14: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郭扬/搜狐城市

2023年,中国共有26座城市开通了轨交新线或新段,城市轨道交通新增里程653公里*,相比2022年,增速进一步放缓。

总里程数虽然增加不多,但轨交格局变化依然精彩:成都步入“600公里俱乐部”;郑州、重庆、西安新增里程领跑;十强城市中有8城排名出现变动。红河州开通有轨电车、咸阳和许昌乘着西安和郑州的东风,迈入轨交时代。截至年底,全国共有56座城市*开通运营轨交线路。

(*注:本文2023年轨交里程数据以交通运输部前11月数据为基础,结合媒体报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12月数据综合计算得出,因统计口径差异部分数据或有出入)

北京超上海跃居第一

成都超深圳逼近广州

2023年,轨交前十城市间的竞逐异常激烈,4对城市排名上下易位。

首先,沪京已稳固多年的前两名格局被打破。

12月底,北京17号线北段、16号线剩余段及苏州街站、11号线西段剩余段“三线齐发”,加上2月已通车的昌平线南延一期,全年新增38.7公里,一举超过上海,跃居全国第一。

早在1969年,北京就拥有了全中国第一条地铁,比上海整整早了26年。2004年,随着上海3号线和5号线的通车,上海实现了里程反超。此后,北京和上海分别借助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实现了轨交里程的跨越式增长,自那之后,上海轨交里程一路领跑。

2022年和2023年,上海地铁连续2年无新线路开通,才给了北京反超的机会。

不过,此次北京总里程仅超出上海11公里,随着两城轨交建设继续推进,未来谁是第一,尚难有定论。

其次,近年来轨交“黑马”成都继续发力,一举甩开深圳,再次夺回“第四”宝座,与排在第三位的广州,差距仅8.1公里。

2020年以来,围绕轨交第四城的争夺异常激烈。2020年8月,深圳新增里程80公里,超越当时的南京升至全国第四位,然而就在当年底,成都“五线齐发”,一跃超越了深圳和广州。2022年,深圳地铁大规模“上新”,再登第四宝座,但2023年,深圳新增里程仅8公里,第四的位置得而复失。

对深圳地铁来说,2023年最值得铭记的,不是里程的增长,而是客流量的突破。12月31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达到1017.34万人次,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内地第四个单日客流破1000万的城市。

第三对易位城市是武汉和杭州。

2022年,借助亚运会的东风,杭州新增轨交运营里程174公里,成为全国最快突破500公里的城市,也是当年轨交城市中“最靓的仔”。2023年,杭州地铁“0上新”,被身后的武汉超越也不足为奇。

第四对是重庆和南京。

重庆对南京的追赶已持续多年,2021年,南京轨交里程多出重庆58.4公里,两城分别排在第6和第8位。2022年,两城差距已经缩小到14.2公里。2023年,重庆凭借60公里的新增里程,排在新增榜第二位,并一举实现了对南京的反超。

重庆新开通的6条(段)轨交线路中,除年底开通的18号线一期长29公里外,其他线段长度均未超过10公里,是近年来地铁建设小步快跑,“建设一段、开通一段”思路的典型体现。

郑州新增里程领跑

昆山排名跃升11位

排在10名开外的轨交“小弟”们之间的竞逐也颇为精彩。

2023年新增里程最多的郑州,共新开通轨交线路4条(段),全年新增78.2公里(郑许线许昌段未计入),距离第10位的青岛仅相差15公里。

不过,即便“大丰收”的郑州,与2022年的“增长王”杭州9条(段)174公里的成果相比,差距甚远。

此外,沈阳新增45.5公里,贵阳新增43公里,也是2023年城市轨交新增里程中的佼佼者。

沈阳通过两条新线,令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和桃仙机场得到有效连接,“空铁联运”局面进一步延展。贵阳则从两条地铁的“换乘时代”步入3条地铁线路的“线网时代”,排名连升5级。

从排名上来看,除了新上榜的许昌,进步最大的当属昆山,跃升11位。苏州全长41公里的11号线,昆山独占37公里,贯穿中心城区核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桥国际商务区等,西接苏州,东连上海。

在上海11号线花桥段通车近10年后,昆山即将迎来与上海“全域同城化”的新阶段,沪苏两地中心城区,也终于通过地铁正式连成一体。在规划中,苏州地铁还将衔接无锡地铁,可直达苏南硕放机场,甚至进一步连上常州,实现“一轨逛遍苏锡常”。

2022年才刚圆了轨交梦的南通,2023年再接再厉,新增里程20.9公里,连线成网,迈入“双线换乘”时代,排名进一步提升了6位。

3座小城曲线圆梦

地铁跨城趋势凸显

2023年,红河、许昌和咸阳成为新上榜的“轨交新城”。

其中云南红河州凭借的是滇南中心城市群有轨电车。有轨电车审批权限在省级发改委,没有常住人口、GDP及财政收入等“硬门槛”要求,加上造价仅为地铁10-20%,是不少小城市实现“轨交梦”的重要途径。

然而,这条年初刚正式开通运营的有轨电车,8月就传出因亏损严重停运的消息。虽然很快被辟谣,但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红河州有轨电车客运量仅2.1万人次,客运强度仅为0.01万人次每公里日,垫底所有轨交城市。

有轨电车的尴尬并不只存在于红河州,此前,经济远比红河发达的珠海有轨电车1号线艰难维持3年多后宣告停运;佛山市高明区有轨电车,由于坐的人少,被当地居民戏称“有鬼电车”;上海张江有轨电车,也在2023年6月宣告停运。对财政收入有限的小城市来说,是否要挤进轨交城市的行列,需要谨慎决策。

与红河州相比,紧靠大城市的许昌和咸阳逐梦之路要顺当得多。

对行政边界的突破是2023年各地轨交建设中,最明显的趋势。随着“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推进,不少中西部城市也开启了地铁跨城之旅。并且,不同于前几年跨城地铁扭扭捏捏地触达城市边缘地带做法,新的跨城线路大多直奔中心城区互通而去,让越来越多中小城市有了实现“地铁梦”的可能。

咸阳借助西安1号线三期,成为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座通地铁的非省会城市。两市主城区相连,也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重要一步,让本已亲近的两城进一步捆绑在一起。这条地铁之后,西安11号线向咸阳主城区人民路东段延伸的方案,也已通过专家评审,远期咸阳和西安间有6条轨交相连。傍着西安的“大腿”,未来的咸阳,也将拥有自己的轨交网。

另一座被“带飞”的小城市河南许昌。12月刚开通的郑州轨交郑许线,有33.7公里的长度位于许昌境内,贯穿郑许产业带核心区域,助力许昌甫一上榜,便超越兰州、太原等多个中西部省会,排在全国第42位。

展望2024年,全长68.6公里的上海市域线机场联络线或将建成运营,而北京预计通车的有12号线、3号线;广州包括“换乘王”11号大环线在内两条新线进度均已超过95%,成都将迎来3条新线,包括又一条跨城线路——资阳线。届时,城市轨交格局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参考资料:

[1]交通运输部

[2]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3] 官宣!上海首条市域铁路机场联络线2024年将通车. 绿色青浦

[4] 2024年追梦路上的变化与确幸. 广州日报

[5] 3条新线力争年内开通!刚刚,成都轨道交通官宣. 成都发布

原标题:《2023年城市轨交格局落定:北京里程超上海夺冠 郑州新增称霸》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